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1952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于《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中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上编
时间的脚印
遥远,但是密切
——关于天上和地下
变幻多彩的地球
地球的面纱
南方在何处
无形的锁链
现在几点钟
来自地下的情报
深入地下会遇到些什么
名山不在高
会“长”高的山
我国的山为什么特别多
山水之间
水土之间
北京需要森林
为什么长江三峡特别险峻
为什么桂林山水特别秀丽
人间银河
地上的明珠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一带湖泊特别多
为什么洞庭湖不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了
珍惜湖泊的生命
幸福的泉源
开发地下的海洋
看不见的雨
会“唱歌”的沙丘
沙漠
雪山草地的秘密
冻土奇观
冰川的消长
海洋在召唤
芬地湾寻潮
钱塘潮为什么特别有名
珊瑚岛
海底的发现
矿找的完么
谁找的矿多
矿为什么可以被找到
汉白玉的来历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花岗岩为什么特别坚固
萤石——真正的宝石
炼石成钢
石头变黄金
无穷的财富
水火无情变有情
碳和生命
历史的脚印
——脚印的历史
生命的历程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正在变暖的地球
一个墨西哥农民的奇遇
再从意大利农民的一桩奇遇谈起
米诺斯文化毁灭之谜
刹那间的巨变
山崩
海啸
地层断裂了
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
地震问答
火山奇观
下编
孕育黄河文化的地质环境
地球在怎样变
地质学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关于中国贫油论
浪费与节俭
怪坡.磁山.雷音洞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的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失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
哇,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好几本关于宇宙探索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特别是那本讲黑洞的书,简直是脑洞大开。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把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把时空弯曲比作一个巨大的蹦床,真是太生动了。我以前总觉得宇宙学离我很远,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宇宙的尺度上思考问题。书里还介绍了很多最新的观测成果,比如引力波的发现,让我对人类探索未知的决心肃然起敬。读完之后,我都有点想去天文台看看了,那种亲眼目睹星辰运转的冲动,真是难以抑制。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做得特别用心,很多深奥的理论都有清晰的示意图辅助理解,对于我这种文科生来说,简直是救星。总之,这是一次非常充实和震撼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脚下这颗星球之外的世界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科普读物。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物种名称,而是聚焦于“连接性”——不同生物是如何相互依赖,共同构建起一个稳定生态系统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的那一章,讲述了一种不起眼的物种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支撑起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一旦它消失,连锁反应会非常可怕。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但又不失希望,他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这些平衡的破坏,同时也介绍了许多成功的物种恢复案例。书中的案例来自全球各地,从热带雨林到深海热泉,地域跨度极大,让我领略了地球生命力的无穷变化。这本书的语言非常诗意,将科学的严谨性与对自然的赞美完美结合,读起来既有知识的满足感,也有情感上的触动,强力推荐给所有关心环境的朋友。
评分我刚看完一本关于古文明的书籍,那本书的内容简直是波澜壮阔,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的一些刻板印象。它重点描绘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这两大文明的兴衰史,尤其对他们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批判性思维,没有一味地赞美,而是客观地指出了那些辉煌背后的残酷与局限。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古代灌溉系统的建立和维护,让我理解了农业对文明诞生的决定性作用,也体会到了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艰辛。书里的考古发现细节也非常丰富,那些出土的文物图片清晰度极高,仿佛能触摸到几千年前的石头和泥土。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读起来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读完后,我对于“文明”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和文字记录,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考。
评分为了换换口味,我找了一本专门讲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活动的科普书。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宏大的地球“体检报告”。它详细描述了地幔的流动、板块构造的原理,以及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如何塑造我们今天所见山川地貌的。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地球深处生命”的章节,探讨了在极端高温高压下依然存在的微生物群落,这完全超出了我对生命存在的常规想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在带领我们进行一次地下探险,语言充满力量感和画面感,比如描述岩浆如何像血液一样在地球内部循环。书中的地质图和剖面图制作得极其精美,让抽象的地球内部结构变得可视化。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脚下的土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仍在不断演化的生命体,这种宏大的时间尺度和动态变化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未来科技趋势的书,主要是围绕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展开的。这本书的讨论非常深入且发人深省,它没有停留在对新奇技术的简单介绍,而是着重探讨了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和社会变革。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未来场景推演,比如“超级智能出现后,人类的价值何在?”或者“基因编辑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这些问题都非常尖锐。我特别欣赏作者引用的那些思想实验,它们迫使读者跳出现有的认知框架去思考。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偏向于思辨性,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即便是复杂的算法原理,作者也能用日常生活的例子来类比,使得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有了更清晰的预判,不再是盲目乐观或过度恐慌,而是多了一份审慎的期待。
评分挺好
评分孩子喜欢看,现在爱上地质地理的科普知识了!
评分不错不错,活动时买的还不错
评分凑单,给小朋友囤着,一年一次。
评分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活动时买的还不错
评分现在孩子们读书英语虽然重要,但是文学更重要,多买点这内的书跟孩子们看看,挺好的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送货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