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的构造:现代军用飞机 [小小军事爱好者]

惊奇的构造:现代军用飞机 [小小军事爱好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亚伦R.默里 著,祝加琛 译
图书标签:
  • 军事航空
  • 现代军用飞机
  • 飞机构造
  • 航空技术
  • 军事科普
  • 航空爱好者
  • 图鉴
  • 科普读物
  • 小小军事爱好者
  • 飞行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13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238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小小军事爱好者
  ★实景照片,经典再现
  ★翔实内容,多面解读
  ★精美印刷,精装典藏
  ★英国Amber出版社精心策划
  “惊奇的构造”书系是针对少年儿童认知特点编写的军事与交通科普图书。全套总共7册,每册中都包括10种经典武器或客轮与商船,并介绍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具体的用途及历史故事。
  《惊奇的构造:潜艇》
  《惊奇的构造:坦克》
  《惊奇的构造:客轮与商船》
  《惊奇的构造:现代军用飞机》
  《惊奇的构造: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惊奇的构造:二战飞机》
  《惊奇的构造:经典战舰》

内容简介

  《现代军用飞机》结合了大量的精美场景图与构造剖视图,介绍了10余架经典现代军用飞机的基本情况及一些相关故事,让小读者在阅读中认知这些经典的现代军用飞机,开启一场军事科普之旅!

内页插图

目录

幻影F1
F/A-18E/F 超级大黄蜂
F-15E 攻击鹰
台风战斗机
米高扬米格-29
阵风战斗机
苏霍伊苏-27
F-22猛禽
JAS-39 鹰狮
F-35闪电II

前言/序言


《金属之翼,战云之上:现代空军力量的澎湃乐章》 在人类征服天空的漫长史诗中,军用飞机始终是其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它们是工程学的奇迹,是军事战略的尖端体现,更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从寒冷战争时期划破天际的喷气式飞机,到如今融合了人工智能、隐身技术和超视距作战的先进平台,现代军用飞机的演进史,就是一部不断挑战极限、刷新认知的科技进步史。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那些在蓝天与战火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空中巨兽,它们如何塑造了现代战争的格局,又如何预示着未来空战的走向。 第一章:喷射时代的黎明——改变世界的飞行机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便在航空界悄然孕育。喷射发动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飞行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本书将回溯这段激动人心的开端,深入剖析第一代喷射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突破。我们将看到,那些最初笨拙而强大的机器,是如何凭借其惊人的速度,彻底颠覆了传统空战的战术思维。 德国的先驱:Me 262的荣耀与遗憾。 详细解析德国在喷射技术上的早期探索,Me 262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喷射战斗机,其设计上的创新之处,例如它的双发动机布局、箭形翼以及装备的机炮。同时,也会探讨它在战争末期因各种因素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遗憾。 盟军的追赶:P-80“流星”与La-15的诞生。 介绍美国和苏联在喷射技术上的迅速发展。P-80“流星”如何成为美国空军的标志性机型,以及其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苏联的La-15等机型,又如何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性能,在东西方冷战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朝鲜战争的试炼场:喷射空战的初步碰撞。 聚焦朝鲜战争,这是喷射机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的战场。分析米格-15与F-86“佩刀”之间的经典空战,它们如何定义了早期喷射空战的战术,以及这些交锋对双方技术研发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看到,速度、爬升率和机动性成为了新的衡量标准,传统的空战格斗战术也在重新被审视。 战后时代的巩固:F-89、F-94等截击机的演进。 喷射时代的早期,截击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设计用于拦截敌方轰炸机。本书将介绍F-89“蝎子”、F-94“星火”等截击机的特点,它们在航电系统、武器配置以及自动化操作方面的进步,为后续的空中防御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冷战的铁翼——战略威慑与战术革新 冷战的阴影笼罩全球,军用飞机的研发进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阶段。这一时期,飞机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速度机器,它们被赋予了更复杂的使命:战略核威慑、精确打击、电子对抗以及对地支援。本书将深入剖析冷战时期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经典机型,它们如何在空中划出力量的轨迹,又如何将军事科技推向新的高度。 战略轰炸机的崛起:B-52的传奇与核威慑的力量。 详细介绍波音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它如何成为美国核威慑力量的基石。从最初的核弹投送平台,到后来能够携带巡航导弹的现代化战舰,B-52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服役生涯中,其设计的超前性和适应性令人惊叹。我们将探讨它在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冲突中的角色,以及它所代表的战略平衡。 空中优势的争夺:F-4“鬼怪II”与米格-21的时代。 F-4“鬼怪II”和米格-21,这两款在冷战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战斗机,将在本书中得到详尽的分析。F-4的强大武器挂载能力和电子设备,以及米格-21的极致机动性和简洁设计,它们之间的较量,塑造了那个时代空战的主旋律。我们将回顾它们在越南战争等冲突中的交锋,以及它们对设计理念的巨大影响。 “幽灵”的诞生:F-111的变与不变。 F-111“战斗机-轰炸机”的设计初衷充满争议,但其可变后掠翼技术、低空穿透能力以及对地攻击的强大威力,使其成为一款独一无二的机型。本书将探讨F-111的设计理念、技术挑战以及其在实战中的表现,包括它在越南和利比亚的行动。 电子战的先声:EA-6B“徘徊者”的战场作用。 随着空战的复杂化,电子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它如何凭借其先进的干扰和侦察设备,在战场上“沉默”敌方雷达和通讯,为己方攻击机群提供安全通道。我们将剖析电子战的原理以及EA-6B在现代战争中的独特价值。 苏系战斗机的革新:米格-23、米格-25的性能展示。 苏联在与西方国家的技术竞赛中,也推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斗机。米格-23的可变后掠翼设计,以及米格-25“狐蝠”惊人的速度和升限,这些都展现了苏联在航空工程上的实力。本书将分析这些机型的技术特点、设计哲学以及它们对西方国家产生的技术压力。 第三章:隐身与智能——第四代战斗机的革命 进入20世纪后期,军事科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隐身技术。隐身材料、雷达吸波涂层以及对电磁信号的精确控制,使得飞机在雷达屏幕上几乎“消失”。本书将聚焦于第四代战斗机的革命性进展,它们如何凭借隐身性能、先进的航电系统和人工智能,重塑了现代空战的规则。 “幽灵”的崛起:F-117“夜鹰”的开创性意义。 F-117“夜鹰”,世界上第一款隐身攻击机,其棱角分明的独特外形,是其隐身设计的直接体现。本书将深入探讨F-117的设计原理,它如何利用几何形状和材料来吸收和偏转雷达波,以及它在海湾战争等冲突中的惊艳表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看见”的认知。 全能战士的诞生:F-22“猛禽”的王者风范。 F-22“猛禽”,被誉为21世纪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它集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以及强大的传感器融合能力于一身。本书将剖析F-22的“第五代”标准,包括其矢量推力系统、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网络中心战能力,它如何重新定义了空中优势。 多用途的典范:F-35“闪电II”的未来之路。 F-35“闪电II”作为一款联合攻击战斗机,强调其多用途、多平台的能力。本书将分析F-35的不同型号(F-35A、F-35B、F-35C)的特点,以及其先进的传感器系统、数据链技术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虽然F-35也面临争议,但它无疑代表着未来战斗机的方向。 俄系第五代:苏-57的挑战与发展。 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领域的代表——苏-57。我们将探讨苏-57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它与西方同类机型在性能上的差异和潜在的优势。这本书将客观分析苏-57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在全球军事航空领域的影响。 无人机的崛起:预示空战的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书将探讨无人作战飞机(UCAV)的设计理念、技术挑战以及它们在侦察、攻击等任务中的巨大潜力。从 RQ-4“全球鹰”到未来可能的无人战斗机,无人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空战的形态,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空军的主力。 第四章:科技前沿与未来展望——空战的下一个百年 现代军用飞机的演进从未止步。人工智能、无人协同、定向能武器、超高音速飞行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航空领域。本书将展望未来,探索那些可能在未来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新型飞行器,以及它们将如何重塑未来战争的形态。 人工智能在空中的应用:自主决策与无人机集群。 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现代军用飞机上的应用,包括其在目标识别、态势分析、航线规划以及协同作战方面的潜力。我们将讨论未来无人机集群作战的可能性,以及AI如何赋能单兵作战平台,提升整体作战效率。 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竞赛:X-51A的探索与突破。 超高音速(Mach 5以上)飞行是航空领域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本书将介绍X-51A“乘波者”等超高音速飞行器项目,探讨其背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材料科学以及推进技术难题,并展望超高音速飞行器在未来军事应用中的前景,例如快速打击和侦察。 定向能武器的整合:激光与微波的空战未来。 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本书将分析这些武器的原理、优势以及在飞机上的整合潜力。想象一下,未来的战斗机能够利用高能激光瞬间摧毁敌方导弹,或者利用微波武器瘫痪敌方电子设备,这将是何等震撼的未来。 下一代战斗机的概念:第六代战斗机的蓝图。 随着第五代战斗机的成熟,世界各国已经在积极研发第六代战斗机。本书将汇总目前公开的第六代战斗机概念,包括其可能具备的特征,例如极高的智能水平、完全的网络化作战能力、更强的隐身性能以及对新型推进系统的应用。 《金属之翼,战云之上》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飞机的图鉴,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与探索精神的赞歌。通过对这些精巧绝伦的金属巨兽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脉络,洞察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并深刻体会人类对天空的无限向往与征服。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飞行之旅,邀您一同领略现代空军力量的澎湃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也绝对值得称赞。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一本能让人沉下心去读完的非虚构作品,往往离不开精良的视觉引导。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极高,而且它们绝不是为了凑页数而存在的装饰品,而是真正起到了解说员的作用。 我尤其喜欢它对剖面图和爆炸图的大量使用。它们清晰地标注了关键部件的位置和功能,比如复杂的进气道设计如何保证发动机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都能稳定吸气,或者那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挂架设计是如何隐藏起复杂的电子信号传输链路的。文字和图像之间形成了一种完美的互文关系,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结构变得触手可及。有时候,光靠文字描述的推力矢量喷口,我可能需要想象很久,但这本书中的一张透视图,几乎能让你瞬间明白它如何改变飞机的机动边界。这种视觉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可能只吸引专业人士的内容,变得对普通爱好者也极具吸引力。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作者的叙事风格带有一种近乎诗意的客观冷静。它成功地在技术严谨性和人文关怀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空洞的赞美,而是用一种近乎解剖手术刀般精准的语言去描述设计上的每一次突破与挣扎。 书中不乏对“如何做到这一步”的深入探讨,这背后体现的是巨大的投入、无数次的失败和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的钻研。这种对“人”在工程奇迹中所扮演角色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航空史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创新者的赞歌。当你读到某项技术突破背后的决策过程时,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物理定律,还有人类挑战极限、不断超越自我的那种执着精神。这种蕴含在技术细节中的人文光辉,是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之一,它激励着读者去探索事物背后的“为什么”和“如何成为可能”。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所谓的“军事爱好者”读物可能会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无非就是放几张酷炫的图片,再配上一些简单的性能参数。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关注“飞得快、打得准”这些基础指标,更侧重于剖析飞机在特定作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多功能集成度”。 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电子战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那部分内容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没有回避现代战机中日益增长的软件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反而细致地探讨了如何通过先进的飞控算法来弥补气动布局上的某些妥协,使得飞机在高速机动或低速大迎角状态下依然能保持稳定和可控。这种对系统工程视角的强调,让这本书的层次瞬间拔高了。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辨认飞机型号,而是在启发你思考:一个完美的空中平台,到底需要多少个相互协作的尖端子系统才能构成?这种思考的深度,绝对能满足那些渴望了解“硬核”工程细节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对现代军事技术和飞行器设计充满好奇的年轻人量身定做的!我得说,光是封面那种充满力量感的设计,就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它并没有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推进系统的工作机制,甚至是材料科学的应用,都讲得明明白白。 比如,书中对隐身技术的介绍就非常精彩。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只是简单地提一下雷达反射截面(RCS)的概念,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外形设计如何影响电磁波的散射,以及吸波材料是如何“欺骗”雷达的。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把一个宏大的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的小模块,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国家、不同代系战机设计哲学的对比分析,那种不同侧重点下的权衡取舍,展现了航空工业背后复杂的博弈与取舍,这远比单纯罗列数据要有趣得多。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顶级的航空设计工作室,能触摸到那些最前沿的工程智慧。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有些抗拒的,生怕它又是一本老生常谈、充斥着过时信息的“百科全书”。然而,这本书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捕捉和前瞻性讨论。它并没有沉溺于对已有的经典机型的回顾,而是将大量篇幅用于探讨下一代航空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书中对无人作战系统(UCAV)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高超音速飞行的热防护难题,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飞行决策链的讨论,都显示出作者拥有非常前沿的视野。这些内容往往是其他同类书籍会避开的,因为它们涉及的知识跨度极大,且变动性强。但作者敢于深入探讨,并且给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而不是停留在科幻的层面。这使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保鲜度”,它不仅能帮助读者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更能引领我们展望未来几十年空中力量的形态将如何被重塑。对于追求知识前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指南针。

评分

孩子很喜欢,赞一个

评分

书非常好,京东买的东西一直都是正品。速度还快,当天就到货,好好好

评分

7岁的孩子很喜欢,指定购买的

评分

孩子很喜欢,赞一个

评分

7岁的孩子很喜欢,指定购买的

评分

活动购买 很合适

评分

还是不错的还是不错的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比书店实惠

评分

7岁的孩子很喜欢,指定购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