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齣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57年進上海復旦大學師從人類學傢吳定良教授專修體質人類學,1962年畢業後受聘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古人類學與史前考古學研究,1979年轉北京自然博物館從事人類學與博物館研究至今,1985—1992年任該館副館長負責業務領導工作。曾兼任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館長、江蘇南通博物苑名譽苑長和上海復旦大學文博學院兼職教授等職。曾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北京市博物館學會等常務理事及多個學會理事。
曾發錶大量的科普作品,舉辦多次科普展覽。1988年《人之由來》展獲得很高的國際聲譽,其畫冊獲“第三屆全國科普優秀作品一等奬”。曾被中國科普作協審定為“成績突齣的科普作傢”。1996年被授予“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得“裴文中科學奬”。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將他列入當今領先人物500之列,並授予金質奬章和“20世紀傑齣人物”榮譽稱號,2010年更將他列為該中心創建以來拔尖人物200名之列。1989年被美國國際傳記研究所授予“傑齣領導人物奬”和“近四分之一世紀500名最有影響人物之一”榮譽稱號。
我的探索人類之路
現代的猿能變成人嗎
元謀盆地古人類考察記
大地這本“書”所講的故事
狼孩的故事
狼為什麼會撫育小孩
震驚世界的失竊案——珍貴的北京人化石哪裏去瞭
南通博物苑
用火頌
人類的搖籃在何方
堪與石林媲美的班果土林
談談科普講演
我們在追蹤一個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動物嗎
從“無毛人”和“巨乳毛人”談人體變異
莫為精緻的工藝品所愚弄——“花生化石”質疑
與日本朋友相會在元謀人化石産地
少年朋友們,旅行去
峨眉紀遊
長江,中華民族古文明的搖籃
中國的“野人”
帕米爾之行
帕米爾“雪人”總計的探索
是勞動創造瞭人,還是人創造瞭勞動
人是動物
尋找黃色人種的祖先
揭開猿類王國的奧秘
人類起源的達爾文理論與勞動創人論
時光倒流一萬年
靈井中石器文化遺存的發現
附錄
後序
我的童年跨越瞭三個曆史時代,它們是日僞淪陷期、國內戰爭期以及新中國成立期。其間我經曆瞭幼稚園、小學(南通私立通州師範第一附屬小學,簡稱“通師附小”或“通附”)和初中(江蘇南通中學)的學生生涯,在“通附”的生活占據瞭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
..........
自《狼孩的啓示》一文在雜誌上發錶後,曾有不少讀者在來信中提齣,對於“狼會撫育小孩”這點感到睏惑不解,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狼不但不把小孩吃掉,反而把小孩撫育起來呢?下麵除瞭試做解答外,還提齣瞭一個有趣的問題——狼真有那麼“壞”嗎?
……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敘事角度上做齣的創新。它不僅僅是平鋪直敘地介紹“什麼發生瞭”,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對後來的人類産生瞭什麼影響”。書中有一部分詳細描述瞭冰河時期對早期人類遷徙路綫的決定性作用,作者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冰川有多大,而是分析瞭氣溫的微小變化如何迫使我們的祖先不得不放棄熟悉的傢園,嚮更溫暖的南方遷移。這種對因果鏈條的深挖,讓我開始學會用一種更具批判性和邏輯性的眼光去看待曆史事件。它教會我,科學探索不隻是收集事實,更重要的是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讀完這部分內容後,我開始在看其他曆史資料時,也會下意識地去思考背後的環境壓力和社會適應性問題。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對我來說比記住書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來得更有價值。這本書成功地將曆史的“時間感”和科學的“邏輯性”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是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的典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那種帶著點復古未來感的插圖,讓人一看就知道裏麵裝的肯定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我記得我當時是在書店裏隨便翻到的,結果一下子就被那個標題吸引住瞭——“時光倒流一萬年”,哇,光是這個名字就充滿瞭探險的意味。我本來以為這可能是一本科幻小說,結果翻開目錄纔發現,它其實是科普係列裏的一本。這種將引人入勝的故事感和嚴謹的科學知識結閤起來的方式,簡直太聰明瞭。作者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他不會上來就拋一堆讓人頭暈的專業術語,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你一步步走進那個遙遠又奇妙的史前世界。特彆是關於早期人類如何學會使用火、製造工具的那幾章,寫得特彆生動,讓我仿佛能聞到泥土和煙火的味道。我甚至會忍不住在讀完一段後,閤上書本,在腦海裏默默地想象一下那個場景,那種沉浸感真的不是一般的科普書能比擬的。對於我這個年齡段(11-14歲)的孩子來說,能把這麼宏大的時間跨度講得如此清晰有趣,實屬難得。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曆史和人類起源的強烈好奇心,讓我不再覺得考古學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學科,而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尋寶之旅。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絕對是一流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完全沒有那種老氣橫鞦的感覺,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就像是鄰傢那個知識淵博的大哥哥在給你講他最喜歡的奇聞異事一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處理復雜概念時的那種“化繁為簡”的技巧。比如,書中解釋地質年代劃分的時候,他沒有用那些拗口的岩層名稱,而是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地球的曆史比作一本厚厚的史書,每一頁代錶著不同的紀元,這樣一下子就清晰多瞭。我以前總覺得那些數百萬年、數億年的時間跨度特彆抽象,讀起來根本記不住,但這本書裏,作者總是能找到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參照物來做對比,比如用我們現在的壽命乘以多少倍纔能達到那個時間長度等等。這種帶著生活氣息的講解方式,讓抽象的科學知識瞬間“落地”瞭。而且,書裏的插圖和圖錶也做得相當到位,不是那種隨便應付的黑白綫條圖,而是色彩鮮明、細節豐富的彩色插畫,完美地補充瞭文字的描述,讓那些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光是看圖就能學到不少東西。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細節處理看得齣是非常用心的,絕對稱得上是“典藏”級彆。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不是那種讀完就想扔掉的輕薄讀物。特彆是內文的排版,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給那些精美的圖片留齣瞭足夠的展示空間。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一些科學發現時,往往會附帶一個小小的“幕後故事”,比如某個化石是怎麼被發現的,或者某個理論是如何被科學傢們爭論和證實的。這些小小的“花絮”極大地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標準的科普讀物,而是在翻閱一本關於科學探索曆程的“博物館導覽手冊”。它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進步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背後充滿瞭人類的智慧、堅持甚至是一點點運氣。這種對科學精神的展現,比單純羅列知識點要高明得多,它激發瞭年輕人對探索未知世界的嚮往,非常正能量。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於它構建的那個宏大又可信的“一萬年前的世界圖景”。作者似乎擁有將時間定格的能力,他筆下的場景充滿瞭細節的真實感,你幾乎可以聽到猛獁象沉重的腳步聲,感受到寒風吹過空曠的草原。例如,關於早期人類狩獵大型動物的描寫,既展現瞭他們的勇氣和智慧,也體現瞭他們對自然的敬畏,絲毫沒有美化或過度渲染殘酷的一麵,而是保持瞭一種冷靜而充滿尊重的態度來描繪生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平衡感非常難得。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過去是什麼樣子的,更重要的是,它讓人類個體重新認識到我們在漫長的時間河流中的位置——我們是這一切漫長演化鏈條中的一環,而不是孤立的存在。這種深刻的哲學反思,伴隨著堅實的考古學和生物學證據,讓這本書的厚度遠遠超齣瞭一個“少兒科普讀物”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我們從哪裏來”的史詩序章,讓人讀完後對腳下的土地和頭頂的星空都産生瞭全新的敬畏感。
評分知識點豐富,孩子很喜歡讀書,增強孩子空間想象能力,童趣盎然。
評分好,發貨速度超級無敵快
評分一下子買瞭很多本孩子很喜歡看,不錯的
評分速度挺快,書是孩子喜歡的。速度挺快,書是孩子喜歡的。速度挺快,書是孩子喜歡的。速度挺快,書是孩子喜歡的。包裝太差瞭。不應該用塑料袋套,應該使用紙箱包裝。保護圖書的邊角不被撞壞。
評分非常適閤孩子閱讀,好活動繼續
評分雙十一活動囤瞭很多書
評分一下子買瞭很多本孩子很喜歡看,不錯的
評分曾發錶大量的科普作品,舉辦多次科普展覽。1988年《人之由來》展獲得很高的國際聲譽,其畫冊獲“第三屆全國科普優秀作品一等奬”。曾被中國科普作協審定為“成績突齣的科普作傢”。1996年被授予“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得“裴文中科學奬”。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將他列入當今領先人物500之列,並授予金質奬章和“20世紀傑齣人物”榮譽稱號,2010年更將他列為該中心創建以來拔尖人物200名之列。1989年被美國國際傳記研究所授予“傑齣領導人物奬”和“近四分之一世紀500名最有影響人物之一”榮譽稱號。
評分知識點豐富,孩子很喜歡讀書,增強孩子空間想象能力,童趣盎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