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过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独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1000年之前)》讲述自史前时代至公元1000年的历史,将这一时期分为“早期复杂社会”、古典社会的形成”“后古典时代”三大历史阶段。
杰里·本特利 (Jerry Bentley,1949—2012),生前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史》杂志主编,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治史范围广阔,对近代早期欧洲文化史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在世界历史的研究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Ziegler),美国夏威夷大学副教授,兼任《世界史》杂志编辑,专长20世纪欧洲的社会史与政治史。
第一部分 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1章 史前时代
第2章 西南亚的早期社会和印欧人的迁移
第3章 非洲早期社会和班图族的迁移
第4章 南亚早期社会
第5章 东亚早期社会
第6章 每周和大洋洲的早期社会
世界局势
第二部分 古典社会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7章 波斯帝国
第8章 中国的统一
第9章 印度国家、社会和对救赎的探求
第10章 地中海社会:希腊阶段
第11章 地中海社会:罗马阶段
第12章 丝绸之路上的多种文化交流
世界局势
第三部分 后古典时代(公元500—1000年)
第13章 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
第14章 东亚地区帝国的复兴
第15章 印度与印度洋区域
第16章 基督教的两个世界
世界局势
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处理那些跨文化交流的篇章时,展现出的那种包容和平等的视角。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评判是非的叙事口吻,而是努力去还原不同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逻辑和价值体系。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个不同的时代场景,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这种去中心化的叙事方式,使得历史变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认识,这比单纯记忆事件要深刻和有意义得多。
评分初次接触这类宏大的历史著作,我最怕的就是那种密密麻麻、缺乏逻辑框架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然而,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每部分内容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牵引着你穿梭于不同的历史场景之间。当我试图建立起某个古代文明的整体图景时,总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指引线索,它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史实,巧妙地编织成了一张可以理解的网。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作用,是极其宝贵的入门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细节考据工作做得非常扎实,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是让人信服的关键。我注意到书中在引用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或理论观点时,配有非常详尽的注释和参考资料来源,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我个人习惯在阅读时频繁地进行交叉对比,而这本书提供的支撑材料,使得每一次的追溯都非常顺畅,它教会了读者如何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叙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因果关系的深度挖掘,才是一个优秀历史著作的灵魂所在,让我对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深感佩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那种深沉的蓝,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棒,阅读体验很舒适,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我尤其欣赏它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复杂的历史脉络时,不容易迷失方向。那种精心打磨的细节,体现出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尊重,绝对是那种会让人忍不住想收藏起来,摆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类型。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学术气息和对知识的敬畏感,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一场深入的知识探索即将展开。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书房里那些年代久远的旧书,很多早期的版本封面都开始泛黄、开裂,这让我格外怀念那些纸质书带来的独特触感和气味。这本书的油墨味道非常清新,没有那种刺鼻的化学气味,让人阅读起来心情格外舒畅。而且,它的装订非常结实,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资料,那些书页也纹丝不动,完全不必担心会散架。我喜欢那种指尖划过纸页,能感受到微小纹理的真实感,这比看电子书的冰冷屏幕要温暖得多。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纸墨芳香的旧派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评分值得一看的书,很棒!
评分还没看呢,不过相信北大出版社的眼光。。。
评分没啥可说的,之前在机场买了一本,居然只有中部,搞笑了,一翻开就是第十七章,不明白为什么要拆开卖。还好京东有,终于步齐了
评分新全球全球全球全球全球史
评分看评价大家觉得不错,单本还搞活动,就一起买了,感觉挺好
评分买了还没看买了还没看买了
评分不错,质量一如既往地好
评分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家们爱智慧、求真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历史上任何一个哲学家都要首先理解他的问题。为了体现这样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选择了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和持续,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争论和所达到的结论,正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的线索所在。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