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是记录中国历代职官制度废置沿革的大型工具书。收录20000多词条,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官制信息的方方面面。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历代机关的组织管理的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及其整体运行机制。
本书1994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深受各界好评。随着十多年来史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编委们对古代官制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遂决定对该书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适度增删:增补了若干必须增补的新条目,删除了部分立目不当的词条,补正了部分条理不够清楚或内容有严重缺陷的词条。
作者简介
张政烺(1912-2005),著名史学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有极高的造诣。郭沫若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活字典”。
吕宗力,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博士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精彩书评
★“规模更大、更完备”,更附有贺著未曾收录的“历代职官品位表”。
——前欧盟亚洲处处长、汉学家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 前言/序言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前言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自199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至今已18年。在此前后,亦有多种官制或职官词典陆续问世。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俞鹿年《中国官制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徐连达《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沈起炜、徐光烈《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中华书局1997),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等,但北京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仍有其特色及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欧美著名汉学研究或中国学研究课程的参考书目中,多选用北京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为查询官名的主要中文工具书。例如曾任欧盟亚洲处处长和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团长的汉学家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所编撰的《中国历史手册》(Chinese History:A Manual),是西方汉学界近年出版的最大规模、最具权威的中国历史研究工具书指南,也是欧美多所大学中国历史研究课程的入门教材。该书面向的读者是西方研究中国的学者和学生,所以在政治制度——职官名衔一节中,魏根深首先介绍贺凯(Charles O.Hucker)编撰的《中国古代官名辞典》(A Dictionary of O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称之为“以英文撰写的关于中华帝国历史各个时期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最佳指南”;但魏根深同时指出,如果读者在贺凯书中未能查检到所需的官制信息,可以查阅北京出版社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因为它“规模更大、更完备”,更附有贺著未曾收录的“历代职官品位表”。 (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for the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2000, p.53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及东亚系教授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编撰的网络版《中国经典文献工具书录》 (Classical Hzstoriography of Chinese History),在“有关中国古代职官的工具书”一节,将贺凯《中国古代官名辞典》、《历代职官表》、北京出版社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列为最主要的参考书。事实上,欧美高校中主要的东亚学教学研究机构所编撰的中国研究工具书目录,也多将北京出版社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列为基本或最重要的中国古代官制参考书。例见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文学院(Faculty of Humanities,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编撰的“中国研究参考书目” (Reference Works for Chinese Studies),以及德国莱比锡大学( Universitat Leipzig)采用的“汉学参考书目”(SinologischeHilfsmittel)。在两岸三地的史学、文献学、古籍整理等学科的教研活动中,北京出版社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更被视为常备工具书。
十多年来,我们逐渐发现本书的一些技术性瑕疵,例如错字、漏字(可能出于手写之误但未能校正),错简(编排次序紊乱),词目表所标记页数与正文页数不合,列为参见条的词目其实未曾立条,少数词目立条不当,某些词条的内容不够完整或准确,等等。此外,随着十多年来史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新史料的出现(如金文、帛书、简牍、碑铭、档案等),我们对古代官制的认识和知识也逐渐深化。因此,对北京出版社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作出较大幅度修订的时机已经成熟。
北京出版社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原主要撰稿人(按姓氏笔画排序)有王朝中、王静、毛佩琦、田人隆、史卫民、史金波、吕宗力、任道斌、刘华祝、刘驰、刘秀生、刘洪波、刘桓、刘翔、江丽、孙丽丽、孙言诚、李世愉、李宝柱、杨讷、杨林、何本方、张玉兴、张莉、陈长年、陈祖武、范勗之、罗燕生、孟世凯、徐万民、栾保群、黄正建、黄乘矩、商传、商全、谢保成、赖长扬、蔡松柏、廖心一等。本次修订完全由正副主编们承担,先由田人隆、吕宗力、刘驰、刘洪波、李世愉、商传、谢保成、赖长扬分别审阅全稿,各自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吕宗力通审通校通改。
我们曾考虑利用这次修订的机会,大幅增订,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应该可以增补数千词条。但由于大家目前工作繁重,精力有限,故此次修订只能着重于适度增删、补正和订正。
适度增删包括增补若干必须增补的新条目,例如厂臣、上等司、王相、公主府家令司、右谷蠡王、右柱国、右翼世职官学总理大臣、左柱国、市帅、司士中大夫、司乐中大夫、考工室令、团营、竹木抽分局、军学处、运同、作、补子、直隶总督、尚书三百六十曹、盐运使、御马司、鼓吹局、銮仪司、藉田令、藉田署等;以及删除立目不当或重出的词条,如左右光禄大夫、左右柱国、左右翼世职官学总理大臣、四将军、令史掾、主府者吏、礼服、司马令史掾、设特勤、典劝使者、南学正管学官、南学副管学官、说书、郡马、都督行府、资政、副留守、得君、谒、散骑集书、税吏、掣签法、导官令、导官丞、导官署等。
补正工作包括重撰条理不够清晰或内容有严重缺陷的词条,如内史、长官、水师、册立、守选、军功、关、贡院、诏狱、社学、补服、恩科、旅责令、资国院、资政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度支、送故、閻门司、第一领民庶长、第二领民庶长、第三领民庶长等条;酌加补充或更新内容不够完整的词条,以及订正释文中不够准确甚至错误的用词、描述,如十二部、十八房、丁忧、三老、大比、大行、大将军府、大监、六察、世官、世职、东京留守司、右司谏、左司谏、四夷馆、外台、印、主考、弘文馆学士、光禄寺主簿、岁试、运判、里、兵房、兵曹、宏词科、词科、灵台、武举、直史馆、明堂、侍仪司、侍仪局、总管、宫相、宫相都总管府、都转运盐使司、都镇抚司、候官、剧县、银印、笺、殿中郎、殿中郎将、寨、爵等条。
订正工作包括修正词目及改正词目中的错字、顺序,如改邑有司为邑司、奉义校司为奉义校尉、典驽都尉为典弩都尉、典馔中士为典彘中士、铁局总局为铁路总局、河东河道总督为东河河道总督、阁内大都督为閻内大都督、阁内都督为閻内都督、策论为策论取士、儒士科学为儒士科举、鼈人为鳖人等;更包括清理技术性瑕疵,如查核校正引文,改正标点符号、错讹字、地名、年代等达上万处。
本次修订,增删、补正的条目不算很多,订正部分的工作相当琐碎,但总体工作量仍然巨大。参与修订者不仅要仔细校读自己专长的断代条目,更要通览全书的内容,校订文字、标点,复核史实,查对引文,留意词目与词条、词条与词条之间的关联协调。《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编撰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刚参与编撰时年逾而立,至北京版出版时早已年逾不惑。到了这次修订,则多至耳顺之年。明人何良俊有云:“古人云‘校书如拂几上尘’,言旋拂旋有也。”(《四友斋丛说》)前人也说,“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落”。引述此语,不是要为可能看走眼的错漏预留开脱的藉口,只是想说,集体编撰大型工具书的种种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错误遗漏,在所难免。读者、方家如愿赐教,我们衷心欢迎。下次有修订或增订机会时,会充分吸收大家的批评、指正。
特别要说明的是,作为修订本,《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沿用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的词目排序,只做了局部调整。
最后,我谨代表《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的编撰团队,向当年支持我们编就此书的北京出版社,这次支持修订版的商务印书馆和丁波先生,以及协助审校的诸位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吕宗力
2012年3月于未名湖畔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