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用光創新教程

攝影用光創新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奧利弗·勞施 著
圖書標籤:
  • 攝影
  • 用光
  • 教程
  • 技巧
  • 創意
  • 光綫
  • 攝影教學
  • 攝影技巧
  • 攝影入門
  • 攝影進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攝影齣版社
ISBN:97875179013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892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字數:3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創新性:“長側”、“短側”、“巧剋力側”、“鼻子理論”、“牛綫”、“題材的臉”等新穎的概念和術語,形象而生動。
  實用性:對側光、倫勃朗式用光、高光以及逆光的布光步驟、特點、效果和機位進行全麵、詳細的講解,並配範例解說,方便活學活用。
  全麵性:以典型意義的攝影題材——人像為例,全麵、深入地闡述用光理念,進而推廣至風光、建築和靜物等各類題材,舉一反三。



內容簡介

  《攝影用光創新教程》結構嚴謹、手法新穎的關於光影設計的攝影書,作者成功地錶達瞭攝影中常用的光影理念和布光經驗,使這本書對於每一個讀者來說都有用武之地。書中不僅講述瞭布光方嚮對光影效果的影響,還就具體的布光方式、光源選擇、明暗度的調整和主光類型與自然光的結閤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此外,《攝影用光創新教程》還對逆光進行瞭講解,並通過由點及麵的方式闡明瞭為多位模特拍照時的布光情況,以及拍攝其他主題時的布光設計。《攝影用光創新教程》的齣版嚮所有的業餘攝影愛好者、攝影專業的學生,以及對布光感興趣的攝影師,傳授瞭具有專業水準且又係統全麵的光影設計方法。

作者簡介

  奧利弗·勞施,曾在海牙“皇傢藝術學院”和阿姆斯特丹“皇傢視覺藝術學院”學習攝影。1997年至2004年,他在著名的“阿姆斯特丹攝影學院”做講師,並重新整理瞭自己關於攝影布光方麵的教學範例,並將其撰寫成圖書。後來,他又與弗蘭剋·杜拉赫一起創辦瞭科隆攝影學院。

內頁插圖

目錄

參與機構
前 言
光的力量
1 開始之前先瞭解基礎
1.1 為何從人像開始
1.2 打光又叫投影
1.3 模特的“長側”和“短側”
1.4 畫麵的左右兩側
1.5 畫麵中的其他方嚮
1.6 模特的巧剋力側
1.7 方嚮說明
1.8 鼻子理論中的“牛綫”
1.9 光綫方嚮的選擇
操作範例:光效受打光方嚮影響

2 三種重要的打光方式
2.1 側 光
2.1.1 側光的布光步驟
2.1.2 側光的設計特點
2.1.3 側光效果
2.1.4 側光的相機位置
2.1.5 側光下的“錯誤”
2.1.6 側光下模特的解剖特徵
2.1.7 側光下的控製
2.2 倫勃朗式用光
2.2.1 倫勃朗式用光的布光步驟
2.2.2 倫勃朗式用光的設計特點
2.2.3 倫勃朗式用光的效果
2.2.4 倫勃朗式用光的相機位置
2.2.5 倫勃朗式用光下的“錯誤”
2.2.6 倫勃朗式用光下模特的解剖特徵
2.2.7 倫勃朗式用光下的控製
2.3 高 光
2.3.1 高光的布光步驟
2.3.2 高光的設計特點
2.3.3 高光的效果
2.3.4 高光的相機位置
2.3.5 高光下的“錯誤”
2.3.6 高光下模特的解剖學特徵
2.3.7 高光下的控製
操作範例:用小角度光源打造主光特點

3 主光源的選擇
3.1 光源的角度大小
3.1.1 光源的角度大小與立體性
3.1.2 光源的角度大小與紋理再現
3.1.3 光源的角度大小與反光
3.1.4 光源的角度大小與化妝
3.2 光源與模特間的距離同光亮消減
3.3 大角度光源的主光類型
3.3.1 側 光
3.3.2 倫勃朗式用光
3.3.3 高 光
3.4 材料性質和主光源的幾何特點
3.4.1 極坐標
3.4.2 光控器的錶麵特性
3.4.3 普通反光闆和廣角反光闆
3.4.4 間接光控器:反光傘、柔光箱、美人碟和多功能燈
3.4.5 開放式拋物麵形反光闆
3.4.6 高反光拋物麵形反光闆
3.4.7 環形閃光燈
3.4.8 輻射角度非常小的光源
3.4.9 光導玻璃縴維
3.5 立體感、反光及色彩飽和度方麵的常見錯誤
3.5.1 “軟光”與立體感
3.5.2 “軟光”與反光
3.5.3 “軟光”與色彩飽和度
3.6 背景設計
3.6.1 背景過渡
3.6.2 亮白色背景
3.6.3 再照明布光
3.7 發現自我
操作範例:有區彆的主光

4 增加亮光
4.1 鉗形增亮
4.2 延長光源
4.2.1 延長大角度主光源
4.2.2 延長小角度主光源
4.2.3 增亮程度
4.3 主光類型的延長
4.3.1 側光的延長
4.3.2 高光的延長
4.3.3 倫勃朗式用光的延長
4.4 小角度光源的增亮
4.5 摺中增亮法
操作範例:明亮的陰影

5 逆 光
5.1 真正的逆光
5.1.1 一步到位的逆光
5.1.2 逆光的設計特徵
5.1.3 逆光形成的氛圍
5.1.4 加強逆光中的氛圍
5.1.5 逆光和背景設計
5.1.6 逆光中的挑戰
5.2 逆光變型
5.2.1 低處的逆光
5.2.2 高逆光或頭發光
5.2.3 側逆光
5.2.4 兩側逆光
5.2.5 側逆光變型中的挑戰
操作範例:動力燃燒室

6 亮色調還是暗色調

7 多位模特條件下的光影理論
7.1 正麵組
7.2 鬆散組
7.3 潛在照明
操作範例:將光綫打到每個人身上

8 主光類型與自然光的結閤
8.1 直射陽光下的主光類型
8.2 直射陽光下使用擴散器
8.3 直射陽光下使用反光罩
8.4 直射陽光下使用遮光物
8.5 利用天空
操作範例: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攝影棚

9 光影理論中的閃光係統
9.1 一步步熟悉閃光燈
9.1.1 練習1 —— 直接閃光係統
9.1.2 練習2 —— 在多張人像照中使用有擴散器的觸發式閃光係統
9.1.3 間接閃光係統
操作範例:黑暗中的光

10 其他作為人像題材所使用的光綫類型
10.1 題材的臉
10.2 平麵題材中的主光類型
10.2.1 以書頁作為平麵題材範例
10.2.2 平坦的自然景觀
10.2.3 建 築
10.3 復雜題材中的主光類型
操作範例: 無處不在的“臉”
感 謝
參與攝影師

前言/序言


《光影魔術師:看見與塑造》 一、 什麼是光?為何光如此重要? 對於攝影而言,光並非僅僅是“有沒有”的問題,它更關乎“好不好”、“對不對”。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我們捕捉的不僅僅是景物的形態,更是光綫在物體上留下的痕跡、塑造齣的輪廓、彌漫齣的氛圍。理解光,就是理解攝影的本質。 光,是攝影的顔料,也是攝影的雕刻刀。它可以提亮,也可以壓暗;它可以柔化,也可以銳化;它可以創造體積感,也可以消弭空間感。學會“看見”光,便是攝影師的第一課。這包括觀察自然光的走嚮、強度、色溫,以及人造光的特性、方嚮、品質。 二、 光的語言:形態、方嚮與品質 形態(Shape): 光的形態韆變萬化,最常見的便是點光源、綫光源和麵光源。 點光源: 如同一顆遙遠的星星,光綫散射開來,形成硬朗的陰影,突齣物體的細節和紋理,製造強烈的戲劇感。想象一下,一盞小小的燈泡直射在物體上,你會看到清晰分明的輪廓和深邃的暗部。 綫光源: 比如一條細長的燈管,光綫會沿著一個方嚮延伸,形成長條形的、柔和的過渡區域。這可以用來勾勒物體的邊緣,或者在畫麵中製造引導綫。 麵光源: 這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柔光”,如陰天散射的陽光,窗戶透進來的漫射光,或者通過柔光箱、雷達罩等附件形成的光。麵光源的光綫擴散範圍廣,陰影柔和,過渡自然,能夠細膩地展現物體的質感和色彩,減少刺眼的細節。 方嚮(Direction): 光綫照射的方嚮,直接決定瞭物體的受光麵和陰影麵,從而塑造齣立體的視覺感受。 順光(Front Lighting): 光綫從相機方嚮照射過來,物體正麵受光,陰影落在背後,畫麵平坦,細節豐富,色彩飽和度高。但容易缺乏立體感。 側光(Side Lighting): 光綫從物體側麵照射,一半受光,一半處於陰影,這是塑造立體感和體積感的黃金法則。它可以勾勒齣物體的輪廓,突齣紋理,製造層次。 逆光(Backlighting): 光綫從物體後方照射,物體正麵處於陰影,但輪廓會被光綫勾勒齣來,形成迷人的“邊緣光”(Rim Light)或“輪廓光”。這種光綫可以營造神秘、夢幻的氛圍,或者將主體從背景中分離齣來。 頂光(Top Lighting): 光綫從正上方照射,麵部容易齣現“熊貓眼”,物體下方容易産生生硬的陰影,除非光綫非常柔和。 底光(Under Lighting): 光綫從正下方照射,會産生一種非自然的、戲劇性的效果,通常用於恐怖片或營造怪誕的氛圍。 品質(Quality): 光綫的品質,即是光的“硬度”,與光源的大小、距離以及是否存在散射介質有關。 硬光(Hard Light): 光源小,距離近,沒有散射。光綫集中,陰影邊界清晰銳利,對比強烈,能夠突齣細節和紋理,製造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例如,夏日午後的直射陽光。 軟光(Soft Light): 光源大,距離遠,或者經過散射。光綫柔和,陰影邊界模糊,過渡自然,能夠細膩地展現物體的質感和色彩,適閤錶現柔美、寜靜的畫麵。例如,陰天散射光,或通過大型柔光設備産生的光。 三、 光綫的“調色盤”:色彩與色溫 光綫本身是有顔色的,這便是“色溫”(Color Temperature)的概念。色溫是以開爾文(Kelvin,K)為單位來衡量的。 低色溫(暖色調): 如蠟燭光、白熾燈,色溫較低(約2000K-3000K),呈現齣黃色、橙色或紅色的暖調。暖色調能夠營造溫馨、舒適、浪漫的氛圍。 中性色溫(中性色調): 如日光燈、部分LED燈,色溫在4000K-5000K之間,接近人眼感知中的“白色”。 高色溫(冷色調): 如晴朗天空下的日光、閃光燈,色溫較高(約5500K-6500K),呈現齣藍色或青色的冷調。冷色調能夠帶來清新、寜靜、科技感或疏離感。 理解色溫,不僅能幫助我們判斷在不同光源下拍攝的畫麵色彩傾嚮,還能讓我們主動運用色彩來錶達情感和意境。例如,在日落時分,利用暖黃色的餘暉拍攝人像,能夠賦予照片浪漫而溫暖的情感;而在黎明時分,利用冷冽的藍色調,則可以營造齣寜靜而充滿希望的氛圍。 四、 光的比重:曝光與影調 光的強度直接影響著畫麵的曝光。攝影師需要精確地控製光綫的“比重”,以達到理想的曝光效果。 曝光(Exposure): 指的是相機傳感器接收到的光綫總量,它決定瞭畫麵的明暗程度。過曝會導緻畫麵丟失暗部細節,而欠曝則會丟失亮部細節。 影調(Tonal Range): 指的是畫麵中最暗到最亮區域的過渡。 高調(High Key): 畫麵以亮調為主,暗部比例極少,畫麵明亮、輕快,給人以積極、純潔、輕盈的感覺。 低調(Low Key): 畫麵以暗調為主,亮部比例很少,畫麵深邃、神秘、莊重,能夠突齣主體,營造戲劇性或沉思的氛圍。 中調(Middle Key): 畫麵明暗均衡,具有豐富的層次感,是最常見的影調。 通過控製曝光和影調,攝影師可以有效地引導觀眾的視綫,突齣畫麵的重點,並傳遞齣作品的情感信息。 五、 光的“語法”:補光、壓光與造型 “用光”不僅僅是認識光,更是主動地“塑造”光,讓光綫為我們的創作意圖服務。 補光(Fill Light): 當主體部分處於陰影中,光綫不足時,可以通過補光來提亮陰影區域,增加畫麵細節,使明暗對比更加柔和,錶現齣更豐富的層次。補光可以使用反光闆、小型LED燈,或者控製自然光的強度。 壓光(Key Light Control): 並非所有光綫都是有益的。有時,我們可能需要控製或減弱某些區域的光綫,使其不至於過曝,或者通過遮擋來塑造更具戲劇性的陰影。 造型(Light Shaping): 這是用光最核心的藝術。通過調整光源的方嚮、距離、大小,以及使用各種附件(如柔光箱、束光筒、蜂巢、色片等),我們可以精確地控製光綫的照射範圍、強度和品質,從而“雕刻”齣主體的輪廓,勾勒齣細節,創造齣特定的氛圍和情緒。例如,用束光筒製造一道“聚光燈”效果,將觀眾的視綫牢牢吸引在主體身上。 六、 實踐齣真知:從觀察到控製 攝影用光的學習,絕非紙上談兵。它需要我們在每一次拍攝中,都帶著“光”的意識去觀察,去感受,去嘗試。 觀察: 留意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光綫變化,不同天氣下的光綫質感,不同室內環境下光的特性。觀察大師作品中光綫的運用,分析它們如何塑造主體,營造氛圍。 感受: 嘗試用身體去感受不同方嚮、不同品質的光綫照射在皮膚上的感覺,體會它們帶來的視覺差異。 嘗試: 在拍攝中,主動去調整相機的曝光設置,移動你的光源,改變拍攝角度,運用反光闆和柔光附件,記錄下不同設置下的拍攝效果,對比分析。 結語 光影是攝影的靈魂,掌握瞭用光,就等於掌握瞭攝影的“語言”。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技巧,更是藝術層麵的洞察。每一次快門,都是一次與光對話的機會。願你能在光影的海洋中,找到屬於你的創作之道,用鏡頭講述那些,用眼睛纔能看見的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設備兼容性方麵的包容態度。它似乎避免瞭將重點過度集中在某個特定品牌或某一代閃光燈的技術上,而是將討論的核心放在瞭光綫本身的物理屬性和光學原理上。這種普適性的教學方式意味著,無論我使用的是老舊的反光傘還是最新的LED平闆燈,書中的核心理念都能被有效應用。此外,書中關於DIY和自製柔光附件的部分,展示瞭許多成本低廉卻效果驚人的解決方案,這對於預算有限的獨立創作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鼓勵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智慧去創造無限的光影可能,而不是盲目追求昂貴的器材堆砌,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創新教程”精神所在。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教程那樣嚴謹刻闆,反而充滿瞭某種近乎哲學探討的口吻。作者在談及光綫對情感錶達的影響時,引用瞭一些藝術史和心理學的觀點,這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次美學認知的提升。例如,書中對“冷光”和“暖光”的定義,似乎不再僅僅是色溫的簡單劃分,而是深入到瞭它們對觀眾潛意識的影響層麵。這種跨學科的融閤,為攝影創作注入瞭更深層次的內涵。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更多關於“情緒照明設計”的案例,即如何通過精確控製光的形狀和密度,來精確調動觀看者的情緒,實現更高層次的敘事目標。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頁邊距的留白恰到好處,確保瞭文字的呼吸感,同時復雜的圖例和樣張被清晰地分割在不同的模塊中,使得視覺流非常順暢。我注意到一些技術圖解的復雜性相當高,但作者似乎用瞭非常巧妙的簡化符號和流程圖來解釋那些晦澀的物理學原理,這對於我這種更偏嚮實踐操作而非純理論研究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失敗案例分析”——那些光綫控製失誤的照片,並配有詳細的剖析,指齣問題所在及修正路徑。這種坦誠且注重實戰的敘事方式,比單純展示完美作品更能讓人産生共鳴和學習動力,它教會的不僅僅是“如何做對”,更是“如何避免做錯”。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沒有局限於影棚內的人造光源,而是將大量的篇幅放在瞭自然光綫的“馴服”與“引導”上。我尤其關注其中關於“時間維度下的光綫變化”這一章節的論述。作者似乎構建瞭一套全新的時間序列曝光與補光模型,旨在捕捉瞬息萬變的光影細節,這對於風光攝影師和商業建築攝影師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對書中提到的“光綫記憶點”的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似乎是一種試圖將特定時間段的光譜特徵固化到後期處理流程中的方法論。如果這本書能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後期軟件的非綫性麯綫來模擬這種光綫記憶,那就太棒瞭,這絕對是超越傳統布光書的範疇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很吸引人,色彩運用大膽卻又不失專業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裏麵內容的前沿性和實踐性。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大膽創新的感覺,完全沒有一般技術書籍的刻闆和沉悶。從目錄上看,作者似乎在嘗試打通一些傳統的理論壁壘,用全新的視角去解析光綫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ISO、光圈、快門這些基礎參數的簡單羅列上。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光場捕捉、動態照明模擬以及如何在極端光照環境下實現藝術化錶達的章節。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非傳統的布光方案,比如利用環境光反射的二次創作技巧,或者結閤新興數字技術(如實時渲染)來預設光照場景的思路,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教學指南瞭。總而言之,從外到內的氣質,都指嚮瞭一本能真正激發攝影師創作靈感的“工具箱”,而非僅僅是教科書。

評分

書的封麵破瞭一個洞,隻是拿瞭一個普通的袋子包瞭一下,有點簡陋,希望以後能夠改進。其他還是不錯的,關鍵是送貨很快。

評分

慢慢研究,講的挺細緻的。

評分

一次購買瞭這麼多的書,還沒來得及細看,但送貨速度快,包裝完好,值得稱贊!

評分

厚厚一本,內容比預期要多很多

評分

相信京東,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這是我今年看到最好的一本書,適閤專業人士閱讀,學院派,在書城看瞭一部分,迴傢網上下單,果斷入手。

評分

書沒有塑封

評分

全麵性:以最具典型意義的攝影題材——人像為例,全麵、深入地闡述用光理念,進而推廣至風光、建築和靜物等各類題材,舉一反三。

評分

更多精彩圖書請查看中國攝影齣版社京東品牌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