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周邦彦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 | 作者 | 谭新红,李烨含 |
| 定价 | 46.00元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ISBN | 9787540341725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468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周邦彦妙解音律,精于创调和自度曲。他新创、自度的曲子共五十余调,虽然数量上没有柳永多,但词韵清蔚,音节清妍和雅,深受文人士大夫喜爱。如《瑞龙吟》(章台路)三叠中的di一、二叠,字句平仄相同,称为双拽头,既美视又美听。周邦彦还“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张炎《词源》)。即把不同调的曲子组成为一支曲子,如其《六丑·蔷薇谢后作》就是犯六调而成。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元祜三年(1088)出庐州教授之前的作品 南柯子(宝合分时果) 南乡子(轻软舞时腰) 虞美人(玉觞才掩朱弦悄) 如梦令(尘满一<纟并>纹绣) 如梦令(门外迢迢行路)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 丁香结(苍藓沿阶) 木兰花(郊原雨过金英秀) 点绛唇(台上披襟) 玉楼春(大堤花艳惊郎目) 一落索(杜宇思归声苦)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月下笛(小雨收尘) 荔枝香近(夜来寒侵酒席) 早梅芳(花竹深) 早梅芳(缭墙深) 苏幕遮(燎沉香) 西河(长安道) 过秦楼(水浴清蟾)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秋蕊香(乳鸭池塘水暖) 南柯子(腻颈凝酥白)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 四园竹(浮云护月) 浣沙溪(不为萧娘旧约寒) 六幺令(快风收雨) 长相思(好风浮) 长相思(沙棠舟) 月中行(蜀丝趁日染干红) 浣沙溪(争挽桐花两鬓垂) 浣沙溪(雨过残红湿未飞) 蝶恋花(叶底寻花春欲暮) 南浦(浅带一帆风) 南乡子(晨色动妆楼) 南乡子(寒夜梦初醒) 南乡子(户外井桐飘)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醉桃源(菖蒲叶老水平沙) 玉楼春(玉琴虚下伤心泪) 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三部乐(浮玉飞琼) 虞美人(金闺平帖春云暖) 塞翁吟(暗叶啼风雨) 意难忘(衣染莺黄) …… 元祐三年(1088)后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至绍圣四年(1097)还为国子监主簿之前的作品 元符元年(1098)后任京官至政和元年(1111)知河中府之前的作品 政和二年(1112)后知河中府、隆德府、明州、真定、顺昌府、处州的作品 作年不详之词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周邦彦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 陈廷焯《云韶集》卷四:秀艳。情急而语甚婉约,妙绝古今。 又《词则·别调集》卷一:曰向谁行宿,日城上三更,曰马滑霜浓,日不如休去,日少人行,颠倒重复,层折入妙。 又《白雨斋词话》卷一:美成艳词,如《少年游》、《点绛唇》、《意难忘》、《望江南》……等篇,别有一种姿态,句句洒脱,香奁泛语,吐弃殆尽。 又卷八:美成以<少年游》-词通显,以《望江南》-阕得罪。荣枯皆系于一词,异矣。 乔大壮手批《片玉集》:二声。起句作对。“锦幄”二句亦然。 俞陛云《宋词选释》:此调凡四首,乃感旧之作。其下三首皆言别后,以此首为擅胜。上阕橙香笙语,乃追写相见情事。下阕代记留宾之言,情深而语俊,宜其别后回思,丁宁片语,为之咏叹长言也。皋文《词选》录此及《六丑》二调。余所录较多,且加以诠释。毛晋刻《清真集》,其评注庞杂者删之,余妄加评论,得无为汲古翁所笑耶? 杨笺:刀以分橙,盐以点橙。(“并刀”三句)先说刀,次说盐,次方说橙,句倒装,起处略去景语,专说事实,是一变例。(“锦幄”三句)于香烟缭绕中调笙,亦当时实情。(“低声问”二句)入艳情,“低声问”三字为下阕总挈,先问宿何处,后说夜深,亦是倒装。(“马滑霜浓”三句)“马滑霜浓”与“锦幄烟温”对照,“不如休去”四字、“少人行”三字俱从此四字想出。先说休去,后说少人行,亦是倒装。 俞平伯《清真词释》:此调在《片玉集》中分为二,此注“商调”,其在卷三者注“黄钟”,似非一调。而《词谱》卷八日:“此调为参差,今分七体,其源俱出于晏(殊)词,或添一字,摊破前后段起句,作四字两句者。”在白石《少年游》下注曰:“此词摊破,晏词前后段起句七字一句,作四字两句,周邦彦'并刀如水'词正与此同。”是以在此集中注“黄钟”者为本调,而以注“商调”者为其摊破格。《乐章集》中《少年游》首句七字,与本调合,但注“林钟商调”。今按林钟商即商调也,是二者为一调之转换,非二调明矣,疑《片玉》之注有误。 此词醒快,说之则陋。但如“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状冬闺静物,至“明”而且“清”,与感觉心象,匀融无间,写景之圣也。说“如画”,画似不到,说是“如见”,见似亦不到,盖画逊其肖,见逊其妙也。一妙肖者,其唯文章乎!虽有此境,人不及知;虽知此境,如何可到。虽暂近蓬山,而风辄引去。偶然身到便是良缘,岂能时时到,刻刻到,说到就到耶。若清真,圣矣! …… |
| 序言 | |
这本《唐诗三百首》选本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剔,纸张的质感厚实而温润,油墨印刷清晰可见,即便是那些流传已久的经典篇章,在新的排版下也焕发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编者在注释上下的功夫,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深入地剖析了诗歌背后的典故和时代背景,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唐诗的读者也能迅速领略到诗歌的韵味和深度。比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推敲,那种字斟句酌的考据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不过,如果能在一些意境比较朦胧的诗歌旁边,增加一些名家书画的配图作为赏析补充,或许能让这份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丰满,毕竟唐诗之美,往往是声色并茂的,单凭文字有时略显单薄。总体而言,这是一套非常值得珍藏的文学读物,适合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
评分购买的这本关于魏晋风骨的文论集,阅读体验十分酣畅淋漓。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人物小传,而是通过对嵇康、阮籍等名士文章和言行的深入剖析,构建了一幅魏晋士人反抗礼教、追求“真我”的精神图景。作者的文笔非常犀利,善于运用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洒脱描绘得入木三分。读起来仿佛能闻到竹林中弥漫的酒香与清谈之气。不过,对于没有深厚古代哲学背景的读者来说,某些关于“玄学”和“名教自然”的论述,显得略为晦涩和专业化。如果能在这些关键概念处,增加一些更加通俗易懂的注解或类比,或许能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体会到魏晋风度超越时代的魅力。
评分我对这套《宋元戏曲选》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它的整理工作上。舞台剧本的整理难度远高于纯粹的诗词,因为它涉及到科白、板式、以及复杂的舞台调度提示。这套书在文本的准确性上做得相当出色,校对的痕迹几乎看不出来,这对于研究戏曲史的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每出戏后附带的“元曲流变简述”,清晰地勾勒出该剧本在不同朝代、不同剧种中的演变脉络,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在阅读时能有更清晰的参照系。唯一的遗憾是,由于版权或资料限制,一些流传下来的残本或异本未能收入,使得某些段落的完整性略有缺失,这让喜爱“寻章摘句”的读者略感遗憾,期待未来能有更全面的“戏曲全本”问世。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宋词选集,给我的感受是“意境深远,但略显孤高”。选篇的眼光是极高的,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编辑者的导读部分写得非常精炼,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词人一生的坎坷与成就。然而,我个人感觉,或许是想追求某种学术上的纯粹性,书中的一些小令,尤其是那些描述闺怨和离愁的篇目,在情感表达上似乎少了一丝烟火气。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宋代市井生活、市井风俗的诗词穿插其中,这样能让宋词的整体面貌更加完整。毕竟,宋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在高雅的文学殿堂中独放异彩,也在于它深入寻常百姓家中的那种柔软与细腻。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版本能平衡这种“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评分最近入手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内容详实到令人咋舌。它不仅仅梳理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样的大家之作,更花费了大量篇幅去研究那些被主流文学史忽略的“通俗小说”,例如晚清的谴责小说和早期的章回体小说。作者对于不同时期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阶层变迁和市民阶层心态的演变,把握得非常精准,引用的史料极其丰富,很多都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档案或手稿资料。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其批判性视角,它敢于挑战一些约定俗成的文学史观点,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思考和自我修正。唯一的缺点是,篇幅过于庞大,专业性太强,对于想轻松了解小说发展脉络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更像是研究生的案头必备工具书,而非休闲阅读材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