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风家训(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一致推崇的中国传世家训!) 国学古籍 正版

中国家风家训(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一致推崇的中国传世家训!) 国学古籍 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馨 著
图书标签:
  • 家风家训
  • 国学
  • 古籍
  • 曾国藩
  • 梁启超
  • 王国维
  • 梁漱溟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紫云文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4406
商品编码:1535450117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经典,久经考验

涵盖《弟子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这些家训*之作中的100余条经典家训。

版块丰富,适合亲子共读
书中分为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知识点链接等版块,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亲子共读的良好版本。
教育家的心血之作
作者王馨是中国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研究多年,其理解与解读非常深刻与独到。本书是其多年研究后的厚积薄发之作。
★★★★★推荐阅读

《历史深处的美丽》 《简明日本史》 《武则天传》《如若不知前方,就守心自暖》

内容简介

中国家风家训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
时至而今,我们做人处世的种种准则大都源于中国家风家训。
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国家风家训》将家喻户晓的经典范本《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做了深入透彻的解读,分成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知识点链接等版块,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弘扬传统文化、亲子共读的良好版本。

作者简介

王馨,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散文协会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从教27年,从事文学创作20年,曾多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
多年来,专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学与践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常有文章在《扬子晚报》《世界日报》《苍梧晚报》等报刊发表。

曾出版多部畅销书:

教育文集《点石成金》
国学专著《弟子规的智慧》
散文集《伽蓝听雨》
……
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目录

第1辑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〇〇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〇〇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〇〇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〇一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〇一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〇一六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〇一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〇二二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〇二四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〇二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〇二九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〇三二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〇三四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〇三六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〇三八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〇四〇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〇四三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〇四五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〇四八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〇五〇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〇五三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〇五六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〇五八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〇六一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〇六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〇六五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〇六七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〇六九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〇七一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〇七三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〇七五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〇七七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〇七九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〇八二



第二辑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〇八六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〇八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〇九〇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〇九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〇九六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〇九九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一〇一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一〇四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一〇七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一〇九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一一一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一一三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一一五 
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一一七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一一九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一二二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一二四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一二六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一二九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一三一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一三四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一三七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 ……一四〇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一四三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一四五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一四八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一五〇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一五三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一五五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一五七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一六〇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一六二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一六四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一六六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一六八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一七一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一七三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一七五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一七七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一七九 



第三辑


颜氏家训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一八二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 ……一八六
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一八八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一九〇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一九二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一九四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一九六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一九八 
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二〇〇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二〇二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二〇四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二〇六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二〇九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二一一
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以衣。 ……二一三
婚姻素对,靖侯成规。 ……二一五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 ……二一七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二一九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 ……二二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二二三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二二五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二二八
讽刺之祸,速乎风尘,深宜防虑,以保元吉。 ……二三〇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二三二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二三四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二三七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二三九
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 ……二四一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二四四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二四六
第1辑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〇〇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〇〇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〇〇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〇一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〇一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〇一六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〇一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〇二二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〇二四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〇二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〇二九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〇三二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〇三四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〇三六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〇三八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〇四〇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〇四三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〇四五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〇四八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〇五〇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〇五三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〇五六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〇五八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〇六一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〇六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〇六五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〇六七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〇六九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〇七一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〇七三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〇七五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〇七七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〇七九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〇八二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注释
短:这里指缺点。
勉:尽力,努力。

译文
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

历史故事
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
春秋时期,人与人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可以像牲口一样被卖来卖去。鲁国的国君很慈悲,颁布了一道法令:不管哪个鲁国人,在国外看到被卖作奴婢的同胞,花钱把人赎回来,回到鲁国就能得到国家给予的金钱和名誉双重奖励。这道法令施行了很多年,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为这道法令得以重返家园的,不计其数。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子贡的,善于经商,非常有钱。子贡又是慷慨仁义之士,无论对老师孔子还是对其他人,都乐意解囊相助。有一回,子贡出门经商,从国外赎回来很多鲁国同胞。回到鲁国后,他没有接受国家的奖励,他一是觉得自己不需要这笔钱,再说,自己非常愿意为国家分担赎人的资金。
子贡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仁义,非常慈悲。只有老师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不仅把子贡大骂一通,而且还说子贡的做法简直是伤天害理,切断了很多鲁国落难同胞重返故国的路。
子贡觉得很委屈,向老师请教。孔子说:“世间事,不过义和利两个字”鲁国的法律,彰显的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能生出恻隐之心并且不怕麻烦去赎人,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是完成了一件善举。为鼓励这样的善行,国家给出一些相应的补偿和奖励,目的是让大家赞扬这样的善行,不让做善事的人受到经济损失。这样一来,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在孔子看来,子贡的所作所为,只是让他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却同时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拿了国家奖励的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大家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因此,孔子说子贡的做法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为可恶的恶行,所以他要大骂子贡,担心自子贡之后,很多人会对自己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像子贡那么有钱,很多人在国外赎回同胞后,都希望能拿到国家的奖励。如果他们因为拿国家补偿而被人唾骂,那么他们便很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救助落难同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多鲁国人就不能返回故土。
和子贡相反,孔子的贤弟子之一子路的一次善举得到了孔子的大力称赞。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二话没说,马上跳到水里把那人救了起来。这个差点被淹死的人被救起后,非常感谢子路,就把他的牛牵过来对子路说:“感谢你将我从危难中救起,这头牛送给你”。子路没有推辞,很欢喜地把牛牵走了。子路的行为,得到老师孔子的大大赞赏。
在一般人的意念中,觉得子贡不受赎金应该受到称赞,子路虽然做了好事,但牵走了人家的牛,子路的行为跟子贡比,好像略逊一筹。但是孔子对子路说:“你这样做是非常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样,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善有善报。所以,我要称赞的是你,不是子贡。”
在孔子看来,子贡的所作所为,只是让他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却同时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拿了国家奖励的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大家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因此,孔子说子贡的做法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为可恶的恶行,所以他要大骂子贡,担心自子贡之后,很多人会对自己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像子贡那么有钱,很多人在国外赎回同胞后,都希望能拿到国家的奖励。如果他们因为拿国家补偿而被人唾骂,那么他们便很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救助落难同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多鲁国人就不能返回故土。
和子贡相反,孔子的贤弟子之一子路的一次善举得到了孔子的大力称赞。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二话没说,马上跳到水里把那人救了起来。这个差点被淹死的人被救起后,非常感谢子路,就把他的牛牵过来对子路说:“感谢你将我从危难中救起,这头牛送给你”。子路没有推辞,很欢喜地把牛牵走了。子路的行为,得到老师孔子的大大赞赏。
在一般人的意念中,觉得子贡不受赎金应该受到称赞,子路虽然做了好事,但牵走了人家的牛,子路的行为跟子贡比,好像略逊一筹。但是孔子对子路说:“你这样做是非常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样,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善有善报。所以,我要称赞的是你,不是子贡。”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华夏文明,浓缩成一个字,叫“和”,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叫“传承”。

传承!这两个带着中华民族庄严之情和脉脉柔情的字,一代一代绕在炎黄子孙的心坎上,引领中华民族刚毅坚定地矗立在世界东方。

西方人信仰宗教,常常听到有人批判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真的没有信仰吗?

翻开中国历代家风家训,所有中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中国人哪里是没有信仰!我们信奉的不是各路神仙,而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祖先!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为璀璨的文明!说这样的话,我们底气十足。很多世界级学者、科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中期就预言: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看东方,整个东方看中国!二十一世纪拯救世界的是中国的孔孟之道!

在以儒家思想为文化核心的泱泱大国,我们的祖先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润,世代秉承“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雅风尚,谨言慎行,德赢天下。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核心思想引领下,一代代炎黄子孙“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我们可敬的古圣先贤,当他们华彩的生命大幕在历史长河中缓缓落下,当他们即将告别精彩的人生舞台,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选择缄默不言,而是将他们一生的智慧都浓缩成教导子孙的家风家训,将他们用一生经历的风雨雷电、人间跋涉而铸造成的思想精髓,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自己的子子孙孙。

历代家风家训,是古圣先贤们点亮的一盏心灯,为子孙照亮光明与黑暗重叠交替的漫漫人生。今天的我们,细细研读经典家风家训,有茅塞顿开的豁达,有醍醐灌顶的喜悦,更有一股“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感动。

手抚祖先留下的文化经典,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绝笔题字涌上心头:悲欣交集!

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断层近百年。在近百年的文化断层里,我们的可爱大中华,淌过水深,走过火热,经历过凤凰涅槃般的民族巨变。今天的我们,虽然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快捷,受益着经济大发展的深厚福报,但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天然之道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这些老祖宗们留下的传统美德都在渐渐陨落。

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民族已站在了文化之崖坠落的边缘,我们已蓦然惊醒,并奋力重新铺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好广阔的天地!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能表述儒者的襟怀,也*能彰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

作为华夏民族之一员,骄傲自豪的后世子孙,今天,我们恭恭敬敬为大众捧出中国经典家风家训,饱含虔敬之心,潜心注释,倾心解读,只为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先贤们的教诲之益,让更多的炎黄子孙沐浴先贤的光芒,开启智慧、欢乐、成功、幸福的美好人生。

若此,则是出版者之厚福功德,亦是作者的心香一瓣。


中华传统美德的血脉传承: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家风家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维系家庭伦理、塑造人格品格、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说教,更是融入血脉、浸润心灵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源泉。本书《中国家风家训》正是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呈现,它汇聚了历代先贤,特别是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等文化巨擘所推崇的传世家训精华,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份穿越时空的智慧宝典,引领我们重拾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构建和谐家庭,涵养高尚品格。 家风:无声的教诲,灵魂的雕塑 家风,是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如同一条无形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成员。良好的家风,能够赋予个体强大的精神支撑,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培养明辨是非的智慧。反之,如果家风败坏,则可能导致家庭衰败,甚至影响社会风气。 本书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家族家风的细致梳理,展现了家风的多元面貌及其深刻影响。从严谨治学的书香门第,到勤劳朴实的农耕之家;从注重礼仪的士大夫阶层,到推崇仁爱忠义的武将世家,每一种家风都蕴含着独特的智慧和价值。本书不仅介绍了这些家风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更深入剖析了其内在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例如,曾国藩以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后世树立了勤俭持家、严以律己的典范。他的家书,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指导子孙如何读书、如何交友、如何为官,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书中所收录的曾氏家训,不仅是对其子孙的教诲,更是对所有渴望家庭兴旺、个人进步的读者的宝贵启示。 梁启超,这位近代史上的百科全书式人物,其家风同样充满了现代精神与传统美德的融合。他倡导“独立、进步、自由、平等”的思想,同时又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他的子女们,无论是在学术、政治还是艺术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与梁启超开放而有原则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本书将呈现梁启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独到见解,以及如何将爱国情怀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他的家风体现了对学问的极致追求和对品格的严苛要求。他认为“做人比做事大,治学比治文更大”,将人格的完善置于一切之上。本书将展现王国维在治家治学方面的深刻体会,以及他如何将对真理的探索融入家庭生活,培养子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学者。 梁漱溟,这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其家风则充满了东方智慧与人文关怀。他强调“家是人生的根基”,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和相互尊重。他提倡的“仁爱”、“中庸”等儒家思想,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体现,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本书也将有所展现。 家训:言简意赅的行动指南,道德修养的灯塔 家训,是家风的具体化和文字化,通常以格言、警句、诗歌、散文等形式呈现,言简意赅,易于记诵和践行。它们是家族成员行为的准则,是道德修养的指引,是精神力量的源泉。 本书精选了来自不同家族、不同时代的经典家训,这些家训涵盖了为人处世、学习工作、修身养性、孝悌忠信等方方面面。每一条家训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段家族的兴衰史,一段先贤的奋斗史,一段智慧的沉淀史。 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虽然并非出自某个特定家族的家训,但其蕴含的道理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道德血脉,成为无数家庭教育的基石。它告诫人们,即使是微小的善行,也应坚持不懈;即使是微小的恶行,也应警钟长鸣。 又如,“勤能补拙,学能治愚”这样的家训,直接点明了通过勤奋努力来弥补不足、通过学习来提升智慧的重要性。在任何时代,这种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都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不仅呈现了这些家训的原文,更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其历史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些家训的品读,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明确人生的方向,提升道德境界。 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重塑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功利主义的侵蚀、价值观念的多元、代际沟通的障碍,都可能导致家庭的失序和精神的迷失。此时,重温中华优秀的家风家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更在于其为当代社会重建精神家园提供的可行路径。 1. 促进家庭和谐,构建幸福基石: 优秀的家风家训强调孝道、仁爱、尊重、理解,这些都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石。通过学习和践行,可以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增进情感,让家庭成为温暖的港湾。 2. 涵养高尚品格,塑造优秀公民: 家风家训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摇篮。勤俭、诚信、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使其成为有道德、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 传承民族精神,抵御文化侵蚀: 在全球化浪潮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至关重要。家风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基。 4. 汲取人生智慧,应对时代挑战: 历代先贤的家风家训,凝聚了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这些智慧穿越时空,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人生难题、应对时代挑战的启示和力量。 本书的独特贡献: 《中国家风家训》之所以能够得到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等文化巨擘的一致推崇,并非偶然。本书的编纂,遵循了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精选性: 严格筛选,只选取真正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家风家训。 权威性: 选取经过历史检验、得到公认的经典范例,并深入研究其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实用性: 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读者将古人的智慧转化为当代的行动。 可读性: 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和接受。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家训的汇编,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深度梳理和生动解读。它让我们看到,家风家训并非是陈旧的古董,而是活在当下的智慧,是滋养心灵、塑造品格、传承文明的不竭动力。 结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拥抱现代文明的成果,更不能忘却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根脉。《中国家风家训》将带领您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精神世界,让您在品读先贤的教诲中,找到安顿心灵的家园,重拾做人的根本,为构建更美好的家庭、更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一份献给所有追求卓越人生、珍视家庭价值的读者的珍贵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本以“中国传世家训”为主题的书,我最期待的莫过于那些流传千古、历久弥新的智慧结晶。这本书满足了我这份期待,并且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罗列了家训条目,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家训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上,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梁启超家族家训的论述所吸引。梁启超先生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的子女也大多杰出,这背后一定有着非凡的家庭教育力量。书中详细剖析了梁启超夫妇如何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将“勤奋”、“担当”、“家国情怀”等理念融入对子女的教育中,让我深刻体会到言传身教的强大力量。读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家庭生活图景,感受到了他们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关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古人”的家训,更是关于“人”的成长,关于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构建起积极向上、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它让我更加珍视家庭的传承,也更加明确了教育的意义所在,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我一直对梁漱溟先生的思想颇为欣赏,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深深打动了我。而这本书则从家风家训的角度,展现了梁漱溟先生如何将这种对“人”的关注和对“道”的追求,融入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书中对梁漱溟先生关于“如何对待邻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家训解读,让我感触颇深。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理解。梁漱溟先生的家训,恰恰提醒我们要回归到最基本的人性关怀,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它用鲜活的事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导我们如何去“实践”这些道理。读完之后,我感到内心更加宁静,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是一本涤荡心灵的佳作。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深刻解读中国家风家训的图书。《中国家风家训》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选取了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这四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从他们的家风家训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传统智慧的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家训的分类和解读方式,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结合了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家训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书中对曾国藩“八德”的论述,不仅仅是对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是结合了他的人生经历,展现了这些美德是如何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又是如何指导他的决策和行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们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它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刻思考,并且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优秀读物,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家风家训》真是意外的惊喜,虽然我一直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但接触家风家训这类内容还是头一遭。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这四位先贤的介绍,他们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智慧光芒。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长轨迹,除了时代的洪流,家庭的熏陶和家规家训的指引至关重要。这几位大家,无一不是在严谨的家风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人生选择、治学态度,乃至对社会的影响,都深深烙印着家庭教育的痕迹。书中对他们家风家训的解读,不是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家训如何在他们身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曾国藩“八德”的分析,那份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深刻诠释,在当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读完这部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智慧传承下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如何治家的实用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对国学古籍一直情有独钟,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典雅大气,古色古香,非常有收藏价值。内容方面,它不仅收录了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等几位大家推崇的家风家训,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家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释。我一直认为,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人生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通过现代的视角重新呈现出来,让现代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书中对王国维家训的解读尤为精彩,他的治学严谨、为人正直,这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些伟大的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时代的思想对话。这本书让我对“家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一种引领,一种力量,一种让生命更加丰盈的精神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