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市场掘金三部曲2·新三板掘金800问:新规实操、投融资详解与案例集萃

场外市场掘金三部曲2·新三板掘金800问:新规实操、投融资详解与案例集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骥 著
图书标签:
  • 新三板
  • 资本市场
  • 场外市场
  • 股权投资
  • 融资
  • 投资策略
  • 案例分析
  • 新规解读
  • 财务分析
  • 风险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334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35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场外市场掘金三部曲2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2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15年11月第4次印刷时修订。
  ◎2016、2015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年会连续推荐,该盛会由全国股转系统、中国投资协会联合组办。
  ◎问答体构架、词条式编排,信息量巨增,避免阅读辨不清重点和方向。
  ◎作者集十余年场外市场研究与实践经验倾力打造。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研究所原所长张汉亚研究员作序推荐。
  ◎与《新三板实战500问》互补打造、难得佳配。

内容简介

  ◎819问系统梳理挂牌、资本运作所及新政新规、流程操作、实操关键与经验得失。
  ◎41大实战案例,配以解读实务操作。
  ◎为中小微企业、机构和中介提供:条件要求、治理内控、尽调股改、挂牌投融、并购重组、督导信披、监管自律等实操干货,堪比百宝箱。
  ◎7大融资工具:定向发行、优先股、股权质押回购、私募债、可转债、质押融资和互联网借贷。
  ◎投资者投融:适当性管理、条件流程、运筹判断、转让限售、三大交易方式。
  ◎前瞻:分层转板、介绍上市、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配以解读对赌风控、征信体系、诚信档案、市场禁入。

作者简介

  王骥,四川绵阳人,国内早期关注、研究场外市场(OTC)的少数人士之一,早在2009年便提出“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大发展的场外市场将掀起我国资本市场的第二次革命”的观点。多年投资、航空、医药等行业中、高层任职经历,具有丰富的战略整合、资本运营、投融资运筹、风险管控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曾目睹1993年成都红庙子场外自发交易市场(日交易量曾超沪深股市)的疯狂盛事,自此逐步关注、研究场外市场及与之关联的投行、私募、风投和基金等行业的发展及运营。
  著有《新三板掘金800问:新规实操、投融资详解与案例集萃》《四板掘金600问:区域股权市场的运营操作与投融资途径》《场外财富360问:场外市场战略、历程与转型经济资本梦》《掘金场外市场:经济转型浪潮下的资本宴席》《向植物学习:推开企业运营管理的另一道门》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新三板概述
以60余问阐述了三板、新三板的内涵、定位、影响及挂牌理由和利弊等

第二章 新三板制度解读
以30余问简析了新三板国家、证监会及业务层面的制度规则体系

第三章 新三板挂牌条件解读
以70余问剖析了挂牌条件中涉及公司设立与存续、业务与持续经营、治理与运营、股权与出资等各类条件因素及实践的详情

第四章 新三板挂牌流程解读
以100余问解读了流程所及中介、内核、申报、财务等方面事项

第五章 公司挂牌前的股份制改造
以70余问阐述了股改流程中各环节所及事项、注意要点及实操详情等

第六章 公司挂牌流程中的尽职调查
以70余问解析了尽职调查所及内控、财务、经营与治理等实操经验

第七章 新三板挂牌股票的转让交易
以100余问详尽分析了股权转让所及的投资者、制度及监管等内容

第八章 股权融资及其他融资工具
以近100问解析了股票发行融资的流程及要点、优先股要点、股权质押回购及质押融资、互联网金融、众筹融资以及其他融资工具的探索

第九章 债券融资及其工具
以80问详尽解读了私募债的发行流程、投资者、征信担保、信息披露、转让、模式创新,以及可转债、融资转让等债券工具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 挂牌公司的治理并购、督导监管与信息披露
以近100问解析了公司治理与并购、督导与自律、监管与信披等内容

第十一章 新三板的分层、转板与介绍上市
以30余问解读了市场分层与创新、转板与通道、介绍上市与制度革新等内容

精彩书摘

  060.如何客观看待企业挂牌新三板这件事?
  就实际情况看,目前很多企业热衷于去新三板挂牌,主要出于两点点考虑:一是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企业就可以开展必要的资本运营,直接的好处就是挂牌后的融资,二是未来转板上市的预期。
  与交易所的“先融资、后挂牌”不同,新三板目前实行的是“先挂牌、后融资或挂牌同时融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或同时,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融资,这是很多企业去新三板挂牌的第一个主要目的。
  新三板的场外交易市场融资功能有两大特点:一是对于有潜质的“热门”公司,易于融资;二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企业来说,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应该更多地说是拓展了融资渠道。所以,新三板市场融资功能具有针对性,这是其市场定位和性质决定的,其融资效果是不能与交易所市场相比较的。其实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场外交易市场的情况亦是如此,无论是美国的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 TCBB)和美国OTC Markets(前身是粉单市场Pink Sheet),还是台湾的兴柜市场,融资功能的大小对企业本身情况的要求和选择是很重要的。
  目前为止,新三板转板成功的有10家企业,其转板效能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未来对接创业板、中小板,政策的想象空间还是蛮大的。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场外交易市场通常是交易所市场的“上市预备市场”,企业满足一定条件以后,就能转板更高层次的证券市场。如在美国场外市场集团(OTC Markets)、柜台交易系统(OTCBB)挂牌的公司以及台湾的证券市场都是如此。台湾更是强制规定,在台交所上市,必须要在兴柜市场挂牌6个月。
  不过,有四方面内容应该注意:
  一是新三板挂牌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提高企业的股权流动性,这也是所有场外交易市场的首要功能。新三板为不能上市的企业提供一个股权转让的平台,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一个退出渠道,也为获得股权激励的员工提供一个股权变现的渠道。通过提高股权流动性,还进一步实现了价格发现,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做股权抵押贷款等其他形式的融资提供评估依据。
  二是2013年12月16日修订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公众公司可以依法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公众公司发行优先股等证券品种,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的增加,对未来新三板融资状况的改善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2014年7月中国证监会分别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之后,新三板的并购重组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加之优先股试点、股权质押融资或回购融资等等,都会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实质性的利好。
  三是未来随着新三板转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与证券交易所注册制的推行以及对接机制如“绿色通道”等的打开等,转板或许成为一种较强的资本诱惑。
  四是新三板完全可以借鉴美国NASDAQ市场模式,市场内设置层次,实行竞价交易等,何必要转板呢,这又留下了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646. 采用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滚动报备增信措施,需注意什么?
  新三板挂牌公司发行私募债,如发行人采用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滚动报备共管增信措施,应当注意:
  ⑴界定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并确定其权属与价值。一是对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界定并确定其权属:为方便投资者识别追踪资产可能产生现金流入的情况,避免产生歧义引发纠纷,应当在备案材料中对用于增信的拟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进行特定化的明确描述,同时明确拟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所有权归属,并承诺不再设立与其相关的其他担保权利。二是确认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价值:应当对拟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质量、金额及滚动报备情况等内容进行说明,建议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金额应当覆盖或超额覆盖债券本息。
  ⑵ 滚动报备的操作。在债券存续期间,对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进行滚动报备,需要明确报备的主体、对象、内容、情形及频率,并对报备共管的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价值等情况进行重新评估。
  ⑶ 回款流向与使用限制。对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报备时,应当明确其回款流向与使用限制等情形。建议设立专用监管账户作为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唯一回款账户,并可依据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价值的变化等情形,约定专用监管账户的最低留存额、使用限制及资金用途等。
  ⑷重大变化的补救措施。应当明确报备共管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发生重大变化,如应收款项质量或现金流状况恶化、权属发生争议或变更等情形时,各方当事人将采取的补救措施,建议采用现金补足差额或资产替代等措施,确保债券存续期内增信措施能持续发挥作用。
  ⑸ 风险揭示。采用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滚动报备增信,由于此项增信措施仅是限制了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的其他用途,投资者对已报备共管的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并未享有法律优先受偿保障;企业发生破产等原因导致其他债权人申请冻结或执行该项报备共管的应收款项或未来现金流时,并不能起到破产隔离的作用。所以,建议在募集说明书“重大事项提示”做出风险提示并明确上述内容。
  ⑹ 各方当事人职责。增信措施的各方当事人应当共同签订《滚动报备和账户监管协议》,受托管理人必须作为持续监管人或持续监管人之一参与协议的签订。同时,协议应当按照上述关注要点,详细约定各种情形下各方当事人的相关职责,以确保增信措施能有效执行、持续发挥作用。
  800.目前美国最大场外市场OTC Markets的市场分层体系是怎样的?
  美国OTC Markets,原身为粉单市场(Pink Sheets Market)。粉单市场于20世纪初创设,已有100年历史了,其间三次易主三次易名,2010年1月更名为OTC Markets,是目前为美国最大的场外交易市场。
  粉单市场原则上没有最低挂牌标准,挂牌公司也不需要向SEC报告,粉单市场只有很少的交易规则,但FINRA对做市商监管十分严格,同时根据SEC Rule 10b-17条款要求,粉单市场的所有挂牌公司以下行动发生时,至少应在登记日前10天必须向FINRA通报:公司名称变化、分红、拆股、缩股、并购、解散、破产、清算等。数据统计,目前有超过1万家公司通过OTC Markets进行报价;78%的OTC公司只通过OTC Markets的Link系统进行报价,只有十几家公司(占全部OTC公司的0.1%)仅通过OTCBB进行报价,其余的公司利用两个系统同时报价。
  2007年,粉单市场第三次易主后,开启了它辉煌之路。其间,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就是多层次体系的建设。该市场主人Coulson将数千家公司在粉单市场上挂牌的公司按其信息披露程度区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从上至下依次是OTCQX(分为国际和美国版)、OTCQB和OTC Pink(分为三层)。其中OTCQX主要为已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或符合上市条件但不愿履行SEC报告义务的公司服务,分为国际板与美国板;OTCQB的报价公司为向SEC注册并履行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的公司,该层次的公司基本就是曾经在或者正在OTCBB报价的公司;OTC Pink,即为最初的粉单市场(Pink Sheets),该层按照报价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度再分为正常信息(Current Information)、有限信息(Limited Information)、无信息(No Information)和三个层次。
  挂牌公司在OTC Markets的三级板之间,建立有完善的转板机制,可以自觉、自动地进行上下转层,在市场认可时,OTCQX的挂牌公司也可升级到纳斯达克等市场上市。有关OTC Markets市场层次与转板机制详情可参看《场外市场掘金三部曲之一:场外财富》相关章节的解读。
  案例:湘财证券为何青睐新三板而成为挂牌的首家金融机构?
  在各大券商纷纷备战IPO的同时,湘财证券却另辟蹊径,于2014年1月24日伴随着266家庞大的公司集群,集体登陆新三板,成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金融机构。从公司经营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转型初见成效。公司在2010年起开始经济业务全面转型,并筹划资产管理业务,加上股市大环境低迷,业绩曾在2011年落入低谷,但2012年迅速回升,该年净利润增幅高达699%,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证券承销业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自营业务方面表现出色。目前公司向“大投行”运作模式的转型已初见成效。
  二是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公司近年业务新亮点。2012年2月14日,湘财证券在北京设立资产管理分公司,负责经营全国范围内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截至2013年9月30日,资产管理分公司受托管理产品规模达185.24亿元,已成立运作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5只;管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产品24只,实现资产管理营业收入2304.75万元。这为公司向综合财富管理转型奠定了基础。
  三是资产负债率及收益率需合理调配。经计算,湘财证券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5.35%、2011年仅为0.71%、2010年高达14.91%。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却在逐年下降:2010、2011、2012年三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69%、72.25%以及68.73%。由此可见:逐年下滑的资产负债率预示着湘财证券债务风险逐年下降,这也将有利于今后的可持续经营及高杠杆创新型业务的开展。
  公司需要提升创新业务以实现整体转型,就目前的现实来看,登陆新三板是个很好的选择,原因有四:
  ⑴ 新三板必将成为优质公司的孵化器。具湘财证券相关人士透露,多年来湘财证券对新三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认为,新三板将成为众多中小型企业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的演练场和优质公司的孵化器。所以,湘财证券结缘新三板绝非偶然。
  ⑵ 拓展融资渠道与规范运营的相互促进。一方面湘财证券需要大规模开展各项业务,尤其是创新业务,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另一方面,券商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保障的要求日益增高,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势在必然。新三板这两方面的目的都能实现,从而将进一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促进创新业务长期持续发展,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⑶ 股权流动性促成股票合理估值。新三板交易平台的价值发现功能有利于增强公司股份的流动性和股票合理估值,有利于股东实现其投资价值并充分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
  ⑷ 移动金融与财富管理平台的诱惑。通过新三板上市融资,湘财证券也将在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大环境下打造综合财富管理及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另一本假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图书的名称与您提供的书名无关,并且内容力求详实、贴近专业读者的写作风格。 --- 图书名称:《全球金融科技前沿观察:区块链、人工智能与数字资产的范式革命》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金融领域正经历的技术驱动型变革,聚焦于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AI)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以及数字资产(包括加密货币和代币化证券)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颠覆性影响。本研究旨在为金融机构高管、风险管理者、监管机构人员以及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与监管挑战 本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了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架构,包括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共识机制(PoW、PoS及其变种)的演进及其在不同金融场景下的适用性。重点探讨了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中的实际落地案例,以及公有链在跨境支付和清算效率提升方面的潜力。 我们详细分析了智能合约的编程规范、安全审计的必要性,并结合了DeFi(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的快速发展,探讨了其带来的机遇与系统性风险。特别地,本章对“监管沙盒”机制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如新加坡、英国和阿联酋)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下平衡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在量化交易与风险控制中的前沿实践 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金融行业的辅助工具,而是核心竞争力。本书聚焦于AI在三个关键领域的最新突破: 1. 高频交易与算法优化: 深入介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RL)的自适应交易策略模型构建。讨论了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从非结构化新闻、社交媒体数据中提取情绪因子,并将其有效整合到量化投资组合的构建中。 2. 信用评估与反欺诈: 阐述了如何使用图神经网络(GNN)构建更精细的客户关系网络,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评分的准确性。同时,详细解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交易监控系统(AML/KYC 2.0)如何有效识别复杂的洗钱模式和新型的金融欺诈手法。 3. 模型可解释性(XAI)的落地: 鉴于金融决策的高风险性,本章重点探讨了LIME和SHAP等可解释性工具在金融AI模型中的应用,确保模型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满足日益严格的“对模型负责”的要求。 第三部分:数字资产的范式转变与资产代币化 数字资产正在重塑资产的定义和交易方式。本书从法律、技术和市场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了资产代币化(Asset Tokenization)的复杂路径。 我们详细对比了证券型代币(STO)与传统首次公开募股(IPO)在发行成本、流动性、投资者门槛上的差异。书中提供了关于构建符合特定司法管辖区证券法要求的代币发行框架的实操指南。 此外,本书投入大量篇幅探讨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商业银行和支付系统的潜在冲击。分析了不同CBDC模式(批发型与零售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金融中介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私营稳定币(如受监管的法币抵押代币)在替代传统支付清算系统中的角色定位。 第四部分:跨界融合与未来生态展望 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投向未来十年,探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趋势。 监管科技(RegTech)的成熟路径: 讨论了如何利用云技术和自动化工具,实现监管报告的实时化和预警机制的智能化,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 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的生态构建: 分析了非金融平台如何通过API接口,无缝嵌入贷款、支付和保险服务,以及这如何改变银行的获客模式。 网络安全与韧性: 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金融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本书提出了构建“零信任”架构和提升跨机构信息共享安全性的策略框架。 本书内容基于对全球顶尖金融科技实验室的实地调研、权威学术文献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数十个实际应用案例的复盘分析。它不仅是理论探讨,更是为金融从业者提供一套应对复杂技术环境、把握未来增长点的行动指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清晰地洞察全球金融科技的脉络,从而制定出适应未来竞争格局的战略决策。 目标读者群: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 风险管理与合规部门的专业人士 金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与技术负责人 负责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机构官员 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逻辑链条非常完整和流畅。从宏观的市场环境分析,到具体的微观操作细节,层层递进,读起来酣畅淋漓。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地砸给读者,而是通过精妙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的编排,引导我们逐步深入。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我这种对细节有执着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严谨性让人印象深刻。每一个论点都有充分的论据支撑,很少有含糊其辞的地方。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不仅告诉你答案,还耐心地解释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以及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读完之后,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很多之前困扰我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这种扎实的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是任何投机取巧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从装帧设计到排版布局,这本书的整体呈现都散发着一种高品质的专业气息。纸张的手感,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的舒适度,都显示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在阅读体验上,这直接影响了长时间阅读的疲劳程度。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处理得非常精妙,复杂的信息被简化成了直观的图形,极大地提升了理解效率。对我来说,能够快速抓住重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懂得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目标读者。这份对读者的尊重,体现在了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之中,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且高效,是近几年来我接触过的专业书籍中,体验感最好的之一。

评分

这本书对于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的强调,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书籍只顾着鼓吹收益,却对潜在的陷阱避而不谈。然而,这本书却非常坦诚地揭示了其中的暗礁。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时,都会非常审慎地提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潜在的合规风险。这种未雨绸缪的视角,让读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能时刻保持警惕,做到心中有数。我个人非常推崇这种负责任的知识传递方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掘金”不是盲目的冒险,而是在充分了解规则和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审慎的布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实操指南”的预期。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极佳,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带有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性。金融书籍往往容易陷入干巴巴的术语堆砌,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如何用文字构建场景。它仿佛把我带入了真实的交易大厅,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市场的脉搏。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不仅是数据的罗列,更是对市场情绪和人性博弈的精彩描绘。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法,让抽象的金融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发现自己阅读的动力非常足,常常一拿起书就停不下来,直到把一个章节彻底消化。这对于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籍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市场智慧的传记,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投资中的哲学。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独到,尤其是对于那些想在资本市场里摸爬滚打的新手来说,简直是一盏明灯。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内容时,各种术语和规则扑面而来,搞得我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这本书不同,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金融概念拆解得清清楚楚,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实践性,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这个操作应该怎么做”、“这个风险点在哪里”。比如,书中对某些特定交易场景的分析,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感觉好像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亲自跑了一遍流程。特别是它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总能在关键节点给出非常及时的提醒。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填平了,让普通读者也能在金融知识的海洋里找到方向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一些清晰的框架和工具。

评分

京东物流神速,书籍印刷精美,京东自营商品质量有保证!

评分

货物收到了,完好无损,京东物流很快,点赞

评分

包装还可以,内容确实不错,只不过写的是10年前的事情,对于我这种没有研究过基金的人来讲还算受用。实际操作起来就不知道了。10年前的书又第二次印刷应该是可以的。

评分

第一次买她家的应该还不错吧。好用的话下次有活动再入煎制很值呀

评分

还不错吧,基金实务入门级教材。。。。

评分

《克罗谈投资策略》是期货大作手克罗非常经典的一部投资书籍,通过阅读可以从中受益匪浅,提高交易胜算 ^_^

评分

感觉还不错,还没看

评分

今天女婿告诉老丈人,名字取好了……

评分

世界上成功的投资者依靠什么区别于普通投资者甚至是大多数职业基金经理?在金融怪杰系列第三部中,广受好评的交易专家杰克·施瓦格从精神、策略和真实账户等方面深度挖掘了13位交易者,他们不仅在美国股票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大牛市中成绩彪炳,也在商品价格崩溃、世界对冲基金破产、高科技股票泡沫破灭,以及整体经济衰退和复苏中存活了下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