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係統安全(計算機係列教材)

計算機係統安全(計算機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章兵 著
圖書標籤:
  • 計算機安全
  • 係統安全
  • 網絡安全
  • 信息安全
  • 密碼學
  • 操作係統
  • 惡意代碼
  • 漏洞分析
  • 安全模型
  • 計算機專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655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1591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計算機係統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關鍵內容之一,它已成為計算機信息係統的核心技術,也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和補充。本書是作者在長期信息安全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書中係統地闡述計算機係統安全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全麵講述計算機係統安全基礎(信息係統及其威脅,安全體係結構與模型、標準)、惡意代碼、數據加密與保護、訪問控製、信息認證技術、操作係統安全、軟件保護與數字版權管理、黑客、數據庫安全、防火牆、入侵檢測與防禦、數字取證技術等方麵的內容,涵蓋瞭計算機技術與密碼學理論。 本書概念清晰,錶達深入淺齣,內容新穎翔實,重點突齣,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實用性強,易學易懂。 本書可作為信息安全、計算機、網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和工程從業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計算機係統安全概述/11.1信息係統與信息安全/11.1.1信息化及信息係統/11.1.2信息的安全威脅/21.1.3信息安全/61.2信息安全體係結構/101.2.1OSI安全體係結構/101.2.2Internet安全體係結構/121.2.3基於TCP/IP的網絡安全體係結構/141.3信息安全模型與策略/151.3.1信息安全模型/151.3.2信息安全策略/191.4計算機係統安全/221.4.1計算機係統安全概述/221.4.2計算機係統安全的目標與技術/231.4.3計算機係統安全標準/251.4.4信息係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261.4.5計算機係統的風險評估/291.4.6全書內容安排/35本章小結/36習題1/37第2章惡意代碼/392.1惡意代碼概述/392.2計算機病毒/402.2.1計算機病毒概述/402.2.2傳統的計算機病毒——DOS病毒/432.2.3Windows病毒/472.3網絡蠕蟲/552.3.1蠕蟲程序的功能結構/552.3.2蠕蟲程序的工作機製/562.3.3蠕蟲的掃描機製與策略/562.3.4網絡蠕蟲特徵/572.3.5網絡蠕蟲防禦和清除/582.3.6網絡蠕蟲舉例/582.4後門病毒/592.4.1後門病毒的類型與特點/592.4.2後門病毒的工作機製/602.4.3後門病毒的舉例/612.4.4檢測和防禦後門啓動技術/622.5木馬/632.5.1木馬概述/632.5.2木馬控製原理與技術/652.5.3木馬的防禦/702.5.4木馬舉例/712.6特殊後門與僵屍網絡/712.6.1Rootkit後門/712.6.2僵屍網絡/732.7惡意移動代碼/762.7.1惡意瀏覽器腳本/772.7.2惡意插件/772.7.3惡意ActiveX控件/772.7.4間諜軟件與惡意廣告軟件/782.7.5惡意移動代碼的特點比較/792.8反病毒原理與技術/802.8.1病毒檢測原理/802.8.2啓發式掃描技術/822.8.3專業殺毒軟件/822.8.4病毒防範措施/83本章小結/83習題2/84第3章數據加密基礎/853.1密碼學概述/853.1.1密碼體製/853.1.2密碼係統分類/863.1.3序列密碼與隨機序列數/873.1.4密碼分析與攻擊/893.1.5密碼協議/913.2對稱密碼/913.2.1古典密碼學/923.2.2數據加密標準/933.2.3高級加密標準/1003.2.4分組密碼的工作模式/1083.3公鑰密碼/1113.3.1公開密鑰體製與單嚮陷門函數/1113.3.2RSA算法/1123.3.3Elgamal密碼係統/1153.3.4橢圓麯綫密碼體製/1163.3.5對稱加密體製與公開密鑰體製比較/1183.4密鑰管理/1193.4.1密鑰的分類與産生/1193.4.2密鑰的管理/1203.4.3密鑰分配/1213.4.4公鑰加密體製密鑰管理/1223.4.5Diffie�睭ellman密鑰交換/1243.4.6密鑰托管/1253.5其他新型密碼學/1263.5.1量子密碼/1263.5.2DNA密碼/1303.5.3混沌密碼/1313.5.4演化密碼/1323.6信息隱藏與水印/1333.6.1信息隱藏/1333.6.2數字水印/134本章小結/137習題3/138第4章信息認證技術/1404.1概述/1404.2雜湊函數/1414.2.1雜湊函數概念/1414.2.2Hash函數的構造形式/1414.2.3MD5算法/1424.2.4SHA算法/1464.2.5其他Hash算法/1484.2.6對Hash函數的攻擊/1494.2.7消息認證碼/1504.3數字簽名/1514.3.1基本概念/1514.3.2雜湊函數的數字簽名/1544.3.3RSA數字簽名算法/1554.3.4ElGamal數字簽名/1564.3.5DSS簽名/1584.3.6橢圓麯綫簽名/1594.3.7盲簽名/1604.3.8群簽名/1624.3.9其他數字簽名方案/1634.4消息認證/1654.4.1消息的內容認證/1654.4.2消息的其他特性認證/1694.5身份認證/1704.5.1身份認證概念/1704.5.2身份標識/1714.5.3身份認證分類與方式/1744.5.4身份識彆協議/1764.5.5認證的口令機製/1784.5.6認證的主體特徵機製/1804.5.7認證的數字證書機製/1834.5.8認證的智能卡機製/1854.6實用的認證係統/1874.6.1一次性動態口令認證/1884.6.2RADIUS撥號認證/1894.6.3Kerberos認證係統/1904.6.4單點登錄/193本章小結/194習題4/195第5章訪問控製/1975.1訪問控製概述/1975.2訪問控製模型/2005.2.1自主訪問控製模型/2005.2.2強製訪問控製模型/2035.2.3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模型/2075.2.4基於任務的訪問控製模型/2125.2.5基於對象的訪問控製模型/2135.2.6信息流模型/2145.3訪問控製的安全策略/2145.4訪問控製的實現/2165.5授權/2195.6審計跟蹤/220本章小結/222習題5/223第6章操作係統安全/2246.1操作係統安全概述/2246.1.1操作係統構成/2246.1.2安全操作係統功能/2256.1.3操作係統的安全措施/2256.2安全操作係統/2266.2.1安全操作係統概念/2266.2.2安全模型/2306.2.3安全隔離設施/2336.2.4操作係統的安全機製/2356.2.5安全操作係統設計/2396.2.6安全操作係統研究曆史/2426.3Windows操作係統安全/2426.3.1Windows安全模型/2426.3.2Windows用戶身份識彆/驗證機製/2456.3.3存儲保護/2466.3.4用戶態和核心態/2476.3.5注冊錶/2496.3.6文件係統安全/2526.3.7Windows安全配置/2556.3.8Vista/Win7安全/2566.4UNIX係統安全/2596.5設備安全/268本章小結/269習題6/269第7章軟件保護與DRM/2707.1軟件保護概述/2707.1.1軟件保護概念/2707.1.2軟件保護技術的發展曆史/2707.1.3軟件保護的技術目的/2717.2軟件保護技術/2717.2.1軟件的硬保護技術/2717.2.2軟件的軟保護技術/2737.2.3殼保護技術/2757.2.4花指令/2777.2.5SMC技術/2777.2.6補丁技術/2787.2.7軟件許可——激活技術/2797.2.8軟件保護小結/2797.3軟件破解原理與技術/2807.3.1軟件破解原理/2807.3.2PE文件格式/2817.3.3軟件靜態分析技術/2857.3.4動態分析破解技術/2887.3.5脫殼技術/2907.3.6其他破解技術/2927.3.7軟件逆嚮工程/2947.3.8軟件破解小結/2967.4反跟蹤技術/2977.5數字版權管理/301本章小結/305習題7/306第8章黑客/3078.1黑客概述/3078.1.1黑客概念/3078.1.2黑客攻擊的一般過程/3088.1.3黑客攻擊分類/3108.1.4黑客常用命令/3108.2信息收集/3138.2.1查詢/3138.2.2網絡嗅探與監聽/3148.2.3掃描/3198.2.4查點/3208.3入侵類攻擊/3218.3.1口令攻擊/3218.3.2緩衝區溢齣攻擊/3248.3.3格式化字符串攻擊/3298.4權限提升/3318.5欺騙類攻擊/3328.5.1IP欺騙/3328.5.2TCP會話劫持/3348.5.3ARP欺騙/3358.5.4DNS欺騙/3368.5.5Web欺騙/3388.6拒絕服務類攻擊/3398.6.1幾種典型的拒絕服務攻擊/3398.6.2分布式拒絕服務/3418.7植入木馬/3438.8網絡釣魚/344本章小結/345習題8/346第9章數據庫安全/3489.1數據庫係統簡介/3489.1.1數據庫概念/3489.1.2數據庫係統體係結構/3499.1.3關係數據庫管理係統/3509.1.4聯機分析處理/3539.1.5數據挖掘/3549.2數據庫安全概述/3569.2.1數據庫安全定義/3569.2.2數據庫的安全需求/3579.2.3數據庫係統安全基本原則/3589.2.4數據庫安全策略/3599.2.5數據庫係統的威脅/3599.3數據庫管理係統安全/3609.3.1數據庫的訪問控製/3619.3.2事務並發控製/3619.3.3關係數據庫的授權機製/3639.3.4審計與日誌/3649.3.5備份與恢復/3649.3.6多級安全數據庫/3659.4數據庫的數據安全/3669.4.1完整性約束/3669.4.2數據庫的數據加密/3689.4.3敏感數據與推理/3709.4.4敏感數據保護/3769.4.5數據庫的隱私保護/3779.5數據庫應用係統安全/3849.5.1數據庫角色與權限/3849.5.2SQL注入攻擊/3879.5.3數據庫木馬防範/3909.5.4數據庫安全漏洞/3919.5.5數據庫的安全配置管理/393本章小結/395習題9/396第10章防火牆技術/39710.1防火牆概述/39710.1.1防火牆概念/39710.1.2防火牆的功能/39710.1.3防火牆特點/39810.1.4防火牆分類/39910.1.5防火牆的發展簡史與趨勢/39910.2防火牆的基本體係結構/40010.3防火牆技術/40410.3.1包過濾技術/40410.3.2網絡地址翻譯技術/40710.3.3網絡代理技術/40910.4物理隔離技術——網閘/41110.4.1物理隔離部件/41210.4.2物理隔離部件的功能與特點/41310.4.3物理隔離應用係統/41410.5防火牆的配置與管理/41510.5.1硬件防火牆的配置與管理/41510.5.2基於主機的軟件防火牆配置/420本章小結/421習題10/423第11章入侵檢測與防禦/42511.1入侵檢測技術概述/42511.2入侵檢測原理與技術/42911.2.1入侵檢測原理/42911.2.2入侵檢測分析技術/43211.2.3入侵檢測方法/43311.2.4入侵檢測模型/43611.2.5入侵檢測響應係統/43811.3入侵檢測的實現/43911.4蜜罐技術/44411.5入侵檢測係統的部署和産品/44611.5.1IDS部署/44611.5.2入侵檢測係統産品/44611.5.3入侵檢測産品的評估/44811.5.4入侵檢測係統實例——Snort/44811.6入侵防禦係統/45011.6.1入侵防禦係統的由來/45111.6.2入侵防禦係統原理/45111.6.3基於網絡的入侵防禦係統/45211.6.4基於主機的入侵防禦係統/45311.6.5IPS與IDS比較/454本章小結/456習題11/457第12章數字取證技術/45812.1計算機犯罪/45812.2計算機電子證據/46012.3計算機取證/46312.3.1計算機取證定義/46312.3.2計算機取證模型/46312.3.3計算機取證的主要原則/46412.3.4計算機取證的基本步驟/46512.4計算機取證相關技術/46712.4.1電子數據獲取基本知識/46712.4.2電子數據采集/47012.4.3動態取證/47812.4.4實時取證/47912.4.5事後取證/48112.5電子證據分析/48112.5.1日誌證據分析/48112.5.2電子證據來源分析與鑒定/48412.6計算機取證工具/48612.6.1用於數據獲取的取證工具/48612.6.2用於數據分析的取證工具/48712.7反取證技術/488本章小結/488習題12/489參考文獻/490

前言/序言

  計算機在政治、軍事、金融、商業等部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對計算機係統的依賴也越來越大,安全可靠的計算機係統應用已經成為支撐國民經濟、關鍵性基礎設施以及國防的支柱,信息安全在各國都受到瞭前所未有的重視。“信息安全+國土安全=國傢安全”正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同。我國成立瞭國傢計算機網絡應急處理協調中心、國傢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國傢計算機網絡入侵防範中心、信息安全國傢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傢級信息安全機構。許多高校及科研院所開設瞭信息安全專業以及“信息安全導論”、“計算機係統安全”等相關課程。  計算機係統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關鍵內容之一,它已成為計算機信息係統的核心技術,也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和補充。學習計算機係統安全,密碼學是理論基礎,惡意代碼和黑客是重要的威脅源,必須掌握其原理和技術,操作係統安全、數據庫安全、軟件保護和數字版權管理是核心,訪問控製、防火牆、入侵檢測與防禦以及數字取證是實現計算機係統安全的重要技術和保障。  本教材從計算機係統安全的角度齣發,結閤多年來“信息安全導論”的教學經驗,根據教學需要不斷充實改進內容,突齣瞭計算機係統安全的概念、原理、技術和應用實例,反映瞭信息安全的最新進展。第1章介紹計算機信息係統與所麵臨的威脅、計算機係統安全概念、體係結構、安全模型、安全等級標準、信息資産風險評估等基礎知識。第2章介紹計算機病毒、蠕蟲、後門、木馬、僵屍網絡、惡意移動代碼等惡意代碼的原理和防範,並對反病毒原理與技術加以介紹。第3章介紹密碼學基礎知識、對稱密碼、公鑰密碼、密鑰管理、新型密碼、信息隱藏與水印、數據與版權保護等。第4章詳細介紹認證需要的雜湊函數、數字簽名以及消息認證、身份認證和實用的認證係統和協議。第5章介紹訪問控製的模型、策略和實現,以及授權與審計跟蹤等知識。第6章從進程、內存、文件係統和應用程序的角度,介紹操作係統的安全、安全OS的設計理論、Windows安全、UNIX安全以及設備安全等。第7章介紹軟件的保護、破解和逆嚮的原理和技術,以及數字版權管理(DRM)技術。第8章詳細介紹黑客及其信息收集類、入侵類、欺騙類、拒絕服務類的攻擊,以及木馬植入和網絡釣魚技術。第9章簡介數據庫係統及其安全概念,闡述數據庫的管理係統安全、數據安全(關聯推理和隱私保護)和應用係統安全等原理和技術。第10章介紹防火牆的基本知識、體係結構、過濾原理與技術、網閘以及防火牆的配置與管理等。第11章介紹入侵檢測的概念、原理、技術、實現和蜜罐技術以及IDS的部署和産品,並介紹和比較瞭入侵防禦係統原理和技術。第12章從計算機犯罪和電子證據概念入手,介紹計算機數字取證的原理和技術、證據分析以及反取證技術等。本書概念清晰,理論和實踐並重,重點突齣。偏重實踐的書缺乏理論深度,而偏重理論的書很難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本書注重從原理和實踐雙重角度闡明計算機係統安全的知識,教會學生一些處理問題的原理和具體方法並用於實踐中,幫助加深對比較抽象和枯燥的理論的理解。  本書選材閤理,內容翔實、全麵、新穎、深入淺齣。重點闡述惡意代碼、訪問控製、信息認證、操作係統、數據庫、軟件保護與數字版權等計算機係統安全的基本概念,特彆側重闡述惡意代碼這把“威脅之劍”的使用和鑄造、黑客攻擊等的原理和技術。在防禦方麵闡述防火牆、入侵檢測、數字取證等理論和技術知識。密碼學作為信息安全的基礎,本書闡述其基本理論,摒棄過時和不過關的內容。總之,本書全麵反映瞭近幾年計算機係統安全領域的新發展。  作為“網絡安全”的基礎,交叉內容較少。密碼學、黑客、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等理論和技術也是計算機係統安全需要的知識,但側重於方法、部署和管理,需要的網絡專業知識較少。對於開設瞭密碼學的學生,第3、4章的部分內容可以選擇講授。  本書參考瞭大量的RFC文檔、美國國傢標準技術研究所齣版物,也希望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查閱參考。  雖然經過多次修改,鑒於水平有限,書中錯漏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本書參考瞭大量相關書籍,引用瞭許多來自於互聯網的資料和PPT,但多數資料沒有版權信息,無法一一列在參考文獻中,敬請作者諒解。  本書不僅適閤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學習,也適閤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其他本科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可以作為“信息安全導論”、“信息安全基礎”、“計算機係統安全”等相關課程的教材。  本書的編寫過程受到湖南省科技計劃(2011FJ4300、2012FJ3047)和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1C0533)的資助。感謝北京郵電大學楊義先教授、武漢大學彭國軍、王麗娜教授在信息安全領域給予的指導和支持。感謝湖南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建波教授、知識處理與網絡化製造、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劉建勛教授的支持,感謝鍾小勇、汪豐蘭、婁宇、許梁茜、李佳、宋佳靜、符婷、賴朝剛等人的資料整理和繪圖。感謝清華大學齣版社對本書齣版的支持與幫助。
《信息安全原理與實踐》 概述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席捲的時代,信息安全已不再是僅限於專業技術人員的領域,而是關乎個人隱私、企業運營乃至國傢安全的核心要素。本書《信息安全原理與實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信息安全知識體係。我們不局限於某一個特定的技術方嚮,而是力求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係統地闡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關鍵技術、常見威脅以及應對策略。本書適閤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希望係統瞭解和掌握信息安全領域知識的在校學生、IT從業人員,以及對信息安全有濃厚興趣的各界人士。 內容構成 本書共分為九章,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探索信息安全的奧秘: 第一章:信息安全的基石——概念與模型 本章首先確立信息安全的根本框架。我們將深入剖析信息安全的三個核心要素:機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並詳細闡述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介紹信息安全的其他重要屬性,如真實性(Authenticity)、不可否認性(Non-repudiation)等,並解釋它們如何共同構築起堅固的信息安全防綫。 接著,我們將探討幾種經典的信息安全模型,例如Bell-LaPadula模型和Biba模型,理解它們在訪問控製方麵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同時,也會介紹剋拉剋-威爾森模型(Clark-Wilson model),突齣其在數據完整性保護方麵的獨特貢獻。通過對這些模型的學習,讀者將能深刻理解安全策略背後的邏輯,並為後續章節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此外,本章還將討論信息安全所麵臨的普遍性挑戰,包括技術漏洞、人為疏忽、政策法規的滯後性等,引導讀者思考信息安全問題的復雜性和多維度性。 第二章:密碼學的秘密——加密與解密的核心技術 密碼學是信息安全領域的一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學科。本章將深入淺齣地介紹密碼學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術。我們將從對稱加密入手,講解DES、3DES、AES等經典算法的工作原理,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考量。 隨後,我們將重點介紹非對稱加密(公鑰加密),闡述RSA、ECC(橢圓麯綫密碼學)等算法的數學基礎,並解釋公鑰基礎設施(PKI)的概念及其在數字證書、身份認證等方麵的關鍵作用。本章將詳細講解哈希函數(Hash Functions),如MD5、SHA-1、SHA-256等,理解其在數據完整性校驗、數字簽名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存在的碰撞問題及其影響。 我們還會探討數字簽名(Digital Signatures)的原理,它如何結閤哈希函數和非對稱加密,實現身份驗證和數據完整性保障。最後,本章將簡要介紹密鑰管理(Key Management)的重要性,包括密鑰的生成、分發、存儲和銷毀等關鍵環節。 第三章:網絡安全的屏障——防火牆、入侵檢測與VPN 網絡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聚焦於保護網絡邊界和內部網絡的各種技術手段。我們將詳細介紹防火牆(Firewalls)的種類、工作原理和配置策略,包括包過濾防火牆、狀態檢測防火牆、應用層防火牆(代理防火牆)等。理解不同類型防火牆的適用場景和安全限製。 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入侵檢測係統(IDS)和入侵防禦係統(IPS)。介紹基於簽名檢測和異常檢測的原理,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以及在實時監控和防禦中的作用。我們將講解如何部署和配置IDS/IPS,以提高網絡的可見性和響應能力。 此外,本章還將詳細闡述虛擬專用網絡(VPN)的技術,包括IPsec、SSL/TLS VPN等協議,理解它們如何通過加密和隧道技術,為遠程用戶和分支機構提供安全的網絡連接。我們將討論VPN的部署模式和安全配置要點。 第四章:操作係統安全——加固與防護的策略 操作係統是承載各種應用和數據的平颱,其安全性至關重要。本章將係統性地介紹操作係統安全加固的方法和策略。我們將從用戶權限管理入手,講解最小權限原則,以及如何設置強密碼策略、賬戶鎖定機製等。 我們將深入探討訪問控製列錶(ACL)和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ies)在Windows和Linux係統中的應用,理解文件和目錄的權限設置,以及如何限製特權用戶。本章還將介紹安全審計(Security Auditing)的重要性,如何開啓和分析係統日誌,以發現潛在的安全事件。 我們還將討論補丁管理(Patch Management)和軟件更新的必要性,及時修補已知漏洞是操作係統安全的基礎。最後,本章將介紹一些高級的安全配置,如SELinux(在Linux係統中)和AppLocker(在Windows係統中)等,以增強操作係統的安全性。 第五章:Web安全——防範常見的網絡攻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Web應用的安全問題日益突齣。本章將重點講解Web應用麵臨的常見攻擊類型及其防範措施。我們將深入剖析SQL注入(SQL Injection)的原理,以及如何通過參數化查詢、輸入驗證等手段進行防禦。 接著,我們將詳細介紹跨站腳本攻擊(XSS),講解存儲型XSS、反射型XSS和DOM型XSS,以及如何通過輸入過濾、輸齣編碼等方式進行防範。本章還將討論跨站請求僞造(CSRF)的原理,並介紹Referer校驗、Token機製等防禦策略。 此外,我們將深入理解身份驗證(Authentication)和會話管理(Session Management)的安全性,講解如何防止會話劫持和固定。本章還將介紹文件上傳漏洞、不安全的直接對象引用(IDOR)等常見Web安全問題,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六章:應用軟件安全——開發與部署的考量 除瞭操作係統和Web應用,各種應用軟件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本章將從軟件開發的生命周期角度,探討應用軟件的安全問題。我們將強調安全編碼實踐的重要性,包括輸入驗證、輸齣編碼、錯誤處理等方麵。 我們將介紹靜態應用安全測試(SAST)和動態應用安全測試(DAST)等安全測試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發現軟件中的潛在漏洞。本章還將討論依賴性管理(Dependency Management),例如如何識彆和更新存在已知漏洞的第三方庫。 此外,我們將探討二進製漏洞,如緩衝區溢齣、格式化字符串漏洞等,並簡要介紹逆嚮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在漏洞分析中的作用。本章將提供軟件部署的安全建議,包括最小化部署、安全配置等。 第七章: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法規與技術並重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本章將從法律法規和技術手段兩個層麵,探討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我們將介紹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CCPA(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等國際和國內重要的隱私保護法律法規,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收集、存儲、處理和共享的閤規要求。 在技術層麵,我們將重點介紹數據加密(Data Encryption)在靜態數據(如數據庫、文件)和傳輸數據中的應用。我們將講解訪問控製(Access Control)如何限製對敏感數據的訪問。本章還將探討數據脫敏(Data Masking)和匿名化(Anonymization)技術,以保護個人隱私。 此外,我們還將討論數據備份(Data Backup)和災難恢復(Disaster Recovery)的重要性,確保在發生意外情況時,數據能夠得到有效的恢復。 第八章:信息安全事件響應與管理——應對危機 即使采取瞭嚴密的安全措施,安全事件仍有可能發生。本章將聚焦於如何有效地響應和管理信息安全事件。我們將詳細介紹事件響應流程,包括準備、識彆、遏製、根除、恢復和經驗教訓總結。 我們將講解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係統的作用,如何收集、關聯和分析安全日誌,以實現對安全事件的實時監控和告警。本章還將討論數字取證(Digital Forensic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何收集和分析數字證據,以追溯安全事件的發生原因。 此外,我們將介紹威脅情報(Threat Intelligence)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外部信息來預測和應對潛在的安全威脅。本章還將討論安全演練(Security Drills)的必要性,以檢驗和提升團隊的應急響應能力。 第九章:信息安全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站在前沿 信息安全領域的技術和威脅都在不斷發展變化。本章將對當前信息安全領域的熱點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我們將討論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應用,如威脅檢測、異常行為分析等。 我們還將探討雲安全(Cloud Security)的挑戰與機遇,以及物聯網(IoT)安全的特殊性。本章還將關注零信任安全模型(Zero Trust Security Model)的理念,以及其在現代化安全架構中的作用。 最後,我們將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潛在應用,以及人機對抗在網絡安全領域日益激烈的態勢。通過對這些前沿議題的探討,本書旨在啓發讀者對信息安全未來發展的思考。 本書特點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講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更注重結閤實際應用,提供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和技術建議。 係統性與全麵性: 涵蓋瞭信息安全領域的多個關鍵方麵,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 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術,逐步深入,易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前沿技術與趨勢: 關注最新的信息安全技術和發展動態,幫助讀者站在行業前沿。 實用性強: 旨在為讀者提供解決實際信息安全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IT部門。 通過閱讀《信息安全原理與實踐》,您將能夠建立起堅實的信息安全知識基礎,掌握應對各種安全挑戰的關鍵技術,並對信息安全領域的未來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從業者,本書都將是您在信息安全領域探索和前進的寶貴夥伴。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初涉計算機安全領域的學生,我拿到這本書時,心裏其實是抱著一種“學習但不敢奢求完全讀懂”的心態。畢竟,安全這個詞聽起來就很高大上,充滿瞭各種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技術。但是,當我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卻被它嚴謹的邏輯和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所吸引。作者在介紹每一個概念的時候,都會先給齣清晰的定義,然後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闡述其原理和應用。尤其是那些圖文並茂的插圖,簡直是我的救星,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威脅模型”和“攻擊麵”的討論,這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原來安全不是單一的點,而是一個復雜的網絡,需要從整體上去考慮。書裏還介紹瞭很多經典的攻擊場景和防禦策略,雖然有些內容我還需要反復推敲纔能完全理解,但整體上給我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學習框架。我甚至開始主動去查閱一些書中提到的相關資料,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安全世界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學習,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為將來的實踐打下堅實的地基。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讓計算機聽話”的技術充滿好奇,尤其是當這種“聽話”涉及到保護敏感信息和防止惡意入侵的時候,更是覺得妙不可言。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求知欲。我之前對“安全”的理解比較片麵,總覺得就是裝個防火牆、殺毒軟件之類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為什麼需要多層防禦,不同的防禦機製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及如何在設計之初就把安全因素考慮進去。我尤其關注書裏關於“身份認證”和“授權管理”的部分,這讓我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登錄係統,為什麼有時候一個密碼就足夠瞭,有時候卻還需要手機驗證碼,甚至指紋識彆。書中對這些機製的講解,讓我對背後的安全原理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涉及瞭一些實際的應用場景和案例分析,這讓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培養一種“安全思維”,不僅僅是學習技術,更重要的是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並能在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時刻保持警惕。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專業性”和“係統性”。我一直覺得計算機安全是一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領域,就像一個迷宮,充滿瞭各種陷阱和挑戰。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地圖,幫助我理清瞭思路,看到瞭前行的方嚮。我喜歡它在介紹每個主題時,都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層層剖析。比如,在講解“惡意軟件”的時候,它不僅會分類介紹不同類型的惡意軟件,還會深入分析它們的攻擊原理、傳播方式以及防禦措施。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相對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技術細節。而且,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圖錶和示意圖,使得原本枯燥的技術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更容易被記憶和理解。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在講解“安全審計”和“入侵檢測”這些概念時,會提供哪些實用的方法和工具?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構建起一個比較完整的計算機係統安全知識體係,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理解其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並能夠為將來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從一名普通的計算機用戶,到希望瞭解計算機係統如何纔能不被“欺負”,這本書就像是一次係統性的“安全啓濛”。我之前對計算機安全的概念,可能更多停留在“病毒”、“木馬”這些比較淺顯的層麵。而這本書,則像一個導遊,帶領我深入探索計算機係統的內部運作,以及那些看不見的“威脅”是如何産生的,又該如何被“製服”。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概念時,總是能引齣相關的現實案例,讓我覺得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比如,書中關於“加密”的章節,不僅僅是講解算法,還提到瞭它在網絡通信、數據存儲等方麵的實際應用。這讓我明白瞭,原來我們平時享受的便捷服務,背後都隱藏著復雜的安全機製。而且,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相當閤理,從基礎概念到高級主題,層層遞進,讓我能夠逐步掌握知識。我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建立起對計算機係統安全一個比較全麵的認知,不僅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夠為自己將來在某個安全領域的發展,打下初步的基石。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一股濃濃的學術風撲麵而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那種“硬核”的計算機類書籍。翻開目錄,看到那些諸如“密碼學基礎”、“訪問控製模型”、“安全協議”、“漏洞分析”之類的章節標題,心裏就隱隱有些期待,又有點小忐忑。畢竟,安全這個領域,聽起來就充滿神秘感,各種攻擊手段層齣不窮,防禦起來也是步步驚心。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麼讓某些係統變得如此脆弱,又是什麼樣的機製能夠築起堅固的城牆?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問題?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概念和技術,更能引導讀者去思考安全背後的邏輯和哲學,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安全需求,以及如何從根本上構建更安全的係統。我期待作者能用生動的例子,將抽象的安全原理具象化,讓那些晦澀的術語變得易於理解。例如,在講解加密算法時,會不會引用一些曆史上的密碼故事,或者生活中常見的加密應用?在討論網絡攻擊時,會不會模擬一些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攻擊的威力,從而更好地理解防禦的重要性?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理解計算機係統安全這片迷霧的明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