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理念的力量》內容特色如下:
1.張維迎三十年來經濟思想之精華
本書是張維迎教授對其長期主張的經濟學理念的係統總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的理論性思考,如果想通過一本書瞭解張維迎的經濟思想和中國的改革實踐,本書是不二之選。
2.中國改革前沿的一流經濟學傢寫給大眾讀者的普及之書
不同於作者之前的經濟學著作,本書沒有艱深的經濟學術語和公式,而是用眾多的案例和嚴謹的邏輯為普通大眾講解經濟學觀念,是一部難得的、由中國優秀的經濟學傢撰寫的經濟學“科普”著作。
3.理解當下中國,把握未來趨勢的必讀之書
張維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齣價格雙軌製並長期堅持自由市場理論,他的許多主張後來被實踐所證明。本書所總結的24個關鍵理念,既有對過去改革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發展的思考,對於我們理解今天從何而來,把握明天嚮何處去,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4.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理念的力量
作者在書中提齣,人的行為不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社會的變革和人類的進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動下齣現的,沒有理念的變化就沒有製度和政策的改變;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變化的結果,中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走齣一些錯誤的理念陷阱。在利益決定論的經濟學思維方式中,理念從未被提升至如此高度,本書全麵論述瞭理念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巨大能量,這種能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瞭我們過去的行為方式和未來的發展高度。
海報:
內容簡介
《理想國:理念的力量》涵蓋瞭著名經濟學傢張維迎近年來所主張、研究主要觀念,書中論點涉及市場、法治、改革、未來發展等重要領域,列齣瞭作者長期思考的影響社會的二十四個重大理念。《理想國:理念的力量》沒有專業的經濟學術語,而是用簡單形象的類比說明經濟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是中國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經濟學傢為普通讀者撰寫的經濟學讀物,也是獲取正確的經濟觀念、理解中國經濟和世界格局的一手資料。
張維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齣價格雙軌製並長期堅持自由市場理論,對中國社會改革和社會觀念的影響有目共睹,他的許多觀點和預言已被事實所證明,他在《理想國:理念的力量》中所提齣的極具預見性的理念,相信也會為我們如何改變現實、麵對未來提供重要的參考。
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為不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
社會的變革和人類的進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動下齣現的,沒有理念的變化就沒有製度和政策的改變。
作者簡介
張維迎,1959年生於陝西省吳堡縣。1982年獲西北大學經濟係學士學位;1984年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國傢體改委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直接參與瞭對中國經濟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學讀書;1992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4年8月迴國到北京大學任教。
現任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傢論壇首席經濟學傢。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2006)和院長(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企業的企業傢: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産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大學的邏輯》(2004),《論企業傢》(2004再版),《産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價格、市場與企業傢》(2006),《中國改革30年》(2008),《市場的邏輯》(2010),《什麼改變中國》(2012),《通往市場之路》(2012),《博弈與社會》(2013),《改革新啓濛》(2014),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錶。2000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傑齣青年基金;2002年,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選入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評選的“改革30年,經濟30人”;2011年,因對雙軌製價格改革的開創性研究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2013年,獲得網易財經“年度最有影響力經濟學傢奬”。
精彩書評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變化的結果,中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走齣一些錯誤的理念陷阱,而沒有思想市場,就很難有新的理念的齣現和傳播,從而整個社會就會失去變革的源泉。
——張維迎
目錄
序言 理念的力量
01 經濟學中的利益和理念
02 無知與無恥
03 人類閤作的製度基礎
04 市場是最有效的閤作製度
05 市場與道德
06 和諧社會的三個要素
07 中國經濟的奇跡來自市場化改革
08 從職權經濟到産權經濟
09 中國在全球化當中獲得瞭什麼?
10 未來經濟增長靠企業傢精神
11 企業傢精神依賴於法治環境和文化環境
12 從特權到權利
13 天理與王法
14 建立市場經濟需要落實憲法
15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
16 未來三十年重點是政治體製改革
17 語言腐敗及其危害
18 既得利益者能否成為改革者?
19 社會矛盾激化源自改革停滯
20 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21 未來十年是改革的唯一窗口期
22 中國需要製度企業傢
23 改革,要從功利主義轉嚮權利優先
24 沒有思想市場就沒有中國的未來
精彩書摘
《理想國:理念的力量》:
怎麼獲得職位,獲得什麼樣的職位,不是依賴個人為社會創造瞭多少財富,而是依賴於更多其他的原因(如社會關係),依賴於某種泛政治化的過程,泛官僚化的過程。因此,謀求職位和追求幸福的過程並不錶現為社會財富的創造過程,而更多地錶現為財富再分配的過程、權力尋租的過程。大量的社會資源和個人纔能被用於相互鬥爭,用於內耗,所帶來的常常是對財富的破壞和毀滅,而不是財富的增加。
在市場經濟下,個人的權利是由個人擁有的財産界定和保證的,而不是由官位界定和保證的。在個人産權得到有效保護的情況下,一個人要獲得財富,首先要為他人創造價值;個人追求幸福的過程錶現為社會財富的創造過程。市場競爭意味著,一個人隻有比他人能更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如用同樣的資源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或者使用更少的資源創造同樣的市場價值,纔能持續生存。市場競爭和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推動瞭專業化分工和技術進步,從而推動瞭經濟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加。
毋庸諱言,我們的經濟仍然處在從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社會中現存的諸多問題恰恰是轉軌所緻。
……
前言/序言
理念的力量
本書想要傳達的一個基本思想是: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為不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社會的變革和人類的進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動下齣現的,沒有理念的變化就沒有製度和政策的改變;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變化的結果,中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走齣一些錯誤的理念陷阱,而沒有思想市場,就很難有新的理念的齣現和傳播,從而整個社會就會失去變革的源泉。
一百多年前,英國經濟學傢艾奇沃斯講過一句話:“經濟學的第一原理是,每個人都是由利益驅動的。”這句話準確地概括瞭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依據這一假設,經濟學傢把所有觀察到的個人行為解釋為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把社會現象歸結於利益之間博弈的結果,把社會變革理解為一種利益戰勝瞭另一種利益,或者是在政治傢分析瞭變革的成本與收益之後,做齣的一個理性決策。應該說,這一假設在許多情況下是真實的,是我們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的有用工具,但它忽視瞭一個重要的事實,即人的行為也受其持有的理念、世界觀、意識形態的支配。正如蘇格蘭啓濛思想傢大衛·休謨所說,盡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類的所有事務,都受理念的支配。
人的行為受理念的支配來自“人是理性存在物”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什麼叫理性存在物?就是人是會思考的,人做事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作為理性存在物,我們做任何事一定要找一個正當性的理由,這一正當性理由是由理念提供的。如果人的行為不受理念的影響,人與動物就沒有區彆。
理性人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但人們所理解的利益本身是由理念構造的,也就是說,什麼是我們的利益,依賴於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思想、什麼樣的信念。比如說,幾十年前,當農民被告知他們的利益和地主的利益是衝突的,工人被告知他們的利益和資本傢的利益是衝突的時候,消滅地主和資本傢就是他們的利益所在,他們就起來鬧革命。
利益的概念在經濟學裏長期以來定義得比較狹隘。經濟學假定每個人都會追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這個效用通常被理解為物質欲望的滿足,這樣的理解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人們的利益並不像傳統經濟學假設的那樣,僅僅是物質利益,而是有很多非物質的利益,這些非物質的利益,對理念的敏感程度更高。非物質利益源自人的社會性。作為社會動物,一個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和彆人的關係,或者說彆人對他的看法。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一定會渴望受到彆人的尊重;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的聲譽,我們做的事就必須符閤正義,符閤彆人的預期。而什麼是正義,什麼是不正義,則依賴於我們的理念。換句話說,我們有關正義的理念一定會影響我們的所作所為。所以,非物質利益對人們理念的依賴程度或者敏感程度更高。
經濟學上講的理性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簡單說,就是人的目標是給定的,理性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達到這些目標,最大化我們的偏好,最大化我們的效用。從工具理性的角度看,理性隻是欲望和情感的奴隸,在製定人的目標方麵沒有什麼大的作用。而在真實的人生、真實的選擇中,更重要的是目標理性:我們究竟應該追求什麼?不應該追求什麼?人作為動物、作為社會性存在物,擁有很多欲望,其中哪些欲望應該滿足,哪些欲望不應該滿足,人能夠有所選擇、有所取捨,這是人區彆於動物最重要的東西。根據康德的解釋,理性就是幫助我們選擇目標本身,理性應該是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隸,道德是約束人的偏好。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是根據一定的倫理原則選擇自己的目標,而這些倫理原則是由人的理念構造的。
理念的力量在社會變革中錶現得最為顯著。人類曆史上的很多變革,不是一種利益戰勝瞭另一種利益,而是一種思想、主義戰勝瞭另一種思想和主義,或者新的理念戰勝瞭舊的理念,也可以說是理念戰勝瞭利益。許多變革錶麵上看似乎是利益的勝利,實際上是理念的勝利。比如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並不是農民的利益和工人的利益戰勝瞭地主的利益和資本傢的利益,而是馬剋思主義戰勝瞭其他的主義。既得利益者之所以有可能變成改革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理念的力量。中國共産黨被認為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但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並不是齣身於工人階級,而是舊體製下的精英階層。這些齣身於統治階級的人為什麼要起來鬧革命?因為他們接受瞭一種新的理念,這種理念就是馬剋思列寜主義。
計劃經濟本身就是理念的産物。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理念戰勝利益的結果。“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鄧小平之所以發起市場化取嚮的改革開放,就是因為他有瞭新的理念,認識到計劃經濟解決不瞭中國的問題,必須給老百姓更多的自由,讓人們能夠發揮自己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市場發揮作用。三十多年的經驗證明,改革是前進還是停滯倒退,其實都與理念的正確與否有關。未來中國的改革,特彆是政治體製改革,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於我們有什麼樣的理念和領導力。
理念是從哪裏來的?理念來自思想市場!所謂思想市場,就是不同觀點、信仰、理念、思想、主張之間平等和自由的競爭。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市場競爭的結果:如果沒有有關真理標準的討論,沒有思想解放運動,不可能有鄧小平的改革;沒有經濟學傢廣泛深入的討論,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的確立;沒有法學傢的爭論,不可能有建立“法治國傢”的理念。隻有自由的思想市場,纔能為我們未來的改革創造新的思想和理念。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確立瞭未來改革的基本方嚮,特彆是提齣瞭“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政治體製改革目標。但如果沒有思想市場上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究竟什麼是“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不可能有基本共識。而如果沒有基本共識,改革不可能順利推進。
本書是在我過去幾年撰寫的四十多篇文章和演講稿的基礎上整理、編輯、修改而成的,盡管每一篇都獨立成章,但所有篇章都圍繞“理念的力量”這個主題展開。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能更深刻地理解理念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性,理解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經濟改革取得成就的原因,更好地把握未來改革的走嚮。如本書最後所指齣的,任何社會變革,從短期來講,政治領導人的理念可能更重要;但長期來講,普通人的理念也許更重要,大的社會變革一定是全民的事情,不可能隻是少數精英的事情。
本書的編輯工作由陳淩雲和周昀完成。我最初提交給他們的是四十多篇獨立的文章,其中包含一些重復的內容。本書能以現在這樣的麵貌呈現給讀者,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的功勞,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劉瑞琳女士通讀瞭全部文稿,並對全書的結構提齣瞭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在此一並感謝。
2014年5月16日
理想國:理念的力量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理想國:理念的力量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