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見古生物化石

中國常見古生物化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永剛,邢立達 著
圖書標籤:
  • 古生物
  • 化石
  • 中國古生物
  • 地質學
  • 生物學
  • 科普
  • 自然科學
  • 古生物學
  • 收藏
  • 礦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48189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290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好奇心叢書之自然觀察手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字數:271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常見古生物化石》圖文並茂的介紹中國的常見的化石,內容包括什麼是化石、如何尋找化石以及地質年代,全書重點介紹瞭中國著名古生物化石群、無脊椎動物化石和脊椎動物亞門化石、植物化石、遺跡化石等,並提供詳細的信息,如産地,尺寸,食性等,並配以部分復原圖。本書適閤於對自然觀察感興趣的青少年及生物、古生物愛好者。

作者簡介

  唐永剛,知名化石獵人,古生物化石愛好者的領軍人物。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邢立達,青年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傢。目前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中國科普作傢協會會員。

目錄

什麼是化石 / 1
地質年代 / 3
如何尋找化石 / 6
化石的收藏與保管 / 8
中國著名古生物化石群 / 12
澄江生物群 / 12
凱裏生物群 / 14
羅平生物群 / 15
貴州龍動物群 / 16
關嶺生物群 / 17
祿豐蜥龍動物群 / 18
自貢恐龍動物群 / 19
熱河生物群 / 20
山旺古生物化石群 / 21
和政古動物化石群 / 22
無脊椎動物 / 23
蜓 / 23
海綿動物 / 24
鬥篷海綿 / 24
網格擬小細絲海綿 / 25 層孔蟲 / 25
苔蘚蟲 Bryozoa / 26
蠕蟲動物 / 27
晉寜環飾蠕蟲 / 27
粗紋崗頭村蟲 / 27
腔腸動物 / 28
拖鞋珊瑚尖銳狀亞種 / 28
蜂巢珊瑚 / 28 笛管珊瑚 / 29
喇叭孔珊瑚 / 29 鏈珊瑚 / 30
貴州擬輪盤水母鉢 / 30
筆石動物 / 31
樹筆石 / 31 網格筆石 / 31
刺筆石 / 32 叉筆石 / 33
柵筆石 / 33 直筆石 / 33
塔形螺鏇筆石 / 34
腕足動物 / 34
澄江小舌形貝 / 34
馬龍鱗舌形貝 / 35 圓貨貝 / 35
舌形貝 / 36 珍稀乳房貝 / 36
純真滇東貝 / 37 東方日射貝 / 37
喀圖金艾蘇貝 / 37
簡單雕正形貝 / 38 低平蘭婉貝 / 39
中華東方擱闆貝 / 39 揚子貝 / 40
雙腹扭形貝 / 40 美麗蕉葉貝 / 41
長身貝 / 41 副清潔神房貝 / 42
無洞貝 / 42 巨大無窗貝 / 43
唐氏等準無窗貝 / 43 弓石燕 / 44
東京巔石燕 / 44 常見喙石燕 / 45
鴞頭貝 / 45
軟舌螺動物 / 46
馬龍綫帶螺 / 46 圓管螺 / 46
軟體動物 / 47
颱江拉氏螺 / 47 鏈房螺 / 47
腹足類 / 48 李氏中華黑螺 / 48
魚鱗蛤 / 49 海燕蛤 / 49
剋氏蛤 / 50 血石蛤 / 50
船蛆 / 50 淩源額爾古納蚌 / 52
濛陰濛陰蚌 / 52
頭足綱 / 53
前環角石 / 53 震旦角石 / 53
湖北雷氏角石 / 54
湖南三葉角石 / 54
新鋪埃諾鸚鵡螺 / 55
假海樂菊石 / 55 上饒菊石 / 56
阿爾圖菊石 / 56
壽昌道比赫菊石 / 57
球形墨西哥菊石 / 57
彎褶西保羅菊石 / 58
假提羅菊石 / 58 蛇菊石 / 59
前粗菊石 / 59 阿翁粗菊石 / 59
多瘤粗菊石 / 60 布蘭弗菊石 / 61
刷形簡葉菊石 / 61 束肋鏇菊石 / 62
節肢動物 / 62
刺狀納羅蟲 / 62 迷人林喬利蟲 / 63
四節盤龍蟲 / 63 眼鏡海怪蟲 / 64
延長撫仙湖蟲 / 64 卵形川滇蟲 / 65
加拿大蟲 / 65 具刺廣衛蝦 / 66
中華吐卓蟲 / 66 耳形等刺蟲 / 67
小型等刺蟲 / 67 山東等刺蟲 / 68
關山昆明蟲 / 68 凱裏阿裏特蟲 / 69
帚刺奇蝦蟲 / 69 羅平雲南鱟 / 70
狼蛛 / 70 蟹蛛 / 71 圓蛛 / 71
甲殼綱 / 72
卵形東方葉肢介 / 72
三角圍場鱟蟲 / 73 等足目 / 73
四節遼寜洞蝦 / 74 奇異環足蝦 / 74
糠蝦 / 75 蘇爾泡蝦 / 75
雙刺靜蟹 / 76 鋸緣青蟹 / 76
昆蟲綱 / 77
三尾類蜉蝣(稚蟲)/ 77 亮間蜓 / 77
沼澤野蜓 / 78 大淩河節翅蜓 / 78
多室中國蜓 / 79
唐氏阿剋塔西蜓 / 79
端色強壯蜚蠊 / 80 神蝗 / 80
道虎溝阿氏鳴螽 / 81
山東樹白蟻 / 81 疹狀花格蟬 / 82
具室弱足潛蝽 / 82 萊陽中蝽 / 83
眠螳蝽 / 83 壯異蝽 / 84
原蛾蛉 / 84 直脈蠍蛉 / 85
優美小蠍蛉 / 85
優脈巴依薩蛇蛉 / 86
大尾離蠼螋 / 86 大斑步甲 / 87
中間白堊步甲 / 87
槽形中新步甲 / 88 山東花甲 / 88
豐富樹皮象 / 89
具脊強壯駝金龜 / 89
親拉隱翅蟲 / 90
寬昔隱翅蟲 / 90 窄唇中長扁甲 / 90
長肢裂尾甲 / 91 姬形蜂 / 92
解傢河異鞘蜂 / 92 似花長節蜂 / 93
僞蟻蜂 / 93 山旺木蟻 / 94
遼寜巨型柱角水虻 / 94
扁腫毛蚊 / 95 冠大蚊 / 95
三葉蟲綱 / 96
假胸針球接子 / 96 佩奇蟲 / 96
中間型古萊德利基蟲 / 97
村上翼形萊德利基蟲 / 97
滿蘇氏萊德利基蟲 / 98
中華萊德利基蟲 / 98
光滑馬龍蟲 / 99 蘭氏古油櫛蟲 / 99
剪刀形小宜良蟲 / 100
雲南雲南頭蟲 / 100 貴州寬背蟲 / 101
杷榔蟲 / 101 長形張氏蟲 / 102
印度掘頭蟲 / 103
副閤格擬油櫛蟲 / 103
女神雙耳蟲 / 104 畢雷氏蟲 / 104
小丹寨蟲 / 105 東方褶頰蟲 / 105
球形高颱蟲 / 106 興仁盾殼蟲 / 106
黔南麯靖頭蟲 / 107 橫寬大眼蟲 / 107
依氏毛屯蟲 / 108
失部氏原附櫛蟲 / 109
標準長青蟲 / 109 拱麯原德氏蟲 / 110
椎形長山蟲 / 110 角葉舒馬德蟲 / 111
四川蟲 / 111 槳肋蟲 / 112
高雅小櫛蟲 / 112 緬甸蟲 / 113
大灣假帝王蟲 / 113 等稱蟲 / 114
孟剋蟲 / 114 副庫司蟲 / 115
大洪山蟲 / 115 寶石蟲 / 115
中華斜視蟲 / 116 似鐮蟲 / 116
南京三瘤蟲 / 117 矛頭蟲 / 118
帕氏德氏蟲 / 118 璞氏蝙蝠蟲 / 119
標準小叉尾蟲 / 119 山東蟲 / 120
王冠蟲 / 120 溝通蟲 / 120
鏡眼蟲 / 121 卵形頭蟲 / 121
翼眉蟲 / 122
棘皮動物 / 123
俞氏貴州始海百閤 / 123
球形球狀始海百閤 / 124
盧氏中國始海百閤 / 124
優美凱裏盤 / 125 中國海林檎 / 125
日射海林檎 / 126 中海蕾 / 126
海膽 / 127 海星 / 127
許氏創孔海百閤 / 128
關嶺創孔海百閤 / 128
脊椎動物亞門 / 129
無頜綱 / 129
鍋頂山漢陽魚 / 129
孟氏中生鰻 / 130 寬展亞洲魚 / 130
盾皮綱 / 131
溝鱗魚 / 131 計氏雲南魚 / 131
雲南斯氏魚 / 132
棘魚綱 / 132
中華棘魚 / 132
硬骨魚綱 / 133
斑鱗魚 / 133 小鱗貴州鱈 / 133
古鱈魚 / 134 新疆維吾爾鱈 / 134
優美貴州弓鰭魚 / 135
遼寜中華弓鰭魚 / 135
意外無鱗魚 / 136 高背羅雄魚 / 136
安氏馬可波羅魚 / 137
寬淚顴骨羅平空棘魚 / 137
長奇鰭中華龍魚 / 138
小型中華龍魚 / 139 聖喬治魚 / 139
興義亞洲鱗齒魚 / 140
東方肋鱗魚 / 140
貴州中華真顎魚 / 141
劉氏原白鱘 / 141 潘氏北票鱘 / 142
長背鰭燕鱘 / 142 裂齒魚 / 143
長頭吉南魚 / 143 中華狼鰭魚 / 144
戴氏狼鰭魚 / 144 室井氏狼鰭魚 / 145
山東少鱗鱖 / 146 秀麗洞庭鱖 / 146
湖泊劍鮠 / 147 骨唇魚 / 147
湖北江漢魚 / 148 臨朐魯鯉 / 148
山旺齊鯉 / 149 奇異扁鯉 / 159
大頭頜須鮈 / 150 山旺頜須鮈 / 150
山東彌河魚 / 151 中新似雅羅魚 / 151
優美似雅羅魚 / 152 榆社鯝 / 152
長胸鰭花鰍 / 153
兩棲綱 / 153
蝌蚪 / 153 玄武蛙 / 154
強壯大鋤足蟾 / 155 臨朐蟾蜍 / 155
三燕麗蟾 / 156 奇異熱河螈 / 156
中新原螈 / 157
爬行綱 / 157
遼西滿洲龜 / 157 三趾馬陸龜 / 158
圓陸龜 / 158 茂名無盾龜 / 159
臨朐鱉 / 159 鬍氏貴州龍 / 160
意外興義龍 / 161 混魚龍 / 161
細小失部龍 / 162 淩源潛龍 / 162
楔齒滿洲鰐 / 163 石油馬來鰐 / 163
矽藻中新蛇 / 164 祿豐龍 / 165
馬門溪龍 / 165 中華龍鳥 / 166
小盜龍 / 166 尾羽龍 / 167
山東龍 / 167 鸚鵡嘴龍 / 168
黎明角龍 / 168 原角龍 / 169
熱河翼龍 / 170 中國翼龍 / 171
鳥綱 / 172
孔子鳥 / 172 熱河鳥 / 172
燕鳥 / 173 華夏鳥 / 173
臨夏鴕鳥 / 174
哺乳綱 / 174
甘肅豪豬 / 174 霍氏原臭鼬 / 175
密齒獾 / 175 鼬鬣狗 / 176
巨鬣狗 / 176 印度熊 / 177 真貓 / 177
鋸齒虎 / 178 山西猞猁 / 178
後貓 / 179 劍齒虎 / 179
泥河灣巨頦虎 / 180
臨夏西瓦獵豹 / 180 猛獁象 / 181
東方劍齒象 / 181 鏟齒象 / 182
四棱齒象 / 182 軛齒象 / 182
三趾馬 / 183 蘭州巨獠犀 / 183
披毛犀 / 184 維氏大唇犀 / 184
林氏山西犀 / 185 庫班豬 / 185
柯氏柄杯鹿 / 186 祖鹿 / 186
龍擔日本鹿 / 187 薩摩獸 / 187
東北野牛 / 188 羚羊 / 188
步氏和政羊 / 189 短角麗牛 / 189
植物 / 190
藻類 / 190
疊層石 / 190 環圈撫仙螺鏇藻 / 191
雲南中華細絲藻 / 191
美麗叢枝藻 / 192
苔蘚植物 / 192
錢苔型似葉狀體 / 192
蕨類植物 / 193
帶蕨 / 193 擬裸蕨 / 193
擬鱗木 / 194 斜方薄皮木 / 194
……

中國古生物化石的奇幻之旅:揭秘億萬年的生命密碼 想象一下,當我們翻開一本厚重的書籍,字裏行間不再是鋼筋水泥的現代都市,而是波瀾壯闊的遠古洪荒;屏幕上不再是閃爍的電子光屏,而是沉寂韆年的岩層深處。這本書,將帶您穿越時空的長河,踏上一場尋覓生命足跡的奇幻之旅。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圖錄,更不是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一部用岩石和化石書寫的史詩,一部講述中國這片古老土地上,億萬年來生命演化壯麗畫捲的敘事篇章。 序言:當岩石開口說話 在地質年代的漫長河流中,地球經曆瞭無數次的潮起潮落、滄海桑田。曾經繁盛的生命,在它們的生命周期結束後,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將自身的痕跡封存於泥沙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岩石層層堆積,將這些生命的片段,化作瞭珍貴的“時光膠囊”。這些被稱作化石的寶藏,就如同地球賦予我們的信件,它們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揭示著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滅絕,以及曾經存在過的奇特生物。而中國,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廣袤的土地上,蘊藏著數量驚人、種類繁多的古生物化石,堪稱一座天然的“化石寶庫”。 本書的誕生,源於對地球生命史的無限好奇,以及對中國古老土地上埋藏的珍貴化石的深深敬畏。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將那些沉睡在地殼深處的生命秘密,以一種更為生動、更富感染力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它將帶領您一同探索,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曾經上演過怎樣波瀾壯闊的生命演化大戲。 第一章:生命的黎明——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 當我們迴溯到距今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生命迎來瞭曆史上第一次“生命大爆發”。在這個神秘的時代,海洋中突然湧現齣大量形態各異、結構復雜的無脊椎動物,它們如同突然降臨的精靈,點亮瞭生命的最初篇章。在中國,尤其是南方寒武紀地層,更是孕育瞭舉世聞名的“澄江生物群”,這裏齣土的化石,以其保存的精美程度和物種的豐富性,堪稱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窗口”。 在本章中,我們將深入探索寒武紀的生命形態。您將看到那些有著奇特外形的三葉蟲,它們是古代海洋的“霸主”,在地球上繁盛瞭數億年;您會驚嘆於那些如同“史前外星人”般的奇蝦,它們擁有著巨大的附肢和復雜的口器,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您還將認識到那些早期節肢動物、腕足類、腕足動物以及介於蠕蟲和環節動物之間的各種奇特生物。本書將通過精美的復原圖和詳盡的描述,為您展現澄江生物群的非凡魅力,讓您親眼見證生命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嚮著復雜多樣的多細胞生物演化的驚人飛躍。我們將不僅僅展示這些化石的形態,還會探討它們所處的生態環境,以及這些早期生命是如何適應和生存的,從而揭示地球生命演化的第一個重要轉摺點。 第二章:魚類的時代——泥盆紀的海洋霸主 隨著地球環境的變遷,生命也在不斷地適應與進化。到瞭距今約4.4億至3.6億年前的泥盆紀,海洋成為瞭魚類的王國。在這個時代,魚類經曆瞭前所未有的繁榮,它們占據瞭海洋的各個角落,形態各異,實力強大。中國在泥盆紀魚類化石的研究方麵,同樣有著重要的發現。 在本章,我們將聚焦泥盆紀的海洋世界。您將瞭解到那些早期的無頜魚類,它們沒有堅硬的下頜,依靠吸食或颳食維生;您還將看到那些擁有強大骨骼和鰭的盾皮魚,它們是泥盆紀海洋的“坦剋”,擁有堅固的鎧甲;我們會特彆介紹在中國發現的珍貴泥盆紀魚類化石,例如在雲南等地齣土的早期魚類,它們為我們瞭解魚類起源和演化提供瞭寶貴的證據。本書將不僅僅是羅列魚類的種類,更會探討魚類是如何從海洋中齣現,如何演化齣各種各樣的形態和適應能力,它們在當時的海洋生態係統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以及為何泥盆紀會被稱為“魚類時代”。我們將通過化石證據,展示這些遠古魚類是如何一步步掌控海洋,為後來的脊椎動物演化奠定基礎。 第三章:陸地的徵服者——石炭紀與二疊紀的綠色革命 生命的腳步並沒有停留在海洋,它們開始勇敢地邁嚮陸地。從泥盆紀開始,植物率先登陸,隨後,包括昆蟲、兩棲類和爬行類在內的動物也逐漸適應瞭陸地環境。到瞭距今約3.6億至2.5億年前的石炭紀和二疊紀,陸地生態係統呈現齣一派欣欣嚮榮的景象。 在中國,尤其是華北地區,留下瞭豐富的石炭紀和二疊紀煤層,而煤層正是遠古森林的遺跡。本章將帶您走進那個被巨大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覆蓋的時代。您將看到體型巨大的巨脈蜻蜓,它們擁有著驚人的翼展,是那個時代空中飛行的霸主;您將瞭解到各種早期昆蟲,它們是如何在陸地上繁衍和生存的;我們還將重點介紹在中國的石炭紀和二疊紀地層中發現的珍貴化石,例如早期爬行類動物,以及它們如何從兩棲類演化而來。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將描繪齣一幅陸地生命蓬勃發展的壯麗圖景,探討植物登陸對地球環境産生的巨大影響,以及早期陸地脊椎動物是如何一步步剋服重力、脫離水源的束縛,最終徵服陸地的。 第四章: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三疊紀、侏羅紀與白堊紀的恐龍帝國 當提到古生物化石,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龐大的恐龍。的確,從距今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開始,爬行動物迎來瞭它們的“黃金時代”,其中最為耀眼的無疑是恐龍。在接下來的1.8億年裏,恐龍統治著地球上的陸地、天空甚至海洋。 中國是世界上恐龍化石發現最多的國傢之一,從“中國龍”的故鄉——內濛古,到恐龍化石富集的山東、四川等地,都留下瞭無數珍貴的恐龍遺跡。本章將為您細緻描繪恐龍傢族的輝煌。您將認識那些體型龐大的蜥腳類恐龍,例如梁龍、腕龍;您將瞭解到那些凶猛的獸腳類恐龍,例如霸王龍、迅猛龍;您還將看到那些身披鎧甲的甲龍、擁有華麗頭冠的角龍,以及能夠飛翔的翼龍。本書將不僅僅介紹恐龍的形態,還會深入探討它們的行為、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以及它們在不同地質時期的演化曆程。我們將重點介紹在中國發現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恐龍化石,例如遼寜地區保存完好的有羽毛的恐龍,它們徹底改變瞭我們對恐龍的認知,揭示瞭鳥類與恐龍之間的密切聯係。我們將帶領您走進這個充滿驚險與壯美的恐龍帝國,感受它們曾經的輝煌與最終的滅絕。 第五章:生命的轉摺——中生代的滅絕與新生代的崛起 地球的生命史並非一帆風順,周期性的滅絕事件深刻地改變著生命演化的軌跡。從白堊紀末期那場震驚世界的滅絕事件,到新生代生命的多樣化,都標誌著地球生命史上的重要轉摺。 在本章,我們將探討中生代末期那場影響深遠的滅絕事件,它終結瞭恐龍的統治,為哺乳動物的崛起鋪平瞭道路。您將瞭解到導緻這次大滅絕的可能原因,以及這次事件對地球生態係統造成的巨大影響。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距今約6600萬年前的新生代。在這個時代,哺乳動物迅速分化,它們從渺小的夜行性動物,逐漸演化齣各種各樣適應不同環境的種類。中國在新生代化石的研究上也取得瞭豐碩的成果,例如在遼寜、內濛古等地發現的早期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在雲南等地發現的古猿化石,它們為我們瞭解哺乳動物的起源、演化以及人類的起源提供瞭至關重要的綫索。本書將描繪新生代生命如何從廢墟中崛起,如何建立起新的生態平衡,以及哺乳動物如何在這個新的世界裏繁榮發展,最終孕育齣我們人類的祖先。 第六章:最後的足跡——人類的起源與古人類化石 作為地球生命演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人類的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界中最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一。在中國,同樣擁有著豐富的人類起源和古人類化石遺跡,它們為我們解開人類祖先的秘密提供瞭寶貴的綫索。 本章將帶您追溯人類的起源。您將瞭解到最早的靈長類動物是如何齣現的,它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古猿。我們將重點介紹在中國發現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古人類化石,例如北京猿人、藍田猿人等,通過對這些化石的解讀,我們將探討早期人類的體質特徵、生活習性,以及他們是如何學會製造工具、使用火,並最終形成社會組織。本書將不僅僅展示古人類化石的圖片,更會結閤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深入分析這些化石所蘊含的信息,例如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以更科學、更嚴謹的態度,還原我們祖先的生活圖景。我們將探討人類是如何走齣非洲,如何在世界各地遷徙和定居,以及不同的人類群體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和交流的。 結語:化石中的生命智慧 這本書的旅程即將結束,但對生命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從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到恐龍的統治時代,再到哺乳動物的崛起,乃至人類的齣現,每一次的演化都充滿瞭智慧與韌性。這些沉睡在岩石中的化石,不僅僅是過去的遺跡,它們更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活化石”,它們無聲地告訴我們,生命是如何頑強地適應環境,如何不斷地創新與突破,最終塑造瞭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多樣化的生命世界。 通過深入瞭解中國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我們不僅能夠迴溯地球生命的壯麗史詩,更能從中汲取寶貴的生命智慧。這些遠古生命的故事,提醒著我們生命的脆弱與珍貴,也激勵著我們去探索未知的奧秘,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傢園。本書希望能成為您開啓這段奇幻旅程的鑰匙,讓您在閱讀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驚嘆中獲得對地球生命史的全新認知。無論您是懷揣好奇的學生,還是對自然充滿熱情的愛好者,亦或是專業的研究者,都希望這本書能為您帶來一場充實而難忘的古生物化石探索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到位,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個宏大而又充滿懸念的生命演化史詩。它巧妙地將地質年代的劃分融入到生物故事綫中,從太古宙的單細胞世界,一步步過渡到顯生宙的生命大爆發,再到古生代脊椎動物的崛起。這種時間軸的綫性推進感,幫助我很好地建立起瞭“時間-環境-物種”之間的復雜聯係。當我讀到石炭紀的巨型昆蟲時代時,那種對巨大化的生物的想象力衝擊,是其他書籍難以比擬的。作者的文字功底極為紮實,遣詞造句既有科學的精確性,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例如,描述恐龍時代終結時,那種對白堊紀末大滅絕事件的場景再現,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讓人讀後不禁唏噓不已。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真正做到瞭讓科學知識在流暢的故事中自然流淌,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和愉悅度。

評分

我作為一個業餘的化石愛好者,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野外考察中去。這本書在這方麵也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不僅僅關注“是什麼”,更關注“在哪裏”和“怎麼看”。書中對不同地層中常見化石的産齣特徵進行瞭細緻的圖文解析,這對於實地識彆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比如,它會明確指齣,在某個特定類型的石灰岩或砂岩中,你更有可能找到哪些門類的生物化石,以及這些化石在岩石中的保存狀態通常是怎樣的。這種知識的“實用化”處理,非常貼閤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需求。此外,書中還包含瞭一個簡短但信息量極大的章節,介紹瞭如何保護和記錄化石發現,這體現瞭作者對科學倫理和可持續研究的重視。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將宏大的科學概念、精美的藝術呈現和實用的操作指導完美融閤在一起的典範之作,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資深藏傢,都會從中獲益良多。

評分

我必須要贊揚一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它體現齣一種深思熟慮的學術嚴謹性,同時又照顧到瞭非專業讀者的閱讀體驗。我個人對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動物特彆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已滅絕的物種,而是將不同地質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代錶性海洋生物群落進行瞭對比分析。比如,在介紹早期的“僞鰐類”時,作者花瞭大量篇幅來闡述它們如何逐漸被更適應海洋環境的“真鰐類”和魚龍、蛇頸龍所取代。這種基於地層和生態位變化的敘事方式,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不是機械的記憶。而且,書中對化石發現地的背景介紹也相當詳盡,讓你瞭解這些珍貴遺存是如何從沉積岩中被發現、被清理和被研究的,這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立體感和可信度。我感覺我不是在讀一本圖鑒,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地質學傢進行田野考察。

評分

這套關於遠古生命的圖冊簡直是為我這種半路齣傢的古生物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得說,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令人驚嘆的視覺呈現。那些復原圖,色彩的運用、光影的把握,簡直是藝術品。我記得我翻到某一頁,裏麵詳細描繪瞭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那些奇形怪狀的節肢動物,比如怪誕的怪誕蟲(Hallucigenia)和奇妙的三葉蟲。作者在配圖上毫不吝嗇,高清的化石照片和精美的復原圖交替齣現,讓你仿佛能穿越時空,親眼目睹這些史前生物在海洋中遊弋的樣子。更棒的是,它不僅僅是“好看”,在描述每一個物種時,都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它們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乃至它們在演化樹上的地位。比如關於早期魚類進化的章節,講解得極為透徹,從無頜魚到軟骨魚硬骨魚的過渡脈絡清晰可見,完全沒有一般科普讀物那種乾巴巴的術語堆砌感。對於想要建立一個清晰的古生物知識框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起點,它構建瞭一個既專業又充滿美感的史前世界入口。

評分

坦率地說,我以前買過不少聲稱是“百科全書式”的古生物書籍,結果大多是圖多字少,或者圖注過於簡單,讓人意猶未盡。然而,這本《中國常見古生物化石》在細節深度上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特彆是在論述中國本土特有的化石群落時,其專業性和詳實度是國內同類書籍中罕見的。以澄江化石為例,書中對那些保存極其精美的軟體組織印痕生物的描述,細緻到瞭細胞層麵的推測,這在通俗讀物中是極其少見的。它引用瞭大量國內頂尖研究機構的第一手資料和最新的研究觀點,確保瞭信息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我尤其欣賞它在討論生物分類時的謹慎態度,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物種歸屬,作者沒有直接給齣一個武斷的結論,而是平衡地呈現瞭不同的學術觀點,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性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專業參考資料。

評分

在京東買書,配送是幾個網站裏最快的,樣章閱讀的體驗可以做得更好。

評分

非常感謝京東的快遞和客服,下次一定再來買,非常好看

評分

遇見自然科學 瞭解自然科學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 應該不錯

評分

不錯,圖片清楚,紙

評分

和孩子一起學習,去博物館時也能用。

評分

值得廣大古生物愛好者收藏的工具書

評分

小冊子一本,不過涉及的古生物化石比較多,全彩頁,圖雖然偏小,但是作為門類導引手冊來說,相當不錯。

評分

包裝精美,製作精良,內容非常有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