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伯年 绘
图书标签:
  • 任伯年
  • 花鸟画
  • 中国画
  • 传统绘画
  • 艺术
  • 绘画
  • 名家作品
  • 清代绘画
  • 艺术史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27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89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0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任伯年的花鸟画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在同治到光绪初,他临摹陈洪绶的双钩填彩,并受族叔任熊、任熏工笔重画彩画的指点,直追“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浓厚”,宋人画花鸟倍极工细,一丝不苟的写实画在任伯年的作品得到体现。《荷花》一张石绿的茶叶,将画面分为上下各半,画外半张荷叶伸向画内左下角,打破了画面的平衡,荷叶叶面、叶背,颜色深浅不同,荷叶边缘用浅赭石,以示老叶破碎,叶劲以浓墨勾勒,淡墨双勾荷梗,色黄绿,梗上长满类尖锐的尖刺。在大块石绿荷叶的旁边,盛开着洁白的荷花,妍丽娇嫩,犹如含羞的凄,仅露半脸。施色清柔透明,水分饱满,表现出荷花的质感。在浅而簿的花瓣上,又以细毫、淡黄色线勾出花瓣上的网络脉纹。金黄色的花蕊,明丽莹润,仿佛使人感到在日光下荷花鲜翠欲滴、香气扑鼻。荷花叶旁,长着茂密的水草,繁而不乱,以浅赭色,色彩清丽,勾勒精细。整个画面,单纯古朴,给人清新神怡之感。

目录

任伯年的花鸟画水草金鱼1868年新秋浴鹅1870年芭蕉燕子1872年水仙飞禽1872年三阳开泰1874年四季平安1877年桃柏双燕图1880年芙蓉白头(折扇)1879年枝头鸣禽(折扇)1880年花月栖禽1880年豆架双鸡1881年藤萝白头1881年天竹白头1882年花鸟人物图册1882年绿球芭蕉1882年花荫小犬图1882年豆花双鸭1883年天竹雉鸡1883年碧桃春燕1884年蒲塘秋艳1883年凌霄小雀1884年花枝栖禽1884年杜鹃双雀图1884年芦鸭图1886年豆架双鸡图1884年天竹栖禽幽禽桃花九思图1884年桃花鸜鹆1886年紫藤燕子1885年宝贵寿考图1884年藤萝鸣雀1888年桃花燕子(折扇)1888年梨花鹦鹉(折扇)1882年蟠桃寿带1890年柳塘戏鹅1890年紫藤栖禽1890年木棉鸣禽1890年楷杷群鸡1890年秋荷鹭鹚1890年芙蓉群鸭1890年秋卉双禽图1890年樵荫栖鹤1890年天竹鹌鹑图1890年玉兰孔雀图1890年桃花双燕1891年花荫浴鸭1891年仙山双鹿1892年紫藤栖禽1892年松鼠凌霄1892年归田凤趣图1893年荷花图1893年孔雀图藤花双凫1894年腊梅群鸡1894年

前言/序言


笔尖下的芬芳,画卷里的生机——解析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髓与流变 中国花鸟画,作为东方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描绘着自然界的万千姿态,寄寓着文人的情怀与哲思。它不仅仅是对物象的客观再现,更是艺术家心象的外化,是天地精神的感应。从最初的萌芽到辉煌的成熟,花鸟画一路走来,凝聚了无数先贤的智慧与才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叹的艺术瑰宝。 一、 花鸟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从器物纹饰到独立画科 花鸟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陶器、玉器上出现的动物、植物纹样,已经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力的朴素认知和艺术表现的萌芽。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凤、饕餮等纹饰,虽然多带有神秘色彩,但其对动物形态的刻画,已展现出初步的写实意图。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艺术创作趋于多元。虽然此时的花鸟画尚未独立成科,但已开始在帛画、漆器等器物上出现较为生动的动物形象,如《龙凤仕女图》中的龙凤,便已显现出灵动之气。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墓室壁画中开始出现较为写实的动植物形象,如汉墓中的飞鸟、走兽,展现出对自然界细致的观察。虽然这些多为装饰性图案,但已为后世花鸟画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阶层兴起,绘画艺术开始受到哲学、玄学思想的影响。绘画的品评也逐渐兴盛,对画家的技艺和作品的意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此时花鸟画仍未成为独立的画科,但一些画家在人物画的背景中描绘花鸟,已逐渐注意到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背景的描绘已开始出现生动的飞鸟。 二、 隋唐五代:花鸟画的初步成熟与多元风格的涌现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空前,绘画艺术也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花鸟画开始逐渐脱离依附于人物画或装饰的地位,独立成科的趋势日益明显。 初唐时期,边鸾以写生手法,画花卉禽鸟,栩栩如生,被誉为“花鸟画的鼻祖”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写实,色彩鲜艳,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孙位更是以画鸷鸟、走兽著称,其画风雄健,笔力遒劲。 盛唐时期,花鸟画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曹不兴创作了许多花鸟画,尤其擅长描绘水墨草虫,其技法细腻,神形兼备。张萱的仕女画中,背景的花鸟也十分生动。但真正将花鸟画推向高峰的是玄宗时期的边鸾。他笔下的花鸟,被誉为“绝伦”,其创作的《牡丹图》等,更是将花鸟画的审美推向了新的高度。 五代时期,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更加繁荣的阶段,风格更加多样。南方的花鸟画创作尤为活跃。 黄筌父子(四川画院): 以“黄家富贵”著称,他们擅长描绘宫廷御苑中的牡丹、芍药等富丽华贵的牡丹,用色鲜艳,造型工致,线条细腻,设色浓丽,代表着富贵吉祥的审美取向。他们对花卉的描绘,细腻入微,色彩层层晕染,极尽繁华之美。 徐熙(江西画院): 以“徐家野逸”著称,他则更偏爱描绘水边、山野之间的汀花、闲草、时鸟等,风格清丽淡雅,笔墨疏朗,注重写意,用墨更加讲究,追求自然野趣。他的作品,更显出文人雅士的闲适情怀。 黄筌和徐熙的花鸟画,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富贵”与“野逸”两个重要的方向,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为南北两派的重要代表。 三、 宋代:花鸟画的鼎盛时期与程式化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在艺术成就、理论研究还是创作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帝王对绘画艺术的推崇,以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共同促进了花鸟画的繁荣。 宋代花鸟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高度的写实性与科学性: 宋代画家对自然界的花卉、禽鸟、走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力求形神兼备。他们注重解剖学、生态学等知识的应用,使得作品既有艺术的美感,又不失科学的严谨。例如,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对锦鸡羽毛的描绘,细致入微,色彩斑斓,活灵活现。 精湛的技法与丰富的表现手法: 宋代画家在笔墨技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笔重彩、水墨写意等多种表现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崔白的《双鹊图》,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两只正在争食的喜鹊,生动传神,寥寥数笔,尽显功力。 题材的广泛与风格的多样: 宋代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从帝王庭院的奇花异草,到田野山间的飞禽走兽,再到文人雅士案头的文玩雅集,几乎无所不包。在风格上,既有工整富丽的宫廷画风,也有清雅淡泊的文人画风,更有粗犷豪放的写意画风。 理论的完善与批评的发展: 宋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绘画理论著作,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对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绘画评论也日渐兴盛,促进了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宋代的花鸟画名家辈出,如: 崔白(京兆): 以其“没骨写生”技法著称,画风简洁明快,注重写意,笔墨生动,尤其擅长描绘禽鸟。 赵佶(宋徽宗): 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开创了“院体”花鸟画的先河,对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尤其擅长描绘富丽堂皇的宫廷花卉,用色浓艳,造型典雅,极尽奢华之美。 李迪(湖南): 以描绘山野花卉、禽鸟、牧牛著称,画风朴实,富有生活气息,作品生动活泼,充满野趣。 易元吉(湖南): 擅长描绘猿、猴、山花野草,尤其以画猿猴最为著名,笔墨疏放,造型传神,极富动态感。 四、 元明清:花鸟画的转型与个性化发展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了草原民族粗犷豪放的审美趣味,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新的影响。元代花鸟画在继承宋代写实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笔墨情趣和个性表达。 赵孟頫: 虽以山水人物见长,但其花鸟画也具有文人画的典雅格调,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营造。 王冕: 以画梅闻名,其梅花作品清逸孤傲,意境深远。 管道昇: 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其墨竹画风格清新,韵致脱俗。 明代,花鸟画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院体画的延续与发展: 宫廷画院继续创作工笔重彩的花鸟画,如吕纪、林良等,他们的作品继承了宋代院体画的优良传统,但也在色彩和构图上有所创新。 文人画的兴盛: 以写意手法为主的文人花鸟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林良、孙隆等人,他们笔下的花鸟,更注重笔墨的趣味和诗意的表达,追求“逸笔草草”的艺术效果。 “浙派”与“吴门画派”的影响: “浙派”画家如戴进、汪肇等,画风粗犷豪放,笔墨淋漓。而“吴门画派”的文徵明、唐寅等,则以其秀丽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的局面。 清代,花鸟画继续沿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宫廷画与民间画的融合: 宫廷画院依然存在,但民间绘画的活力日益增强。洋画家如郎世宁等,也带来了新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对花鸟画产生了影响。 “扬州八怪”的崛起: 以金农、郑燮(郑板桥)、李方膺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其奇崛的笔墨,怪诞的构图,独特的视角,创作出极具个性的花鸟画作品,如郑板桥的墨竹,既有文人的清雅,又不失刚毅的品格。 恽寿平的“没骨画”: 恽寿平是清初著名的花鸟画家,他开创了“没骨画”一派,即不勾勒轮廓,直接以色彩渲染,画面色彩鲜丽,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写意花鸟的传承与创新: 许多画家在继承传统写意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情感和审美,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五、 近代以来:花鸟画的传承与变革 近现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绘画技法和审美理念,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 海上画派的影响: 以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创作出既有古韵又有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任伯年作为其中杰出的代表,其花鸟画,笔墨精妙,色彩明丽,造型生动,极具感染力。他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一些程式化束缚,将民间艺术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既有文人的雅致,又不失生活的生机。 现代花鸟画的探索: 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一代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艺术道路。齐白石以其稚拙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虾、蟹、草虫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乡土情怀。徐悲鸿则将西方写实主义融入花鸟画创作,注重形的准确和神的表达。潘天寿则以其雄浑博大的笔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语 纵观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流动的艺术史,是一部文人情怀与自然生命的交融史。从早期质朴的纹饰,到隋唐的初露锋芒,再到宋代的辉煌鼎盛,以及元明清的转型与个性化发展,直至近现代的传承与变革,花鸟画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艺术家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是连接人与自然、当下与历史的桥梁。理解花鸟画,就是在理解中国人的生命态度、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我来说,能够拥有《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这样一本精美的画册,无疑是一种幸运。我曾在课堂上、在书本中,无数次地接触到任伯年的名字,但始终觉得意犹未尽。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心中对这位艺术大师的许多空白。我被他笔下花鸟的生命力所深深吸引。那些花朵,无论是怒放还是含苞,都充满了生机;那些鸟儿,无论是静卧还是飞翔,都充满了灵动。他对于线条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物象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他对于色彩的把握,那种既有传统工笔的细腻,又有写意画的洒脱,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会在每一个下午,泡上一杯茶,静静地翻阅这本书,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令人称赞,色彩还原度很高,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画展之中。

评分

在众多中国古代画家中,任伯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花鸟画领域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这本书,更是让我领略到他艺术生涯中最为精彩的花鸟创作。我曾对一些画家作品中的程式化感到厌倦,但任伯年却总能给我带来惊喜。他的花鸟画,既有传统的功力,又充满了创新精神。他敢于打破陈规,借鉴西画的写实技巧,使得他的花鸟画更加生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同时,他又保留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东方特有的韵味。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那些花卉,如牡丹的富丽堂皇,荷花的清雅脱俗,梅花的傲骨铮铮,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鸟类的描绘,更是传神,仿佛能听到它们的鸣叫,感受到它们的活力。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每幅作品都配有详细的介绍,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评分

我对任伯年的花鸟画,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他笔下的世界,总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这次读到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更是让我对他的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作品,选取的角度非常独特,既有他最经典的花鸟题材,又有许多可能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同样精彩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写意花鸟的把握,那种寥寥几笔,却能勾勒出物象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他的墨色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浓淡干湿,变化无穷,赋予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我曾尝试临摹过一些花鸟画,深知其中难度的所在。而任伯年却能如此挥洒自如,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常常会花上很长的时间,对着一幅画细细品味,去揣测他落笔的瞬间,去感受他内心的情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他作画的现场,与他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评分

阅读《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的过程,像是一次深刻的艺术冥想。我常常会在深夜,伴着一盏孤灯,静静地翻阅。任伯年笔下的花鸟,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能够抚平我内心的浮躁。我仿佛能听到花儿悄然绽放的声音,感受到鸟儿扑翅的轻盈。他的画,没有刻意的雕琢,也没有矫揉造作,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我喜欢他对细节的处理,比如花瓣上细微的纹理,羽毛的蓬松感,以及枝干的质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一幅画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任伯年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我还会特别关注他作品中的留白,那种“计白当黑”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意境深远,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都非常出色,使得每一幅画作都能得到很好的呈现,仿佛我正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与任伯年一同品味大自然的美。

评分

每一次翻开《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都像是一次与自然进行的深度对话。任伯年笔下的花鸟,不仅仅是简单的描摹,更是他内心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我喜欢他作品中那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那些花朵,仿佛带着露珠,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些鸟儿,仿佛在婉转歌唱,充满了生命的喜悦。他对于笔墨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浓淡干湿,虚实相间,赋予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我反复琢磨他画中的每一处细节,比如花瓣上细微的脉络,鸟儿羽毛的光泽,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还会特别关注他作品中的留白,那种“计白当黑”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意境深远,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爱不释手,让我得以在家中也能近距离地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任伯年画的花鸟,不仅仅是自然的景物,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我能从中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那些画作,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充满了创新和突破。他不仅仅是传统花鸟画的继承者,更是其革新者。我尤其欣赏他将西方绘画的素描和色彩理论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又不失西方绘画的严谨和立体感。这种融合,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我曾有幸在一些展览上看到过任伯年的真迹,那种震撼是任何复制品都无法比拟的。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尽可能地还原了原作的风貌,让我得以在家中也能近距离地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每翻一页,都感觉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翻阅《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的过程,像是在一个精心布置的秘密花园里漫步,每一步都可能邂逅惊喜。书中的画作,有的色彩明丽,如初春的晨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喜悦;有的则淡雅写意,如江南烟雨,带着一丝朦胧的美感。我尤其被那些描绘的鸟类所吸引。它们或栖息于枝头,神态各异,仿佛正在低语;或振翅欲飞,动态十足,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任伯年对鸟类的描绘,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他能捕捉到鸟儿最细微的动作,最微妙的情绪,让观者仿佛能听到它们婉转的歌唱,感受到它们轻盈的呼吸。而花卉的描绘,更是将自然界的美丽以最诗意的方式呈现。那些娇艳欲滴的花朵,不仅有着绚丽的色彩,更有饱满的姿态,似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反复摩挲着那些画作,试图去理解任伯年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他的笔触是如此的细腻,却又不失洒脱;他的色彩是如此的丰富,却又和谐统一。这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每幅作品都像一个独立的故事,诉说着属于花鸟的静谧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真正打动我的艺术作品。《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收录的作品,件件精品,展现了任伯年作为花鸟画大家的风范。我喜欢他对画面构图的巧妙安排,总能在看似随意之中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他能将有限的画面空间,处理得疏密有致,虚实相间,使得整幅作品既饱满又不失灵动。而且,他对色彩的运用也是我学习的重点。虽然我不是专业画家,但我能感受到他色彩搭配的独到之处。他能运用最简单的色彩,组合出最丰富的情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明暗的处理,使得画面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学习的宝典。我会在不经意间,从书中的一笔一画中,领悟到绘画的真谛。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一直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描绘自然生灵、意境悠远的画作。任伯年,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不是陌生的符号,而是承载着对艺术无限神往的代名词。这本书的到来,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他艺术世界的璀璨大门。封面上的任伯年亲笔题字,遒劲有力,带着岁月的沉淀,预示着里面将是怎样的精彩。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爱不释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线条的律动,色彩的和谐,以及笔墨间流淌的情感。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体验,去理解他为何如此钟情于花鸟,为何能将生命的灵动捕捉得如此传神。这种期待,就像即将品尝一杯陈年佳酿,充满着对未知的美好预想。我曾在许多画册上见过任伯年的作品,但总觉得隔着一层薄纱,意犹未尽。而这本书,似乎能让我更近距离地触摸到他的灵魂,去品味他笔下每一片叶子的舒展,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只鸟的眼神。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期待的艺术之旅啊!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能够跨越时空的语言,而任伯年的花鸟画,就是这种语言最生动的体现。《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任伯年:花鸟》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这位艺术巨匠的魅力。我曾研究过一些花鸟画的技法,但总觉得难以领会其中的精髓。而任伯年,却用他独到的笔触,将花鸟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色彩的运用,那些看似简单的颜色,在他手中却能组合出如此丰富的变化。比如,他描绘的桃花,那种粉嫩的色彩,仿佛带着露珠,让人垂涎欲滴。而他描绘的鸟类,更是活泼可爱,眼神中透露出灵动和机智。我会在书中的每一幅画作前驻足良久,去揣摩他落笔的意图,去感受他内心的情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大气,封面上的任伯年画像,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沉静和睿智,预示着里面将是怎样的艺术盛宴。

评分

评分

印刷还不错,值得买来

评分

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很好的书,不错。

评分

好书真心推荐,大家就是大家

评分

非常不错,很支持购买,很实惠,快递很快,京东就是快

评分

????????????

评分

印刷还不错,值得买来

评分

货真价实的大家!货真价实的书!很厚,印刷质量不是太好~搞活动很便宜!!!书都是从京东买的!送货及时快速!快递员态度非常好!!期待下一次搞活动!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