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买,家里人都喜欢看。自提真心方便。
评分在民族存亡之际,方小龙先生的父亲像许多青年人一样,毅然选择了弃业从戎。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他在抗战胜利不久便脱离了军队,重执教鞭,远离了内战,但他从军抗日的那段经历,却成了伴随他一生的污点,饱经磨难。 近读著名律师张思之先生的回忆录,发现张先生的经历与方父很有相似之处。1943年,国民政府号召青年学生参加远征军时,张先生只有十六岁,正在大后方读高中,连跟家里商量都没商量,他二话没说就报了名。经过短暂的集训,便飞越驼峰,投入印缅战场。与方父一样,战争一结束他即告别军旅,回到学校去继续因抗战中辍的学业。后来,张先生在大学里还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即使这样,到肃反时,他那段从军的履历还是被主事者们冠以参加过“伪军”的罪名,把他好一顿折腾。你说整个什么罪名不好,再怎么地也不该把浴血抗战的远征军算作“伪军”吧?哪跟哪啊,一讲阶级斗争,连民族大义都颠倒了。 而“阶级斗争”的意识一旦泛滥,难免满目都是“敌人”,被殃及的就不只是与“敌对阵营”多少有过瓜葛的那些人了,整来斗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连己方阵营里累勋积劳如孙定国、如傅英豪者也难逃厄运了?? 回头想想,当初结束“文革”,拨乱反正,当轴诸公断然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给地富摘帽,为右派平反,恢复他们的公民权,实在是高屋建瓴的抉择。此举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随着这顶“紧箍咒”的解除,无形中也为培育公民与法治社会,扫清了一大障碍。从那以后,传统的阶级斗争的思维虽然并未根绝,但至少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再公然拿来当旗帜挥舞了。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吧。
评分最喜欢的系列丛书,看了很多年!
评分经典影像,每期必购!
评分书很好,连续十几年都在做,价格也越来越贵了
评分 评分书很好,连续十几年都在做,价格也越来越贵了
评分《老照片》是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照片有一定的清晰度,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文章围绕照片撰写,体裁不拘,传记、散文、随笔、考据等。这期刊有沈 宁《我的岳父孙定国》、张 鸣《爱北京的洋人们》、仲 炜《表舅蒋恩铠一家》、阎 明《傅英豪和唐旦》、杨大容《我参加了两次国庆阅兵》、王秋杭《1973年:野营白龙潭写真》、周孜仁《1980年代的笔会热》、邹士方《三十年前拍《火龙》》等作品。 一直在买这本书,从创刊号开始,真心不错。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