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南画十六观(精装本)入选央视《2013中国好书》 | 作者 | 朱良志 |
| 定价 | 29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226094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南画者,特指中国传统文人画。本书是作者研究传统绘画的一本新作,通过元明以来十六位代表性画家作品和人生的研究,来探讨支配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生命真性问题。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
| 作者简介 | |
|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北京画院外聘专家,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并注意从艺术中剔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 |
| 目录 | |
| 序言:文人画的真性问题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荣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中宣部、央视、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13中国好书”; 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特等奖 北京国际图书节列入“十本国学经典推荐书目” 《人民日报》、央视“*受欢迎的29种大众读物”之一; 《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艺术好书” 凤凰网读书频道、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座专题推荐; 央视十套读书栏目《中国2013好书大赏》重点推荐。
★2014年4月23日,CCTV-1“2013中国好书”对《南画十六观》的颁奖词: 南画,特指中国传统文人的画。《南画十六观》一书选择了黄公望、唐寅、石涛等十六位大名鼎鼎的文人画作和人生,全景透视了南画的精神世界,由此探讨文人画的“真性”情。与许多专业的艺术评论不同,本书作者寓深邃思想于优美的表述之中,往往能一边勾陈大义,一边致力精微,使作品深具可读性,且多有拨云见日的妙论。
《南画十六观》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通过倪云林,集中讨论“幽绝”;通过沈周,集中讨论“平和”,等等。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问题的总体表述,引发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富有理论深度和穿透力。 《南画十六观》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行文流畅优美,富于韵味和意境,适于悦读,为读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审美享受。讨论真,而自身亦达于美,这是一本好书的境界。 书出版以后,迅速引起各方关注,从内容到装帧都得到学界和读者好评:著名美学家、学者北京大学叶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法教授倾力推荐,称赞此书令人“耳目一新”, “不可多得”。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堂、凤凰网读书会有专题讲座推荐,《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广州日报·博雅典藏》《中国科学报·读书》等分别做了专访,《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文艺报》《中国画报》、凤凰网、人民网、搜狐读书等近二十家纸媒和网媒都发表了书评、推介并有连载。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初次捧读《南画十六观》,就被其精装本的质感所吸引,那厚重的纸张,典雅的封面,都透着一股沉静的气息。当我翻开书页,作者的文字如同溪水般流畅,将我带入南画的悠远世界。我并非科班出身,但作者的解读却让我倍感亲切,他没有使用繁复的术语,而是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每一幅画作的意境,讲述每一位画家的人生故事。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留白”的讲解,如何在这“无”之中,蕴含着“有”的无限可能,如何在这虚实之间,营造出画作独特的韵味。书中对“意境”的阐述,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明白,南画的魅力,不在于对物象的精确描摹,而在于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哲学思想,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融入画中,从而创造出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境界。阅读的过程,宛如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宁静、淡泊与深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我一直认为,欣赏艺术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但《南画十六观》却提供了一种非常具象的引导方式。作者并没有强加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引导性的语言,带领我去“看”画,去“感受”画。我喜欢他对于每一幅画作所营造的“氛围”的描写,他如何通过文字,将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以及画家当时的心境,都生动地展现在我的脑海中。他让我们不仅仅是“看”画,更是“进入”画,去体会画作背后的情感和哲学。书中对“气韵生动”的阐释,也让我对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不再认为气韵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通过画家的笔墨,通过意境的营造,得以具象化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南画的内在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墨迹,更是流淌在笔墨之间的文人精神。
评分当我在一家老旧的书店里偶然翻开《南画十六观》(精装本),那沉甸甸的质感,古朴典雅的封面设计,便立刻吸引了我。我并非专业的美术史研究者,平日里接触的更多是轻松的读物,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专著,而是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南画那幽深而迷人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着实了得,他用诗意的笔触,将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画作,重新赋予生命。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每一幅画作背后故事的挖掘,那些文人雅士的情怀,那些隐逸山林的淡泊,那些寄托于笔墨之间的愁绪与喜悦,都通过他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阅读的过程,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能感受到画家的心跳,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境,甚至能想象出他们当时所处的山水环境。书中的插图印刷精美,色彩还原度极高,每一幅画都仿佛触手可及,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那些大师级的杰作。我时常会一边读着文字,一边凝视着画面,两者在脑海中交织,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南画的解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迪,让我开始思考,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淡泊。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一些快餐式的文化产品,很少有能让我静下心来,深入品读的作品。然而,《南画十六观》却有着这样一种魔力,它能让你在字里行间,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幽静世界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温和,他就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南画作品,变得亲切而富有温度。我尤其喜欢他对每一幅画作所营造的“氛围”的描写,他如何通过文字,将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以及画家当时的心境,都生动地展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意境”这个词,它不再是一个空泛的艺术术语,而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是画家将个人情感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哲学体现。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一场精神上的“冥想”,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宁静、淡泊与深邃。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而言,《南画十六观》简直是一份厚礼。我一直觉得,南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但对其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的概念。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将每一位南画大家的作品,如同一件件珍贵的古董,细细地摩挲,慢慢地品味,然后将其背后的故事、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笔墨”的讲解,他如何从一笔一划中,读懂画家的心意,如何从墨色的浓淡干湿中,感受画面的层次与意境。书中对于“写意”的阐述,也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写意画难以捉摸,但通过作者的讲解,我逐渐领会到,那是一种化繁为简,以少胜多的艺术智慧,是一种在不着一色、不设一笔之处,却能表达出无限意境的东方美学。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认识了南画,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充满向往的读者,《南画十六观》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一直觉得,南画不仅仅是绘画,更是文人精神的载体。作者在这本书中,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他不仅仅是在介绍画作,更是在展现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我喜欢他对于每一幅画作背后故事的挖掘,那些画作是如何诞生的,画家当时的心境如何,画作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这些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书中对“写意”的阐述,也让我对中国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明白,写意画并非简单地“不像”,而是化繁为简,在寥寥数笔之间,传达出无限的意境和神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南画的内在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墨迹,更是流淌在笔墨之间的文人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南画十六观》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对南画的探索之路。这本书并非堆砌晦涩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近南画。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将每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画家的人生感悟,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笔墨”的解读,他如何从一笔一画中,读懂画家的情感,如何从墨色的浓淡干湿中,领略画面的意境。书中对“气韵生动”的阐释,也让我对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不再认为气韵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通过画家的笔墨,通过意境的营造,得以具象化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传承,是东方哲学在艺术中的体现。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上班族,《南画十六观》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为 satisfying 的一本。我一直对书画有着朦胧的好感,但总觉得门槛较高,难以深入。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是在写学术论文,更像是在跟你讲述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或者是在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我喜欢他对于每一幅画作的“情境”设定,他会还原画作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介绍画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这使得我不仅仅是在“看”画,更是在“理解”画,理解画背后的故事,理解画家当时的情感抒发。书中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而是结合具体的画作,层层剖析,让我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具象的理解。我开始明白,南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巧的精湛,更在于那股流淌在笔墨之间的生命力,那股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重拾那份属于东方的雅致与从容。
评分初次接触《南画十六观》,我纯粹是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那厚重的纸张,细致的排版,还有那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封面,都透着一股不凡的气息。然而,当我真正沉浸于书中的内容时,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作者对于南画的解读,并非流于表面的技法分析,而是深入到画作的精神内核。他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去阻碍读者的理解,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带有几分故事性的语言,将每一位南画大家的作品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意境”的阐释,他如何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捕捉到画家内心的情感,如何将天地万物融入到笔墨之中,形成一种超越形迹的精神力量。书中对每一幅画作的剖析都极其细腻,从构图的巧妙,到用墨的深浅,再到笔触的疾缓,作者都一一解读,让我原本模糊的感受,变得清晰而深刻。我甚至会根据书中的引导,去尝试着临摹一些简单的笔触,虽然远不及大师的神韵,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南画的韵味。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殿堂,而是充满了人性关怀和东方智慧的宝库。
评分我是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理论知识难以消化的情况。《南画十六观》这本书,是我在无数的专业书籍中,发现的一股清流。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像许多教材那样,将南画的各个流派、各个时期进行僵化的划分和分析,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人文关怀的路径,从“十六观”这个更具象、更具意境的角度,带领读者去感受南画的魅力。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每一幅画作的“解读”,他不仅仅是在分析构图、色彩和技法,更是在挖掘画作背后的情感、哲学和文化内涵。他用诗意的语言,将那些静态的画作“活”了起来,让我仿佛置身于画家的创作情境之中,去感受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书中对“韵味”的阐释,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明白,中国画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形似,更在于其神似,在于那股难以言喻的“韵味”,而这股韵味,恰恰是南画最迷人的地方。这本书拓展了我对南画的理解边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