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收文: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
与1981年版对比: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现在的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知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目录】:
一卷 坟 热风 呐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
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
第十八卷 附集
鲁迅著译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注释索引
【精彩书摘】:
《鲁迅全集(套装1-18卷)》:……
不得不说,这套《鲁迅全集》在细节之处做得相当到位。从版式设计到字体选择,都透着一股严谨认真的态度。我特别关注的是一些批注和导读的部分,它们像是指南针一样,帮助我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先生的创作背景、思想渊源以及一些典故的含义。这对于我这样不算资深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有时候,一篇杂文背后可能蕴含着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这些辅助信息,我很容易陷入茫然。这套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让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和深入。
评分翻开这套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呐喊》部分。我一直对《孔乙己》和《阿Q正传》有着特别的情感,总觉得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虽然身处旧社会,却有着某种超越时代的共性,映照着人性的复杂与无奈。这次的套装版本,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去梳理这些故事的脉络,感受先生在字句间流淌的批判力度和人文关怀。他的语言,时而犀利如刀,直指病灶;时而又温润如玉,饱含深情。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仿佛能听到他掷地有声的呐喊,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隐痛。
评分收到这套书的那一刻,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过往的怀念。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思想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现在,能够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的全部心血凝聚成册,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感觉就像是拥有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我期待着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读每一个字,去感悟先生笔下那些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民族命运的深刻洞察。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通往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套《鲁迅全集》的出现,简直就是我文学道路上的“及时雨”。一直以来,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心生敬畏,但又常常因为各种零散的读本,或者是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的片段而感到些许遗憾。这次终于有机会将先生毕生的思想精华,以如此完整、严谨的套装形式呈现在眼前,那种满足感,难以言表。我尤其喜欢它装帧的质感,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厚重与坚韧。书页的纸张也很考究,阅读起来不伤眼,即使长时间沉浸在先生的字里行间,也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杂文和小说,这套《鲁迅全集》还包含了许多我之前接触较少的作品,这无疑拓展了我的视野。例如,先生在翻译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通过这套书得以更清晰地呈现。我开始尝试去理解他翻译的作品,感受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之间架起桥梁,将那些西方先进的思想引入中国。这种跨文化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文化斗士的另一面,他的视野是如此开阔,他的思考是如此深远。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的读者来说,这套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