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装备与加工技术

塑料装备与加工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奥利菲·博尔克纳 等 著,周正安 译
图书标签:
  • 塑料加工
  • 塑料装备
  • 注塑成型
  • 挤出成型
  • 热成型
  • 模具设计
  • 材料科学
  • 高分子材料
  • 塑料工程
  • 制造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835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289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塑料装备与加工技术》内容细分为18章。每章的技术内容与各教学阶段内待教授的教学材料相互吻合。第1至5章所含教学内容为第1学年的基础教程。第3至5章应为第2学年的教学内容。因此,与基础教程内容的交叉是所需和必要的。第6至18章所含内容属于塑料与橡胶制造技工第3学年的专业知识培训。

内页插图

目录

1 材料的结构与特性
1.1 物理学基础
1.1.1 基本概念
1.1.2 质量和重力
1.1.3 长度、面积、体积和密度
1.1.4 时间和速度
1.1.5 其他重要的物理量
1.1.6 聚集态、附着、内聚和毛细管作用
1.1.7 混合物
1.1.8 力及其作用
1.2 材料技术
1.2.1 材料的分类
1.2.2 材料的特陛
1.2.3 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1.2.4 钢的商品形式
1.2.5 钢的热处理
1.2.6 黑色金属材料的标准
1.2.7 有色金属材料
1.2.8 复合材料
1.3 化学基础知识
1.3.1 原子结构
1.3.2 化学元素周期表
1.3.3 分子的结构
1.3.4 化学式
1.3.5 有机碳氢化合物
1.4 高分子的生成
1.4.1 从石油到单体
1.4.2 从单体到聚合体
1.4.3 高分子
1.5 塑料的分类
1.5.1 按照生成反应进行分类
1.5.2 按照热性能进行分类
1.6 塑料的热性能
1.6.1 非晶态热塑性塑料的热性能
1.6.2 部分晶态热塑性塑料的热性能
1.6.3 热固性塑料的热性能
1.6.4 弹性塑料的热性能
1.7 塑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1.7.1 热塑性塑料
1.7.2 共混聚合物
1.7.3 弹性塑料
1.7.4 热塑性弹性塑料
1.7.5 热固性塑料
1.8 增强材料
1.8.1 复合材料
1.8.2 增强纤维
1.8.3 纤维的制造形式(纱束)
1.8.4 纤维半成品
1.8.5 预浸渍半成品
1.9 添加剂和辅助材料
1.9.1 对添加剂的要求
1.9.2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添加剂
1.9.3 橡胶的添加剂

2 塑料和金属的加工技术与检测技术
2.1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2.1.1 基本概念
2.1.2 检测误差
2.1.3 公差与配合
2.2 检测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
2.2.1 长度检测装置
2.2.2 量规
2.2.3 角度测量仪
2.2.4 表面质量检测装置
2.2.5 颜色和光泽度检测
2.2.6 重量、密度和湿度检测
2.3 主加工组
2.3.1 主加工组的加工方法
2.4 加工技术与检测技术的计算
2.4.1 检测技术的计算
2.4.2 加工技术的计算
2.5 劳动保护与健康保护的规定
2.5.1 安全标志
2.5.2 安全措施
2.6 环境保护条例
……
3 塑料的加工与检验
4 塑料加工机床的基本功能
5 控制和调节技术
6 与塑料加工相关的前期和后期处理措施
7 采用注塑法制造成型件
8 采用模压法制造成型件
9 采用吹塑法制造成型件
10 采用发泡法制造成型件和半成品件
11 采用挤出法制造半成品件
12 采用压延法制造半成品件
13 采用涂层法制造半成品件
14 制造多层橡胶件
15 通过加工半成品制造零件
16 采用层压法制造零件
17 涂层和密封
18 塑料窗技术及其制造
德英汉专业词汇表,词汇索引

前言/序言


探索人类文明的无形基石:精细化工与新材料的广阔天地 一部深入洞察现代工业核心驱动力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触手可及的聚合物制品,而是将目光投向支撑这一切的幕后英雄——精细化工技术与前沿功能性新材料的系统构建、调控与应用。 我们将共同揭开当代制造业从粗放走向精准、从通用走向定制的深刻变革。 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传统材料学科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宽和模糊。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知识框架,理解如何通过分子层面的设计与合成,实现宏观性能的颠覆性突破。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材料科学如何重塑未来工业形态的哲学思考。 第一部分:精细化工的分子魔术——从基础合成到定向功能化 精细化工,作为现代化学工业的金字塔尖,其核心在于“高附加值”和“特定功能”。本书将从基础有机合成反应的深度解析入手,引导读者理解如何精确地控制反应路径,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官能团和空间结构的化合物。 1.1 催化剂的艺术:效率与选择性的终极博弈 我们详细探讨了均相催化、多相催化以及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前沿应用。特别聚焦于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如何通过对过渡金属络合物或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结构微调,实现对映选择性(Enantioselectivity)的精准控制。书中深入分析了新型纳米级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技术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催化剂的电子和空间环境,将传统上低效或副反应多的反应转化为高选择性的工业化流程。 1.2 反应工程的深化:微反应器与过程强化 现代精细化工的挑战在于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理高危反应或快速放热反应。本书详尽介绍了微反应器技术(Microreactor Technology) 的设计理念、传质传热特性的优化,以及其在连续流化学(Flow Chemistry)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微通道结构实现对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精确控制,从而显著提高产物收率并降低安全风险。内容涵盖了光化学反应、高压加氢反应在微反应器中的工程实现案例。 1.3 表面活性剂与胶体化学的精密调控 表面活性剂是连接不同相态的关键媒介。本书深入探讨了复杂聚电解质、生物相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及其在乳化、分散体系中的稳定机制。重点解析了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理论模型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构建中的指导意义。读者将了解到如何通过精确计算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来稳定超高浓度的纳米乳液或构建自组装结构。 第二部分:功能性新材料的边界拓展——超越结构限制的性能突破 新材料的开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书跳出了通用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的范畴,聚焦于那些因其独特结构而展现出非凡性能的尖端材料体系。 2.1 智能与响应性材料:环境敏感的分子机器 我们将细致剖析刺激响应性聚合物(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s) 的设计逻辑,例如pH敏感水凝胶、温度响应性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以及光响应性液晶材料。书中详细阐述了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es)如何被嵌入到聚合物骨架中,实现材料在外界信号(光、电、磁场)驱动下,发生可逆的结构或体积变化。这些材料在软体机器人、自修复涂层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2.2 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 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往往取决于基体与增强相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本书对纳米粒子(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粘土)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探讨了表面功能化处理对界面耦合的决定性作用。内容包括:如何通过原位聚合技术确保纳米填料的均匀分散,以及利用偶联剂构建化学键合界面,以最大化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2.3 有机电子学材料的能级工程 随着柔性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发展,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日益重要。本书详述了小分子与共轭聚合物的能级结构(HOMO/LUMO)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引入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来调控材料的带隙,优化空穴和电子的传输性能。相关章节深入探讨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磷光和荧光材料的效率瓶颈,以及有机光伏(OPV)中体异质结(BHJ)的形貌控制技术。 第三部分:材料的表征与模拟——从微观到宏观的桥梁 要实现创新,必须精确地“看到”和“预测”材料的行为。本书强调了先进表征技术与计算模拟在材料研发中的核心地位。 3.1 结构解析的尖端技术 本书介绍了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在分析纳米结构形貌和晶格缺陷方面的应用,以及固体核磁共振(Solid-State NMR)如何揭示高分子材料的局部结构和分子运动性。特别关注了原位(In-situ)表征技术,即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如加热、拉伸或化学反应中)实时监测材料的结构变化,从而揭示其失效机理。 3.2 计算材料学的预测能力 我们详细阐述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在预测分子结构、反应能垒和电子性质方面的应用。同时,本书也介绍了介观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MD),如何用来模拟高分子链段的缠结、扩散过程以及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玻璃化转变行为。通过计算工具,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指导实验设计,缩短研发周期。 结语: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材料未来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读者对未来材料科学的深入思考。我们不仅关注材料的“高性能”,更重视其“可持续性”。从绿色溶剂的使用,到生物基材料的开发,再到化学回收技术的突破,本书全面覆盖了化学工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关键技术路径。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获得超越表象的洞察力,理解驱动下一代工业革命的分子级工程艺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探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展现出了远超预期的前瞻性。它并没有把可降解材料和回收利用仅仅作为附加章节来敷衍了事,而是将其深度融入到整个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的主线之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再生塑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分子量分布变宽而带来的加工窗口收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降级再利用”的优化方案,例如如何通过增容剂和链增长剂的协同作用来恢复其部分力学性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碳足迹”最小化的设计思路很感兴趣,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优化浇口位置和流道设计,来减少因重浇口和飞边造成的材料浪费。这种将经济效益、性能要求与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的论述方式,让我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只关注“如何制造”,更关注“如何更负责任地制造”,这使得它在众多技术手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为凝练,充满了技术人员特有的简洁和高效,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它更像是一部技术手册的升级版,将复杂的流变学原理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线的操作指令。特别是关于高填充复合材料的挤出问题,作者用极为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模具口型设计来减少长纤维的剪切断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热历史”的讨论,作者强调了材料从熔融到固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温度变化曲线,对于精密光学部件的应力控制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研究都来源于真实的工业事故分析,比如某次因批次间原材料差异导致的应力开裂,作者细致地剖析了从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缺失到最终成型缺陷的全过程链条。这种追根溯源的严谨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工艺指导,它更像是一部风险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宝典。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参与一个高规格的内部技术研讨会,每页都充满了干货。

评分

这本书,从书名上看,似乎是一本深奥的工程学著作,专注于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交叉领域。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时,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实际操作者的“武功秘籍”。它没有过多纠结于高深的理论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知识转化为车间里的实际生产力上。比如,书中对不同类型塑料在注塑过程中的收缩率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数据表格,更是结合了模具设计中冷却水道布局对最终产品精度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实用。作者似乎深知一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面对复杂产品缺陷时的那种焦虑,所以他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立即可用的、经过反复验证的。其中关于如何快速诊断和解决脱模困难的章节尤其精彩,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只罗列可能的原因,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排查流程,从脱模剂的选择到顶针的优化设计,每一步都考虑得十分周全。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许多插图都非常直观,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领会其中的精髓。它让我感觉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一本冰冷的专业书籍,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手把手在指导我工作。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颇具匠心,它以一种“问题导向”而非“材料导向”的逻辑展开。例如,它没有先介绍PEEK或PPS等树脂的特性,而是先提出了“如何解决高耐温部件的蠕变问题”,然后才深入到特定材料的选择和改性策略。这种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让那些正被特定难题困扰的工程师能够迅速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案。其中关于表面处理技术的部分尤其值得称赞,它不仅仅停留在常见的电镀或涂装,而是深入探讨了等离子体刻蚀和纳米级表面功能化对提高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的作用。书中对不同加工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调整注塑机参数以适应老旧挤出设备的熔体输出波动,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产环境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全书的专业术语解释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避免了过度晦涩,使得不同背景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引人入胜,它似乎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跳跃性地探讨了多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制造环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熔体输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哲学思辨。他没有止步于粘度、剪切速率这些基本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材料在螺杆中混合不均如何导致最终产品性能的巨大差异,并将其与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失真现象做了类比,这种跨界的思考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在工艺参数优化部分,作者大胆地挑战了一些行业内的“金科玉律”,提出了基于实时温度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模型,这在传统批量生产中是极具颠覆性的想法。我记得有一章详细描述了针对超薄壁件的快速成型挑战,作者引入了高速摄像技术来捕捉熔体前沿的流动轨迹,这种结合了尖端检测技术和传统工艺改进的综合方法,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现场经验。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对照我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反思,这本书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工艺环节。

评分

印刷质量过硬,光亮的铜版纸显得书很精致。图文并茂让人更加易于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涵盖的机械加工知识比较广,经典书籍,值得拥有?

评分

和国内教材不同,图文并茂

评分

就为了考试才买,有点贵?

评分

ok

评分

速度很快,质量很好。价格有点儿小贵,但愿知识面广。

评分

很不错的书.....

评分

质量很好

评分

感觉对我很有用给个5星好评

评分

东西不错,价格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