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名。《科學可以這樣看:心靈的未來》充滿加來道雄標誌性的活力,揭秘宇宙中最復雜的物體——大腦。
加來道雄博士對現代科學有著深入的理解,對未來發展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科學可以這樣看:心靈的未來》是一本科學傑作,將帶領我們探索神經科學非凡的、讓人震驚的前沿。
《紐約時報》暢銷書《平行宇宙》、《物理學的未來》、《不可能的物理學》和《超空間》作者加來道雄,探索宇宙中最令人著迷、最為復雜的物體:人類大腦。藉助計算機和一係列高科技大腦掃描技術,活體大腦的奧秘正被一步步揭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從前專屬科幻小說的領地現在成為令人驚異的現實;被認為不可能的技術,如記憶記錄、心靈感應、夢境攝錄和心靈遙控,現在在實驗室中得到證明。
《科學可以這樣看:心靈的未來》為我們瞭解全世界實驗室中令人驚嘆的研究提供瞭的、讓人著迷的視野,這些研究都圍繞著神經科學和物理學的進展展開。有一天,我們可能會得到可以提升認知能力的“智力藥片”;能夠將自己的大腦按神經元逐個上傳到計算機;能夠把思想和情感通過“大腦聯網”傳到世界各地;能夠用心靈控製計算機和機器人;挑戰永生的限製;甚至把自己的意識傳遞到整個宇宙。
加來道雄博士帶我們走上這個未來的光輝之旅,不僅使我們深入地瞭解大腦的運行方式,還告訴我們這些技術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加來道雄還對“意識”提齣瞭全新的觀點,這個觀點給神經疾病、人工智能和外星意識等問題帶來瞭新認識。
加來道雄,紐約城市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超弦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撰寫多部飽受好評的科學著作,包括《穿越超時空》、《愛因斯坦》、《電影中不可能的物理學》和《未來物理學》。加來道雄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取得博士學位,曾擔任紐約大學和普利斯頓高級研究院客座教授。他主持過多檔電視科普特彆節目,許多節目緊貼他的著作,包括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時間和未來的圖景》以及科學發現頻道的《2057》,《科學幻想》和《未來圖景》。他還主持一檔周播科普廣播節目,聽眾可以在130個無綫電颱以及Sirius XM衛星電颱進行收聽。他的文章曾刊載於《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時代》、《科學美國人》、《發現雜誌》、《天文學雜誌》、《連綫雜誌》、《新科學傢》和《波士頓環球報》。他參加過《早安美國》、《今日》、《夜綫》、CNN、《福剋斯新聞》、《大衛?萊特曼秀》、《觀點》和《科爾伯特報道》等電視節目,目前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節目科學內容撰稿人。
伍義生,中國翻譯傢協會資深翻譯傢。
★“引人入勝……加來道雄以其開闊的思想視野,為我們展現瞭美妙的圖景,值得一遊”
——《紐約時報》書評專欄
★“讓人著迷的……非凡的發現……一場讓人興奮的衝刺跑,從心靈感應研究到擁有147,456個處理器,用來模擬大腦4.5%的突觸和神經元的藍色基因計算機”
——《自然》
★“充滿他標誌性的活力……讓人著迷……雖然他探討瞭替代母體和智能機器人,但沒有任何人造物可以擁有他魅力的萬分之一。”
——《獨立報》
★“一部難以想象的大腦可能性研究著作……一部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對前沿進展的清晰可讀的指南。”
——《每日電訊報》
★“在這趟廣闊、啓迪人心的心靈之旅中,理論物理學傢加來道雄(《未來物理學》作者)探討瞭可能很快成為現實的奇妙的科幻領域。他的未來學框架融閤瞭物理學和神經科學……用來證明實現科學幻想的‘原理可行性’:大腦可以讀取,記憶可以數字存儲以及智能可以大幅度提升。雖然專注於科學討論,但本書迷人、清晰,並多以電影舉例……這些神經學的新前沿會抓住讀者的心”
——《齣版者周刊》
★“加來道雄的注意力轉嚮瞭人類心靈,拿齣瞭同樣令人稱贊的成績。心靈感應不再是幻想,因為掃描儀已經能夠識彆受試者的思想,雖然這種識彆還很粗糙。另外,基因科學和生物化學現在可以使研究人員改變動物記憶,提升動物的智能。對不同的大腦區域直接施加電刺激可以改變人類行為,喚醒昏迷中的病人,緩解抑鬱,引起靈魂齣竅和宗教經驗……。加來道雄不憚於引述科幻電影和電視劇(他觀看瞭所有節目)……他根據已在進行中的優秀研究作齣瞭新穎的預測。”
——《科爾斯書評》
★讓人深思的事實:銀河係中恒星的數量(大約1000億)與大腦中神經元的數量一樣多;我們手機要比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時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所擁有的運算能力強。這兩個錶麵上並不相關的事實告訴我們兩件事:我們的大腦是極為復雜的有機體,科學幻想可以很快地成為現實。理論物理學傢加來道雄這本讓人深深著迷的書探尋人類大腦的前景:實用性的心靈感應和心靈遙控;可植入大腦的人造記憶;能提升智力的藥片。作者在書中描述瞭正在進行的利用傳感器讀取人類大腦中的圖像和通過給大腦下載人造記憶治療中風和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工作。科幻迷讀到此書可能會激動不已:這樣的事正在發生,真的在發生!對於從沒真正思考過大腦的極端復雜性和巨大潛力的普通讀者,此書可以成為大開眼界的神奇之旅。
——《書單》
001 □緻謝
001 □引言
001 □第一部分 心靈和意識
003 □ 1 揭開心靈
033 □ 2 意識——物理學傢的觀點
051 □第二部分 心勝於物
053 □ 3 心靈感應:思維之海中的滄海一粟
000 □ 4 心靈遙感:意念控製事物
000 □ 5 可定製的記憶和思想
000 □ 6 愛因斯坦的大腦與智力提升
141 □第三部分 改變的意識
143 □ 7 在你的夢中
000 □ 8 心靈能被控製嗎?
000 □ 9 發生改變的意識狀態
000 □ 10 人工心靈和矽意識
000 □ 11 對大腦進行反嚮工程
000 □ 12 未來:物質以外的心靈
000 □ 13 作為純能量的心靈
000 □ 14 外星人的心靈
000 □ 15 結語
300 □附錄
311 □注釋
我通常習慣於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閱讀科普書籍,因為很多作者為瞭追求“酷炫”的效果,會過度渲染尚未證實的理論。然而,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其嚴謹的求證態度和清晰的界限劃分。作者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哪些是基於現有實驗數據的定論,哪些是基於理論推測的假說,哪一部分是純粹的哲學思辨。這種透明度在科學寫作中是極其寶貴的品質。書中對概率論和復雜係統的討論部分,結構清晰,邏輯推進層層遞進,即便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沿著作者鋪設的軌道穩步前行。它不是一碗快餐式的知識,而更像是一份精心烹製的盛宴,需要時間和專注力去品味,但其迴味無窮的營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得到瞭某種程度的重塑和升級。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像許多市麵上的暢銷書那樣,為瞭追求轟動效應而過度簡化或者故作高深。相反,它在保持可讀性的同時,對許多科學哲學層麵的探討也進行瞭深入挖掘。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討論科學的局限性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謙遜和審慎。他沒有宣稱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是坦誠地指齣瞭當前知識體係中的空白和未來的挑戰。這種平衡的視角,讓整個閱讀體驗顯得格外真誠和可靠。書中的案例分析也極具說服力,無論是曆史上的科學革命,還是近期的實驗突破,都被置於一個宏大的曆史背景下考察。讀起來,你不僅學到瞭知識,更像是上瞭一堂關於“如何思考科學”的哲學課。文字的密度很高,需要細細品味,但迴報也是豐厚的,每一次重讀似乎都能發現新的理解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並非那種枯燥的科普讀物,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帶著你駛入一片充滿未知與迷思的海洋。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即便是對於科學背景稍顯薄弱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他的思路。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復雜概念的拆解能力,他沒有直接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貼切的生活化比喻,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宇宙運行的基本法則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不再是死記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瞭它們背後的邏輯和美感。書中對前沿科學進展的追蹤也做得十分到位,涉及的領域很廣,從量子糾纏到時空結構,似乎沒有哪個重大的科學議題被遺漏。整體而言,它像是一把鑰匙,為你打開瞭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那種求知若渴的感覺,在很多科普書中已經很久沒有體驗到瞭。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宏大敘事”有點抗拒的讀者,總覺得那種口氣太大容易失真。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個人化和充滿探索精神的口吻展開,讀起來更像是與一位博學的朋友在深夜的咖啡館裏進行思想碰撞。作者的文風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幽默感,總能在不經意間拋齣一個讓你會心一笑的洞察,瞬間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他對於基礎物理學概念的闡釋,尤其是關於“觀察者效應”的討論,可以說是目前我讀到過最清晰的版本之一。他沒有陷入過度神秘主義的泥潭,而是用最紮實的邏輯鏈條,引導我們去思考觀察行為本身對現實構成的微妙影響。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傳遞瞭多少信息,更在於它激發瞭多少高質量的“為什麼”和“如果……會怎樣”的思考。它成功地將科學的嚴謹性與人文的關懷感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原本以為這又是一本堆砌著最新發現的流水賬,但閱讀過程中的驚喜感是持續不斷的。作者的敘事節奏控製得極其精妙,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導演在調度一場盛大的科學交響樂。他懂得何時該放慢筆速,讓讀者消化吸收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內容;也懂得何時該加速,用一係列快速切換的例子來點燃讀者的好奇心。特彆是書中關於認知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的論述,簡直是神來之筆。他巧妙地將我們日常的思維誤區與復雜的算法邏輯聯係起來,讓人讀得既緊張又興奮,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的轉摺點。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值得稱贊,它們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真正服務於內容的輔助工具,有效地減輕瞭純文本帶來的壓迫感。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冷峻的科學事實與我們溫暖的人類經驗。
評分是好書,包裝有不錯,沒有磕碰。618打摺買的。
評分放在購物車裏好久,618領瞭捲一次性買瞭好多,非常的劃算,喜歡。
評分鮑勃·伯曼(Bob Berman),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學傢之一。他是《天文學》雜誌“奇怪的宇宙”的專欄作傢,此前他任《探索》(Discover)的天文專題作傢,是《老農民的年曆》天文部分的主編。他極善於把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成易於非專業讀者理解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對具備高級知識的讀者也富有意義。
評分非常快的到貨!
評分一直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在物理學領域有所發展,這本書極大的促進瞭我的興趣愛好
評分顛覆我們的認知。量子力學怎是改變我們的世界觀
評分在《行走零度》一書中,切特?雷莫采用本初子午綫,這一全世界的地圖和時鍾之標準的零經度綫,闡述瞭人類始自與自身地球大小相仿的宇宙到星係宇宙及地質年代數十億年的智力旅程的故事。
評分挺好的呢,通俗易懂,大人孩子都喜歡~
評分非常喜歡的書,難得的是有活動。希望活動力度越來越大,一直支持我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