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War]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Wa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辅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中国抗日战争
  • 日本侵华
  • 军事史
  • 历史研究
  • 战争史
  • 亚洲历史
  • 历史事件
  • 中日关系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814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9345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Wa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1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以时间为脉络,详尽记录了1931年9月至1945年10月这14年中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轨迹。《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内容涵盖其战争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力准备、舆论制造、情报间谍、军事计划、战力分析、战斗序列等具体内容。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立足战争进程客观事实的梳理,旨在全景记录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在整个侵华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和侵略轨迹。在史实研究及资料收集上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本书的资料一方面来自北京、上海、长春、青岛、南京等地图书馆、档案馆;另一方面源自战时缴获的日军作战文件及日本、前苏联和美国的原文解密档案这些第一手资料。更为珍贵和独特的是作者利用空军飞行的机会,辗转侵华日军经过的主要路线和地区实地考察,同时拍摄绘制地图200余幅,使本书的史料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创作风格上,本书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完整性,不妄评,不偏不倚,这使整个日本侵华战争从酝酿到发动直至终结的每一个细节都系统而连贯,具有完整独立的实证效力。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无论对于军史研究人员还是军事迷,无疑都是一场饕餮盛宴。
  


  

海报: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共四卷,260万字。以日本策动侵华战争的时间为主线,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担任我军多项重要职务的王辅将军撰写。历时二十余年,查阅大量国内外战史资料及解密军事档案,以时间为脉络,详尽记录1931年9月至1945年10月这14年中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轨迹。具体内容涵盖日本侵华战争的方方面面。包括战前国力准备、国际舆论制造、间谍情报搜集、军事作战计划直至日军战斗序列安排等具体内容。
  与普通战史研究著述多将史料的前因后果、左右牵连详加论述不同,《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行文简练,史学观点严谨客观。以大量源自战史档案资料的数据为证,依托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同时配合190余张手绘战时地图,紧紧围绕日军战斗集团作战轨迹,用通篇260余万字,将日本在整个中国乃至部分东南亚地区的作战点汇成面,直观再现,具有鲜明的工具文献特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巨著。

作者简介

  王辅将军,1925年生人,1942年参加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事,是空军部队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领航团长。战后,他辗转侵华日军经过的主要路线和地区实地考察,实地拍摄绘制地图200余幅。他掌握日文、英文、俄文,在北京、上海、长春、青岛等地图书馆搜集并翻译解密档案。历经二十余年,完成了这部260万字的纪实巨著。

目录

引言
图例

第一章 侵占东北
一 九一八事变之前前后后(1931年9月)
(一)日本之侵略准备
(二)日军早期侵略东北之概况
(三)日本以东北地区作为侵华反苏基地
(四)关东军之成立及其侵略活动
1.参与阻止北伐与制造皇姑屯事件
2.利用中东路事件,搜集中、苏军事情报
3.“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之形成经过
4.中村震太郎等之军事侦察
(五)我国当时之军事、政治形势
(六)东北军之战斗序列
(七)关东军与九一八事变
1.关东军之兵力与部署
2.关东军司令官等人的侵略构想
3.事变前关东军之准备
4.东北军兵力与部署
5.事变之爆发
(八)朝鲜军及飞行部队之增援
(九)我国民众之抗日怒潮及国联之态度
(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美国、英国在远东对日本之战备措施
(十一)追究失地之责,蒋介石被迫下野
(十二)日本天皇对关东军之敕语
二 轰炸锦州(1931年10月8日)
(一)轰炸之组织
(二)轰炸后引起全世界的抗议
三 敌由江桥进攻齐齐哈尔(1931年11月)
(一)敌阴谋之方方面面
(二)第2师团在江桥地区的失败
(三)江桥抗战在全国之影响
(四)关东军与其上级之矛盾
(五)日军的“三总部”
(六)敌进攻齐齐哈尔
(七)日军中的激进分子
四 天津事件(1931年11月)
(一)敌策动该事件之目的
(二)事件之经过
(三)敌海军部队之策应
五 日本的“十月事件”与“五·一五事件”(1931、1932年)
六 侵占锦州,骑兵第27联队被消灭(1932年1月3日)
(一)敌进攻锦州之经过
(二)骑兵第27联队被消灭
(三)松尾辎重队遭全歼
(四)花泽友男被击落
七 在上海策动“一·二八”事变(1932年)
(一)日军在上海之兵力
(二)在京、沪地区之国民党军队
(三)事变的引起
(四)敌第一次向上海增兵
(五)敌陆、海军在指挥关系上之矛盾
(六)南京政府的抗日与“剿共”方针
(七)第9师团的进攻被击退
(八)敌第二次向上海增兵与组成上海派遣军
(九)敌在上海西北之七丫口登陆,发动迂回进攻
(十)国民党军队撤向上海以西地区
(十一)敌第14师团到达上海
(十二)日本裕仁天皇对侵华陆、海军之颂赞
(二)进犯热河
(三)长城沿线之争夺战
(四)日本对侵华日军的“赞扬”
(五)侵犯冀东
(六)《塘沽协定》与敌集中兵力“围剿”东北抗日部队
……
十五 关内外通车、通邮与恢复中、日正常邦交(1934年7月至1935年)
(一)关于通车、通邮
(二)恢复中、日邦交之内幕种种
(三)日本情报机关所了解的我国国防动态
十六 《何梅协定》与“华北五省自治”(1935年)
(一)《何梅协定》之经过
(二)敌所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
(三)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四)伪内蒙古军政府

第二章 中日两国之动向
一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推行(1935年)
(一)空前规模的内战与工农红军之长征
(二)“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与东北军之调动
(三)东北军第110师被歼之经过
(四)东北军第109师在直罗镇被歼
(五)陕南的革命根据地
二 工农红军东征与日军在华北战备(1936年)
(一)工农红军与东北军达成抗日谅解
(二)工农红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三)晋军与国民党军的行动
(四)孝义地区的激战和向晋西北、晋西南的迂回
(五)回师陕北
(六)日军在华北的战备
三 日本的法西斯化与“二二六”事件(1935年)
(一)日本的社会矛盾与军阀之兴起
(二)天剑党与日本的军队
(三)日军结束政党内阁的做法
(四)“二二六”事件的宗旨与计划
(五)袭击冈田启介的首相官邸
(六)击毙内大臣
(七)杀死教育总监
(八)财政大臣被杀
(九)侍从长被杀伤
(十)对前内大臣住处的袭击
(十一)封锁陆军省、参谋本部,包围陆军大臣官邸
(十二)包围警视厅
(十三)日本上层的活动
(十四)事件之结局
(十五)事件后的陆、海军之阵容
四 绥远抗战的胜利与日军在上海、青岛之暴行(1936年11月)
(一)绥远战况
(二)绥远抗战之影响与日军之暴行
五 历史的新动向——“西安事变”与日军之观察(1936年12月)
(一)两广问题的解决及东北军、西北军之概况
(二)矛盾的显露
(三)“西安事变”的准备
(四)国民党内的又一次枪声
(五)双方在陕、甘地区的军事实力
(六)张、杨在“西安事变”后之有关安排
(七)中国共产党之主张与红军之调动
(八)南京之措施
(九)历史的转折
(十)道义与权谋
(十一)军心不可违
(十二)国际、国内反应及在华日本海军之部署
(十三)日军对“西安事变”及以后之窥测
1.在国民党三中全会期间,日本驻华机关之活动
2.日军参谋本部对今后中日关系的看法

第三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新的对华作战方针
(二)敌陆空军连续轰炸重庆
十八 八路军在华北的抗战(1938年冬)
(一)当时敌在华之陆、海军及部署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
(三)八路军在敌后作战概况
1.第129师在神头村之伏击战
2.在涉县以西响堂铺之战
3.打退敌向晋东南之围攻,收复县城18座
4.第120师收复晋西北7城
5.第359旅在晋北之战斗
6.第115师在隰县午城歼敌之经过
7.阻击町店之敌
8.汾阳至离石公路上的三次伏击
9.晋察冀军区在易县、涞源地区之战斗
10.敌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看法
(四)在敌卵翼下的伪政权
十九 推行伪化之“兴亚院”(1938年12月)

第四章 扩大占领区与对苏作战
一 “华北治安战”之实相(1939年)
(一)敌之治安肃正方针与要纲
(二)在苏北扩大占领区
(三)河北省的治安肃正
1.第10师团一部在香城固被歼
2.第27师团在河间地区的两次失败
3.第110师团在易县以西“扫荡”之结果
(四)在山东地区的“扫荡”
1.第114、32师团合围泰西地区
2.第12军对鲁中、鲁南地区的合围
3.第212联队一部在梁山被歼经过
4.合围鲁西南
(五)对山西省的“治安肃正”
1.进攻五台山区一部遭歼灭
(十)在大洪山区陷入危境之敌第40师团
(十一)敌由宜昌撤退后与再次占领
(十二)敌在宜昌地区的防守部署
十三 百团大战与敌华北方面军(1940年秋冬)
(一)华北方面军之概况
(二)百团大战计划与部署
(三)主要铁路沿线敌军之分布
(四)八路军之进攻
(五)敌各部队之防御
(六)敌第1军之措施
(七)八路军第2阶段作战
(八)敌华北方面军与第1军的报复性“扫荡”
(九)百团大战给敌造成之损失
十四 在抗日与反摩擦作战中之八路军、新四军(1940年)
(一)华北反共军事摩擦概况
(二)华中军事摩擦有关经过
1.苏北敌情与国民党军之分布
2.黄桥之战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
3.黄桥决战后在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
4.敌第13军对苏、浙、皖地区之“扫荡
5.皖南事变
6.重建新四军军部及新四军在华中之态势
(三)国民党军在河北、苏北、山东”反共“结果
十五 敌在相持阶段中之作战方法——短切突击(1940年至1941年)
(一)对鄂西北之短切突击
(二)对豫南之短切突击
(三)对宜昌以西之短切突击
(四)对南昌以西之短切作战

第五章 进攻英、美、荷兰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与在华之作战方针
一 对我国东南沿海封锁作战之目的(1941年3、4月)
(一)为攻占东南亚进行实战练兵
……

第六章 打通大陆交通线
一 打通大陆交通线第一阶段,敌攻占平汉路南段
(1944年4月17日至5月9日)
(一)日军大本营的计划
(二)敌新组建的部队与免调师团
(三)敌第12军的部队编成
(四)第1战区的兵力及防御态势
(五)华北方面军之准备与第12军的作战计划
(六)敌此次作战进展概况
(七)敌第37师团由中牟攻向郑州
(八)第12军主力在郑州大铁桥地区的攻势
(九)许昌激战
(十)敌侵犯郾城与漯河
(十一)敌第11军之策应与平汉路通车
(十二)敌第13军在淮北之行动
(十三)敌第27师团师团长被撤职之原因
二 敌向西迂回、包围登封地区的汤恩伯集团(1944年5月)
(一)日军心目中之抗日部队
(二)敌所了解的汤恩伯兵团概况
(三)敌围歼的部署
(四)敌合围部队的行动
1.第62师团
2.第110师团
3.战车第3师团
4.第37师团
5.独立混成第7旅团
6.骑兵第4旅团
(五)合围后敌军态势
三 洛阳之战(1944年5月14日至25日)
(一)内山第12军进攻洛阳的计划
(二)吉本第1军南渡黄河进行策应
(三)敌以步、骑、炮、坦克、航空兵联合进攻洛阳
(四)洛阳保卫战
(五)侵华日军之人事调动
……
二十二 日军攻占南宁与最后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年12月10日)
(一)日第23军攻占南宁
(二)在越南之日军的接应
(三)东亚至南亚的陆上交通线被日军打通
(四)平汉铁路的修复与被炸断
(五)日军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在战略上的分歧

第七章 走向末路
一 为应付危局,关东军组建新部队(1944年至1945年)
(一)1944年关东军新组建之部队
(二)1945年关东军新组建之部队
(三)关东军航空部队
(四)关东军之人事变动与战备之今昔
(五)对苏侦察之种种
1.边境观察
2.进行密侦
3.航空摄影
4.关东军情报部之活动
5.定期人苏作现地侦察
二 日军以奇袭开始,攻占粤汉路南段及南雄地区(1945年1月)
(一)奇袭与奇袭方案
(二)粤汉铁路概况与国民党军队之防守部署
(三)日军奇袭部队之编成与行进路线
(四)日军由南、西、北3个方向进攻粤汉路南段
(五)第104师团进攻韶关
(六)日军由韶关经南雄攻向江西之南康
三 日本战局与冈村宁次进攻重庆、成都之计划(1945年1月)
(一)菲律宾之战与日本战局
(二)日军企图进攻四川的设想与计划
(三)日军大本营之主张
四 敌在胶东、连云港、长江口、杭州湾、福州、珠江口沿海之防御方案(1945年1月)
(一)在东部沿海之防御与向西出击之计划
(二)沿海防御之重点
(三)日军大本营关于坚守大陆之措施
五 日军第27师团攻占莲花、永新、遂川、赣州、南康之经过
(1945年1月15日至2月9日)
(一)第27师团概况、进攻计划及防疫措施
(二)第9战区在湘赣边区之防守
(三)日军攻占莲花、遂川机场及遂川城
(四)日军攻占赣州、南康、新城与第40师团会师
(五)樱庭子郎被免职之原因
(六)国民党军队在粤汉路南段之反击
六 日军对粤汉路南段之作战总结(1945年春)
(一)奇袭成功之原因
(二)连续10个月作战后,中、日部队之减员状况
七 日军进犯老河口、豫西及襄樊地区(1945年3月)
(一)日军第12军进攻部队的编成和作战计划
(二)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
(三)日军第12军之作战会议
(四)各师团之作战准备
(五)日军开始进攻
(六)内山英太郎新的作战决心
(七)骑兵第4旅团的进攻
(八)骑兵第4旅团在老河口的失败
(九)敌第87旅团攻占南阳之经过
(十)日军第110师团向西峡口、淅川地区进攻
(十一)日军战车第3师团进攻淅川
(十二)日军第115师团进攻老河口
(十三)敌第110联队在洛宁、长水镇地区的策应
(十四)敌第39师团及第1军之策应

第八章 被迫投降
一 在风雨飘摇中,日本国内之防御措施(1945年4月)
(一)B-29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

精彩书摘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
  第20师团在到达锦州外围之后,各部队进入了预先划分的攻城地段做攻击准备,炮兵亦按火力分工进入了阵地。但根据派出的侦察报告,一直未发现中国守军。就这样,20师团嘉村达次郎的第39旅团于1932年1月3日上午10时40分,进入了没有抵抗的锦州城。当时代理辽宁省政府主席的米春霖,已率其机关退至河北省滦县。
  随后,关东军即以第20师团和配属该师团的混成第8旅团、侦察飞行第8中队等单位驻于锦州,担任对山海关、热河方向的警备。第2师团则返回辽阳。(二)骑兵第27联队被消灭
  根据关东军交给的向山海关、热河方向警戒的任务,20师团即令依田旅团的骑兵第27联队进驻锦西,具体任务是向50公里外的热河、山海关方向进行警戒,“扫荡”这一地区的抗日部队。
  当时的锦西县城,是在女儿河边的江家屯(钢家屯),现在位于铁路线上的锦西县城,当时称为连山镇,在其附近的海面,被称为连山湾。
  骑兵第27联队是属驻朝鲜咸镜北道罗南市的第19师团。该联队原即驻于罗南,这次至东北被配属给38旅团。19师团的步兵第38旅团被配上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之后,即成为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混成旅团,但番号不变,仅在前面冠以“混成”二字。日军的习惯做法,除了“独立混成旅团”之外,其他的混成旅团,通常在单独完成作战任务后,即返回原师团的序列,而配属的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也归回原建制,“混成”二字也随即取消。
  由于骑兵机动性很强,乘马作战时,其前后左右的位置变化很快。为了在战场上能及时掌握和指挥这样驰骋力很强的部队,各国共同的做法是减少层次,缩小编制(与步兵相比)。1个骑兵团(日军的联队)通常是直接指挥4至6个骑兵连(日军的中队),裁去骑兵营这一级指挥层次,在人数上,各连在100乘骑左右。
  日军对骑兵的编制分两种,即步兵师团所属的骑兵联队和骑兵旅团所属的骑兵联队。属步兵师团的,每联队仅编2个骑兵中队,每中队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属于骑兵旅团的,每联队为4个骑兵中队,各中队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一个重机枪中队辖两个小队,共有重机枪4挺。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直到1945年投降,其骑兵仅有第1、2、3、4共4个骑兵旅团,依次属于步兵的近卫,第1、8、3师团。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加强海拉尔方向大草原上的对苏戒备,成立了骑兵集团,以指挥轮流至该地区的骑兵旅团。
  直到1932年春,日军的部队还是处于简编状态。古贺傅太郎的骑兵联队也是同样,仅辖有1个骑兵中队,连同副官、军医、兽医及供应军官在内,总共才有约80人而已。
  骑兵第27联队长古贺傅太郎中佐,对我国东北一些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日俄战争期间,他曾化装成平民混入沈阳城侦察,结果被俄军捕获。但由于他熟悉情况,关系较多,最后竟得以逃出。
  这次古贺率其全部约80人的骑兵联队于1月5日从锦州出发,晚间在途中宿营,第二天中午到达锦西(瓶江家屯)时,受到曾在日本留学的锦西县长张国栋等汉奸们的欢迎。之后,联队即驻于县教育局的院内。
  随后,20师团辎重部队向锦西运送物资的松尾秀治少尉又率其人员26名和73联队石野中中尉的一个小队也到达了锦西。到1月7日,锦西城内约有日军130人。
  锦西县公安局长苑凤台根据掌握的日军进城的情况,即与附近的张恩远、刘春山、刘存启等民团首领研究如何消灭这批为数不多的敌人。当时各县的公安局长,大部为现役的中级军官,他们掌握着本县的公安部队和管理民间的个人枪支,如果县长不是军人出身,有事时,地方的民团亦归其指挥。
  与此同时,锦西县西五会的民团首领周玉桂、刘国璋等人也在研究如何歼灭这股日军骑兵。
  当时的锦西,在其县城附近的几个区,民间即有步枪近千支。所以他们敢于和敌人进行较量。
  7日晚,西五会的民团数百人进入锦西袭击敌军并攻打监狱抢出了犯人,战斗约1个半小时,然后退出城外。
  第二天,日军封锁锦西县城清查户口,结果搜出步枪50支、手枪4支、子弹1000多发。这天,敌派出多路侦察,得知锦西城外的形势相当紧张,但他们总认为那是中国的游击队或公安部队。实际这次消灭敌骑兵联队和松尾秀治输送队的,全是附近的民团。
  ……
东亚的风云变幻:一场改变了中国与日本命运的战争 本书系《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的组成部分,旨在为读者呈现一段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近代历史。这套书籍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帝国在中国土地上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并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一卷:烽火初燃——东北的沦陷与抗争的萌芽(1931-1937) 本卷聚焦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从“九一八事变”的猝不及防,到伪满洲国的建立,再到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步步紧逼,详细梳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动机、策略及其在东北地区的早期行动。读者将看到,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曾经繁荣的东北大地瞬间沦为战乱之地,古老的城镇化为焦土,无数生灵涂炭。 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也从未熄灭。本卷将深入剖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包括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我们将看到,在严峻的形势下,东北各界人士、爱国青年以及秘密抗日组织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开展零星但英勇的抵抗。从东北抗日联军的浴血奋战,到民间自发的武装斗争,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这一时期的叙述,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更侧重于还原当时的历史语境,展现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与残暴,以及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觉醒。我们将通过对史实的细致呈现,让读者深刻理解为何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抗战的序曲。 第二卷:全面战火——卢沟桥的枪声与全国抗战的展开(1937-1941) 本卷将镜头从东北转向了整个中国,以“七七事变”为标志,全面展现了日本侵华战争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卢沟桥上的一声枪响,瞬间点燃了全国范围内的战火,将中华民族推向了决定生死存亡的抗战洪流之中。 本卷将详尽地描绘日军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军事行动,从华北战场的拉锯战,到淞沪会战的惨烈肉搏,再到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字字泣血,句句惊心。读者将通过文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中国军民为保家卫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将详细分析日军的战略意图,其以速战速决吞并中国的企图,以及中国军队在装备劣势下,如何以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进行抵抗。 更重要的是,本卷将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作用。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全国各阶层力量,开辟了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我们将详细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等主力部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在创建根据地、发动群众、巩固统一战线等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同时,本卷也将客观分析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正面战场,及其在抵御日军进攻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通过对这一时期重大战役、政治事件和军事战略的深入剖析,本卷旨在让读者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团结一心,走向全面抗战的伟大征程。 第三卷:血染的土地——艰苦卓绝的持久抗战与国际纵横(1941-1945) 进入第三卷,战争进入了最艰苦卓绝的持久抗战阶段。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中华民族的抗争也迎来了新的转机与挑战。 本卷将重点展现中国人民在物资匮乏、敌人强大的情况下,如何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我们将详细描述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在根据地建设、生产自救、发动群众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也会深入剖析正面战场在面临日军重点进攻时的艰难处境,以及中国军队在如重庆大轰炸等恐怖袭击下,如何顽强抵抗,坚守阵地。 此外,本卷还将关注战争期间的国际形势。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成为重要的战略方向。本卷将探讨中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如驼峰航线、中国战区司令部等,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与援助。同时,也会揭示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卷还将深入探讨战争对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包括经济的凋敝、民生的艰难、文化的传承与抗争,以及民族精神的锻造。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本卷力求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充满血泪与希望的中国抗战图景,突出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四卷:胜利的曙光——民族解放与历史的深远回响 在经历了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之后,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卷将聚焦于战争的最后阶段,以及胜利之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 我们将详细描绘日军在盟军强大攻势下的节节败退,以及中国军队如何收复失地,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辉煌时刻。本卷将重点记录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伟大历史瞬间,以及中国人民举国欢腾、庆祝胜利的场景。我们将通过对当时新闻报道、文献资料的呈现,让读者感受到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多么的珍贵。 胜利之后,中国并未立刻迎来和平。本卷将简要触及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复杂博弈,以及这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同时,本卷也将着重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深远历史回响。这场战争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使其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本卷将呼唤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全面回顾,本书系旨在提醒后人,珍爱和平,警惕军国主义的复燃,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当今世界,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对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具有何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套《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四卷本,将以详实的史料、深刻的分析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亲历那段中华民族最为惨痛也最为辉煌的岁月,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近现代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阅读历史时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也不确定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信息。而这套书却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了这段沉重而复杂的历史。作者的叙事风格十分清晰流畅,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他非常注重逻辑性,每一段的叙述都像是环环相扣的链条,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事件的发展脉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将领,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和民众,他们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动机。我看到了他们的挣扎、他们的信念、他们的痛苦与牺牲。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体会到了那段岁月中人民的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场战争对中国民族命运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更多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厚重感在拿到手中的那一刻就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显示出制作的精良。翻开第一页,并非直接进入冰冷的战史叙述,而是引人入胜的时代背景介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亚格局,到两国各自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再到潜藏的民族矛盾,作者仿佛一位老者,娓娓道来,为接下来的宏大叙事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他对当时国际局势的解读,如何将中国复杂的内战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巧妙地联系起来,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对战争的根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于细节的挖掘也令人赞叹,例如对一些重要会议、条约签订过程的生动描写,仿佛让我置身其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作者也触及了战争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那些被战火摧毁的城市,那些颠沛流离的人民,那些在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的文化传承,都通过文字得以鲜活呈现。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份对那个时代深沉的反思,是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民族苦难的铭记。

评分

从内容上看,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想象。它并非仅仅停留在中国战场的视角,而是将整个二战的东亚战场置于一个更加宏大的框架内进行审视。我从中看到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是如何与其他轴心国的动向相互关联的。作者对日本国内政治斗争、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思潮的分析,为理解其侵略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同时,书中也对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下的艰难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战争后期,同盟国战略部署如何影响中国战局的分析印象深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叙事,而是能够更全面、更辩证地看待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它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善恶对决,而是无数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史很感兴趣,但很多同类书籍往往过于侧重战场上的战术分析和兵力部署,让人读起来有些枯燥。而这套书却巧妙地将军事行动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下。它不只是告诉你“哪里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发生”。作者对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潮如何一步步抬头,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与内部掣肘,以及当时国际社会(尤其是英美苏等大国)的立场和博弈,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关键战役的描述,比如台儿庄、武汉会战等等,除了战役本身的进展,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指挥官的决策过程、士兵的心理状态,以及战役对士气和国际影响。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能听到隆隆炮火,感受到硝烟弥漫的战场。而当我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后勤补给的艰难,情报战的复杂,以及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牺牲与坚韧,更是让我对这场战争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明白,战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承载着国家的未来。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最深的感受是沉重与启迪并存。它以极为翔实和客观的笔触,展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书中对战争的残酷性、对生命的渺小以及对民族苦难的描绘,让我数次为之动容。我看到了无数的牺牲,听到了无数的哭泣,也感受到了那种绝望中的坚持。但同时,作者也深刻地揭示了民族觉醒的力量,以及中国人民在最艰难时刻所展现出的不屈意志。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历史记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历史的伤痕,也照见了民族的韧性。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它让我明白,铭记历史,并非为了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并深刻体悟的巨著。

评分

资料很详尽,正在阅读中。容后详评。

评分

这套书很经典,资料翔实,数据可靠,值得收藏和阅读

评分

正版,好评。

评分

书是正版,搞活动时买的,划算。买质优价廉,首选京东。

评分

老公买的,质量与书城一样的,便宜了几十

评分

挺好的,史料的详细程度非常好!还有大量的地图,值得对那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评分

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也是刚买回来,也就是说我买的是本新书,或者说得更直白些,这本书事实上我还没有认真读,也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成功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选题质量不是很坏,不是很失败。一个好的选题就保证了书的大半质量。这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扎实,考据精密,且符合学术史的主流趋势,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读来可以让人受教很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选题非常地吸引我,因为我最近确实也在关注类似的选题,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并找到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自动屏蔽额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现在书的品相和内容我都已经评论完了,接下来我们评价什么呢?评论一下它的包装好吗?好的。这本书的包装还是很好的,它是用那一种很好的膜给包起来了,这个做法宝真的是非常的好和明智。所以说包装还是很多的。 至此,品相、内容、包装这三项我都已经评论好了,接下来我们评论什么呢?要不评论一下运输?算了还是评论一下价格吧!这本书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如果要是在一般的实体书店里买,可定不会打折,也就是全价卖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享受不到优惠的意思,多不值啊。但是在京东就不同了,什么不同呢?就是可以打折了,也就是说不必花高价以全价购买了。这还是非常优惠的,这本书在京东买要比在其它实体店买便宜十多块呢。 好的,现在价格也说完了,我们还是再来聊聊它的运输吧,我大概是昨天晚上订的,刚一下订单,我就发现它顺利地在5号库,给出库了,然后是拣货,拣货之后打包啊,分拣啊,今天早上就送到学校的营业厅,中午就到学校了,就收到书了,真心很快。 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与普通战史研究著述多将史料的前因后果、左右牵连详加论述不同,《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行文简练,史学观点严谨客观。以大量源自战史档案资料的数据为证,依托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同时配合190余张手绘战时地图,紧紧围绕日军战斗集团作战轨迹,用通篇260余万字,将日本在整个中国乃至部分东南亚地区的作战点汇成面,直观再现,具有鲜明的工具文献特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巨著

评分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以时间为脉络,详尽记录了1931年9月至1945年10月这14年中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轨迹。《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套装共4册)》内容涵盖其战争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力准备、舆论制造、情报间谍、军事计划、战力分析、战斗序列等具体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