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 [Germany Intantryman vs Soviet Rifleman-Barbarossa 1941: 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 in 2014]

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 [Germany Intantryman vs Soviet Rifleman-Barbarossa 1941: 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 in 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维,坎贝尔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巴巴罗萨行动
  • 德苏战争
  • 德国步兵
  • 苏联步兵
  • 东线战场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步兵战术
  • 1941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ISBN:97875001429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434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Germany Intantryman vs Soviet Rifleman-Barbarossa 1941: 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 in 2014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41年6月22日,轴心国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德国及其盟国军队与为了生存而战的苏联军队之间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厮杀。与德国装甲部队并肩作战的是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的德国摩托化步兵,而德国军队的对手——苏联步兵,装备低劣、缺乏训练,尽管他们在战争初期遭受了惊人的损失,却具备不可思议的韧性和复原力。
  《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通过各种第一手资料、精心绘制的全彩地图及插图,细心再现了苏德战争几个星期内发生的3场激烈战事:血腥的日洛宾战役、斯摩棱斯克争夺战以及旷日持久的瓦西科沃一伏罗希洛沃攻防战。透过这3场战役,《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照苏德两国土兵战斗——包括胜利和失败——的重要窗口,而正是这些点滴的胜败累加,塑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东线战场的走向和最终结局。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I 对决双方
起源、战斗职责
新兵征募、士气以及后勤
指挥和通信
武器、训练及战术

II 日洛宾战役,1941年7月6日
背景
接战

III 靳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15日至23日
背景
接战

Ⅳ 瓦西科沃一伏罗希洛沃战役,1941年7目23日至27日
背景
接战

V 分析
教训:之于德军
教训:之于苏军

VI 结语

VII 部队编组及火力配备
德国步兵团
苏联红军步兵团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燃烧的东线:来自血与火的战场报告 1941年,欧洲大陆的天空被硝烟笼罩。一纸战争指令,将铁流滚滚的德意志国防军推向了广袤的东方,那里,苏联广袤的土地孕育着一股不屈的力量,等待着这场即将席卷整个世界的史诗级对抗。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关乎意识形态、关乎民族命运的殊死搏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这片被严酷的自然和残酷的战争磨砺的土地上,无数平凡的士兵,德国的步兵和苏联的步兵,将成为这场战争中最直接、最血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战役的宏大叙事,也非对政治决策的冷峻剖析。相反,它是一次深入到士兵视角,去感受硝烟弥漫的战场,去倾听子弹呼啸的绝望,去体会战友生死相依的温情,去直面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的尝试。我们将抛开宏观的战略地图,将目光聚焦在那一双双因疲惫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那一张张因饥饿而蜡黄的脸庞,那一次次在枪林弹雨中迸发的勇气与恐惧。 士兵的视野:真实而触目惊心 在巴尔干战线崭露头角,并迅速被调往东线战场的德国步兵,他们怀揣着“闪电战”的自信,以为征服的步伐会如疾风骤雨般迅猛。他们身着统一的灰绿色军装,装备着先进的步枪、机枪,以及数量庞大的装甲车辆。在战争初期,他们是所向披靡的征服者,他们的战术配合默契,训练有素,步步为营地推进,将苏联的边境防线撕裂。 然而,当他们深入苏联腹地,面对的不仅仅是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还有无情的严寒,无边的泥泞,以及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个普通的德国士兵,他的日常是怎样的?清晨,在冰冷的帐篷里被刺骨的寒风唤醒,草草吞下几片硬面包,然后,可能就要面对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他手中的毛瑟步枪,是他的生命线,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或是自己生存的希望。他要学会如何在炮火轰鸣中保持冷静,如何在浓烟滚滚中辨认敌人的踪迹,如何在泥泞中跋涉,如何在饥渴交加中坚持。他身边的战友,可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也可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互相依靠,分享仅有的口粮,在阵亡战友的遗体旁,默默地祈祷,或是愤怒地咆哮。 而苏联步兵,他们所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现实。在战争爆发之初,由于政治上的清洗和准备不足,许多部队的装备和训练都显得落后。他们大多穿着单薄的棉布军装,在严寒中瑟瑟发抖,装备着莫辛-纳甘步枪,这种朴素而可靠的武器,成为了他们对抗机械化德军的主力。他们所 defending 的,是自己的家园,是自己的亲人,是自己的国家。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他们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一个苏联士兵,他的生活,可能是在广袤的草原上,在简陋的工事里,与泥土为伴。他们常常面临装备上的劣势,缺乏有效的炮火支援,以及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威胁。但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斗意志。在斯大林格勒的断壁残垣中,在列宁格勒的围困之下,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学会了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作战,学会了用最原始的武器,去摧毁最先进的坦克。他们可能会在遭受炮击后,挣扎着从废墟中爬出来,用刺刀与敌人搏斗。他们可能会在饥饿到极致时,啃食野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出“为了祖国!” 战术与策略的博弈:从宏观到微观 尽管本书着重于士兵的个体体验,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宏观层面上的战术与策略。德国人的“闪电战”在初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他们依靠高度机动的装甲部队和空军支援,迅速突破苏联的防线,将其部队分割包围。然而,苏联人的战术也在不断调整和进化。面对德军的装甲洪流,他们开发出了简易的陶式反坦克步枪,以及后来更强大的反坦克炮。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尤其是苏联辽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来设置伏击,消耗敌人。 在城镇战中,例如哈尔科夫战役,双方的步兵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近距离作战。建筑物成为了天然的掩体,也成为了致命的陷阱。巷战的残酷性,在于敌人可能就隐藏在下一扇门后面,每一次推进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德国士兵需要精确地侦察,小心翼翼地清除每一个角落,而苏联士兵则善于利用废墟和地下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 本书将尝试去还原这些战术层面的博弈,但并非以冰冷的数字和理论呈现,而是通过士兵的亲身经历来展现。例如,一位德军的步兵班长,他如何在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带领他的班员,在苏军的反击中,迅速找到新的防御阵地,并组织有效的火力压制。一位苏军的侦察兵,他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德军阵地,为炮兵提供精确的目标坐标。这些细节,构成了战争的真实肌理。 人性的考量:超越国界的挣扎 在战争的洪流中,人性是无法回避的命题。本书将深入探讨,在极端环境下,士兵们所经历的心理变化。恐惧、绝望、仇恨,这些负面情绪在战场上蔓延,但同时,友情、勇气、牺牲,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品质,也在同样炽烈地燃烧。 一个德国士兵,他或许在出发前,对战争充满了幻想,但当他亲眼目睹战友的牺牲,当他感受到战火在他身边肆虐,他会如何改变?他是否会开始质疑这场战争的意义?他是否会怀念远在家乡的亲人,怀念和平的生活? 一个苏联士兵,他可能经历了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痛苦,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但他同时,也会在最艰难的时刻,感受到战友的温暖。当他分享最后一碗热汤,当他在重伤的战友身边守护,当他为了掩护战友而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的枪口,这都是人性的光辉。 本书将努力呈现这些复杂的人性挣扎,避免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让读者看到,无论身处哪个阵营,士兵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他们同样在战争的泥沼中,挣扎求生,渴望和平。 严酷的战场,不灭的记忆 1941年的东线战场,是一片被血与火浸染的土地。德国步兵和苏联步兵,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会被载入史册的宏伟篇章,但他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战斗,都构成了这场战争最真实、最动人的回响。 本书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对士兵回忆录的挖掘,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环境的考察,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真实而震撼的战场画卷。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1941年东线的每一个硝烟弥漫的黎明,每一个血腥的黄昏,去感受那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宏大战争,是如何由无数个平凡士兵的奋斗和牺牲所铸就。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眼神,是他们的声音,是他们的故事,是他们在这场史诗般的对抗中,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还在等待《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这本书寄到。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脑海里浮现出无数关于巴巴罗萨行动的画面。想象一下,在广袤的俄罗斯平原上,一队队身着灰绿军服的德国士兵,手持G43步枪,依靠着他们的战术素养和快速的行军能力,向前推进。他们可能会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会在密林中与敌军进行短兵相接,会感受到德军火炮的轰鸣和战机呼啸而过的威胁。而另一边,则是那些穿着厚重棉袄的苏联士兵,他们可能在坚固的防御工事后,用波波沙冲锋枪倾泻着火力,也可能在冰天雪地里,用他们坚韧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次次地反击德军的进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描述双方步兵在不同天气、不同地形下的作战表现,比如在沼泽地带,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是否还能发挥优势?在严寒的冬天,苏联士兵的耐寒能力又会成为怎样的制胜法宝?书名中的“Barbarossa 1941”更是点明了故事的背景,那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也是无数普通士兵命运的转折点。这本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军事爱好者手中的一本战史读物,更可能是一部关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如何被考验和升华的深刻描绘。

评分

我的《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这本书还在路上,但它已经在我脑海中构建起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这个书名直击核心,将两个最直接的地面交战者放在了天平的两端,让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平衡和展现他们的。我猜想,书中会细致地描绘德国步兵的典型形象:他们可能是严谨的军官,指挥着小队进行战术机动;也可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熟练地操作着步枪,甚至可能身着冬季的迷彩服,在泥泞或冰雪中穿梭。他们的装备,比如MP40冲锋枪的紧凑设计,或者V手榴弹的标志性外观,想必书中都会有所提及。反观苏联步兵,他们可能以数量庞大、意志顽强著称。我期待书中能描绘出那些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组织起有效防御的苏联战士,他们手中可能握着的是经典的莫辛-纳甘步枪,或者数量惊人的托卡列夫手枪。我想知道,书里会不会讲述那些在早期战役中,苏联步兵如何以血肉之躯对抗德军钢铁洪流的惨烈场景,以及他们是如何在绝境中寻找一丝生机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在陈述历史事实,更是在试图还原那个时代,那片战场上,每一个普通士兵的呼吸与心跳。

评分

这本《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冲突与史诗感,让人不禁联想到1941年那个残酷的夏天,以及之后席卷东线的漫天战火。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开它,但仅仅是这个标题,就足以勾勒出宏大的战场画卷,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细节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深入研究了那段时期两国步兵的装备、战术、训练方式,甚至是他们的作战意志和精神面貌。究竟是德军那精准的火力支援和严谨的战术配合,还是苏军那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庞大的兵力优势,会在战役初期占据上风?书名中的“VS”字样,暗示着这场对抗的激烈与残酷,或许书中会通过具体的战役实例,比如莫斯科战役前的那些血腥较量,来剖析双方步兵在面对不同战场环境和战术指令时的反应。我很想知道,书中会如何描绘一个普通的德国国防军士兵,他身上的军服、他的毛瑟步枪、他的手榴弹,以及他如何在战前接受训练,又是如何在战火中感受到恐惧与勇气。同样,我也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塑造一位苏联红军战士,他可能身着单薄的冬装,挥舞着莫辛-纳甘步枪,即便面对德军的飞机和大炮,依然能够喊着“乌拉”冲锋陷阵。这本书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战争,更是在描绘战争中鲜活的个体,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评分

我正翘首以盼《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这本书的到来。仅仅是这个书名,就充满了力量感,仿佛将1941年东线战场上最直接的对抗浓缩在了字里行间。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无数场景:穿着迷彩服、配有钢盔和毛瑟步枪的德国士兵,在广袤的土地上,凭借着他们的战术素养和装备优势,小心翼翼地推进。他们可能在侦察、在警戒,在等待着火力支援,也在时刻警惕着潜伏的危险。而与他们相对的,是那些身着厚重棉衣,眼神坚毅的苏联步兵。我猜想,书中会详细描绘苏联士兵在装备上的劣势,但同时也会突出他们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许,书中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交火细节,来展现双方步兵的战术差异,比如德国士兵如何利用烟雾弹和手榴弹进行协同突击,而苏联士兵又如何以密集火力压制前进的敌人。提到“Barbarossa 1941”,更是将这场残酷的对决置于一个最经典的背景下,那是一场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战役,无数士兵的命运在那片土地上被彻底改变。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它不仅仅是对军事装备和战术的罗列,更是一种对战争中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段历史。

评分

还没收到《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这本书,但我对它充满好奇。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联想到那场波澜壮阔的东线战场。我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1941年夏秋之际,德国国防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向苏联腹地进军的景象。那些精锐的德国步兵,他们受过严格的训练,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比如MG34/42通用机枪、stielhandgranate(柄式手榴弹)等等,他们的进攻也许是迅猛而富有章法的。然而,我同样期待书中能深入挖掘苏联步兵在面对这股强大攻势时的抵抗。他们或许人数众多,装备相对简陋,但他们拥有一种德国士兵可能难以匹敌的要素——那就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我设想书中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战术细节来展现这种对比,例如,当德军的突击炮和步兵协同进攻时,苏联步兵是如何利用地形和工事进行顽强阻击的?当德军坦克兵在优势火力下推进时,苏联的步兵又会如何利用反坦克步枪或者集束手榴弹与之周旋?“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 in 2014”这个信息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并非出于德国或苏联的视角,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更为超然的立场来审视这场冲突,这让我对此更加期待,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见解。

评分

比较分析的

评分

东西还是不错的,以为是彩色的,和书店看到的不一样

评分

2333333333333333333

评分

手绘图只有4幅,太少了。

评分

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

评分

德国当时的军服武装等确实是更胜一筹!

评分

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做课题时买的书,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等退休再读吧,非常喜欢此种题材。

评分

评分

手绘图只有4幅,太少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