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连老街(续)

记忆·大连老街(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嵇汝广 著
图书标签:
  • 大连
  • 老街
  • 记忆
  • 城市风貌
  • 历史
  • 文化
  • 摄影
  • 怀旧
  • 地方志
  • 纪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084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37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品读大连第四季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字数:38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果说城市如树,那么老街就是这棵百年大树的枝与蔓,它们存储着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每一片叶子都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一条老街,一座老房子,它们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有哪些人曾经走过,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在《大连老街》之前,你不知道去哪里追溯这些故园旧影;在本书之后,大连的历史街里将变得清晰立体起来,你终于可以对孩子说,从前,这里……

内容简介

  2012年秋,《品读大连第四季:记忆·大连老街(续)》面市,作者用饱蘸赤子之心的细腻笔触,再现了大连三十六条街区的前世今生,受到了热切的关注,一时之间,滨城掀起了“带着‘老街’读大连”的热潮。
  读者的热情,不但使作者、编者感受到了大连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催生了自身的神圣责任感。三十六条街区并不是全部,还有更多故人故事遗落在老街深巷中,正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褪色、被人遗忘。作者从自己历经八年走访、搜集的史料中,再度整理、撰写了五十多条老街百年来鲜为人知的故事,于是有了这部《记忆·大连老街(续)》。两部合为一体,一幅充满着人文情怀、散发着记忆芳香的立体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你讲述属于一座城的厚重与奔放,苦难与坚强,平实与瑰丽……

作者简介

  嵇汝广,大连之子,笔名海南丢,20世纪70年代生于大连北岗桥,祖上1916年自烟台莱阳渡海来到滨城。为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成员,对故乡感情深厚,多次参与保护大连老建筑的民间活动。致力于大连老街老房子的整理抢救性文字工作,是《新商报》、《东北之窗》、《大连地产》等报刊的专栏作者及《半岛晨报》人文栏目顾问。目前为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2013年参与撰写东关街保护提案,2014年参与工业遗产提案,2015年参与撰写大连民族工业遗产保护提案与东关街申请中国历史名街提案。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作者时时发出对老街、老房在保护重建改造和大连城市规划方面的感慨与建议,他体会着百年老街的名气,渴望留住大连成长的记忆,延续发展城市的文脉。
  ——宋民教授

  ★大连是一座有内容的城市,中国的半部近代史都和他有关。而老街是大连的掌纹,街上的大事小情、人间烟火都是这座城市的呼吸和生息,也是一座城市微观的历史现场。
  ——孟令骞说《记忆·大连老街》

目录

1、一树乡愁 朝阳街
2、槐花渐远 鞍山路
3、老厂碎记 “小五金”
4、残简拾珍 东北路
5、贝雕旧事 不老街
6、拂光掠影 胜利路
7、深巷往事 一二九街
8、城市发源 青泥洼
9、烟火故事 武汉街
10、旧影疏离 延安路
11、雾岛记忆 金城街
12、钟声福音 玉光街
13、华商自治 民康街
14、文昌商盛 民意街
15、岁月漫漫 黄河路
16、兴旺红火 大菜市
17、故人故事 五五路
18、福兴情怀 永丰街
19、百年埠头 大连港
20、旧巷尘缘 同庆街大公街
21、佛音缭绕 唐山街
22、翰墨香远 新生街
23、盛极一时 修竹街
24、老屋韵致 明泽街 望海街
25、沧桑变迁 昆明街
26、百行林立 吉庆街
27、童年印记 友好街
28、书香满溢 五四路
29、时代烙印 人民广场
30、永不凋落 甘井子
31、老厂回望 五一路
32、北郊岁月 泡崖子 南关岭
33、老长背影 东纬路 香周路
34、城西动脉 西南路
35、百姓家园 华北路
36、时光流转 岭前会
37、繁华如昨 西安路
38、记忆之美 太原街 万岁街
39、机车摇篮 沙河口
40 凌水桥畔 栾金村 小平岛
41、天外遗珍 星海街 黑石礁
42 诗情画意 棒棰岛

前言/序言

  我爱大连
  大连出版社将要编辑出版“品读大连”系列丛书,我非常赞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和曾经参与过这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领导人之一,我对大连总是有一种偏爱,总是觉得这个城市所蕴涵的文化值得我们去认真挖掘。这套丛书动员十几位作者,分十几个专题对大连的文化现象进行挖掘和梳理,我认为这项工作十分有价值。
  大连是一座充满活力、现代感非常强、文化不断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特殊历史和个性的城市。因此,如何在新的时期找出大连的文化定位,挖掘大连的文化内涵,突出大连的城市性格,使城市的根和魂能不断通过文化来体现,并最终提炼出大连的城市精神,既是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所要关注的,也是所有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很多城市面貌趋同,城市个性模糊。实际上,城市发展不仅仅是GDP的单纯增长,文化内涵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竞争力将决定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因此,我觉得此次大连市委宣传部和大连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品读大连”系列丛书,可谓正当其时。从多层面多角度挖掘、整理、总结、诠释大连的风物人情、文化脉络、人文价值,并以图书的形式把这些宝贵的非物质财富积累、沉淀下来,无论是对于大连这座年轻却饱经沧桑的城市来说,还是对于600万大连市民乃至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当然,在宣传城市、促进交流、满足各界人士阅读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养、锻造城市品牌力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大连人,我对这套丛书充满期待。
  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大连建市时间较短,很多人以此认为她没有文化,甚至使用了“文化沙漠”这样的词汇来定义她,很多大连人往往也是一提到“文化底蕴”就没了自信。实际上,大连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她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发现的眼睛、挖掘的意识、提炼的行动。这正是我们应该做并且正在做的。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大连的流行语来表达我的心情:
  我爱大连,从未离开。
  这句话揭示了每一个热爱故乡的大连人内心深藏的情感。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愿怀着赤诚之心为她作出自己绵薄的贡献。
  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夏德仁


城市脉络的另一侧:探寻被遗忘的时代印记 图书名称:《市井光影:百年城垣的侧影与变迁》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那些被宏大叙事反复提及的标志性建筑或官方历史记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城市的毛细血管——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存在、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寻常街巷、里弄和旧址。《市井光影:百年城垣的侧影与变迁》 是一部关于“非主流记忆”的文献式考察,它试图在历史的夹缝中,打捞起那些被时间冲刷、被现代化进程无情覆盖的城市肌理与生活片段。 本书的篇幅横跨了近百年的时光,从二十世纪初期的城郭雏形到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格局的初步确立,描绘了一幅由无数个微小个体生活串联而成的城市发展浮世绘。我们关注的不是宏大的规划蓝图,而是规划之下,人们如何挣扎、适应、创造并最终留下痕迹。 第一部分:地基之下——城市空间的微观地质学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底层逻辑。我们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居住空间是如何被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塑形的。例如,早期工商业聚集地的“前店后坊”模式如何影响了邻里关系的形成,以及随着蒸汽动力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引入,传统居住单元如何被迫发生形变。 我们详细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早期铺设过程,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最初形态,以及煤气和电力线路如何在不完备的条件下被植入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基础设施的“野蛮生长”往往留下了最真实的城市病灶,也塑造了特定区域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网络。书中通过对不同时期城市测绘图和私人信件的交叉比对,重构了数个已消失街区(如早期码头周边的“棚户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家属院”)的平面布局,力求还原其空间使用的原貌,揭示出空间布局与社会阶层、职业群落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 第二部分:烟火之上——集体记忆的碎片收集 “烟火”是本书的核心意象之一。我们致力于收集那些构成城市日常呼吸的、易逝的“烟火气”。这包括但不限于: 1. 消失的营生: 曾经遍布街角的“担挑儿”手艺人、季节性出现的流动小贩、特定的行业工坊(如箍桶匠、弹棉花、磨刀铺等)的运作模式、工具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我们采访了少数健在的从业者或其后代,记录了他们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寻找新的立足点,或无奈退场的过程。 2. 社区的公共记忆场域: 传统城市中,哪些场所承担了信息交换、娱乐消遣和道德教化的功能?例如,老式的茶馆、公用澡堂、固定的露天市场,以及邻里间共享的公共水井或晾晒空间。本书通过对口述历史的梳理,探讨了在缺乏现代电子媒体的时代,这些物理空间是如何维系社区认同的。 3. 语言与口音的地理学: 城市不同区域的俚语、黑话和特有的生活用语,往往是该地生活形态最直接的“活化石”。本书收集整理了特定区域使用的特定词汇,并分析了这些语言现象的社会成因——是职业的隔离,还是移民的迁徙所致。 第三部分:时代的刻度——建筑的物质性与精神耗损 本部分关注建筑本身作为时代载体的意义。我们避开了对宏伟地标的赞美,而是聚焦于那些“过渡性”或“功能性”建筑的命运。 1. 从材料到肌理: 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常用的建筑材料的演变——从早期的地方性石材、木材到后来的进口钢筋混凝土。我们分析了材料的稀缺性如何影响了建筑的耐久度和美学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包浆”(patina)现象,即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积累的物理磨损和文化烙印。 2. 适应性再利用的轨迹: 许多建筑在使用初期并非最终用途。例如,旧时的商行如何被改造成剧院,再后来又被分割成出租屋。本书梳理了这些建筑功能转换的案例,揭示了城市空间在经济压力下的“变形记”。我们特别关注了那些因功能不再需要而被废弃,却因历史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而存留至今的工业遗迹和公共设施。 3. 消失的装饰语汇: 很多老建筑上的装饰细节——如门楣上的雕刻、窗棂的纹样、独特的屋顶瓦片——是当时工匠技艺和审美偏好的集中体现。随着拆除重建,这些独特的“装饰语汇”正在消失。本书通过大量的现场速写和老照片比对,试图为这些失落的细节建档立册,探讨它们与地方文化身份的关联。 结语:未完成的档案 《市井光影》并非一部终结性的历史总结,而是一份充满张力的“未完成的档案”。它旨在提醒读者,构成一个城市的,不仅仅是光鲜亮丽的纪念碑,更是那些埋藏在日常琐碎、尘封角落里的生命轨迹。每一个被遗忘的街道名称、每一处被翻新覆盖的墙面,都承载着一代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挣扎。本书希望引发读者对脚下土地更深层次的关怀,认识到城市记忆的完整性,需要我们去倾听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所居住和劳作的空间发出的微弱回响。我们所记录的,是城市在快速奔跑中,不小心遗落在身后的一串串脚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它并非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带着读者在记忆的迷宫中穿梭。时而是某一户人家的客厅内部场景,时而镜头又拉远到整个街区的布局变化,这种空间和时间的灵活跳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没有试图给出一个关于“过去”的最终定论,而是呈现了多重视角下的众生相。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克制,他很少直接下判断,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读者。这种“留白”的处理,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投射出自己的影子。说实话,这种不急不躁的叙事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本身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评分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本书,那它就像是陈年老酒,初闻时可能觉得味道平淡,但随着时间推移,那种醇厚的“地方气味”便会逐渐散发出来,越品越有滋味。它不像那些流行作品那样轰轰烈烈,但其内敛的力量是持久而深远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乡”这个概念,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而是一系列气味、声音、光线和人情构筑起来的复杂情感场域。作者通过对这些片段的梳理,成功地为那些模糊的童年幻影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读完后,我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所充盈,那是一种寻回失落宝藏的喜悦,也是一种对生命中那些美好、平凡瞬间的深深致敬。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带着一种老旧胶片般的质感,仿佛能嗅到大连老街上雨后青石板的气息。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用毛笔蘸着淡墨描绘,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被时间轻轻拂过,留下温柔的痕迹。我读这本书时,脑海里自动浮现出那些斑驳的墙面、吱呀作响的木质窗棂,以及街角那位总是在那里看报纸的耄耋老人。他不仅仅是在记录街道的面貌,更是在挽留那些正在消逝的“时间切片”。那种对故土的眷恋,那种对逝去岁月的深情回望,让这本书拥有了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它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在用一种近乎于考古学家的严谨,去挖掘那些被城市发展快速节奏所掩埋的记忆碎片,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刚刚从那条老街上走回来,心里装满了尚未消散的烟火气和淡淡的惆怅。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妙,它不像那种流水账式的回忆录,反而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默片,画面感十足,却又留下了大量的空间供读者自行填补情感。那些关于邻里关系的描写,尤其令人动容。在如今这个日益原子化的社会中,能够看到过去那种人与人之间淳朴、甚至有些“多管闲事”的温情,实在是令人羡慕又唏嘘。作者没有过度美化过去,他清晰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与美好并存的复杂性。比如,他对某个夏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对某个家庭矛盾的侧面描绘,都处理得极其克制和精准,不煽情,却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起来,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夏天傍晚,老人们摇着蒲扇聊天的声音,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汽笛声。这是一种高明的文学技巧,用最朴素的材料,搭建起了最复杂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没有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语言风格直白,但内里蕴含着一种强大的情感张力,像是一条深埋地下的暗流,表面风平浪静,水下却是汹涌澎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特定物件时的那种专注度,比如某个老式留声机的运转方式,某个特定时期流行的小吃做法,这些细节的打磨,体现了作者对“真实”的极致追求。这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志”或“回忆录”,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活本体论”的探讨,只不过载体是那个特定的大连老街。每读到一处,我都会停下来,细细回味,思考“我”自己的童年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不经意被忽略的宝贵瞬间。

评分

当代书籍设计中,更为注重材料自身形态所表现出来的视觉语言.

评分

this is new edition book.

评分

这本书的內容挺多的,描写细腻。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正版新书 内容很好 很喜欢

评分

这本书的內容挺多的,描写细腻。

评分

记忆·大连老街(续)不错

评分

大连人应当收藏的记忆

评分

书是好书!! 但是京东的服务垃圾!不会再来买书! 包装就是 一本书直接放在塑料袋子里! 发货特别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