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大連老街(續)

記憶·大連老街(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嵇汝廣 著
圖書標籤:
  • 大連
  • 老街
  • 記憶
  • 城市風貌
  • 曆史
  • 文化
  • 攝影
  • 懷舊
  • 地方誌
  • 紀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連齣版社
ISBN:9787550508484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374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品讀大連第四季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字數:385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果說城市如樹,那麼老街就是這棵百年大樹的枝與蔓,它們存儲著城市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每一片葉子都印記著城市所走過的坎坷而艱辛的腳步。
  一條老街,一座老房子,它們的前世今生是什麼?有哪些人曾經走過,又發生過哪些故事?在《大連老街》之前,你不知道去哪裏追溯這些故園舊影;在本書之後,大連的曆史街裏將變得清晰立體起來,你終於可以對孩子說,從前,這裏……

內容簡介

  2012年鞦,《品讀大連第四季:記憶·大連老街(續)》麵市,作者用飽蘸赤子之心的細膩筆觸,再現瞭大連三十六條街區的前世今生,受到瞭熱切的關注,一時之間,濱城掀起瞭“帶著‘老街’讀大連”的熱潮。
  讀者的熱情,不但使作者、編者感受到瞭大連人對傢鄉的熱愛之情,更催生瞭自身的神聖責任感。三十六條街區並不是全部,還有更多故人故事遺落在老街深巷中,正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褪色、被人遺忘。作者從自己曆經八年走訪、搜集的史料中,再度整理、撰寫瞭五十多條老街百年來鮮為人知的故事,於是有瞭這部《記憶·大連老街(續)》。兩部閤為一體,一幅充滿著人文情懷、散發著記憶芳香的立體畫捲展現在世人麵前,為你講述屬於一座城的厚重與奔放,苦難與堅強,平實與瑰麗……

作者簡介

  嵇汝廣,大連之子,筆名海南丟,20世紀70年代生於大連北崗橋,祖上1916年自煙颱萊陽渡海來到濱城。為大連城市記憶拍攝隊成員,對故鄉感情深厚,多次參與保護大連老建築的民間活動。緻力於大連老街老房子的整理搶救性文字工作,是《新商報》、《東北之窗》、《大連地産》等報刊的專欄作者及《半島晨報》人文欄目顧問。目前為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2013年參與撰寫東關街保護提案,2014年參與工業遺産提案,2015年參與撰寫大連民族工業遺産保護提案與東關街申請中國曆史名街提案。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作者時時發齣對老街、老房在保護重建改造和大連城市規劃方麵的感慨與建議,他體會著百年老街的名氣,渴望留住大連成長的記憶,延續發展城市的文脈。
  ——宋民教授

  ★大連是一座有內容的城市,中國的半部近代史都和他有關。而老街是大連的掌紋,街上的大事小情、人間煙火都是這座城市的呼吸和生息,也是一座城市微觀的曆史現場。
  ——孟令騫說《記憶·大連老街》

目錄

1、一樹鄉愁 朝陽街
2、槐花漸遠 鞍山路
3、老廠碎記 “小五金”
4、殘簡拾珍 東北路
5、貝雕舊事 不老街
6、拂光掠影 勝利路
7、深巷往事 一二九街
8、城市發源 青泥窪
9、煙火故事 武漢街
10、舊影疏離 延安路
11、霧島記憶 金城街
12、鍾聲福音 玉光街
13、華商自治 民康街
14、文昌商盛 民意街
15、歲月漫漫 黃河路
16、興旺紅火 大菜市
17、故人故事 五五路
18、福興情懷 永豐街
19、百年埠頭 大連港
20、舊巷塵緣 同慶街大公街
21、佛音繚繞 唐山街
22、翰墨香遠 新生街
23、盛極一時 修竹街
24、老屋韻緻 明澤街 望海街
25、滄桑變遷 昆明街
26、百行林立 吉慶街
27、童年印記 友好街
28、書香滿溢 五四路
29、時代烙印 人民廣場
30、永不凋落 甘井子
31、老廠迴望 五一路
32、北郊歲月 泡崖子 南關嶺
33、老長背影 東緯路 香周路
34、城西動脈 西南路
35、百姓傢園 華北路
36、時光流轉 嶺前會
37、繁華如昨 西安路
38、記憶之美 太原街 萬歲街
39、機車搖籃 沙河口
40 淩水橋畔 欒金村 小平島
41、天外遺珍 星海街 黑石礁
42 詩情畫意 棒棰島

前言/序言

  我愛大連
  大連齣版社將要編輯齣版“品讀大連”係列叢書,我非常贊成。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連人和曾經參與過這個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領導人之一,我對大連總是有一種偏愛,總是覺得這個城市所蘊涵的文化值得我們去認真挖掘。這套叢書動員十幾位作者,分十幾個專題對大連的文化現象進行挖掘和梳理,我認為這項工作十分有價值。
  大連是一座充滿活力、現代感非常強、文化不斷創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著特殊曆史和個性的城市。因此,如何在新的時期找齣大連的文化定位,挖掘大連的文化內涵,突齣大連的城市性格,使城市的根和魂能不斷通過文化來體現,並最終提煉齣大連的城市精神,既是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所要關注的,也是所有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另一方麵,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麵臨著“韆城一麵”的特色危機,很多城市麵貌趨同,城市個性模糊。實際上,城市發展不僅僅是GDP的單純增長,文化內涵的建設與發展也是一個重要方麵,文化競爭力將決定城市未來的競爭力。
  因此,我覺得此次大連市委宣傳部和大連齣版社共同策劃齣版“品讀大連”係列叢書,可謂正當其時。從多層麵多角度挖掘、整理、總結、詮釋大連的風物人情、文化脈絡、人文價值,並以圖書的形式把這些寶貴的非物質財富積纍、沉澱下來,無論是對於大連這座年輕卻飽經滄桑的城市來說,還是對於600萬大連市民乃至我們的子孫後代來說,都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好事情。當然,在宣傳城市、促進交流、滿足各界人士閱讀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素養、鍛造城市品牌力等方麵,也都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個大連人,我對這套叢書充滿期待。
  與中國其他城市相比,大連建市時間較短,很多人以此認為她沒有文化,甚至使用瞭“文化沙漠”這樣的詞匯來定義她,很多大連人往往也是一提到“文化底蘊”就沒瞭自信。實際上,大連有自己獨特的曆史文化積澱,她缺的不是文化,而是發現的眼睛、挖掘的意識、提煉的行動。這正是我們應該做並且正在做的。
  最後,我想藉用一句大連的流行語來錶達我的心情:
  我愛大連,從未離開。
  這句話揭示瞭每一個熱愛故鄉的大連人內心深藏的情感。作為其中的一員,我願懷著赤誠之心為她作齣自己綿薄的貢獻。
  中共遼寜省委副書記夏德仁


城市脈絡的另一側:探尋被遺忘的時代印記 圖書名稱:《市井光影:百年城垣的側影與變遷》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那些被宏大敘事反復提及的標誌性建築或官方曆史記載,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城市的毛細血管——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默默存在、卻逐漸淡齣人們視野的尋常街巷、裏弄和舊址。《市井光影:百年城垣的側影與變遷》 是一部關於“非主流記憶”的文獻式考察,它試圖在曆史的夾縫中,打撈起那些被時間衝刷、被現代化進程無情覆蓋的城市肌理與生活片段。 本書的篇幅橫跨瞭近百年的時光,從二十世紀初期的城郭雛形到改革開放初期城市格局的初步確立,描繪瞭一幅由無數個微小個體生活串聯而成的城市發展浮世繪。我們關注的不是宏大的規劃藍圖,而是規劃之下,人們如何掙紮、適應、創造並最終留下痕跡。 第一部分:地基之下——城市空間的微觀地質學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城市空間形態的底層邏輯。我們考察瞭不同曆史時期,居住空間是如何被社會結構和經濟條件塑形的。例如,早期工商業聚集地的“前店後坊”模式如何影響瞭鄰裏關係的形成,以及隨著蒸汽動力和現代交通工具的引入,傳統居住單元如何被迫發生形變。 我們詳細研究瞭城市基礎設施的早期鋪設過程,包括供水、排水係統的最初形態,以及煤氣和電力綫路如何在不完備的條件下被植入密集的居民區。這些基礎設施的“野蠻生長”往往留下瞭最真實的城市病竈,也塑造瞭特定區域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社交網絡。書中通過對不同時期城市測繪圖和私人信件的交叉比對,重構瞭數個已消失街區(如早期碼頭周邊的“棚戶區”與新興工業區的“傢屬院”)的平麵布局,力求還原其空間使用的原貌,揭示齣空間布局與社會階層、職業群落之間微妙的共生關係。 第二部分:煙火之上——集體記憶的碎片收集 “煙火”是本書的核心意象之一。我們緻力於收集那些構成城市日常呼吸的、易逝的“煙火氣”。這包括但不限於: 1. 消失的營生: 曾經遍布街角的“擔挑兒”手藝人、季節性齣現的流動小販、特定的行業工坊(如箍桶匠、彈棉花、磨刀鋪等)的運作模式、工具特點及其社會功能。我們采訪瞭少數健在的從業者或其後代,記錄瞭他們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尋找新的立足點,或無奈退場的過程。 2. 社區的公共記憶場域: 傳統城市中,哪些場所承擔瞭信息交換、娛樂消遣和道德教化的功能?例如,老式的茶館、公用澡堂、固定的露天市場,以及鄰裏間共享的公共水井或晾曬空間。本書通過對口述曆史的梳理,探討瞭在缺乏現代電子媒體的時代,這些物理空間是如何維係社區認同的。 3. 語言與口音的地理學: 城市不同區域的俚語、黑話和特有的生活用語,往往是該地生活形態最直接的“活化石”。本書收集整理瞭特定區域使用的特定詞匯,並分析瞭這些語言現象的社會成因——是職業的隔離,還是移民的遷徙所緻。 第三部分:時代的刻度——建築的物質性與精神耗損 本部分關注建築本身作為時代載體的意義。我們避開瞭對宏偉地標的贊美,而是聚焦於那些“過渡性”或“功能性”建築的命運。 1. 從材料到肌理: 考察瞭不同曆史時期常用的建築材料的演變——從早期的地方性石材、木材到後來的進口鋼筋混凝土。我們分析瞭材料的稀缺性如何影響瞭建築的耐久度和美學特徵,並深入探討瞭“包漿”(patina)現象,即建築在使用過程中積纍的物理磨損和文化烙印。 2. 適應性再利用的軌跡: 許多建築在使用初期並非最終用途。例如,舊時的商行如何被改造成劇院,再後來又被分割成齣租屋。本書梳理瞭這些建築功能轉換的案例,揭示瞭城市空間在經濟壓力下的“變形記”。我們特彆關注瞭那些因功能不再需要而被廢棄,卻因曆史價值尚未被充分認識而存留至今的工業遺跡和公共設施。 3. 消失的裝飾語匯: 很多老建築上的裝飾細節——如門楣上的雕刻、窗欞的紋樣、獨特的屋頂瓦片——是當時工匠技藝和審美偏好的集中體現。隨著拆除重建,這些獨特的“裝飾語匯”正在消失。本書通過大量的現場速寫和老照片比對,試圖為這些失落的細節建檔立冊,探討它們與地方文化身份的關聯。 結語:未完成的檔案 《市井光影》並非一部終結性的曆史總結,而是一份充滿張力的“未完成的檔案”。它旨在提醒讀者,構成一個城市的,不僅僅是光鮮亮麗的紀念碑,更是那些埋藏在日常瑣碎、塵封角落裏的生命軌跡。每一個被遺忘的街道名稱、每一處被翻新覆蓋的牆麵,都承載著一代人對生活的理解與掙紮。本書希望引發讀者對腳下土地更深層次的關懷,認識到城市記憶的完整性,需要我們去傾聽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所居住和勞作的空間發齣的微弱迴響。我們所記錄的,是城市在快速奔跑中,不小心遺落在身後的一串串腳印。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沉靜而有力量的。它沒有追求華麗的辭藻堆砌,語言風格直白,但內裏蘊含著一種強大的情感張力,像是一條深埋地下的暗流,錶麵風平浪靜,水下卻是洶湧澎湃。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特定物件時的那種專注度,比如某個老式留聲機的運轉方式,某個特定時期流行的小吃做法,這些細節的打磨,體現瞭作者對“真實”的極緻追求。這已經超越瞭一般意義上的“地方誌”或“迴憶錄”,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活本體論”的探討,隻不過載體是那個特定的大連老街。每讀到一處,我都會停下來,細細迴味,思考“我”自己的童年記憶中,是否也有這樣不經意被忽略的寶貴瞬間。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帶著一種老舊膠片般的質感,仿佛能嗅到大連老街上雨後青石闆的氣息。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像是用毛筆蘸著淡墨描繪,每一個場景都仿佛被時間輕輕拂過,留下溫柔的痕跡。我讀這本書時,腦海裏自動浮現齣那些斑駁的牆麵、吱呀作響的木質窗欞,以及街角那位總是在那裏看報紙的耄耋老人。他不僅僅是在記錄街道的麵貌,更是在挽留那些正在消逝的“時間切片”。那種對故土的眷戀,那種對逝去歲月的深情迴望,讓這本書擁有瞭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它不是簡單的懷舊,而是在用一種近乎於考古學傢的嚴謹,去挖掘那些被城市發展快速節奏所掩埋的記憶碎片,將它們小心翼翼地拼湊起來,呈現在我們麵前。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剛剛從那條老街上走迴來,心裏裝滿瞭尚未消散的煙火氣和淡淡的惆悵。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頗具匠心,它並非完全按照時間順序推進,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嚮導,帶著讀者在記憶的迷宮中穿梭。時而是某一戶人傢的客廳內部場景,時而鏡頭又拉遠到整個街區的布局變化,這種空間和時間的靈活跳躍,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沒有試圖給齣一個關於“過去”的最終定論,而是呈現瞭多重視角下的眾生相。我感受到瞭作者的剋製,他很少直接下判斷,而是將選擇權交給瞭讀者。這種“留白”的處理,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力得以延續,讓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從中投射齣自己的影子。說實話,這種不急不躁的敘事方式,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本身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妙,它不像那種流水賬式的迴憶錄,反而像是一部精心剪輯的默片,畫麵感十足,卻又留下瞭大量的空間供讀者自行填補情感。那些關於鄰裏關係的描寫,尤其令人動容。在如今這個日益原子化的社會中,能夠看到過去那種人與人之間淳樸、甚至有些“多管閑事”的溫情,實在是令人羨慕又唏噓。作者沒有過度美化過去,他清晰地呈現瞭那個時代的局限性與美好並存的復雜性。比如,他對某個夏天突如其來的暴雨,對某個傢庭矛盾的側麵描繪,都處理得極其剋製和精準,不煽情,卻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讀起來,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夏天傍晚,老人們搖著蒲扇聊天的聲音,還有遠處隱約傳來的汽笛聲。這是一種高明的文學技巧,用最樸素的材料,搭建起瞭最復雜的精神世界。

評分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這本書,那它就像是陳年老酒,初聞時可能覺得味道平淡,但隨著時間推移,那種醇厚的“地方氣味”便會逐漸散發齣來,越品越有滋味。它不像那些流行作品那樣轟轟烈烈,但其內斂的力量是持久而深遠的。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鄉”這個概念,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坐標,而是一係列氣味、聲音、光綫和人情構築起來的復雜情感場域。作者通過對這些片段的梳理,成功地為那些模糊的童年幻影勾勒齣瞭清晰的輪廓。讀完後,我的內心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所充盈,那是一種尋迴失落寶藏的喜悅,也是一種對生命中那些美好、平凡瞬間的深深緻敬。

評分

是不便宜,都是作為大連人,應該瞭解,很值。

評分

當代書籍設計中,更為注重材料自身形態所錶現齣來的視覺語言.

評分

好?書一本

評分

是不便宜,都是作為大連人,應該瞭解,很值。

評分

書是好書!! 但是京東的服務垃圾!不會再來買書! 包裝就是 一本書直接放在塑料袋子裏! 發貨特彆慢!

評分

this is new edition book.

評分

第二次買,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挺多的,描寫細膩。

評分

對於大連曾經的曆史、建築都有詳細的經過實地考察的描寫。值得好好研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