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典:论自由 [On Liberty]

汉译经典:论自由 [On Liber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穆勒(Mill J.S.) 著,严复 译
图书标签:
  • 自由主义
  • 政治哲学
  • 经典著作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 西方哲学
  • 思想史
  • 社会政治
  • 人权
  • 自由
  • 启蒙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95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9542
品牌:斯坦威(STANDWAY)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经典
外文名称:On Liber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5
字数: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标志作品,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论自由》一书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公民的自由权利,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评价为“对个人自由动人心弦,有力的辩护”。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2)约翰·穆勒具个人特色,也是影响大的一部著作。

  这部论述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和人文教育的一部经典教材,以致被人认为如果不读它,就不了解自由主义的真谛。如果要列举西方从古到今人文思想的二十部经典,本书定可入选。一个半世纪以来,本书不仅对于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东方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3)第一代翻译大家严复经典译本

  《论自由》出版于1859年,40多年后的1903年(光绪29年)严复先生将此书译成中文,以《群己权界论》为书名,将穆勒对个人尊严与自由的想法引介至中国,让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的自由思想有了开创性的认识,并影响了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海报:


内容简介

  《汉译经典:论自由》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论,提出了全书的主旨——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了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价值。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作者简介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自由主义之圣”。有人将他的《论自由》的出版作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最后完成的标志。他还是经济学古典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心理化学理论的创始人。另著有《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等。

目录

译者序
译凡例
穆勒自序
首篇 引论
篇二 释思想言论自繇
篇三 释行己自繇明特操为民德之本
篇四 论国群小己权限之分界
篇五 论自繇大义之施行

精彩书摘

  《汉译经典:论自由》:
  不佞所为思想言论自繇言者止此,庶几闻者知求诚意正心之实,必先除意念之囚拘,与夫言辞之羁勒。使于此而不自繇,则诚正之谈,将皆出于饰伪而已。不佞前所窃据以为说者,有四义焉:一,言论不可禁止者,以所辟邪说之不必邪,而所谓非而禁之者,未必不合于真理也。人而不承此说,则必以无对不诤,而无以易自居,而后所独断者乃当是而不可议。二,从来一民所奉之宗教,一国所立之名教,乃至物理人事,一切之成说,凡古人所诏垂,得为圆密无漏完全不偏之真理,最寡而几绝无,必得后起之说,与为反对争衡,而后有以日进于完全而圆密。三,即旧行之说果诚,且果为全体之诚,然使其说孤行为不诤,或诤矣而不力,则被服成俗之民,往往徒受之以为先成之见,习焉由焉,不察其所以然之故,而道乃因之以不明,民德亦因之以腐败。四,又况其义,将以久而寝微寝灭,虽日诵其说,日习其礼,亦无补于身心言行之间,虽为至德要道,将为陈言虚器,而拘囚性灵,使物理天明,无自牖之纳约,则尤可痛也。
  尚有可附此篇之末而论之者,或日:言论固宜自繇,人有怀来,诚宜使尽其说。顾自繇矣,尽其说矣,而辩论之际,其词气礼容,则不可鄙倍而暴慢也。此送一难,彼折一冲,雍容揄扬,以竟一理之绪,是故辨可为也。夫何必赭颜攘臂,横厉诋谟,以逾礼让之闲者乎?日:客之言不亦美乎!固于实事则有难者。以所云礼让之闲,与所云鄙倍而暴慢者,其界域不知居何所也?客将以攻人之言,而无伤其意,为程准乎?则使攻者之辞,刻挚深透,而中所攻者之要害,使理屈而无以复,固未有不伤其意者也。夫谓此送一难,彼折一冲,雍容揄扬,辞尽而色不变,此必所争者,为两家意之所不重,而后然耳。过斯以往,则攻者虽信而有征,受者犹恶其无礼,虽婉容而柔声,闻者犹怨其不让也。如此则奈何?且客徒以礼让为闲,则不知为辩者之所逾,往往有甚此者。设诐遁以为狡逞,掩著情实,混淆端绪,如叙述反对者之说,而以意为之增删,此其所犯,过于鄙倍暴慢之为愆远矣。然亦未尝无可恕,盖辩者之为此也,虽其事为至不直,而汹汹之顷,不必皆由于有心,则亦未可即执以为罪也。若夫鄙倍暴慢之见于辩言者,亦有之矣。骂詈讥嘲,或发反对者与所论者不相涉之阴私,此亦为辩之稂莠蟊贼矣。顾吾惜世之人,于辩争之二家,常怒其一而恕其一也。盖使其所加在所严之旧义,则往往为众口所不容。设反而施之,将不特为众口之所容,抑且誉之以为卫道之甚勇。故不佞谓凡两家为辩,常有多助寡助之分,惟多助之家,而用此等于寡助者,其害为最巨。盖多助之家,用此而利者,即以其阿世媚俗,而所持以争者,乃所严之旧义也。
  ……

前言/序言


《论自由》:一场对个人解放的深刻探索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论自由》(On Liberty)并非一本寻常的哲学著作,它是一声响彻云霄的呐喊,是对个体自由最有力、最系统、也最动人的辩护。在那个思想涌动的年代,当社会变革的洪流冲击着旧有的秩序,当集体意志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密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逻辑,为我们剖析了自由的本质、界限以及其对于人类进步的不可或缺性。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哲学史上的地位,它至今仍是理解现代社会运作、捍卫个人权利、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核心议题:个体自由与社会权力的平衡 《论自由》最核心的关切,在于如何界定和保护个体的自由,使其免受社会或政府的压迫。密尔深知,权力一旦集中,便极易走向滥用。他警惕的并非只是暴君的肉体压迫,更是一种更为隐蔽、更为普遍的“多数人的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在民主社会,多数人的意见和偏好,即便并非出于恶意,也可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挤压、排斥少数人的思想、生活方式乃至存在的空间。这种“社会舆论的压迫”比政治压迫更为可怕,因为它无处不在,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让人们因为害怕被孤立、被嘲笑、被疏远,而选择自我审查,压抑真实的自我。 为了对抗这种潜在的危险,密尔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即“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他认为,个人行为的自由,只有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才应受到绝对的保护。社会或政府唯一有权干涉个人事务的理由,是防止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其内涵却极为深刻。它划定了一个清晰的界限:你的自由到我这里为止,但我的自由,同样也需要你的尊重。密尔强调,“伤害”指的是对他人权利、利益造成直接的、实际的损害,而非仅仅是冒犯、不喜欢,或者与主流观念不符。这种区分,是保护异见、鼓励创新、容忍多样性的关键。 自由的领域:思想、表达与生活的自由 密尔在书中细致地阐述了自由的几个主要面向,每一个都构成了对个体解放的重要支撑: 思想与表达的自由: 这是密尔最为坚定的阵地。他认为,对一切意见,无论多么不被社会所接受,都应享有绝对的自由。原因有二:第一,一个被压制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它可能包含了真理的某个部分,而我们因为将其压制,就可能永远失去发现或接近真理的机会。即使它是错误的,我们也需要通过与错误观点的辩论,来加深对正确观点的理解,使其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真理并非自明,它需要在碰撞与检验中才能熠熠生辉。第二,即使一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让它存在并被自由表达,其危害也远小于压制它的行为本身。压制思想,是对人类心智的扼杀,是对社会进步的阻碍。密尔的论证充满力量,他呼吁我们“允许一切观点存在,并且给予最充分的辩论”。 个人品味与生活方式的自由: 密尔主张,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决定自己的兴趣、追求以及人生目标。社会不应以“社会习俗”、“多数人期望”或者“道德规范”的名义,去干涉个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穿着打扮、社交习惯、宗教信仰,还是生活伴侣的选择,都属于个人自主的范畴。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个性的发展,而个性的形成,离不开自由探索和自主选择。强制性的统一,只会培养出机械化的、缺乏生气的社会成员。 结社与自由联合的自由: 密尔同样强调,人们有权利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自由地联合起来,组织社团、政党、宗教团体等。这种自由联合,是社会活力的体现,也是个体力量的汇聚。然而,他也强调,这种联合也不能以伤害他人为目的,否则就超出了自由的界限。 自由的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密尔并非为了抽象的“自由”而辩护,他深刻地认识到自由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巨大价值。 促进真理的发现与认识: 如前所述,思想和表达的自由是发现真理的根本途径。真理并非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教条,它需要不断地被审视、被挑战、被发展。自由的讨论环境,能够让不同的观点相互启发,促进人类对世界的理解不断深化。 塑造独立、有活力的个体: 自由使得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发展,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这种自主性培养了人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密尔认为,一个社会如果压制了个体的自由,它培养出来的将是盲从的、缺乏个性的群体,而这样的群体,注定难以在复杂的时代中取得真正的进步。 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 任何一项伟大的社会变革,任何一项突破性的科学发现,都曾是最初被视为异端、被主流所排斥的。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敢于挑战传统、坚持己见的人,社会才得以摆脱僵化的束缚,迈向新的高度。自由的土壤,是创新的温床。 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当个人不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当个体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整个社会的生命力都会随之增强。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自由》所提出的原则,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在信息爆炸、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多数人的暴政”以新的形式出现。网络上的“键盘侠”群体、社交媒体上的“集体审判”,都可能对个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比传统意义上的压迫更难逃脱。密尔对“社会舆论的压迫”的警告,在今天变得尤为切合。 密尔强调的“伤害原则”,为我们处理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一个清晰而有效的衡量标准。它提醒我们,在讨论公共政策、制定法律时,不能仅仅以“妨碍风俗”、“引起不适”等模糊的理由来限制个人自由,必须要有明确的、可证明的“伤害”作为依据。 《论自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如何构建一个真正自由社会的指南。它敦促我们保持警惕,捍卫我们珍贵的个体自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自由。密尔的文字,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去辩论,去质疑,去拥抱多样性,去创造一个更加光明、更加公正、更加充满活力的未来。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渴望解放,渴望独立思考,渴望活出真我的人的永恒经典。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关注公共议题的普通公民视角出发,我感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分析框架,用以解构当今社会中许多看似不可撼动的道德和法律壁垒。它带来的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一套检验事物对错的“工具箱”。作者极为审慎地对待“公共秩序”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微妙平衡,他没有陷入绝对自由的乌托邦幻想,而是务实地划定了那条清晰的红线——即对他人造成实质性伤害。这种务实性让我印象深刻,它避免了纯粹的理想主义空谈,而是将自由置于一个可操作、可辩论的实际场景中。这种精确的界限设定,对于理解现代法律精神以及公民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至关重要。它让我们意识到,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许可证,而是建立在对他人自由的充分尊重与审慎克制之上的责任。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传递核心理念的清晰度上做得相当出色,即使我不是专业研究哲学的学者,也能大致把握住米尔所倡导的“伤害原则”的精髓所在。那种围绕个体自主性与社会干预界限的探讨,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群体意见日益强势的时代,显得尤为振聋发聩。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异见”价值的推崇。它不是简单地歌颂“与众不同”,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何压制异见对整个社会进步的危害性,指出即便是错误的观点,也可能包含着真理的某些碎片,或者至少能促使主流观点进行更严谨的自我审视与辩护。这种对思想多样性的坚持,远比表面上的宽容来得深刻和有力,它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强大的心智防线,抵抗那种将任何不合时宜的声音一概斥为“危险”或“愚蠢”的冲动。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意见的态度,着实是一次思想上的“排毒”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进行缓慢而严肃的智力角力。它不是那种读完后会让你立刻感到“醍醐灌顶”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咀嚼和沉淀的。尤其是在讨论教育、习俗的束缚力时,米尔的分析透彻得近乎冷酷,直指人性的弱点——那种宁愿随大流也不愿独立思考的惰性。我发现,书中的许多论述,即便放在一个多世纪后的社会背景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例如,关于“多数人的暴政”的担忧,在社交媒体上意见领袖权力无限放大的今天,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更隐蔽的形式。读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消化那些冗长但必不可少的铺垫,才能真正体会到他构建起那个自由基石时的严密性。它迫使我跳出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去审视那些我从未质疑过的“常识”,这种被挑战的感觉,是阅读一本真正伟大著作时特有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具有一种古典的韵律和逻辑上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并非来自于煽动性的语言,而是源于逻辑链条的无懈可击。通读下来,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理性、对个体尊严不可动摇的信念。它成功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公民状态:一个既能充分发展自我、追求幸福,又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并批判不同声音的个体。这种对完善自我的强调,与现代社会中许多追求即时满足和群体认同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仅是对外部压迫的抵抗,更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管理和智力上的持续努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如何成为一个更好思考者”的蓝图,这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政治宣言,更像是一份献给所有追求独立心智者的沉甸甸的礼物。

评分

这部《论自由》的译本,装帧设计挺有格调,纸张的触感也令人愉悦,作为一本经典著作的再现,出版社在实体书的制作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从我这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首先被吸引的是译文的流畅度与准确性。阅读像米尔这样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著作,最大的障碍往往在于晦涩的古早译文,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这一版似乎在这方面做了优化,行文的节奏感把握得不错,即使是面对那些极其精妙的逻辑推演和复杂的道德论证,也保持了一种清晰的脉络,使得阅读体验大大提升。它不像某些译本那样生硬地逐字对应,而是更注重将米尔的原意用现代汉语的语境自然地表达出来,这一点非常关键,让我在阅读时能更专注于思想本身,而不是纠结于语句的理解上。这种高质量的翻译工作,无疑是对原著精神的一种尊重和再创造,使得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变得更加顺畅和引人入胜,对于初次接触米尔思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道友好的门槛。

评分

书很不错,值得细细品读,价格也很实惠。

评分

很好的书,京东价格很便宜

评分

还没看 所以不知道自由是什么

评分

好用,不错!老妈喜欢~~~~~~

评分

习惯着去看西方著作,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沉醉其中~~

评分

价格便宜,物流快,棒棒哒!

评分

很好的书,非常满意。

评分

还没看,不过拿到手,质量很好,很精美,用券也很优惠,赞一个,看了之后再来追评~

评分

这本书还没开始看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