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血管係統》是“器官——係統”整閤係列規劃教材的一種,教材共分為三篇19章,特色在於依照“結構——功能——疾病.藥物治療”的認知規律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將心血管係統涉及的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及心髒內科概論基礎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閤;剔除重復內容,並加入最新的心血管係統相關前沿進展,建立起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功能模塊。為瞭便於學習,將脈管係統包含的淋巴係統也列入本教材。本教材的編寫堅持“淡化學科,注重整閤”的原則,不僅注重知識內容的整閤,也遵循傳統教材編寫的“三基”、“五性”、“三特定”特點。與此同時,本教材與“器官——係統”係列教材中的《心血管係統疾病》相呼應,形成瞭完整的以心血管係統及疾病為主綫的生物醫學與臨床醫學雙循環課程模塊。本教材不僅適用於長學製、五年製臨床醫學專業,而且也適用於國傢卓越醫生培養計劃和心血管專業研究生及臨床醫藥師參考使用。此外我們配套編寫瞭《心血管係統學習指導及習題集》,供讀者和教師參考,以檢驗學習效果用。
作者簡介
臧偉進,現任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藥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級《藥理學》優秀教學團隊、《藥理學》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負責人,陝西省教學名師,衛生部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陝西省有突齣貢獻專傢及美國中華醫學會首屆傑齣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在英國裏茲大學獲博士學位,而後分彆在英國裏茲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和馬裏蘭大學醫學院進行博士後工作。曾在美國馬裏蘭大學醫學院、日本國立生理研究所細胞分子生理係及日本滋賀醫科大學擔任客座/訪問教授。主要學術兼職包括國際心髒研究會(ISHR)中國分會執委會委員、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教學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藥理學會教學與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藥理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陝西省藥理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藥學臨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生理學會副理事長、《心髒雜誌》副主編等。
現主要從事心血管和細胞分子藥理學方麵的研究。先後主持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發錶SCI收錄論文70餘篇。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奬和兩項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奬。在教學改革與研究方麵,積極倡導“器官一係統”的課程體係與PBL教學模式改革,啓動瞭西安交通大學“器官一係統”整閤課程與PBL相結閤的教學改革。
吳立玲,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級《病理生理學》精品課程、國傢級《病理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負責人。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1981年在北京醫學院獲碩士學位,三次在美國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進行科研工作。主要學術兼職包括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心髒研究會(ISHR)中國分會委員、《中國病理生理雜誌》副主編、《中國動脈硬化雜誌》編委等。
現主要從事心血管病理生理學和頜下腺分泌調控的研究。先後主持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在國內外雜誌發錶論文100餘篇,4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或三等奬。主編及參編教材及專著10餘部,4次獲北京市精品教材。作為主要成員曾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奬。
王國平,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傢級重點學科(病理學)學科帶頭人、衛計委國傢級臨床重點專科(病理科)項目負責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病理研究所所長兼病理科主任。1987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病理學的教學、科研和臨床診斷工作。1998年至2004年先後在日本、中國香港和加拿大的高等院校學習和工作,2004年7月迴國,同年晉升為教授,2005年起任博士生導師、病理學係主任,2007年起任同濟醫院病理研究所所長兼病理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嚮為心血管病理學,在心髒、血管及軟組織疾病病理學和臨床病理診斷方麵具有深入的認識和見解;主編瞭《臨床病理診斷指南》,主持瞭大型臨床病理參考書《外科病理學》的再版工作,主譯瞭國際病理學名著《KOSS診斷細胞學及其組織病理學基礎》;先後以副主編和編委的身份參加瞭國傢級規劃教材《病理學》和國際英文教材的編寫;近年來主持瞭多項國傢級科研項目,取得瞭係列性的研究成果。
黃嵐,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第三軍醫大學新橋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副院長,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重慶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及心律失常防治的工作,擅長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是我國及全軍心髒病學領域傑齣的專傢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優秀人纔崗位一類津貼。為國際心髒研究會委員、美國心髒學院專傢委員(FACC)、首批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專傢委員(FCSC)、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肺血管組組長、國傢心血管病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重慶市心血管病專委會主任委員、全軍心血管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發錶研究論文269篇,其中SCI收錄63篇,為衛生部行業專項課題首席科學傢,主持衛計委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課題1項,國傢自然基金課題5項,軍隊“十二五”重點項目l項,國傢“十二五”支撐課題分題2項;主編專著7部,副主編專著10部,參編專著78部,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軍隊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奬3項、二等奬3項、三等奬3項,軍隊育纔金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心血管形態學基礎
第一章 心血管係統結構總論
第一節 心血管係統組成
第二節 管吻閤及側支循環
第三節 血管的配布規律及其變異和異常
第二章 心
第一節 心的位置和外形
第二節 心的各腔
第三節 心的構造
第四節 心的傳導係統
第五節 心的血管和神經
第六節 心包
第七節 心的體錶投影
第三章 動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動脈的組織學結構
第三節 肺循環的動脈
第四節 體循環的動脈
第四章 靜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靜脈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 肺循環的靜脈
第四節 體循環的靜脈
第五章 毛細血管
第一節 毛細血管的基本組織學結構
第二節 毛細血管的分類
第三節 毛細血管的功能
第六章 心血管係統的發生
第一節 原始心血管係統的建立
第二節 心髒的發生
第三節 弓動脈的發生與演變
第四節 胎兒血液循環及齣生後的變化
第七章 淋巴係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淋巴導管
第三節 人體主要淋巴結的位置和引流範圍
第四節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第二篇 心血管係統功能及調控
第八章 心髒生理
第一節 心髒的生物電活動
第二節 心髒的泵血功能
第九章 血管生理
第一節 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
第二節 血流動力學
第三節 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第四節 靜脈血壓和靜脈迴心血量
第五節 微循環
第六節 組織液的生成與迴流
……
第三篇 心血管疾病與藥物治療基礎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前言/序言
人類心髒的奇妙旅程:從生命之初到健康終章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跳動的心髒,它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動力源泉,也是探索人體奧秘的絕佳起點。這顆每時每刻都在辛勤工作的器官,承載著將氧氣和養分輸送到全身的重任,維係著我們生存所需的一切生理功能。本書將帶您踏上一場全麵而深入的心血管係統探索之旅,揭示其精巧的結構、動態的運作機製,以及與我們日常健康息息相關的方方麵麵。 第一部分:心血管係統的基石——結構與解剖的奧秘 在本部分,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層麵開始,深入瞭解構成心血管係統的每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心髒:生命的發動機 解剖學視角: 我們將逐一剖析心髒的四腔結構——心房(左心房、右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右心室),以及它們之間的分隔,如房間隔和室間隔。瞭解這些腔室的相對位置和功能分區,是理解血液循環的關鍵。 瓣膜的精巧設計: 心髒的瓣膜,如三尖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僧帽瓣)和主動脈瓣,將是我們的重點關注對象。我們將詳細解析它們在維持血液單嚮流動中的關鍵作用,以及瓣膜關閉和開啓時的精妙力學過程。 心肌的強大力量: 心肌是心髒跳動的直接執行者。我們將探討心肌細胞的特殊結構,如肌節、橫管和肌漿網,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産生強大而有節奏的收縮力。此外,心髒的傳導係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希氏束和浦肯野縴維,也將被詳細闡述,揭示電信號如何在心髒內傳遞,從而協調心跳的節奏。 血管的神經網絡: 除瞭心髒本身,血管構成瞭心血管係統的另一半。我們將區分動脈(將血液從心髒輸送到全身)、靜脈(將血液從全身輸送迴心髒)和小血管(毛細血管、微動脈、微靜脈)。我們將探討它們在血管壁結構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適應各自的功能需求。動脈壁的彈性和收縮性,靜脈壁的相對薄弱和瓣膜的存在,以及毛細血管極薄的壁層,都將是詳細的講解內容。 血液:生命的載體 血液的組成: 血液不僅僅是紅色的液體,它包含多種關鍵成分。我們將深入探討紅細胞(負責氧氣運輸)、白細胞(免疫防禦)、血小闆(止血與凝血)以及血漿(包含蛋白質、電解質、激素、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體內扮演著多重角色,包括運輸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激素、抗體和代謝産物;調節體溫;維持體液平衡;以及參與止血和免疫過程。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功能是如何通過血液的流動和其組成成分的協同作用來實現的。 第二部分:血液循環的壯麗樂章——生理學的功能解析 在本部分,我們將超越靜態的結構,進入心血管係統動態運作的層麵,理解血液如何在體內川流不息。 心髒的泵血機製: 心動周期: 我們將詳細描述心髒跳動的兩個主要階段:收縮期(心房收縮和心室收縮)和舒張期(心房舒張和心室舒張)。每一個階段的細微變化,如血流方嚮、瓣膜開關以及壓力變化,都將進行詳盡的解析。 心輸齣量與每搏量: 我們將介紹心輸齣量(每分鍾心髒泵齣的血液總量)和每搏量(每次心跳泵齣的血液量)這兩個關鍵指標,並探討影響它們的因素,如心率、前負荷、後負荷和心肌收縮力。 血液循環的兩種主要途徑: 體循環(大循環): 從左心室齣發,富含氧氣的血液經主動脈分支,通過動脈、微動脈最終到達全身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進行氣體和物質交換,然後經微靜脈、靜脈匯入上、下腔靜脈,迴到右心房。我們將追蹤血液在體循環中的完整旅程。 肺循環(小循環): 從右心室齣發,缺氧的血液經肺動脈,到達肺部毛細血管,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氣並排齣二氧化碳,然後經肺靜脈,迴到左心房。我們將詳細描述血液在肺循環中的物質交換過程。 血壓的調控: 血壓的定義與測量: 我們將解釋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概念,以及它們對心血管健康的意義。 血壓的復雜調控網絡: 血壓的穩定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我們將深入探討神經係統(如自主神經係統)、體液因素(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抗利尿激素、醛固酮)以及血管本身的調節機製(如血管收縮和舒張)如何共同作用,精細地調控血壓的波動。 第三部分:心血管健康與疾病——維護生命的藍色警戒綫 瞭解心血管係統的正常運作機製,纔能更好地識彆和預防潛在的健康威脅。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類型: 冠狀動脈疾病: 包括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我們將探討動脈粥樣硬化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以及血栓形成的機製。 高血壓: 作為“沉默的殺手”,高血壓的成因、長期影響以及相關並發癥(如中風、腎髒損害)將是重點。 心力衰竭: 當心髒泵血功能減弱時,我們將分析其不同類型,以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原因。 心律失常: 各種心律不齊的發生機製,從房顫到室速,以及它們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瓣膜性心髒病: 各種瓣膜狹窄和關閉不全的病因、臨床錶現和治療原則。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不可控因素: 年齡、性彆、傢族史等。 可控因素: 飲食習慣(高鹽、高脂、高糖)、缺乏運動、吸煙、過量飲酒、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精神壓力等,我們將詳細分析這些因素如何一步步侵蝕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健康的維護與促進: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控製體重、管理壓力等,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卻是守護心髒健康的最有力武器。 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強調早期篩查和發現潛在問題的重要性,如血壓、血脂、血糖的監測。 疾病的管理與治療: 針對不同心血管疾病,我們將簡要介紹其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基本原則,強調遵醫囑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心血管係統的未來展望——科技與醫學的融閤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心血管醫學也在不斷進步。 診斷技術的革新: 從傳統的 EKG、超聲心動圖,到更先進的 CT、MRI、心髒導管檢查,以及基因檢測等,這些技術如何幫助我們更精準地診斷和評估心血管狀況。 治療手段的突破: 介入治療(如支架植入、瓣膜置換)、微創手術、心髒移植、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為許多曾經棘手的疾病帶來瞭新的希望。 預防醫學的深化: 更加個體化的風險評估和乾預方案,以及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輔助疾病預測和管理。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易於理解的心血管係統知識框架。無論您是醫學專業的學生,還是對自身健康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相信通過閱讀本書,您都能對這顆“生命的發動機”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從中汲取寶貴的健康知識,更好地嗬護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