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

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俊岭,韩志伟,王体健 等 著
图书标签:
  • 大气污染
  • 突发事件
  • 环境监测
  • 预报模型
  • 应急管理
  • 环境科学
  • 气象学
  • 污染控制
  • 风险评估
  • 环境保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68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258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
开本:B5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4
字数: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气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其强度高、危害大,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全、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成为当前环境污染控制和安全保障的重大议题。《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讨论在突发事故的监测、模拟、处理处置和防范应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监测与模拟预报技术于一体的移动平台、基于动态风险场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及分类预案,以及相关应急响应和处理、处置建议。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与预报技术集成移动平台
1.1 监测与预报技术集成移动平台
1.2 车载被动红外遥测系统
1.3 被动红外吸收标准谱库
1.4 室内验证实验和外场实验检验
1.5 小结

第2章 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发展
2.1 应急预报系统框架
2.2 气象预报模式
2.2.1 MM5前处理模块
2.2.2 MM5主模块
2.2.3 应急气象预报的模拟参数设置
2.2.4 气象预报模式的改进
2.3 污染物扩散模型
2.3.1 控制方程
2.3.2 主要物理化学过程求解方案
2.3.3 双向嵌套和并行计算技术
2.3.4 污染物扩散模型的改进
2.4 典型事故源仿真
2.4.1 火灾事故源
2.4.2 爆炸事故源
2.4.3 泄漏事故源
2.5 基础数据
2.5.1 地形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2.5.2 气象观测数据
2.5.3 污染源应急监测数据
2.5.4 化学危险品数据库
2.5.5 事故现场基本信息
2.6 小结

第3章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
3.1 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3.2 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方法
3.2.1 概率方程法
3.2.2 阈值法
3.3 突发大气污染事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软件
3.3.1 突发大气污染事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
3.3.2 突发大气污染事件人群健康风险评估软件
3.4 小结

第4章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动态应急预案
4.1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动态应急预案系统
4.1.1 基础信息数据库
4.1.2 污染物模拟预测与健康风险评估模块
4.1.3 数字化动态应急预案
4.2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动态应急预案系统应用检验
4.3 小结

第5章 综合外场实验和大气污染应急系统检验评估
5.1 综合外场观测实验介绍
5.2 实验区域气象预报与观测对比
5.3 近地面黑碳最大浓度预报与观测对比
5.4 六氟化硫扩散实验模拟评估
5.4.1 外场六氟化硫扩散实验介绍及实验参数设置
5.4.2 近地面SF6浓度模拟与观测对比
5.5 城市冠层对风廓线的影响
5.6 重气泄漏扩散中城市冠层影响
5.7 被动气体泄漏扩散中城市冠层影响
5.8 小结
参考文献
彩图

精彩书摘

  《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
  2.4.2 爆炸事故源
  与其他类型的事故源相比,爆炸事故源具有以下典型特征:第一,爆炸当量决定爆炸事故的规模;第二,爆炸事故源为瞬时排放,短时问内释放所有的污染物质;第三,爆炸产生“蘑菇状”烟云,当爆炸持续时间结束后,即该“蘑菇状”烟云达到最大上升高度和最大半径后,以烟团方式扩散(图2.5)。因此,在污染物扩散模拟过程中,爆炸源项的处理应考虑上述典型特征。
  在IAPERM爆炸源项处理中,视爆炸产生的污染源为底面半径为爆炸烟云最大半径,高度为爆炸烟云最大上升高度的圆柱体烟团;爆炸事故在很短时间内释放所有污染物质,视圆柱体烟团内部污染物混合均匀;最后,用IAPERM垂直方向模式分层高度和水平方向网格距切割圆柱体烟团,确定爆炸烟云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排放强度。依据以上的考虑,爆炸源项的关键参数为爆炸烟云的最大上升高度、最大半径及污染物质的总质量。
  国外和国内爆炸烟云实验和模拟研究为扩散模式爆炸源项的两个关键参数(爆炸烟云最大上升高度、最大半径)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

前言/序言


浩瀚星河的低语:一本探索宇宙边界与生命起源的史诗 书名: 《星际回响:文明的彼岸与宇宙的拓扑》 作者: 艾莉西亚·维恩,天体物理学家、宇宙社会学先驱 出版社: 寰宇视野文化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 导言:在寂静中聆听最古老的讯息 自人类首次仰望夜空,对“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宇宙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的叩问便从未停歇。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不过是恒河沙数星系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然而,正是这粒尘埃,孕育出了探寻万物起源的智慧。 《星际回响:文明的彼岸与宇宙的拓扑》并非一本关于地球内部环境或瞬间事件的记录,它是一次宏大、深邃的哲学与科学交汇的旅程。它将读者的目光从大气层的喧嚣中彻底抽离,投射向光年之外的虚空,去追问那些超越日常经验的终极命题。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宇宙图景,一个结合了最新量子引力理论、暗物质观测数据以及对地外生命形态的严谨推测的综合框架。 本书共分为五部,层层递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直抵宇宙演化的核心。 第一部:时空的褶皱与引力的低语(The Fabric of Spacetime) 本部分着重于对时空本质的深刻理解,摒弃了牛顿式的绝对时空观,转而深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前沿及其后继理论。 1. 量子引力学的迷雾: 探讨当前物理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统一。我们将详细剖析弦理论(String Theory)和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在描述黑洞奇点和宇宙大爆炸初始条件上的差异与潜力。重点阐述如何通过高维空间(Extra Dimensions)的微小卷曲来解释引力在宏观世界中表现的相对弱小。 2. 虫洞的几何与信息悖论: 从理论层面解构虫洞(Wormholes)作为连接时空不同区域的桥梁的可能性。本书并未停留在科幻想象,而是基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特解,探讨穿越虫洞所需的“负能量物质”的物理学约束与潜在的能量需求。随后,深入剖析信息在落入黑洞后是否真正湮灭的“黑洞信息悖论”,这关乎宇宙基本物理定律的完备性。 3. 宇宙的拓扑结构: 传统的宇宙模型假设空间是平坦的或略微弯曲的,但本书引入了“拓扑”概念,探讨宇宙是否可能具有周期性或非欧几里得的连接方式。例如,如果宇宙是有限但无界的,它可能在遥远的地方自我重叠——这暗示着我们看到的星系可能只是自身的一个“镜像”。 第二部:暗物质的幽灵与暗能量的推手(The Dark Cosmos) 宇宙中约95%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可见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理解宇宙演化的最大谜团。本部分聚焦于这些“黑暗部门”。 1. 暗物质的粒子狩猎: 详细梳理寻找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轴子(Axions)等候选粒子的实验进展。通过对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的精细分析,建立起暗物质分布的宇宙学模型,并讨论目前最先进的地下实验室(如XENONnT)的探测局限。 2. 暗能量的本质: 探讨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的性质。本书重点分析了宇宙学常数(Lambda)模型、托斯(Quintessence)标量场模型,以及“哈勃张力”——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膨胀率不一致性——可能预示着现有宇宙学标准模型(Lambda-CDM)的根本缺陷。 3. 宇宙网的形成: 结合高精度N体模拟(N-body simulations),直观展示暗物质如何作为骨架,引导普通物质聚集,形成巨大的星系纤维和空洞构成的“宇宙网”,揭示了物质分布在最大尺度上的宏观结构。 第三部:恒星的诞生与终结:元素的炼金术(Stellar Alchemy) 本部分将视角拉回到恒星的生命周期,这是构成生命所需重元素的工厂。 1. 超新星爆发的触发机制: 深入分析Ia型和II型超新星的不同形成路径,特别是对引力坍缩双星系统(Core-Collapse Supernovae)中,中微子对爆炸驱动力的贡献机制进行细致的探讨。 2. 极端天体的光谱学: 聚焦于脉冲星(Pulsars)作为宇宙中最精确的计时器,如何帮助我们验证广义相对论的精确度。同时,分析快速射电暴(FRBs)的起源,探讨它们是否指向一类全新的、快速演化的超致密天体(如磁星)。 3. 恒星演化与生命元素清单: 阐述从氢到铁的核聚变过程,并解释了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金、铀)是如何在奇特的事件中,例如双中子星并合(Kilonovae),被锻造出来并散布到星际介质中的。 第四部:地外生命的哲学边界与生物化学(Astrobiology Beyond Earth)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关于生命本身的探讨,但其焦点在于“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而非“地球生物学”。 1. 生命的普适性与热力学基础: 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生命现象,探讨自我组织系统在能量梯度驱动下诞生的普遍性。讨论生命不一定基于碳基和液态水的假设,提出硅基生命或甲烷基生命的理论框架。 2. 系外行星的宜居带再定义: 突破传统的“金发姑娘区”(Goldilocks Zone)概念。分析潮汐锁定、大气逃逸机制(如光蒸发),以及冰封海洋行星(如木卫二、土卫二)内部热液喷口作为生命栖息地的潜力。重点分析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对系外行星大气层中生物标记物(Biosignatures)的探测策略。 3. 费米悖论的现代诠释: 详细分析“大沉默”(The Great Silence)背后的各种解释,包括“大过滤器”(The Great Filter)理论的不同阶段(早期或晚期),以及“动物园假说”或“星际生态学”的复杂社会学模型。 第五部:文明的拓扑与信息编码(The Civilizational Horizon) 最后一部超越了纯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进入了对高级文明存在形态的推测与哲学反思。 1. 戴森球的能源极限: 探讨卡尔达舍夫等级(Kardashev Scale)的局限性,并假设一个II型或III型文明可能采取的能源收集策略。重点分析“戴森球”的实际工程可行性,以及这种巨型工程对恒星光度的可观测影响。 2. 信息的熵与永恒: 探讨高级文明如何处理信息存储的终极问题。如果一个文明存活了亿万年,它们的信息系统将面临何种熵增挑战?是否会有文明选择将自身意识上传到更稳定、更低能耗的基质中(如黑洞视界附近或白矮星内部)? 3. 宇宙终极命运的哲学回响: 结合宇宙膨胀的加速趋势,分析宇宙的终极热寂(Heat Death)图景。在信息和能量趋于均匀分布的背景下,思考“存在”的意义是否会退化为纯粹的数学结构。本书在最终章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或许宇宙的意义,恰恰在于它必然会走向寂静,从而使每一个短暂的、有序的结构(如生命与文明)都具有了无可替代的、瞬间的价值。 --- 总结: 《星际回响》是一部挑战认知边界的作品,它要求读者放下对日常经验的依赖,用最前沿的科学工具和最广阔的哲学视野,重新丈量我们所处的实在。它不是对已知事实的罗列,而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是对人类心智极限的一次温柔而坚定的推向。阅读此书,如同登上了一艘能够穿越光速的飞船,去聆听那来自宇宙深处,亘古不变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经常需要接触一些关于空气污染的数据和信息。抱着学习的态度,我购买了《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这本书。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在“监测”部分的内容深度。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NOx、O3等)的来源、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各种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地面监测站、遥感监测、走航监测等。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传感器技术”的介绍,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测量特定污染物时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覆盖率。书中的图示非常清晰,展示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转化和沉降过程,这对于理解污染的动态变化非常有帮助。此外,它还涉及到一些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的方法,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数据科学家,但通过阅读,我对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污染源解析和溯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对于我这种需要理解底层技术原理的读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知识。

评分

这本《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真是给了我不少惊喜,虽然我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多,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既专业又不枯燥。刚翻开的时候,我以为会是枯燥的技术手册,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表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书中对一次突发性工业事故导致的大气扩散过程的模拟分析,简直就像在看一部灾难片,只不过是科学版的。它详细描述了风向、风速、地形等因素如何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浓度,以及不同污染物可能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健康影响。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热岛效应”和“地形诱导”的章节,以前总觉得城市空气不好是自然的,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因素,在某些极端天气下,会成为加剧污染的“帮凶”。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监测技术的原理,虽然我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数学公式,但它配以直观的流程图和设备照片,让我大致了解了那些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收集到的数据是如何被整合分析的。而且,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了解大气污染是如何发生、发展以及监测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居住的城市近年来空气质量不太理想,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经常会经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让我非常焦虑。这本书在“监测”和“预报”方面的内容,虽然我不是专家,但它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形象的图解,让我能够大致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我比较关注书中关于“区域联防联控”的讨论,它讲到了不同城市之间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合作,以及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虽然这部分内容更多是宏观层面的,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挑战。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公众参与的途径,比如如何通过手机APP获取空气质量信息,以及如何参与到环保宣传活动中来。这让我觉得,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并非无能为力,也可以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一份力量。这本书在提醒我们关注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感觉心里踏实了不少。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主要是抱着一种“事到临头,总得有所了解”的心态。毕竟,近年来极端天气和突发污染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普通人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预案”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污染有多严重,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比如,在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来临前,这本书详细列出了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所对应的社会管理部门的响应流程,包括信息发布、交通管制、企业停产限产、学校停课等一系列措施。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居家防护指南”的部分,它不像一些简单的科普文章那样只告诉你要戴口罩,而是深入解释了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等级,以及在不同污染浓度下,室内通风和净化空气的最佳策略。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简易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虽然不如专业设备精准,但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能够提供一个初步的判断依据。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逻辑性非常强,从监测到预报,再到应急响应,环环相扣,读起来非常有条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应急预案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预案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挑战。

评分

我是一名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突发性的大气污染事件。 《突发性大气污染监测预报及应急预案》这本书,对我的工作非常有帮助。书中关于“预报”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数值预报模型,以及如何结合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清单来预测污染物的浓度和扩散趋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短期临近预报”和“中期趋势预报”的讨论,这对于我们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到了一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污染预报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未来工作的新方向。此外,书中关于“应急预案”的阐述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措施,而是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包括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公众沟通等方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响应等级”的划分印象深刻,这有助于我们在面对不同程度的污染事件时,能够采取最恰当的应对策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合实际工作需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评分

非常好的购物经历,实用性强,作为工具书太合适了,京东棒棒的!

评分

值得学习,非常好。

评分

产品不错,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

很好用,一直买,性价比高

评分

出货快,图书新。。。

评分

还没用 包装看着不错(*?´╰╯`?)?应该是正品~~~~

评分

帮别人买的

评分

苦,不是好滋味。人尝胆汁、黄连,其味即苦也。然而,偏就有卧薪尝胆者,明知味苦,定要[SM]尝之。何故?用以励志也。苦行、苦斗、苦恋、苦苦地折磨自已,坚忍、执著,心甘情愿、锲而不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至此便成为一种镜界。为追求一种目的,达到一种镜界,虽苦犹乐,甘之如饴。苦之极,亦乐之极也。 读书之苦乐亦如此也。就本人自身而言我看过很多书,所以我也爱书,自然知道读书的苦与乐[ZZ][NRJJ]

评分

这书一时半会儿看不完,慢慢留着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