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場饒有興趣的鬥爭”——清華集團與北洋舊部的博弈/13
一、北洋社會與“預備學校”/13
(一) 病弱國度的“預備學校”:“洋化”與“官氣”並存/13
(二) 從“美國式大學校”嚮“中國式大學”的努力/17
二、北伐功成與北平異動/20
(一)北平知識界的亂象/20
(二) 政權鼎革與清華變革/23
三、羅傢倫初長清華及其“大學的理念”/27
(一) 北上長校的颱前幕後/27
(二) “整理校務之經過”/29
(三) 董事會第一次會議/32
(四) 董事會第二次會議/36
四、另一場博弈:在羅傢倫與教授會之間/49
五、小結/51
第二章 羅傢倫與清華大學的內部改革——“學術化”與“紀律化”的糾結/53
一、學術化:從“預備學校”邁嚮“高深學府”/53
(一) 改革人事製度/54
(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57
(三) 改組師資團隊,匯聚學術英纔/59
二、學術體製機製的改革與成效 /63
(一) 營造學術空氣/64
(二) 鼓勵發錶成果/70
(三) 強化學術休假/74
三、物理學係:跨越式發展的典範——“學術化”的碩果之一/78
(一) “學術化”改革與學術之猛進——以物理係為例/78
(二) 物理學係發展曆程/79
(三) 物理學係與中國國防/82
四、“紀律化”:極具爭議的嘗試與頓挫/86
(一) “紀律”:清華傳統氣質的一部分/87
(二) 此“紀律”非彼“紀律”:在“紀律化”與“黨化”之間/88
(三) 反彈:“徹底失敗”的嘗試/98
五、小結/99
第三章 易長風潮與“所有計劃照常進行”——清華、北平與南京的三邊互動/103
一、“黨治”時代的來臨/103
二、“驅羅”運動: 政學博弈的第一個迴閤/105
三、“拒喬”運動:清華與閻锡山政權的博弈/113
四、“驅吳”運動:清華學人與南京當局的互動/118
(一) 南京教育部的人事變動/118
(二) 吳南軒的北上與南下/120
(三) 清華、北平與南京的互動/133
(四) 蔣介石的反應與翁文灝的齣長/138
五、“法”的兩種麵相:《大學組織法》與清華之“法”/142
(一) 《大學組織法》與清華規程/142
(二) “黨”與“主義”定於一:蔣介石及其教育觀/147
六、小結/160
第四章 政學互動的結果:柔性治校體製的成型——以梅貽琦為中心/163
一、梅貽琦與清華:人脈、氣質與時勢的耦閤/164
(一) 梅貽琦:從幕後到前颱/164
(二) 校長的兩重身份:“知識人”與“政治人”/165
(三) 梅貽琦重掌清華/169
二、近代大學治理體係的成型/171
(一) 權力的博弈:教授治校與校長治校/171
(二) 係主任群體:“核心”之核心/178
(三) 非零和的分權製衡:校長與評議會之關係/188
三、“超然於政潮”的理念與無法超越的現實/198
四、小結/203
第五章 “新興大學”在政治紛擾中崛起——學術布局的拓展與創新/205
一、從“撤銷工程係”到“增設工學院”:工程教育的興衰與反復/206
(一) 清華工學的“後來居上”/206
(二) 努力的受挫:經費停付風波/212
(三) 辦學成績/219
(四) 矯枉過正的隱患:“理工科抬頭”/222
二、興廢之間的掙紮:法律學係的嬗變/227
(一) 由“興”而“廢”:法律學係的遭逢/227
(二) 究緣:法律學係興廢的颱前幕後/250
三、農科的興廢:從裁撤農學係到增設農研所/268
(一) 農業中國與民國大學/268
(二) 清華與農科的離閤/271
(三) 關於圓明園實驗農場的博弈/279
四、航空工程:政學閤作與中外互動的典範/283
(一) 遠東政局與中國航空/283
(二) “救國”與“讀書”的變奏/287
(三) 政學閤作:雙方關係改善的機緣/289
(四) 中外學術閤作典範/296
(五) 曆史意涵及其他/302
五、小結/303
第六章 “黨國”、“民國”與“傑齣大學”——辦學成就及其限度/306
一、本校“文法數科亦並不弱”——體製創新與多科性綜閤型大學的建成/306
二、錶徵:“母校在美聲譽之佳”——國際能見度的顯著躍升/311
三、曆史意涵:中國大學界的結構轉型/340
四、“未完成的近代化”:遠東大學史上的清華/350
五、小結/359
結 語 政學互動的曆史圖景/361
緻無盡的蒼茫歲月(代跋)/381
主要參考文獻/390
人名索引/400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布局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觸感溫潤,裝幀堅實,一看就是經過精心打磨的齣版物。字體選擇上,正文采用瞭清晰易讀的宋體,字號適中,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章節標題和引文部分則巧妙地運用瞭不同字重和字號,不僅在視覺上形成瞭層次感,也有效地引導瞭讀者的閱讀節奏。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的插圖和地圖部分,雖然我沒有細看具體內容,但從排版上來看,圖片的清晰度和位置安排都十分考究,與文字的結閤度很高,顯然是經過細緻考量的,這對於理解復雜的曆史背景和地理信息至關重要,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和學術體驗。這本製作精良的實體書,本身就散發著一種莊重而嚴謹的學術氣息,讓人在翻閱之初就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從整體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罕有的、既有學理性又不失可讀性的平衡感。它沒有將自己束縛在純粹的學術圈內,也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深度。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清晰的邏輯鏈條串聯起看似散亂的曆史事件,使得即便涉及復雜的權力結構和意識形態衝突,讀者也能跟隨其思路保持清晰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曆史情境感,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當時空氣中彌漫的緊張與不確定性,這種沉浸式的代入感,是許多同類題材作品難以企及的。它不隻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重現”曆史的氛圍和張力,這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肅然起敬,看得齣作者在文獻梳理和史料挖掘方麵付齣瞭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從整體的結構布局來看,它顯然是建立在一個極其堅實的研究基礎之上的,每一個論斷的提齣都似乎有可靠的史料作為後盾。盡管我尚未深入探究其引注的詳盡程度,但從文本中流露齣的那種對史實的敬畏和對細節的執著,就足以讓人對其學術價值給予高度評價。這種紮根於一手資料的研究,纔能真正穿透曆史的迷霧,呈現齣未經修飾的真實麵貌。相比那些泛泛而談、缺乏實證支撐的論著,本書的這種“硬核”氣質,無疑更符閤嚴肅讀者的胃口,它提供瞭一種可信賴的知識體係,讓人在閱讀時能獲得真正的“學問”。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轉換非常巧妙,它似乎能在一瞬間將讀者的目光從宏觀的政治博弈拉迴到具體的個體經驗之中,展現瞭曆史的“溫度”。很多時候,我們談論大時代背景下的製度變遷,往往會忽略身處其中的個體所承受的壓力與抉擇。然而,這本書似乎很注意捕捉這些“微曆史”的碎片,通過對關鍵人物日常言行、私人信件或會議記錄的引用,讓那些曾經身居高位的角色,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會掙紮會妥協的鮮活存在。這種由大到小、再由小見大的敘事策略,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復雜年代的認知,使得復雜的曆史事件不再是抽象的圖錶,而是一幕幕充滿人情世故的真實劇目。
評分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展現齣老道的功力,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宏大曆史敘事變得引人入勝。整本書的行文流暢自然,像是在傾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一段塵封的往事。他並沒有采用那種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生動的細節和側麵描寫,使曆史人物的形象瞬間立體起來,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和政治人物的復雜心境。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即便是對這段特定曆史時期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脈絡。每當故事發展到關鍵的轉摺點時,筆鋒總是恰到好處地一收,留給讀者足夠的空間去迴味和思考,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綫索。
評分內容不錯,印刷和紙張很一般,紙太薄。齣版社的名氣與書的質量成正比。
評分一團亂糟糟
評分北宋山水畫壇在五代的基礎上人纔輩齣,風格技法多彩紛呈,成就突齣。齣現瞭李成、範寬、燕文貴,惠崇等劃時代的傑齣畫傢。範寬得助於終南,太化;高剋明“喜遊山水間,搜奇訪古,窮幽探絕,終日忘歸”。不少山水畫傢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貴畫山水樓觀,號“燕傢景緻”;許道寜擅長寒林,平遠,野水,錶現山峰峭拔,林木勁硬的風貌。燕文貴曾在汴梁大街買畫,許道寜在汴梁買藥時畫山水招攬顧客,他們有都與都市世俗文化有著不同程度的聯係
評分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我喜歡這個商品很久瞭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很有意思的書,值得一讀,推薦一下。
評分很不錯,包裝好,正品,還會買
評分不錯,價格優惠,送貨快,滿意。
評分促銷時買的,比較劃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