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丽英,张友安,黄诘 著
图书标签:
  • 轨迹优化
  • 末制导律
  • 约束优化
  • 伪谱法
  • 数值方法
  • 最优控制
  • 机器人学
  • 动力学
  • 非线性规划
  • 计算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994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47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主要讲述了带落角和末端攻角约束的最优末制导律;带落角约束针对静止目标的一般加权最优末制导律;终端多约束条件下针对静止目标的剩余时间末制导律;多约束条件下针对运动目标的偏置比例导引律;轨迹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多区间伪谱法的基本原理;自适应Radau伪谱轨迹优化算法;基于自适应伪谱法的再入轨迹快速优化与分析;基于hp-Radau伪谱法的再入飞行器实时最优制导方法;Radau伪谱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约束条件下的末制导律研究现状
1.2.1 带落角约束的末制导律
1.2.2 多约束条件下的末制导律
1.2.3 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带落角约束的末制导律
1.3 轨迹优化数值方法研究现状
1.3.1 轨迹优化的一般性描述
1.3.2 间接法
1.3.3 直接法
1.3.4 新进展
1.4 再人制导方法研究现状
1.4.1 标准轨道制导法
1.4.2 预测制导法
1.4.3 新进展
1.5 结构安排

第2章 带落角和末端攻角约束的最优末制导律
2.1 一种带末端多约束的最优末制导律
2.2 二维平面内末端多约束最优末制导律设计
2.2.1 二维弹目相对运动模型的建立
2.2.2 二维平面最优末制导律设计
2.2.3 仿真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落角约束针对静止目标的一般加权最优末制导律
3.1 制导模型
3.1.1 弹目相对运动方程
3.1.2 制导模型的状态方程描述
3.2 考虑控制系统为一阶惯性环节时的最优末制导律.
3.3 不考虑控制系统惯性时的最优末制导律
3.4 算例验证
3.4.1 权函数为1的情况
3.4.2 权函数的逆为剩余时间函数的情况
3.4.3 权函数的逆为指数函数的情况
3.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终端多约束条件下针对静止目标的剩余时间末制导律
4.1 带落角和终端加速度约束的末制导律设计
4.1.1 弹目相对运动方程
4.1.2 末制导律设计
4.2 末制导律特性分析
4.2.1 闭环形式的轨迹解
4.2.2 制导指令的特性
4.2.3 视场角的特性
4.2.4 制导增益的选择
4.3 剩余时间估计方法
4.4数值仿真与分析
4.4.1 末制导律的性能仿真
4.4.2 仿真对比
4.4.3.制导增益选取方法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窘5章 多约束条件下针对运动目标的偏置比例导引律
5.1 采用偏置比例导引的间接撞击角度控制
5.1.1 偏置比例导引的一般描述
5.1.2 偏置比例导引律的求解
5.1.3 导引运动闭环解
5.1.4 偏置项的积分值
5.1.5 偏置项的求解
5.1.6 仿真验证
5.2 考虑导引头视场角和过载限制的攻击角度控制导引律
5.2.1 针对非机动目标偏置项设计方法的改进
5.2.2 针对机动目标偏置项设计方法的改进
5.2.3 仿真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轨迹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多区间伪谱法的基本原理
6.1 多约束条件下的再人轨迹优化模型.
6.1.1 三自由度再入运动模型
6.1.2 约束条件
6.1.3 目标函数
6.2 多区间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
6.2.1 多区间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6.2.2 多区间最优控制问题的一阶最优必要条件
6.3 多区间Radau伪谱法的求解策略
6.3.1 多区间Radau伪谱法求解策略的提出
6.3.2 多区间Radau伪谱方法的基本原理
6.3.3 数值近似方法
6.3.4 多区间Radau伪谱法离散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描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自适应Radau伪谱轨迹优化算法
7.1 自适应p-Radau伪谱优化算法
7.1.1 解的误差判定准则
7.1.2 算法步骤
7.1.3 验证算例
7.2 基于密度函数的伪谱网格细化算法
7.2.1 单个区间内的误差评估准则
7.2.2 基于曲率密度函数的细化策略
7.2.3 算法步骤
7.2.4 验证算例
7.3 自适应hp-Radau伪谱优化算法研究
7.3.1 单个区间内的误差评估准则
7.3.2 提高单个区间求解精度的策略
7.3.3 算法步骤
7.3.4 比较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自适应伪谱法的再入轨迹快速优化与分析
8.1 再人热载最小轨迹快速优化与分析
8.1.1 优化模型
8.1.2 仿真参数设置
8.1.3 不同hp伪谱优化方法的比较
8.1.4 不同伪谱方法间的比较分析
8.1.5 自适应hp-Radau伪谱法优化性能分析
8.2 再人突防轨迹优化与分析
8.2.1 突防轨迹优化问题阐述
8.2.2 突防轨迹优化的难点与优化方法的选取
8.2.3 多阶段优化解法的一般性描述
8.2.4 路径点和禁飞区的内点约束
8.2.5 仿真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hp-Radau伪谱法的再入飞行器实时最优制导方法
9.1 固定采样频率下的实时最优制导算法研究
9.2 固定采样频率下的实时最优制导算法研究
9.2.1 算法步骤
9.2.2 稳定性分析
9.2.3 制导性能仿真与分析
9.3 自由采样频率下的实时最优制导算法研究
9.3.1 算法步骤
9.3.2 稳定性分析
9.3.3 制导性能仿真与分析
9.4 两种实时最优制导方法的对比分析
9.4.1 标准条件下的比较
9.4.2 干扰条件下的比较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Radau伪谱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10.1 问题陈述¨
10.2 理论基础
10.3 收敛性证明
10.4 本章小结
附录A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
  第3章 主要研究有无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情况下的终端角度约束的最优末制导律,没有考虑终端加速度的约束条件,因此本章中将针对静止目标在满足终端落角约束的情况下研究终端加速度约束的剩余时间末制导律。
  几十年来,大多数战术制导武器系统的末制导律设计都是应用比例导引律,原因是比例导引律简单且易于工程实现。然而,比例导引律却无法满足特殊的终端约束条件,例如终端落角约束、终端加速度约束等。为了提高导弹的打击能力,通常要求导弹在末端能够以一定的角度去攻击目标;为了得到期望的终端落角,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其他方法得到了许多先进的制导律。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终端加速度约束和终端落角约束一样重要,主要体现在:首先,导弹的实际加速度受到空气动力学的限制,当导弹接近目标时,零终端加速度约束将会降低命令饱和的概率并且会提高导弹终端性能,零终端加速度约束使导弹的控制系统在末制导段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外界的干扰。其次,为了提高导弹弹头的毁伤效果,需要对终端加速度加以约束。许多考虑带落角约束的文献为了从几何运动方程中求解到制导律,通常只考虑弹道倾角控制。然而,对于反坦克和反舰导弹系统来讲,为了有效破坏有装甲保护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参数是终端弹体角,而不是弹道倾角。对于机动飞行导弹,由于存在着攻角,所以弹体角并不等于弹道倾角。实际中为了使导弹在碰撞时刻弹道倾角近似和弹体角相等,通常会控制末端攻角到非常小。如果末端攻角过大,不但不能很好地打击目标,甚至会损坏导弹的结构。对于轴对称结构的导弹,当攻角和侧滑角很小时,导弹的攻角通常与法向和横向加速度成比例关系。此外,典型的巡航导弹都设计成水平飞行,即零垂直加速度、充分小的攻角。对于导弹的实际应用,为了在碰撞时使攻角为零,零终端加速度约束是有必要的。
  ……

前言/序言


现代飞行器路径规划与控制的新篇章:理论、方法与前沿探索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飞行器,特别是无人机、运载火箭、导弹等高技术装备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高效、安全的轨迹规划与末端制导控制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内容聚焦于先进的制导律设计原理与高效的轨迹优化算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的参考书。 第一部分:先进制导律设计理论 本部分系统阐述了现代飞行器末制导过程中,如何根据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传感器信息以及任务需求,设计出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的制导律。 经典制导律回顾与演进: 从基础的比例导引律(Proportional Navigation, PN)出发,详细分析其工作机制、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引出比例导引律的变种,如指数比例导引律(Exponential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EPN)、距离比例导引律(Distance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DPN)等,探讨它们如何通过修正导引因子或引入距离信息来提升性能。 非线性制导律的设计: 随着飞行器机动性和环境复杂度的增加,线性化模型难以充分描述系统动态。本部分重点介绍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制导律设计方法,包括: 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在制导中的应用: 阐述滑模控制的鲁棒性原理,分析如何设计合适的滑模面和切换律,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精确跟踪,有效抑制外部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 反馈线性化技术: 探讨如何通过状态反馈和坐标变换,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等效的线性系统,从而利用成熟的线性控制方法进行设计。 自适应制导律: 介绍如何利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实时估计和补偿模型参数的变化或未知扰动,使制导律能够“智能地”适应飞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制导: 探索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方法引入制导律设计,实现对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的建模和控制,尤其是在缺乏精确模型信息的情况下。 多目标制导律: 针对某些任务,可能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制导目标,例如同时拦截多个目标、避开障碍物并同时抵达预定点等。本部分将探讨如何设计能够协调和权衡多目标的制导律。 鲁棒性与稳定性分析: 强调制导律设计过程中对鲁棒性和稳定性的严格要求。介绍多种数学分析工具,如Lyapunov稳定性理论、H-infinity控制理论等,用于评估和证明所设计制导律的性能。 第二部分:现代轨迹优化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高效的计算方法,在满足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生成最优的飞行轨迹。这对于飞行器任务规划、性能提升和资源优化至关重要。 最优控制理论基础: 回顾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性能指标(成本函数)、状态方程、控制方程以及各种约束条件(状态约束、控制约束、边界约束等)。介绍Pontryagin最小(大)值原理(Pontryagin’s Minimum/Maximum Principle, PMP)等经典理论,为理解轨迹优化奠定基础。 数值优化方法: 鉴于许多轨迹优化问题难以获得解析解,本部分详细介绍各种成熟的数值优化技术,并探讨其在飞行器轨迹优化中的应用。 直接法: 直接伪谱法(Direct Pseudo-spectral Methods): 这是本书核心关注的领域之一。详细介绍多种伪谱方法,如Radau伪谱法、Legendre-Gauss-Lobatto (LGL) 伪谱法、Chebyshev伪谱法等。阐述如何将连续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离散的非线性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 NLP)问题。重点讲解基函数选择、节点配置、微分算子构建、约束离散化以及如何利用NLP求解器(如IPOPT, SNOPT等)求解。 直接打靶法(Direct Shooting Methods): 介绍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初值问题,通过调整初始控制或状态参数来满足边界条件。 间接法(Indirect Methods): 阐述基于PMP的间接法,即通过求解一组耦合的微分方程(运动方程和协态方程)和代数方程(边界条件和最优性条件)。分析其优点(高精度)和缺点(对初值敏感,求解难度大)。 约束处理技术: 详细探讨在轨迹优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各种约束,包括: 状态约束: 如飞行高度、速度、过载等上限或下限。 控制约束: 如推力大小、舵面偏角等。 路径约束: 如避开禁飞区、避开特定地形等。 边界约束: 如起始点和终止点的位置、速度、姿态等。 算法的工程应用与实例分析: 复杂航迹生成: 演示如何利用伪谱法优化无人机、导弹等在复杂地形、天气条件下的避障航迹。 火箭/航天器轨道设计: 应用伪谱法解决多级火箭发射、轨道转移、再入等场景下的燃料最优消耗问题。 动态系统轨迹优化: 结合实际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通过算法求解最优的机动动作、着陆轨迹等。 面向实时性与鲁棒性的轨迹优化: 探讨如何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末端机动,设计更高效的优化算法,以及如何在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情况下,生成具备鲁棒性的轨迹。 第三部分:理论与方法的融合与前沿展望 本部分旨在将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探讨制导律设计与轨迹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制导律与轨迹优化的协同设计: 分析如何将轨迹优化生成的“理想”轨迹作为制导律的参考,或者如何设计与轨迹优化算法兼容的制导律。例如,将伪谱法生成的优化轨迹嵌入到制导律的反馈控制中,实现更优的跟踪性能。 机器学习在制导与优化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辅助制导律的设计,或者直接生成轨迹,尤其是在数据驱动的场景下。 多体动力学与考虑高阶效应的优化: 针对更复杂的飞行器和环境,考虑大气模型、地球引力场、风场等高阶效应,以及多体动力学对制导与优化的影响。 分布式与协同制导优化: 探讨多飞行器协同任务中的制导与轨迹优化问题,如编队飞行、协同拦截等。 本书通过理论推导、算法剖析、算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现现代飞行器轨迹规划与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无论是追求理论上的严谨,还是致力于工程实践的创新,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与灵感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书名《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本身就传递出一种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精密工程领域辛勤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 “末制导律”这几个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一个飞行器,在任务的最后关键时刻,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但凭借着先进的制导系统,它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和路径,最终精准地抵达目标。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设计这样一种末制导律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特别地,“约束”这个词,让我预感到书中会详细分析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制导系统需要考虑的各种限制条件,比如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传感器允许的误差范围、环境中的干扰因素,甚至是任务本身的特殊要求。这些约束条件无疑会增加制导律设计的难度,但同时也使得最终的解决方案更加贴近现实。而“伪谱法轨迹优化”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伪谱法是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工具,在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时,能够获得非常高精度的结果。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伪谱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将其巧妙地应用于飞行器轨迹的优化。例如,如何在一系列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伪谱法来寻找出最优的飞行路径,使得飞行器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最小的能耗,或者最快的速度完成预定的任务。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通过具体的算例,比如导弹的末端机动、航天器的变轨操作,或者无人机的路径规划等,来生动地展示伪谱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的强大威力。这本书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工具。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科幻电影中的经典画面:火箭升空,导弹呼啸而过,探测器在遥远的星系间穿梭。这些场景的背后,无不体现着精确的制导与轨迹规划。“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这几个字,让我联想到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如何在复杂的干扰和不确定因素下,依然能够精准锁定目标,完成最后的制导。这其中的数学模型该有多么精妙,算法该有多么高效?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末制导律,例如比例导航、比例加积分导航等,并深入分析它们的数学原理、仿真模型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更进一步,我会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将这些制导律与实际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相结合,以及如何考虑各种外部因素,如风、重力、大气阻力等,这些都会成为制导过程中必须克服的“约束”。而“伪谱法轨迹优化”,则让我感到更加兴奋。伪谱法,这是一种在数值计算领域非常有力的优化技术,它能够将连续的优化问题转化为离散的代数问题,从而获得高精度的解。我设想,书中可能会用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伪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伪谱点的选择、函数的逼近、积分的计算等方面。然后,将这种强大的数学工具应用于飞行器的轨迹优化问题。例如,如何在一个设定的时间窗口内,规划出一条最优的飞行路径,使得能量消耗最小,或者飞行时间最短,同时还要满足各种约束条件,比如航向限制、速度限制、燃料消耗限制等等。我特别好奇,伪谱法在处理这些非线性、高维度的优化问题时,其优势体现在哪里?它与传统的优化方法,如最优控制的数值解法,相比又有哪些创新之处?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未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它可能为我们解决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工程问题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充满学术气质的书名:“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这几个字眼,仿佛是一扇通往精密工程与前沿计算方法的窗口。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工程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末制导律无疑是飞行器控制领域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我猜测,书中会深入探讨在飞行器的最后阶段,如何精确地引导其轨迹,以达成预定的目标。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精密的算法设计。而“约束”这个词,则暗示着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各种限制条件,例如飞机的性能边界、环境的不确定性、甚至攻击窗口的限制等等。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系统地分析这些约束,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制导律的设计之中,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与高效。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伪谱法轨迹优化”这一部分。伪谱法,这是一种在数学和工程领域都享有盛誉的优化技术,以其高精度和良好的收敛性而闻名。我猜想,本书会详细介绍伪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如何利用高精度插值方法来逼近复杂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数值积分技术来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特别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结合末制导律的实际应用,展示如何运用伪谱法来解决那些具有复杂约束条件的轨迹优化问题。例如,如何规划出一条最优的飞行路径,使得飞行器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最短的时间,或者最小的代价,完成既定的任务,同时还要满足各种现实中的限制。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为航空航天、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也让我对科学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科技感和前沿感。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这让我联想到许多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比如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精准打击目标的武器系统,又或者在复杂环境中稳定执行任务的无人机。在这些系统中,末制导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飞行器在最后阶段如何调整其姿态和轨迹,以克服各种干扰,最终抵达预定目标。我推测,书中会深入探讨各种末制导律的设计原理,可能会涵盖比例导航、比例加积分导航等经典方法,并且会重点分析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各种“约束”,比如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传感器误差、环境干扰等等。这些约束条件往往使得末制导律的设计变得异常复杂。而“伪谱法轨迹优化”则更让我感到好奇。伪谱法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优化技术,在解决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优化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伪谱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如何利用多项式插值来逼近函数,如何通过高斯积分等方法来计算积分,以及如何将一个连续时间域的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离散的代数方程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阐述如何将伪谱法应用于飞行器轨迹的优化,例如如何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找到一条最优的飞行轨迹,以实现最小化能量消耗、最短化飞行时间,或者最大化任务成功率等目标。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提供一些具体的算例,展示伪谱法在解决导弹拦截、卫星入轨、或者无人机路径规划等问题时的强大性能。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提供一种新的、更强大的工具,帮助他们解决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工程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透露出一种深邃的科技感和严谨的学术精神。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这几个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复杂的画面:一个高速飞行的物体,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必须在种种限制之下,做出最精准的轨迹调整,以确保任务的成功。我猜想,书中会深入剖析这些“约束”可能包含的各种因素,比如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动力学模型、传感器的误差限制、以及可能面临的环境干扰等,并详细阐述如何将这些约束融入到末制导律的设计之中。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不同类型的末制导律,并对它们在面对不同约束条件时的性能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而《伪谱法轨迹优化》则是我对这本书最感到兴奋的部分。伪谱法,作为一种高级的数值优化技术,以其高效性和高精度著称,在解决复杂的动力学系统优化问题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伪谱法这种抽象的数学工具,与末制导律这种具体的工程应用相结合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伪谱法的基本数学原理,包括如何利用高精度的插值和积分技术,将连续时间域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离散的代数方程组?我更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例如卫星变轨、行星际探测器的轨道设计,或者飞行器的协同机动等,来展示伪谱法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时的强大能力和高精度。这本书无疑为航空航天、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让我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涵盖了航空航天和控制工程领域非常核心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让我立刻想到,在飞行器执行任务的最后阶段,如何通过精确的控制来保证其达到预定的目标,而“约束”则提示我,这种控制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各种现实中的限制条件。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几种经典的末制导律设计方法,例如比例导航律、比例加积分导航律等,并深入分析在考虑了诸如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传感器噪声、环境干扰、甚至目标机动等各种“约束”之后,这些制导律的设计和性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改进和优化。更吸引我的是“伪谱法轨迹优化”这一部分。伪谱法,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数值优化技术,尤其擅长处理具有复杂约束条件的动态系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伪谱法的原理,包括如何利用高精度多项式插值和数值积分技术,将连续时间的优化问题转化为离散的代数方程,从而高效地求解最优控制问题。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伪谱法应用于飞行器的轨迹优化,例如如何在一个设定的时间窗口内,找到一条最优的飞行路径,以达到最小化能量消耗、最短化飞行时间,或者最大化任务成功率等目标,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约束。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理论工具和技术手段,帮助他们解决更加复杂和精密的工程问题。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一种专业而严谨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实验室里埋头苦钻研的学者们。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这几个字眼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工程意义。我想象着,在各种复杂的飞行任务中,例如无人机的精准着陆、载人飞船的对接,又或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稳定飞行,都离不开在最后阶段对飞行轨迹的精确控制。这里的“约束”可能涵盖了非常多的方面,比如飞机的性能限制、空气动力学特性、传感器精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干扰等。作者可能在这本书中,深入剖析了这些约束条件是如何影响末制导律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量化这些约束,并将其融入到制导算法的开发过程中。我推测,书中会详细介绍多种末制导律的设计方法,并对它们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另一方面,“伪谱法轨迹优化”则是一种非常前沿的数学优化工具,在处理复杂的动力学系统优化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伪谱法这种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末制导律这种具体的工程应用完美结合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伪谱法在轨迹优化中的具体步骤,例如如何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如何选择合适的伪谱配置,以及如何进行数值求解?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例如卫星变轨、行星际探测器的轨道设计,或者飞行器的协同机动等,来展示伪谱法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时的强大能力和高精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那些从事航空航天、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也让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与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和工程的挑战性,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让我联想到,在飞行器完成其任务的最后冲刺阶段,如何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控制指令,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抵达目的地。这里的“约束”二字,则暗示着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考虑诸如飞行器的性能极限、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目标本身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我推测,书中会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现实世界的约束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鲁棒且高效的末制导律。而“伪谱法轨迹优化”则是一种非常前沿的数学优化方法,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技术深度和创新性有了更高的预期。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伪谱法这种强大的数值分析工具,应用到飞行器轨迹的优化问题上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伪谱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如何利用高精度的插值和积分技术来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以及如何将一个连续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离散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例如导弹拦截、卫星变轨、或者无人机的路径规划等,来展示伪谱法在解决这些具有复杂约束的轨迹优化问题时的强大能力和高精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用的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种融合了科技感与未来感的视觉冲击。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浩瀚的宇宙,其上点缀着闪烁的星辰,暗示着书中涉及的可能是与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相关的研究。书名“带约束的末制导律与伪谱法轨迹优化”更是充满了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精密的计算、复杂的算法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挑战。虽然我并非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对科学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样的封面设计无疑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让我开始想象,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是否隐藏着那些能够让飞行器精准抵达预定目标、完成复杂机动,甚至突破时空界限的奥秘。末制导律,听起来像是飞行器在最后关头修正航向、确保精确性的关键技术,这其中的每一次调整,都可能关乎成败。而“伪谱法轨迹优化”,则让我联想到一种强大的数学工具,它能够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寻找出最优的飞行路径。这种优化过程,在现实世界中,例如导弹拦截、卫星入轨、甚至星际穿越等场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如此具体的工程应用相结合的?书中是否会通过生动的案例,或者图文并茂的讲解,来阐述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末制导律的设计思路,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实现。同样,伪谱法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优化方法,其背后的数学原理,例如伪谱配置、插值技术、高斯积分等,或许也会得到深入的探讨。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理解这些内容将是一项挑战,但我也相信,作者一定会在确保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阅读门槛,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魅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人类在航天领域的探索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工作充满了好奇。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即涌现出无数关于精确控制与智能规划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的科技世界。《带约束的末制导律》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的飞行任务中,尤其是在任务的最后阶段,飞行器如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精确地达到预设的目标。这里的“约束”可能涵盖了方方面面,从飞行器的自身性能限制,到外部环境的变化,甚至是任务本身的复杂要求,都可能成为制导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我猜想,书中会深入分析这些约束条件是如何影响末制导律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飞行器的稳定性和精度。而“伪谱法轨迹优化”则是一种更加引人入胜的描述。伪谱法,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强大且精确的数学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连续优化问题转化为离散的代数方程组,从而获得高精度的解。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先进的数学方法应用于飞行器的轨迹优化。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伪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伪谱点的选择、函数的逼近、积分的计算等?并且,我更期待看到伪谱法如何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解决那些具有复杂非线性、多约束条件的轨迹优化问题,例如如何规划出一条最优的飞行路径,以最小化飞行时间、消耗最低的能量,或者最大化任务的成功率。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展示伪谱法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致力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

书不错,论文刚好能借鉴下

评分

nice

评分

好。。。。。。。。。。

评分

书不错,论文刚好能借鉴下

评分

书不错,论文刚好能借鉴下

评分

好。。。。。。。。。。

评分

真不错

评分

物流很快

评分

nice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