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歌物語集》這是一本瞭解日本古典文學的必備書!也是一本收錄瞭日本和歌代錶作《伊勢物語》、《大和物語》和《平中物語》的翻譯著作!
張龍妹,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現任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日本古典文學。主編的《日本古典文學大辭典》、《日本古典文學入門》、《日本文學 古典篇》等書。
邱春泉,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在讀博士,日本古典文學方嚮。
廖榮發,日本東京大學在讀博士,日本古典文學方嚮。
伊勢物語 / 001
大和物語 / 089
平中物語 / 207
關於“和歌物語”
“和歌物語”,日語作“歌物語”,是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中前期齣現的一種文學體裁,以和歌為中心,敘述和歌産生的場景、有關和歌的傳說。用中國文學來說明的話,就好比是唐代孟棨編撰的《本事詩》。崔護著名的《題都城南莊》一首,到瞭《本事詩》裏就演繹成瞭一篇傳奇愛情故事。《本事詩》是以《題都城南莊》這樣的詩歌為中心的故事集,而“和歌物語”就是以和歌為中心的小故事集。
日本和歌物語的代錶作便是本書收錄的三部作品,《伊勢物語》、《大和物語》和《平中物語》。這種文學形式的産生與“歌序”的長篇化、私人歌集的日記化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平安時代的不少假名文學都有兩個以上的名稱,比如私傢集《小野篁集》又被稱為《篁日記》和《篁物語》,也即一部作品兼有和歌、日記、物語三種不同文體的名稱,而和歌物語應該是這三者的共性。這一文學體裁雖然很快被長篇物語所替代,但它對於思考平安時代的和歌、日記、物語——實際上這三種體裁幾乎是平安時代假名文學的全部——三者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伊勢物語》
現存最早的和歌物語,基本上成書於十世紀中葉。曆代經多人整理,具體作者不詳。所收作品跨越年代較大,最早的部分創作於《古今集》問世的905年以前。不少章節與《古今集》中在原業平所作的和歌及“歌序”極為相似。作品分125章段,本書根據底本也收錄瞭異本中的19章段。大都以「むかし、男ありけり」(從前,有個男子)開頭。各章節之間銜接鬆散,從第1章的《弱冠》到第125章的《終有一死》,大緻描繪瞭平安時代一個中層貴族從開始步入社會到離開人世的一生,主要著眼於該男子的種種戀愛經曆,稱得上是一部早期的愛情小說。作品取材於在原業平的個人經曆,同時也添加瞭不少文學創作成分,塑造瞭一個不嚮世俗低頭、激情豪邁而又多愁善感的風流纔子形象。其間穿插的和歌,不僅將每個故事推嚮高潮,還使得作品餘韻無窮。這種散文與和歌的美妙結閤使
純真、優雅的愛情故事得以升華,也充分體現瞭和歌物語的體裁特色。
二、《大和物語》
平安時代的和歌物語。目前一般認為是宇多天皇(867-931)周圍的女官所作。約成書於天曆四年(950)至天曆七年(953)間。該作品以第147章“生田川”為分界綫,明顯地分成前後兩半部分。前篇從第1章“亭子院”退位開始,主要記述以宇多天皇時代的朝廷為中心的各種傳說和逸聞,涉及當時百餘位歌人。內容以和歌為中心,但與《伊勢物語》的風格迥異。不是描寫一位男主人公與眾多女性的愛情故事,而是眾多歌人的不同的愛情故事。而且,和歌也脫離瞭本來的意境被賦予瞭新的生命。比如,第142章《待命終》的第一首和歌“無常人世終有期,奈何嘆息無絕期”(ありはてぬ命待つまのほどばかり憂きことしげく嘆かずもがな)齣自《古今集》雜下,是平定文被解除官職後所作和歌,而在本篇中,用來錶述女主人公在母親去世後對自己未來生活的絕望心情。後篇從第147章開始至遍昭的齣傢和流浪的第173章《五條之女》為止,以散文敘述為主,敘述的舞颱也遠離宮廷,多為具有濃鬱傳說色彩的短篇民間故事,不少故事由此成為文學母題,對後世的物語文學産生瞭深遠影響。
三、《平中物語》
平安時代的和歌物語。作者、具體成書年代皆不詳。作品由39章構成,各章內容基本獨立。除末尾章節中提到“平中”之外,其他各章的主人公均統稱為“男子”(OTOKO) ,從而使其具有瞭形式上前後連貫的主人公。作品通過穿插和歌的手法,敘述瞭某男子種種麯摺的愛情經曆。39章中,涉及男女戀情的就有34章之多。該書最後一章大緻寫作於藤原顕忠開始任右大臣的960年至去世的965年之間。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章均文筆古樸,可見寫作年代早於這個時代。現在普遍認為《平中物語》是在延喜年間(901-923)問世的平貞文的歌集《貞文集》的基礎上,曆經若乾次修改添加後,逐漸發展形成的。作品主人公平中以現實人物平貞文為原型,通過和歌展開瞭一個又一個愛情故事,塑造瞭一個艷名不蜚但又小心翼翼、曆盡愛情坎坷的可愛的男主人公形象,與激情澎湃的叛逆的《伊勢物語》
的主人公相比已發生瞭質的變化。整部作品洋溢著平安時代中下層貴族的生活氣息,這也使作品充滿瞭詼諧和娛樂色彩。文章句子短小、節奏輕快,和歌也大都為宜景宜情而作,堪稱通俗小說的佳作。
關於本譯本
《伊勢物語》此前有豐子愷和林文月的譯本。豐譯本注重意譯,而且他所據的參考資料也比較陳舊,存在著一些誤譯;林譯本注重注釋,詳盡的注釋能夠幫助讀者理解,但譯文本身傾嚮於直譯,不看注釋就很難理解,而且有些用語非常“現代”,譯文中齣現“愛情”這樣的詞語。“愛情”是近代詞語,竊以為不適閤用來翻譯古典。《平中物語》和《大和物語》尚無譯本,為第一次譯齣。
本次《伊勢物語》的譯文,參照瞭豐譯本和林譯本,盡量剋服兩個譯本在理解上存在的問題,也參考瞭日本國內的相關注釋。如上所述,《伊勢物語》基本上取材於在原業平的人生,所以,業平便是“從前,有個男子”,即便沒有這句話,故事說的也是這個“男子”,所以原文中不少“有個男子”是省略的。比如第73章、異文一中就沒有主語。為瞭便於讀者理解,也為瞭符閤中文的閱讀習慣,譯文都添加瞭“從前,有個男子”或“有個男子”。再有一些屬於言外之意的內容,比如第20章,“因男子是在宮中供職之人,在返迴京城的路上……”之句,既然是在宮中供職,自然得返迴京城,但為瞭方便現代人理解加上瞭()內部分。如此等等,為瞭方便理解添加的部分,都用()錶示瞭。另外,關於「色好み」一詞,它本身包含瞭很復雜的含義,不能簡單地等同於中文的“好色”,且用於女性與男性時詞義不盡相同(詳細參考拙論“中日好色文學比較”《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年6月)。但因在
《伊勢物語》中用例局限於男女之情,所以一概翻譯成“好色”。其他兩部作品則是根據不同場景作瞭不同的翻譯。
《大和物語》《平中物語》分彆由邱春泉、廖榮發譯齣,張龍妹校對。三部作品采用的底本均為日本小學館的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
錯誤之處在所難免,還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張龍妹
2015年5月
天呐,這本書簡直是文字構建的迷宮,我感覺自己像個探險傢,每翻開一頁,都可能發現新的通道和意想不到的風景。敘事手法上,作者玩齣瞭很多花樣,時間綫不斷地跳躍、交叉,初讀時可能會有點暈乎乎的,需要集中精力去梳理人物和事件的脈絡。但一旦理清瞭頭緒,那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你會驚嘆於作者構建的這個復雜而又精妙的結構。角色的塑造更是精彩絕倫,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都有其內在的矛盾和掙紮,他們的選擇往往是多重壓力下的必然,讓人在批判的同時又忍不住生齣同情。書中對社會現象的隱晦批判,更是犀利得讓人後背發涼,它沒有直白地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將時代的弊病和人性的弱點展現得淋灕盡緻。這本書的閱讀過程,與其說是消磨時間,不如說是一場智力與情感的雙重挑戰,非常推薦給喜歡深度思考的讀者。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開篇差點讓我放棄,感覺敘事散漫,主題抓不住,節奏拖遝得像夏日午後的慵懶時光。我差點把它束之高閣,幸好我堅持瞭下來,因為一旦度過瞭最初的“適應期”,這本書的魅力纔如同陳年的美酒般緩緩釋放齣來。作者對於環境的描繪簡直是一絕,那些地理空間不僅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它們本身就仿佛擁有生命和性格,參與到人物的命運之中。比如描繪某座古城時,那石闆路的濕潤感、牆壁上苔蘚的顔色,都清晰地呈現在我的腦海裏,代入感極強。更妙的是,它巧妙地融入瞭大量的民間傳說和地方風俗,讓整個故事充滿瞭異域的神秘色彩。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旅行筆記、曆史考證和傢族史詩的混閤體,信息量巨大,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但迴報是極其豐厚的——你會對某個特定文化 क्षेत्र産生一種近乎朝聖般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原本以為會是一部輕鬆愉快的讀物,結果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的基調偏嚮於沉鬱和內斂,像一首低迴婉轉的大提琴麯,初聽可能覺得有些壓抑,但越往後聽,越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力量。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充滿瞭強烈的個人色彩,一些比喻和象徵的運用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纔能捕捉到那層深藏在文字之下的玄機。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情感衝突的方式,不是那種撕心裂肺的爆發,而是通過細微的眼神、剋製的動作來展現內心的波濤洶湧,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錶達,更具感染力。它探討的主題非常宏大,關乎記憶的不可靠性、身份的迷失與重塑,讀完後留給我的不是一個清晰的答案,而是一串串需要自己去解答的哲學命題。總之,這是一本需要你用“心”去讀的書,而不是僅僅用“眼”。
評分這部作品,我得說,簡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的筆觸細膩得像描繪一幅工筆畫,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的內心波動,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消遣讀物,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的經典。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時代背景的把握,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你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特定的年代,親身經曆瞭那些喜怒哀樂。書中的敘事節奏掌控得恰到好處,時而緊湊得讓人喘不過氣,時而又舒緩得讓人仿佛置身於靜謐的庭院中,聆聽風拂過竹林的聲響。讀到某些高潮迭起的地方,我甚至忍不住放下書本,走到窗邊,試圖平復一下內心的激動。文字的韻味很足,有一種古典的雅緻,但又不失現代讀者的閱讀體驗,巧妙地平衡瞭藝術性和可讀性。看完之後,腦海中縈繞的不是某個具體情節,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氛圍,那是對生命、對命運的深刻反思,是久久不能散去的餘韻。
評分這是我近期讀過最具“實驗性”的一部小說。作者的寫作手法大膽創新,經常使用意識流的筆法,將不同人物的思緒毫無預兆地穿插在一起,有時候甚至會感覺自己同時活在好幾個角色的腦袋裏。這種非綫性敘事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它迫使讀者放棄傳統閱讀習慣,主動參與到情節的構建過程中去。書中關於“時間”和“真實”的探討尤其引人入勝,哪裏是現實,哪裏是幻覺,界限變得模糊不清。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翻迴去重讀某幾段,試圖捕捉那些被作者故意“打亂”的綫索。雖然閱讀難度係數偏高,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它不迎閤大眾,它隻忠於自己的藝術追求,像一個特立獨行的藝術傢,用他獨特的方式解構並重塑瞭我們對敘事的認知。讀完後,我不得不承認,作者在文學形式上的探索精神是令人欽佩的。
評分之前買瞭聽力入門1,覺得很不錯,繼續購入聽力入門2。推薦給初學朋友。
評分京東的商品不錯,完美,尤其是送貨速度
評分不錯的日本和歌集,值得入手
評分補一下新齣的寫作部分,很很適閤自學~
評分正版的,,全日語的可能不太方便!!
評分因為標日初下快學完,打算開始標日中級的同時再補充其他日語學習材料鞏固以前學的,去王府井的外文書店逛瞭一圈日語區,是有入手大傢的日語的打算的,在京東發現5月剛新齣瞭第二版而且初級全套11本都齊全,再加上京東那杠杠的快遞速度果斷下單。因為有標日打下的基礎所以大傢的日語學起來沒什麼睏難,買也主要看中這套書更加“日常”這方麵,希望不單單為瞭考過JLPT的N2惡啃語法那些,也能在口語交流方麵有所提高。(另外覺得外研社另兩本新書《你好!日語》也還行。)習題集挺薄的,沒太大壓力~
評分補一下新齣的寫作部分,很很適閤自學~
評分買瞭一套,都說這套適閤初學會話,挺不錯的
評分第二版的主教材將單詞和語法整閤在瞭教材裏,易於學習,而且書裏一部分還是彩色的,紙張也非常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