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喋血瓜岛》中错误低估美军实力的日军指挥官把士兵一波波送到美军的火力下充当炮灰,妄图绝地反击的日军最终陷入绝望……那血流涌动残肢逐浪的死亡海滩,那尸横遍野臭气熏天的血岭高地,那归纳精确的死亡时限表,那人吃人的悲剧,还有那木乃伊一样的日本“女兵”……一个纯洁无瑕风光旖旎的处女地为何变成了原始社会蛮荒残酷的古式屠宰场?
内容简介
瓜达卡纳乐岛位于南太平洋,是所罗门群岛的主要岛屿之一。1942后8月,美军与日军为夺取这个小岛,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血战。较量一直持续的1943年2月,以日军的全面溃退结束。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军事史学家称瓜岛战役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战役是“二战”中大的遭遇性战役。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上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具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被比作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其血腥和惨烈令人咋舌。那血流成河尸臭冲天的“血岭”,那归纳精准的死亡期限表,那忍吃同伴的无奈哀痛,那木乃伊一般的日军“女兵”……《喋血瓜岛》将一一展现其战争场景。
作者简介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主要从事“二战经典战役”系列图书的编写工作,由十四位国内二战研究专家组成,曾出版关于二战历史的图书十余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瞭望台”行动
中途岛海战后仅仅两个月,美军和日军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这个南太平洋地区默默无闻的小岛,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由此爆发了……
No.1一座小岛牵动两根神经 / 11
No.2“瘟疫行动”/ 13
No.3瓜岛争夺战大幕拉开 / 17
第2章 日本依旧猖狂
美军陆战1师占领瓜岛后仅仅几个小时,三川率领的日军舰队利用黑夜掩护发起首次攻击。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No.1“地地道道的傻瓜” / 21
No.2惊险的萨沃岛海战 / 24
No.3盲目轻敌埋下祸根 / 29
第3章 战斗全面爆发
日军在一木指挥官的率领下,一次又一次地发起自杀性攻击。海上,山本五十六集结了南太平洋的全部家底,向美军舰队挑战。瓜岛战役全面爆发……
No.1打不死的“日本佬”/ 33
No.2一厢情愿的诱歼计划/ 40
No.3山本阴谋的破灭/ 43
第4章 “血岭”屠杀
严阵以待的美军官兵无不目瞪口呆,这哪是一场现代战争?简直像重新回到了古战场,日军指挥官怎么能看着他的部下走进现代的“屠宰场”……
No.1害人的“武士道”/49
No.2血染沙场 / 55
no.3美军痛失两艘航母 / 63
第5章 陷入僵局
当着尼米兹的面,范德格里夫特说:“我一忍再忍,也不宽恕南太平洋部队和地区司令部的悲观态度。第一师深陷重围,孤军奋战,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海军为什么总是怕字当头……
no.1尼米兹瓜岛历险 / 69
no.2小人物起了大作用 / 73
No.3伏击“夜行者”/ 75
第6章 虎狼之争
山本精心制订了一个庞大的海陆空进攻瓜岛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准备动用日本联合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全力以赴,从海上打击美军;同时,百武将出动2万名士兵分三路突击……
No.1山本五十六的野心 / 81
No.2 临危受命的“蛮牛”哈尔西 / 84
No.3夜幕下的激战/ 88
第7章 战争的转折点
瓜达尔卡纳尔美军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华盛顿的气氛紧张起来,就连坚决主张增援瓜达尔卡纳尔的罗斯福总统,对瓜岛的局势也产生了动摇……
no.1代价昂贵的“胜利”/ 97
No.2决一死战:双方齐增兵/ 105
No.3穿梭式轰炸大竞赛 / 107
第8章 封锁瓜岛
第17军团腾出手来,集中精力进行瓜岛作战……美军则针锋相对,日夜严密封锁瓜岛海域,甚至连一只海鸥都逃不过美飞行员的眼睛。瓜岛成为真正的饥饿之岛,死亡之岛……
No.1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121
No.2“嗷嗷待哺”的日本军/ 123
No.3 “生命线”被掐断 / 124
第9章 最后的晚餐
经过3个星期的阻截,岛上日军没得到一点增援物资,连军团司令部都断了粮食,只能靠香蕉、酸橙、树根和其他植物维持生命。普通士兵就更惨了,大部分人都坐等着像灯油熬尽了一样死去……
No.1血染的浮桶 / 133
No.2 日军再酿大错 / 138
No.3将要面子兵受罪/ 143
第10章 日军大崩溃
1942年12月25日,日海陆两军首脑在皇宫举行紧急会议,研究瓜岛战况,首次提出撤退的计划,受命前往瓜岛了解真相的井本送回一份报告……
No.1日军的末日来临 / 149
No.2天皇下达了瓜岛撤退令 / 150
No.3被天皇遗弃的子民 / 153
前言/序言
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南太平洋,是所罗门群岛的主要岛屿之一。1942年8月,美军与日军为夺取这个小岛,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血战。较量一直持续到1943年的2月,以日军的全面溃退结束。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的作战企图,反而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军事史学家称瓜岛战役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役初始,日美双方在舰艇、飞机、兵力上相差无几,日军还稍占优势,但最终日军却铩羽而归,原因何在? 在战略上,日军的作战企图大大超出其作战能力。在战略进攻的第一阶段,日军占领了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东北部,企图在俾斯麦群岛建立起第一道防线,这已经是进攻力量的极限了,但是出师告捷,使得日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将战线继续向东南太平洋方向推进,在瓜岛修建机场。原本被日军视为无足轻重的瓜岛,因美军于1942年8月7日在瓜岛登陆,形成对整个所罗门群岛的巨大威胁,并危及俾斯麦群岛一线,由此,日军决心全力夺回瓜岛。 日军这种战略决策,与其军事实力、工业潜力是极不相称的,战争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就相当于日本的9倍,开战后,美国全民动员,其工业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多,这就是瓜岛战役的后期,美军能不断修复和补充崭新的舰艇、飞机,而日军损失的舰艇、飞机无法及时补给的根本原因。 在思想准备上,日军对美军的战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日军统帅部一直认为,美军的反攻应在1943年后,基于这种想法,日军力图在美军反攻之前尽量将战线前推,而不愿过早转入战略防御。因此,日军敢于一举越过数百海里,在瓜岛修建机场。而且,拉包尔到瓜岛数百海里间,没有可以居中策应的前进基地,忽视必要的防御准备,使岛上的日军对美军的突然进攻,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毫无准备。 在作战指挥上,从1893年起,日本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就是两个完全独立平等的统帅机关。虽然后来设立了作为最高统帅机关的大本营,但因为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难以实施统一指挥。最高统帅名义上是天皇,实际上天皇很难起到统一指挥的作用,当陆、海军对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大本营只好采取协调双方的折中方案。在战役进行中,陆、海军往往各行其事。陆军、海军没有协同配合,自然无法发挥出协同作战的威力。日军没有统一的指挥,是瓜岛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兵力使用上,日军麻痹轻敌。战役之初,日军在南太平洋是攻占莫尔兹比港与夺回瓜岛双管齐下,甚至将莫尔兹比港方向作为主要作战方向,以致在瓜岛方向的日军缺乏足够的兵力、兵器与弹药,以致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美军的防线。而且,日军对美军的兵力判断一直有误。因此,日军认为夺回瓜岛易如反掌,第一次上岛仅有1,000人。初战失利后,再增兵上岛,第二次上岛约1,500人。再战失利之后,第三次增兵约3,500人,逐次添兵的“加油”战术,使兵力分散而一再失利。直到战役结束,日军仍未能正确查明美军的实力。 反观美军,一开始就投入了第1陆战师整师,共1。6万人,登陆一举奏效,并迅速占领机场,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随后又以优势海空军掩护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增援,加强了瓜岛地面部队的实力,最高峰时达到6万人,又有重装备支援及充足的弹药补给供应,既能守住至关重要的机场,又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进攻。这与日军的兵力使用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战术上,日军只重视对美军军事目标的攻击,对美军的后勤补给运输工具和物资不屑一顾。瓜岛战役是一场登陆战,而登陆战中运输船队对作战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失去运输船队的支援,即使部队登上岛屿也会因后援不继而失败。在萨沃岛海战中,日军沉重打击了美军的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却对运输船只和海滩上堆积如山的物资视而不见,最终使这场战役发展成为对日军极为不利的消耗战。
《海风呢喃》 在广袤无垠的蔚蓝海洋之上,一座名为“海风”的岛屿静静地坐落着,宛如一颗遗落的珍珠,被层层叠叠的海浪温柔地拥吻。这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尔虞我诈,只有最纯粹的自然,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他们过着与世隔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艾莉亚的年轻女子。她拥有一双如海藻般深邃的绿色眼眸,以及一头如同夕阳余晖般灿烂的金发。艾莉亚自幼便对大海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爱恋,她能听懂海鸥的鸣叫,能感知潮汐的起伏,仿佛与这片海洋融为一体。她的双手灵巧,能编织出最精美的渔网,也能制作出最鲜美的海鲜料理。然而,在艾莉亚平静的生活表面下,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似乎拥有某种与生俱来的感应能力,能够预见到一些即将发生的事件,尽管这些预感往往模糊不清,如同海面上的薄雾,难以捉摸。 岛上最年长的居民,一位名叫老渔夫的智者,是艾莉亚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他满脸沟壑,如同被岁月雕刻过的岩石,双眼却依然明亮,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老渔夫告诉艾莉亚,她的祖先曾经与海洋中的某种神秘力量有着深刻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似乎在她身上重新苏醒。他教导艾莉亚观察星辰的轨迹,解读风的低语,以及倾听大海深处传来的古老歌谣。 一天,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巨浪。一股强大的、带着腐朽气息的暗流开始侵蚀海风岛的海岸线。海水变得浑浊,鱼虾成群地死亡,曾经生机勃勃的珊瑚礁也开始褪色、枯萎。岛上的居民们陷入了恐慌,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景象。 艾莉亚的预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她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阴影,正从海洋的深处蔓延开来,吞噬着一切生命。老渔夫也感到了危机,他拿出了一枚古老的、刻满了奇特符号的贝壳,告诉艾莉亚,这是他们祖先留下的信物,或许能指引她找到问题的根源。 在老渔夫的鼓励下,艾莉亚决定离开熟悉的家园,踏上探索未知海域的旅程。她独自一人,驾驶着一艘小小的帆船,迎着汹涌的海浪,驶向那片被迷雾笼罩的未知。她的旅途充满了艰辛,风暴、迷航、孤寂,如同礁石般阻碍着她前进的步伐。然而,每当她感到绝望时,那枚古老的贝壳便会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指引着她继续前行。 在旅途中,艾莉亚遇到了一群同样饱受海洋污染困扰的海洋生物。一头受伤的信天翁,一只失去家园的海豚,还有一群被油污缠绕的企鹅。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治愈了它们,并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海洋生灵成为了她最忠实的伙伴,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艾莉亚的恩情。 艾莉亚逐渐意识到,海洋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某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在作祟。她开始在古老的传说中寻找线索,在海洋生物的低语中捕捉信息。她了解到,在海洋的深处,存在着一个被遗忘的古老祭坛,那里曾是连接人类与海洋精灵的沟通之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祭坛的力量被贪婪的人类所滥用,最终导致了力量的失衡,海洋开始反噬。 最终,在海豚的指引下,艾莉亚找到了那座被海水淹没的古老祭坛。祭坛上布满了绿色的苔藓和闪烁的荧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艾莉亚按照老渔夫的教诲,将那枚古老的贝壳放在祭坛的中心。 就在此时,一股强大的黑暗力量从祭坛中涌出,试图将艾莉亚吞噬。但是,艾莉亚并没有退缩。她闭上眼睛,将自己内心最纯净的爱与对海洋的敬畏倾注于贝壳之中。她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从贝壳中涌出,与祭坛上的古老符文产生了共鸣。 祭坛开始发出耀眼的光芒,黑暗的力量被驱散。艾莉亚看到,一个巨大的、由无数细小光点组成的生命体,正缓缓地从祭坛中升起。那是一个古老的海洋精灵,它用柔和的声音对艾莉亚说:“你唤醒了被遗忘的平衡,你用善良净化了被污染的心灵。” 精灵告诉艾莉亚,海洋的创伤需要时间来愈合,而人类也需要重新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它赐予了艾莉亚一项能力:能够净化被污染的水源,并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带着这份珍贵的能力,艾莉亚回到了海风岛。她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净化着被污染的海水,治愈着遭受创伤的珊瑚礁。在她的努力下,海风岛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艾莉亚的故事在海风岛上传颂开来,她成为了岛上的传奇。但是,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海洋的未来,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她开始教导岛上的孩子们,如何倾听大海的声音,如何尊敬生命,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海风呢喃》并非一个关于战争与征服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守护、关于连接、关于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故事。它讲述了当人类重新找回内心的纯净,并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时,所能创造出的奇迹。故事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有一位少女与大海的深情对话,与自然万物的温柔相拥,以及对生命最本真的赞美。艾莉亚的旅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而海风岛,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与爱的伊甸园,一个永远低语着海风呢喃的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