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

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迺毓,李坤珊,王碧华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阅读
  • 绘本推荐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阅读方法
  • 育儿经验
  • 0-6岁
  • 亲子关系
  • 早期阅读
  • 好书推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66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56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问题咨询师,儿童的家长
  《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于出版当年获得了台湾出版界最高奖项--“金鼎奖”,一时间为读者所熟知。
  ●以黄迺毓为代表的三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台湾及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黄迺毓老师更是素有“台湾绘本教母”之称,一直从事儿童绘本的引进、翻译及推广工作,深受读者喜爱。
  ●本书畅销于台湾20年,前后数次再版,印刷达21次之多。
  ●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父母在亲子共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一一解答,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各位陪伴孩子读书的父母请注意,你可能正在走入误区!
  封底文字:
  这是一本介绍儿童阅读规律以及亲子共读技巧的书。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父母在亲子共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一一解答,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父母可以经由这本书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知道如何利用童书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完善孩子的人格。“童书非童书”,让童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亲子共读走出误区,不再盲目。

内容简介

  《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是一本介绍儿童阅读规律以及亲子共读技巧的书。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父母在亲子共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一一解答,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父母可以经由这本书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知道如何利用童书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完善孩子的人格。“童书非童书”,让童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亲子共读走出误区,不再盲目。

作者简介

  黄乃毓,台湾辅仁大学家政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家政教育博士,目前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在台湾素有“童书教母”之称,也是绘本翻译名家,代表作有《逃家小兔》等。她在《父母必读》杂志长期担任专栏写作,著有《回转像孩子》《持家艺术》《心灵转弯处》《童书是童书》。

  李坤珊,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硕士、博士。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的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中文学校双语班。作者擅长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谈阅读学习历程、儿童文学、幼儿教育。持续在不同杂志上撰写有关幼儿阅读、教育、外语学习的专栏。著有《小小爱读书——0-3岁婴幼儿阅读世界》。

  王碧华,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幼儿教育硕士,赵廷箴文教基金会第十一届高中优良语文教师,现任教于台北市公立高中,并从事阅读与写作推广工作。

目录

001 第一篇 童书·孩子·家
002 到底什么样的书才算是童书?
004 小小孩也会看书吗?
006 应该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习看书?
008 书对孩子有什么用呢?
011 孩子爱看书,功课一定比别人好吗?
012 孩子真的需要童书吗?
013 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
014 什么环境会使孩子喜欢阅读?
016 父母也需要看童书吗?
017 专为孩子写的童书适合大人看吗?
019 第二篇 引书入室
020 父母为孩子挑选童书有那么重要吗?
021 买书给孩子,该如何选择呢?
024 买书给孩子,他却不爱看,为什么?
025 鼓励孩子看书,他为什么无动于衷?
027 孩子不肯认真看书,为什么?
028 买了许多书,却不知从哪一本开始
029 不好的童书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吗?
030 跟孩子说话或说故事,有助于他的学习吗?
031 孩子的认字能力与看书有关系吗?
032 识字=阅读吗?
035 第三篇 健康聪明
036 爱看书的孩子会不会变成书呆子?
038 小小孩子"玩"书也是在"看"书吗?
040 看书可以使孩子聪明又健康吗?
041 为什么有些童书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
043 什么是玩具书?
045 书和玩具有什么不同?
046 孩子只适合看字少图美的书吗?
047 孩子会撕书,怎么办?
049 第四篇 通情达理
050 看书会让孩子的脾气变好吗?
053 是否该禁止孩子看结局悲伤的童书?
055 不必只留住快乐
056 童书可以让孩子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吗?
058 童书有助于孩子面对和其他人的冲突吗?
060 孩子一定会模仿所听到的故事人物吗?
061 童书可以避免孩子变得自大吗?
063 孩子胆小,看书可以帮助他吗?
065 童书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挫折吗?
067 第五篇 思考空间
068 孩子会思考吗?
072 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077 童书如何增进孩子的思考能力?
081 童书如何增进孩子的观察和演绎能力?
085 童书如何增强孩子的分辨能力?
089 童书如何培养孩子的分类能力?
092 童书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预测能力?
095 童书如何增强孩子的组织能力?
098 童书如何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100 童书如何增进孩子的生活应用能力?
103 童书如何增进孩子的评断能力?
107 第六篇 友情天地
108 童书可以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吗?
110 童书可以让孩子学习好行为吗?
112 孩子看书,会影响他和别人的相处吗?
114 有哪些童书可以帮助孩子交朋友?
116 童书可以让孩子适应团体生活吗?
117 孩子不会与朋友分享,该如何教他?
119 童书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公平吗?
121 第七篇 听说读写
122 孩子是从哪儿学习文字概念的?
129 童书如何建立孩子对文字的概念?
131 童书如何影响孩子对语言的了解和运用?
133 孩子如何从阅读童书中学会新的字词?
136 童书如何让孩子欣赏文字的音韵之美?
138 童书如何训练孩子缜密的思考能力?
140 童书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43 第八篇 爱己爱人
144 童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吗?
146 孩子看得懂书中所要表达的幽默感吗?
148 哪些书较能满足孩子的幽默感?
149 该不该让孩子看漫画书?
150 孩子会不会模仿书中的顽皮人物?
151 "复仇"观念对孩子有何影响?
152 "报应"观念对孩子有何影响?
153 孩子能懂得寓言的含义吗?
154 如何处理孩子对圣诞老公公的疑问?
157 第九篇 说故事
158 如何为孩子说故事?
160 说故事时需不需要使用一些道具?
161 适合念和适合说的故事有何不同?
164 为何孩子会对别人说或表演听过的故事?
166 如何处理说故事时孩子的发问?
167 如何处理孩子听故事时与众不同的看法?
168 孩子要等到多大时才能够自己看书?
169 如何处理孩子听故事时心不在焉的反应?
170 为何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
173 第十篇 谁听谁的
174 为什么与孩子共读会不欢而散?
177 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想法?
180 为什么孩子对故事的了解和大人不同?
184 环境和经验如何影响孩子对书的诠释?
187 孩子不接受新买的童书怎么办?
190 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94 需要遵守书上标明的适读年龄吗?
198 不同年龄的孩子是如何看书的?
203 第十一篇 作家·画家·出版家
204 谁决定出版什么童书给孩子看?
205 古典童话故事是怎么来的?
207 外国的童书作家都是科班出身的吗?
209 写下随口编的故事会是好作品吗?
211 画不好,就不可能成为童书创作者吗?
212 如何把握故事中的角色?
214 该如何培养出更多的童书创作者?
216 若想从事童书创作,该如何开始?
219 本土创作的童书都是怎么出版的?
221 第十二篇 家里家外
222 如何面对爱讲鬼故事给孩子听的长辈?
223 如何增加幼儿园的童书?
225 如何在有限时间多给孩子阅读的机会?
226 有了CD,孩子还需要听父母讲故事吗?
228 看影片和看书有什么不同?
229 孩子爱看电视而不爱看书,需要纠正吗?
230 需要带孩子上图书馆吗?
232 上图书馆只能借书、还书吗?
234 附 录
237 童书一览

前言/序言

  二十六岁那年,我刚拿到硕士学位,回辅仁大学家政系去探望师长,本来只是去感谢系里的栽培,谁知系里正好缺一位老师,我就从系友变成讲师。新老师都得教一些没人教的课,“儿童文学与韵律”就是其中一门课。
  当年为什么会有这门课,如今已无从查考,但就因我不懂,所以跟学生一起学,上得十分起劲。那时市面上童书不多,纯粹为孩子写的更少,资料贫乏,我们的学习却很丰富。两年后再赴美念书,才注意到美国的童书真多,对于每天都得读许多大书的我来说,躲在图书馆的童书部门大看童书就成了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三年后我回到台湾,在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任教,所长指定我开几门家政教育方面的课之后,问我:“你还想开什么课?”
  “可以开一门儿童文学研究吗?”我怯生生地问。
  “可以呀!”她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我才知道,台湾儿童文学方面的课还没有研究生阶段的,我又得重新摸索,每年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转眼过了九年。
  这些年来,给孩子看的童书以惊人的速度上市,成为出版界的奇葩。从两年前开始构想这样一本书,直到现在写这篇前言,我们一直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每当觉得手头资料差不多时,新书又出来了。幸好这不是一本专门介绍童书的书,只是想从孩子发展与教育的角度,与家长分享一些看法,童书只是我们的举例,而例子本来就是举不完的,有了这个体认,心情也就宽松多了。
  说起另外两位作者,那就不能不说这本书的产生有奇妙的安排。约四五年前夏天,我回母校南伊利诺伊大学去探望房东老太太,她知我对童书着迷,就告诉我:“我们教会有一位马蒂亚斯博士,在南伊大就是教儿童文学的,你们应该认识一下。”
  隔天在教会第一次见到马蒂亚斯博士,她一听说我是中国台湾来的,就很高兴地说:“我正好有个学生也是台湾来的,不知你认不认识?”很多美国人都以为既然台湾很小,应该互相都认识。
  我向她要了这个人的电话号码,回去后打电话约了她来。她就是李坤珊,一个学中文,却有实际幼教经验的研究生。我们相谈甚欢,相约她学成返台后联络。
  两年多前她回来了,在蒙台梭利基金会当老师,从事师资培训工作,而我正好有位研究生王碧华对儿童文学很有兴趣,想以此为论文题目,在讨论时,我们找了坤珊来一起谈,谈着谈着,论文写完时,碧华和她已成为莫逆之交。碧华有两个健康好动又爱看书的儿子,她常说些儿子与童书的趣事,坤珊也爱谈儿童文学教学的心得。谈谈做做,约一年前我们很清楚这份友谊应该记录下来,与更多喜爱童书的人分享。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所列的都是我们在推广时曾遇到的问题。我们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根据学理和经验而整理的原则。第一、二篇概述童书的重要性和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第三篇至第八篇我们把问题分类为生理、情绪、认知、社会、语文、人格六个方面,分别提出其密切关系并建议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第九篇针对“说故事”来提醒父母重视这座亲子桥,第十篇则强调孩子才是童书的诠释者,第十一篇介绍写作和出版,第十二篇则谈亲子共读以外的阅读环境,以及童书以外的阅读经验。
  盼望你因喜爱童书而看此书,且看完此书后更明白你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某些书,又为什么不喜欢某些书,让童书不是可有可无地存在于孩子的生活里,让阅读成为一种可享受的亲子活动。
  要感谢的人非常多,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学生。同时要感谢宇宙光的宋佩老师、金明玮、张祺的鼓励,苏育和卢淑贞的协助。
  黄迺毓
  1994年5月

《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 一、 开启一场关于阅读的深度对话 您是否曾站在书店琳琅满目的童书架前,感到一丝迷茫?当孩子指着一本色彩斑斓的图画书,您脑海中闪过的,仅仅是“有趣”或“可爱”吗?《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童书推荐手册,也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儿理论集。它更像是一场深入父母与阅读之间,乃至父母与孩子阅读之间展开的真诚对话。它将带领您一同审视那些看似“童书”的载体,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成长启示,以及如何将这些宝贵的“非童书”元素,转化为滋养孩子心灵、启迪智慧的养分。 在这本书中,您不会找到“推荐你去买XXX绘本”这样的直接指令。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引导您思考的问题:为何某些看似简单的图画,能触动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一本关于勇气的小故事,如何才能真正播下坚韧的种子?当孩子在阅读中遇到困惑,我们该如何回应,才能将每一次疑惑变成成长的契机?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帮助父母们摆脱“给孩子看书就是为了认识字、学知识”的功利性视角,回归阅读的本质——一种体验,一种交流,一种共同成长的旅程。 二、 超越文字的藩篱:洞察童书的“隐藏地图” 童书,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画的组合,它们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隐藏地图”,指引着孩子探索未知世界,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将带您深入解读这些“隐藏地图”。我们会探讨: 图画的力量: 为什么一幅看似简单的插画,却能传递比千言万语更丰富的意义?图画如何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将解析不同风格的插画,以及它们对孩子视觉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故事的脉络: 故事的结构、角色的塑造、情节的起伏,这些看似简单的叙事技巧,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逻辑思维、因果关系理解能力的?我们也会关注那些看似“非主流”的故事情节,它们如何帮助孩子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文字的韵律: 即使是面向低龄儿童的图书,精炼的文字、生动的描绘、重复的节奏,都蕴含着语言学习的密码。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他们的语感,为未来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会带领您跳出“内容”的表层,去发掘童书背后蕴含的“形式”与“意义”。例如,一本关于分享的书,它传递的不仅仅是“分享是好的”这个信息,更可能通过角色的互动,让孩子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理解失去与获得的平衡。又或者,一本关于害怕的书,它可能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不要怕”,而是通过一个与恐惧共处的角色,帮助孩子认识恐惧,并学会与之相处。 三、 父母的角色:从“朗读者”到“引路人” 陪伴孩子阅读,绝非简单地为孩子念出书中的文字。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远比想象中更为重要和多元。《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的核心,在于赋能父母,成为孩子阅读旅程中更具智慧的“引路人”。 阅读的“场域”营造: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场域”。这不仅仅是拥有几本书,更是关于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一种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仪式。这可能包括舒适的阅读角落、轻松自在的阅读时间安排,以及父母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和投入。 对话式阅读的艺术: 告别单向度的“读完就结束”模式,我们将重点介绍“对话式阅读”的技巧。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孩子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考察他们是否“听懂”?如何回应孩子的奇思妙想,才能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如何将书中的情节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阅读变得鲜活而有意义?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和案例,帮助父母们掌握与孩子深度互动的阅读艺术。 超越“对错”的引导: 当孩子对书中的某个观点提出质疑,或者对角色的行为产生不同理解时,我们该如何引导?本书强调的不是“纠正”孩子的想法,而是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我们将探讨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孩子的多样化解读,让他们明白,阅读是一个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而非固守标准答案的训练。 孩子的“阅读自主性”的培养: 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并能自主选择和享受阅读的乐趣。本书将分享如何通过观察、倾听和适度的引导,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发展阶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并逐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书的世界。 四、 破除迷思:关于童书阅读的深度思考 在育儿的海洋中,关于童书阅读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也伴随着不少迷思。本书致力于帮助父母们拨开迷雾,以更清醒、更科学的视角看待童书阅读。 “早教”与“功利性”的界限: 很多父母希望通过早期阅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这种功利性是否会剥夺了阅读本身的乐趣?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科学地引导早期阅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而不是被过早地推向知识的“赛道”。 “经典”与“流行”的取舍: 面对海量的童书,如何选择?经典是否就一定适合所有孩子?流行书籍又是否都只是一时兴起?本书不会给出简单的“必读清单”,而是提供一套评估书籍价值的框架,帮助父母们根据孩子的特质和需求,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重复阅读”的价值: 孩子为什么总是要求重复读同一本书?这是否意味着孩子“没有新意”?本书将深入解析重复阅读的教育意义,它如何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建立安全感,并从中发现新的乐趣。 “屏幕时间”与“纸质阅读”的平衡: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处理电子绘本和纸质书籍的关系?它们是否可以互补?本书会提供关于如何平衡屏幕时间和纸质阅读的思考,强调高质量的屏幕内容与互动,以及纸质阅读不可替代的触感和亲密体验。 五、 结语:一场与智慧同行,与心灵共鸣的旅程 《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份邀请,邀请您和孩子踏上一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阅读旅程。在这场旅程中,您将不仅仅是孩子的陪伴者,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智慧同行者。您将学会如何从看似简单的童书中,汲取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何将阅读的乐趣,转化为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强大动力。 我们相信,每一本精心选择的童书,都蕴含着能点亮孩子心灵的火花。而每一位用心陪伴孩子阅读的父母,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宝贵的“点灯人”。愿这本书,能成为您手中那盏温暖的灯,照亮您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让我们一起,超越“童书”的表象,拥抱其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为孩子种下一颗热爱阅读、终身学习的种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陪伴孩子阅读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它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精神的传承。而这本书,恰恰将这种“陪伴”的意义,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书,也不是一本陈列“必读书目”的指南。相反,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与孩子在阅读中的那些瞬间——那些捧腹大笑的时刻,那些若有所思的沉默,那些你来我往的争辩,以及那些温馨拥抱的瞬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阅读的仪式感”的解读。他没有强求孩子必须坐得端端正正,而是鼓励在任何场景下,只要有兴致,就可以开始一场阅读。比如,在公园的长椅上,在午后的阳光房里,甚至是在睡前的床边。他认为,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刻意的安排都更加重要。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我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那个愿意与孩子一起犯傻、一起探索、一起成长的“玩伴”。它让我明白,在孩子眼中,我可能比书本更具吸引力,而我对待书籍的态度,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这本书,给了我太多关于“如何爱”的启示,而这份爱,恰恰就体现在每一次深情的陪伴阅读之中。

评分

我一直以为,教育的核心在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认知是多么的狭隘。作者用一种极其温柔而有力量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书中有一段,作者讲述了如何通过一本讲述“分享”的绘本,教会孩子理解和实践友谊。他并没有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通过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在情境中体会分享的快乐,以及拒绝分享可能带来的失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明白,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情感的引导,是价值观的塑造。这本书还非常细致地描写了如何处理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比如,当孩子因为书中的情节而感到害怕、悲伤时,作者是如何安抚和引导的。他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要怕”,而是与孩子一同面对恐惧,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共情和陪伴,是任何理论知识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教书匠”的角色,转变为一个“育心者”。它让我懂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如何去感受,如何去与世界建立美好的连接。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童书非童书",这不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给孩子看的书,其实大人看了更能有所感悟,甚至是大人需要读的书吗?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文字风格深深吸引了,那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分享着他与孩子一同阅读的点滴故事,又像是多年老友,在轻声诉说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教育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选择”的部分,作者没有直接告诉你该选什么书,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这本书能带给孩子什么?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常常感到焦虑,面对琳琅满目的童书,不知如何下手。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它教我如何剥离那些表面的浮华,去发现那些真正能滋养孩子心灵、启迪孩子智慧的书籍。我记得其中有一段,作者描写了和孩子一起读一本关于勇气绘本的经历,他并没有强调绘本里的故事有多精彩,而是着重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提问,以及他如何回应这些问题,这让我意识到,阅读的过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契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书单,而在于教会我如何“读懂”书,以及如何“读懂”我的孩子。它让我不再是被动地为孩子挑选,而是主动地与孩子一同探索书中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自己的育儿观。

评分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度对“童书”的概念有些模糊,甚至认为那只是小孩子才会翻看的玩意儿。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童书”背后的深邃内涵,缓缓地展现在我眼前。我这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简单的绘本,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其实蕴含着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的最基本、也最深刻的道理。书中有一段关于“提问”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鼓励孩子背诵书中的内容,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质疑,去提出自己的疑问。他认为,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是一次思维的萌芽,都是一次独立思考的开始。他鼓励家长们,用开放的心态去回应孩子的提问,即使有些问题听起来幼稚可笑,也绝不能轻易否定。这种鼓励探索、鼓励质疑的精神,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写给父母的,更是写给所有渴望保持童心、保持好奇心的人的。它让我看到,童书不仅仅是孩子成长的阶梯,更是父母回归本真的镜子。它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简单而美好的事物,不要忘记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想象力。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童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我之前一直困惑于,为什么有些书,孩子读了之后没有太大反应,而有些书,却能让他们手不释卷,甚至久久不能忘怀。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那是因为我忽略了“共鸣”的力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阅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获取信息,更在于产生连接。他分享了许多与孩子一起阅读时,那些意想不到的“连接点”。比如,孩子从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中,联想到自己养的小狗,进而开始思考“动物的感受”;或者,从一个关于勇敢的英雄故事中,激发了孩子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勇气。这些连接,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它们将书中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情感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书让我看到,好的童书,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画的组合,更是能够触及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密码”。它鼓励家长们,在选择书籍时,不仅仅关注内容的趣味性,更要关注其是否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发孩子的想象、触动孩子的情感。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亲子阅读,是一场共同的探索之旅,是一场心灵的盛宴。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说明书”,却又远远超越了任何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位智者,温柔地提醒我,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路上,最重要的,是那个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你我。

评分

还好还好,看看不错。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很实惠方便啊

评分

非常好,值得购买,值得拥有

评分

一开始比较无聊,后面的内容有些帮助

评分

挺不错的一本书,适合家长读读

评分

一直京东买书,值得信赖。

评分

很好快递速度非常给力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很实惠方便啊

评分

京东商城京东快递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