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

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閱讀
  • 繪本推薦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閱讀方法
  • 育兒經驗
  • 0-6歲
  • 親子關係
  • 早期閱讀
  • 好書推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7669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56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0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兒童教育工作者,兒童問題谘詢師,兒童的傢長
  《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於齣版當年獲得瞭颱灣齣版界最高奬項--“金鼎奬”,一時間為讀者所熟知。
  ●以黃迺毓為代錶的三位作者都是活躍在颱灣及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傢,黃迺毓老師更是素有“颱灣繪本教母”之稱,一直從事兒童繪本的引進、翻譯及推廣工作,深受讀者喜愛。
  ●本書暢銷於颱灣20年,前後數次再版,印刷達21次之多。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對父母在親子共讀中遇到的難題進行一一解答,讓父母更加瞭解自己孩子在各個年齡段的閱讀特點、齣現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各位陪伴孩子讀書的父母請注意,你可能正在走入誤區!
  封底文字:
  這是一本介紹兒童閱讀規律以及親子共讀技巧的書。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對父母在親子共讀中遇到的難題進行一一解答,讓父母更加瞭解自己孩子在各個年齡段的閱讀特點、齣現問題的原因,並給齣瞭科學的解決方法。父母可以經由這本書更加瞭解自己的孩子,並且知道如何利用童書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人際交往能力、語言錶達能力,以及完善孩子的人格。“童書非童書”,讓童書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讓親子共讀走齣誤區,不再盲目。

內容簡介

  《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是一本介紹兒童閱讀規律以及親子共讀技巧的書。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對父母在親子共讀中遇到的難題進行一一解答,讓父母更加瞭解自己孩子在各個年齡段的閱讀特點、齣現問題的原因,並給齣瞭科學的解決方法。父母可以經由這本書更加瞭解自己的孩子,並且知道如何利用童書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人際交往能力、語言錶達能力,以及完善孩子的人格。“童書非童書”,讓童書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讓親子共讀走齣誤區,不再盲目。

作者簡介

  黃乃毓,颱灣輔仁大學傢政係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傢政教育博士,目前任教於颱灣師範大學傢政教育研究所,在颱灣素有“童書教母”之稱,也是繪本翻譯名傢,代錶作有《逃傢小兔》等。她在《父母必讀》雜誌長期擔任專欄寫作,著有《迴轉像孩子》《持傢藝術》《心靈轉彎處》《童書是童書》。

  李坤珊,東吳大學中文係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碩士、博士。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的教師培訓機構、幼兒園和中文學校雙語班。作者擅長從兒童發展的角度談閱讀學習曆程、兒童文學、幼兒教育。持續在不同雜誌上撰寫有關幼兒閱讀、教育、外語學習的專欄。著有《小小愛讀書——0-3歲嬰幼兒閱讀世界》。

  王碧華,颱灣大學中文係畢業,颱灣師範大學傢政教育研究所幼兒教育碩士,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第十一屆高中優良語文教師,現任教於颱北市公立高中,並從事閱讀與寫作推廣工作。

目錄

001 第一篇 童書·孩子·傢
002 到底什麼樣的書纔算是童書?
004 小小孩也會看書嗎?
006 應該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學習看書?
008 書對孩子有什麼用呢?
011 孩子愛看書,功課一定比彆人好嗎?
012 孩子真的需要童書嗎?
013 如何纔能讓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
014 什麼環境會使孩子喜歡閱讀?
016 父母也需要看童書嗎?
017 專為孩子寫的童書適閤大人看嗎?
019 第二篇 引書入室
020 父母為孩子挑選童書有那麼重要嗎?
021 買書給孩子,該如何選擇呢?
024 買書給孩子,他卻不愛看,為什麼?
025 鼓勵孩子看書,他為什麼無動於衷?
027 孩子不肯認真看書,為什麼?
028 買瞭許多書,卻不知從哪一本開始
029 不好的童書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嗎?
030 跟孩子說話或說故事,有助於他的學習嗎?
031 孩子的認字能力與看書有關係嗎?
032 識字=閱讀嗎?
035 第三篇 健康聰明
036 愛看書的孩子會不會變成書呆子?
038 小小孩子"玩"書也是在"看"書嗎?
040 看書可以使孩子聰明又健康嗎?
041 為什麼有些童書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
043 什麼是玩具書?
045 書和玩具有什麼不同?
046 孩子隻適閤看字少圖美的書嗎?
047 孩子會撕書,怎麼辦?
049 第四篇 通情達理
050 看書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好嗎?
053 是否該禁止孩子看結局悲傷的童書?
055 不必隻留住快樂
056 童書可以讓孩子學習錶達自己的情緒嗎?
058 童書有助於孩子麵對和其他人的衝突嗎?
060 孩子一定會模仿所聽到的故事人物嗎?
061 童書可以避免孩子變得自大嗎?
063 孩子膽小,看書可以幫助他嗎?
065 童書可以幫助孩子麵對挫摺嗎?
067 第五篇 思考空間
068 孩子會思考嗎?
072 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077 童書如何增進孩子的思考能力?
081 童書如何增進孩子的觀察和演繹能力?
085 童書如何增強孩子的分辨能力?
089 童書如何培養孩子的分類能力?
092 童書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預測能力?
095 童書如何增強孩子的組織能力?
098 童書如何增強孩子的錶達能力?
100 童書如何增進孩子的生活應用能力?
103 童書如何增進孩子的評斷能力?
107 第六篇 友情天地
108 童書可以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嗎?
110 童書可以讓孩子學習好行為嗎?
112 孩子看書,會影響他和彆人的相處嗎?
114 有哪些童書可以幫助孩子交朋友?
116 童書可以讓孩子適應團體生活嗎?
117 孩子不會與朋友分享,該如何教他?
119 童書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公平嗎?
121 第七篇 聽說讀寫
122 孩子是從哪兒學習文字概念的?
129 童書如何建立孩子對文字的概念?
131 童書如何影響孩子對語言的瞭解和運用?
133 孩子如何從閱讀童書中學會新的字詞?
136 童書如何讓孩子欣賞文字的音韻之美?
138 童書如何訓練孩子縝密的思考能力?
140 童書如何豐富孩子的語言錶達能力?
143 第八篇 愛己愛人
144 童書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嗎?
146 孩子看得懂書中所要錶達的幽默感嗎?
148 哪些書較能滿足孩子的幽默感?
149 該不該讓孩子看漫畫書?
150 孩子會不會模仿書中的頑皮人物?
151 "復仇"觀念對孩子有何影響?
152 "報應"觀念對孩子有何影響?
153 孩子能懂得寓言的含義嗎?
154 如何處理孩子對聖誕老公公的疑問?
157 第九篇 說故事
158 如何為孩子說故事?
160 說故事時需不需要使用一些道具?
161 適閤念和適閤說的故事有何不同?
164 為何孩子會對彆人說或錶演聽過的故事?
166 如何處理說故事時孩子的發問?
167 如何處理孩子聽故事時與眾不同的看法?
168 孩子要等到多大時纔能夠自己看書?
169 如何處理孩子聽故事時心不在焉的反應?
170 為何孩子喜歡反復聽同一個故事?
173 第十篇 誰聽誰的
174 為什麼與孩子共讀會不歡而散?
177 為什麼要重視孩子的想法?
180 為什麼孩子對故事的瞭解和大人不同?
184 環境和經驗如何影響孩子對書的詮釋?
187 孩子不接受新買的童書怎麼辦?
190 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曆程是怎樣的?
194 需要遵守書上標明的適讀年齡嗎?
198 不同年齡的孩子是如何看書的?
203 第十一篇 作傢·畫傢·齣版傢
204 誰決定齣版什麼童書給孩子看?
205 古典童話故事是怎麼來的?
207 外國的童書作傢都是科班齣身的嗎?
209 寫下隨口編的故事會是好作品嗎?
211 畫不好,就不可能成為童書創作者嗎?
212 如何把握故事中的角色?
214 該如何培養齣更多的童書創作者?
216 若想從事童書創作,該如何開始?
219 本土創作的童書都是怎麼齣版的?
221 第十二篇 傢裏傢外
222 如何麵對愛講鬼故事給孩子聽的長輩?
223 如何增加幼兒園的童書?
225 如何在有限時間多給孩子閱讀的機會?
226 有瞭CD,孩子還需要聽父母講故事嗎?
228 看影片和看書有什麼不同?
229 孩子愛看電視而不愛看書,需要糾正嗎?
230 需要帶孩子上圖書館嗎?
232 上圖書館隻能藉書、還書嗎?
234 附 錄
237 童書一覽

前言/序言

  二十六歲那年,我剛拿到碩士學位,迴輔仁大學傢政係去探望師長,本來隻是去感謝係裏的栽培,誰知係裏正好缺一位老師,我就從係友變成講師。新老師都得教一些沒人教的課,“兒童文學與韻律”就是其中一門課。
  當年為什麼會有這門課,如今已無從查考,但就因我不懂,所以跟學生一起學,上得十分起勁。那時市麵上童書不多,純粹為孩子寫的更少,資料貧乏,我們的學習卻很豐富。兩年後再赴美念書,纔注意到美國的童書真多,對於每天都得讀許多大書的我來說,躲在圖書館的童書部門大看童書就成瞭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三年後我迴到颱灣,在師範大學傢政教育研究所任教,所長指定我開幾門傢政教育方麵的課之後,問我:“你還想開什麼課?”
  “可以開一門兒童文學研究嗎?”我怯生生地問。
  “可以呀!”她爽快地答應瞭。
  後來我纔知道,颱灣兒童文學方麵的課還沒有研究生階段的,我又得重新摸索,每年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轉眼過瞭九年。
  這些年來,給孩子看的童書以驚人的速度上市,成為齣版界的奇葩。從兩年前開始構想這樣一本書,直到現在寫這篇前言,我們一直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每當覺得手頭資料差不多時,新書又齣來瞭。幸好這不是一本專門介紹童書的書,隻是想從孩子發展與教育的角度,與傢長分享一些看法,童書隻是我們的舉例,而例子本來就是舉不完的,有瞭這個體認,心情也就寬鬆多瞭。
  說起另外兩位作者,那就不能不說這本書的産生有奇妙的安排。約四五年前夏天,我迴母校南伊利諾伊大學去探望房東老太太,她知我對童書著迷,就告訴我:“我們教會有一位馬蒂亞斯博士,在南伊大就是教兒童文學的,你們應該認識一下。”
  隔天在教會第一次見到馬蒂亞斯博士,她一聽說我是中國颱灣來的,就很高興地說:“我正好有個學生也是颱灣來的,不知你認不認識?”很多美國人都以為既然颱灣很小,應該互相都認識。
  我嚮她要瞭這個人的電話號碼,迴去後打電話約瞭她來。她就是李坤珊,一個學中文,卻有實際幼教經驗的研究生。我們相談甚歡,相約她學成返颱後聯絡。
  兩年多前她迴來瞭,在濛颱梭利基金會當老師,從事師資培訓工作,而我正好有位研究生王碧華對兒童文學很有興趣,想以此為論文題目,在討論時,我們找瞭坤珊來一起談,談著談著,論文寫完時,碧華和她已成為莫逆之交。碧華有兩個健康好動又愛看書的兒子,她常說些兒子與童書的趣事,坤珊也愛談兒童文學教學的心得。談談做做,約一年前我們很清楚這份友誼應該記錄下來,與更多喜愛童書的人分享。
  本書采用問答的形式,所列的都是我們在推廣時曾遇到的問題。我們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根據學理和經驗而整理的原則。第一、二篇概述童書的重要性和建立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第三篇至第八篇我們把問題分類為生理、情緒、認知、社會、語文、人格六個方麵,分彆提齣其密切關係並建議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第九篇針對“說故事”來提醒父母重視這座親子橋,第十篇則強調孩子纔是童書的詮釋者,第十一篇介紹寫作和齣版,第十二篇則談親子共讀以外的閱讀環境,以及童書以外的閱讀經驗。
  盼望你因喜愛童書而看此書,且看完此書後更明白你的孩子為什麼喜歡某些書,又為什麼不喜歡某些書,讓童書不是可有可無地存在於孩子的生活裏,讓閱讀成為一種可享受的親子活動。
  要感謝的人非常多,我們的傢人、朋友和學生。同時要感謝宇宙光的宋佩老師、金明瑋、張祺的鼓勵,蘇育和盧淑貞的協助。
  黃迺毓
  1994年5月

《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 一、 開啓一場關於閱讀的深度對話 您是否曾站在書店琳琅滿目的童書架前,感到一絲迷茫?當孩子指著一本色彩斑斕的圖畫書,您腦海中閃過的,僅僅是“有趣”或“可愛”嗎?《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童書推薦手冊,也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兒理論集。它更像是一場深入父母與閱讀之間,乃至父母與孩子閱讀之間展開的真誠對話。它將帶領您一同審視那些看似“童書”的載體,挖掘其背後隱藏的教育價值、成長啓示,以及如何將這些寶貴的“非童書”元素,轉化為滋養孩子心靈、啓迪智慧的養分。 在這本書中,您不會找到“推薦你去買XXX繪本”這樣的直接指令。取而代之的,是一係列引導您思考的問題:為何某些看似簡單的圖畫,能觸動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一本關於勇氣的小故事,如何纔能真正播下堅韌的種子?當孩子在閱讀中遇到睏惑,我們該如何迴應,纔能將每一次疑惑變成成長的契機?我們希望通過本書,幫助父母們擺脫“給孩子看書就是為瞭認識字、學知識”的功利性視角,迴歸閱讀的本質——一種體驗,一種交流,一種共同成長的旅程。 二、 超越文字的藩籬:洞察童書的“隱藏地圖” 童書,不僅僅是文字和圖畫的組閤,它們更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隱藏地圖”,指引著孩子探索未知世界,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將帶您深入解讀這些“隱藏地圖”。我們會探討: 圖畫的力量: 為什麼一幅看似簡單的插畫,卻能傳遞比韆言萬語更豐富的意義?圖畫如何訓練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甚至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我們將解析不同風格的插畫,以及它們對孩子視覺和情感發展的影響。 故事的脈絡: 故事的結構、角色的塑造、情節的起伏,這些看似簡單的敘事技巧,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邏輯思維、因果關係理解能力的?我們也會關注那些看似“非主流”的故事情節,它們如何幫助孩子理解世界的復雜性,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維。 文字的韻律: 即使是麵嚮低齡兒童的圖書,精煉的文字、生動的描繪、重復的節奏,都蘊含著語言學習的密碼。我們將探討如何引導孩子感受文字的美感,培養他們的語感,為未來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本書會帶領您跳齣“內容”的錶層,去發掘童書背後蘊含的“形式”與“意義”。例如,一本關於分享的書,它傳遞的不僅僅是“分享是好的”這個信息,更可能通過角色的互動,讓孩子體會到分享帶來的快樂,理解失去與獲得的平衡。又或者,一本關於害怕的書,它可能並沒有直接告訴孩子“不要怕”,而是通過一個與恐懼共處的角色,幫助孩子認識恐懼,並學會與之相處。 三、 父母的角色:從“朗讀者”到“引路人” 陪伴孩子閱讀,絕非簡單地為孩子念齣書中的文字。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遠比想象中更為重要和多元。《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的核心,在於賦能父母,成為孩子閱讀旅程中更具智慧的“引路人”。 閱讀的“場域”營造: 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在傢中創造一個充滿閱讀氛圍的“場域”。這不僅僅是擁有幾本書,更是關於如何讓閱讀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一種與孩子共度美好時光的儀式。這可能包括舒適的閱讀角落、輕鬆自在的閱讀時間安排,以及父母自身對閱讀的熱愛和投入。 對話式閱讀的藝術: 告彆單嚮度的“讀完就結束”模式,我們將重點介紹“對話式閱讀”的技巧。如何提問,纔能激發孩子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考察他們是否“聽懂”?如何迴應孩子的奇思妙想,纔能鼓勵他們大膽錶達?如何將書中的情節與孩子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讓閱讀變得鮮活而有意義?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方法和案例,幫助父母們掌握與孩子深度互動的閱讀藝術。 超越“對錯”的引導: 當孩子對書中的某個觀點提齣質疑,或者對角色的行為産生不同理解時,我們該如何引導?本書強調的不是“糾正”孩子的想法,而是鼓勵他們進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我們將探討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包容孩子的多樣化解讀,讓他們明白,閱讀是一個發現和探索的過程,而非固守標準答案的訓練。 孩子的“閱讀自主性”的培養: 最終的目標是讓孩子愛上閱讀,並能自主選擇和享受閱讀的樂趣。本書將分享如何通過觀察、傾聽和適度的引導,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發展階段,幫助他們找到適閤自己的書籍,並逐漸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書的世界。 四、 破除迷思:關於童書閱讀的深度思考 在育兒的海洋中,關於童書閱讀的各種聲音不絕於耳,也伴隨著不少迷思。本書緻力於幫助父母們撥開迷霧,以更清醒、更科學的視角看待童書閱讀。 “早教”與“功利性”的界限: 很多父母希望通過早期閱讀,讓孩子“贏在起跑綫上”。但這種功利性是否會剝奪瞭閱讀本身的樂趣?本書將探討如何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科學地引導早期閱讀,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而不是被過早地推嚮知識的“賽道”。 “經典”與“流行”的取捨: 麵對海量的童書,如何選擇?經典是否就一定適閤所有孩子?流行書籍又是否都隻是一時興起?本書不會給齣簡單的“必讀清單”,而是提供一套評估書籍價值的框架,幫助父母們根據孩子的特質和需求,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重復閱讀”的價值: 孩子為什麼總是要求重復讀同一本書?這是否意味著孩子“沒有新意”?本書將深入解析重復閱讀的教育意義,它如何幫助孩子加深理解、鞏固記憶、建立安全感,並從中發現新的樂趣。 “屏幕時間”與“紙質閱讀”的平衡: 在數字化時代,如何處理電子繪本和紙質書籍的關係?它們是否可以互補?本書會提供關於如何平衡屏幕時間和紙質閱讀的思考,強調高質量的屏幕內容與互動,以及紙質閱讀不可替代的觸感和親密體驗。 五、 結語:一場與智慧同行,與心靈共鳴的旅程 《童書非童書:給陪伴孩子看書的父母》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份邀請,邀請您和孩子踏上一場充滿探索與發現的閱讀旅程。在這場旅程中,您將不僅僅是孩子的陪伴者,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智慧同行者。您將學會如何從看似簡單的童書中,汲取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何將閱讀的樂趣,轉化為孩子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強大動力。 我們相信,每一本精心選擇的童書,都蘊含著能點亮孩子心靈的火花。而每一位用心陪伴孩子閱讀的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寶貴的“點燈人”。願這本書,能成為您手中那盞溫暖的燈,照亮您與孩子共同閱讀、共同成長的美好時光。讓我們一起,超越“童書”的錶象,擁抱其背後蘊含的無限可能,為孩子種下一顆熱愛閱讀、終身學習的種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一開始就吸引瞭我,"童書非童書",這不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給孩子看的書,其實大人看瞭更能有所感悟,甚至是大人需要讀的書嗎?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文字風格深深吸引瞭,那種娓娓道來的語氣,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分享著他與孩子一同閱讀的點滴故事,又像是多年老友,在輕聲訴說那些關於成長、關於教育的智慧。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選擇”的部分,作者沒有直接告訴你該選什麼書,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選擇這本書?這本書能帶給孩子什麼?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傢長們常常感到焦慮,麵對琳琅滿目的童書,不知如何下手。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它教我如何剝離那些錶麵的浮華,去發現那些真正能滋養孩子心靈、啓迪孩子智慧的書籍。我記得其中有一段,作者描寫瞭和孩子一起讀一本關於勇氣繪本的經曆,他並沒有強調繪本裏的故事有多精彩,而是著重於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提問,以及他如何迴應這些問題,這讓我意識到,閱讀的過程本身,纔是最重要的教育契機。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書單,而在於教會我如何“讀懂”書,以及如何“讀懂”我的孩子。它讓我不再是被動地為孩子挑選,而是主動地與孩子一同探索書中的世界,並在這個過程中,重塑自己的育兒觀。

評分

說實話,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度對“童書”的概念有些模糊,甚至認為那隻是小孩子纔會翻看的玩意兒。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童書”背後的深邃內涵,緩緩地展現在我眼前。我這纔恍然大悟,那些看似簡單的繪本,那些充滿奇思妙想的故事,其實蘊含著關於生命、關於人性、關於社會的最基本、也最深刻的道理。書中有一段關於“提問”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鼓勵孩子背誦書中的內容,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去質疑,去提齣自己的疑問。他認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都是一次思維的萌芽,都是一次獨立思考的開始。他鼓勵傢長們,用開放的心態去迴應孩子的提問,即使有些問題聽起來幼稚可笑,也絕不能輕易否定。這種鼓勵探索、鼓勵質疑的精神,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寫給父母的,更是寫給所有渴望保持童心、保持好奇心的人的。它讓我看到,童書不僅僅是孩子成長的階梯,更是父母迴歸本真的鏡子。它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那些簡單而美好的事物,不要忘記那些曾經讓我們驚嘆不已的想象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童書”,也讓我重新認識瞭“自己”。

評分

我一直認為,陪伴孩子閱讀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它不僅僅是時間的投入,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一種精神的傳承。而這本書,恰恰將這種“陪伴”的意義,升華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輔導”孩子學習的書,也不是一本陳列“必讀書目”的指南。相反,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作者用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勾勒齣他與孩子在閱讀中的那些瞬間——那些捧腹大笑的時刻,那些若有所思的沉默,那些你來我往的爭辯,以及那些溫馨擁抱的瞬間。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閱讀的儀式感”的解讀。他沒有強求孩子必須坐得端端正正,而是鼓勵在任何場景下,隻要有興緻,就可以開始一場閱讀。比如,在公園的長椅上,在午後的陽光房裏,甚至是在睡前的床邊。他認為,讓閱讀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刻意的安排都更加重要。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我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那個願意與孩子一起犯傻、一起探索、一起成長的“玩伴”。它讓我明白,在孩子眼中,我可能比書本更具吸引力,而我對待書籍的態度,也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這本書,給瞭我太多關於“如何愛”的啓示,而這份愛,恰恰就體現在每一次深情的陪伴閱讀之中。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豁然開朗。我之前一直睏惑於,為什麼有些書,孩子讀瞭之後沒有太大反應,而有些書,卻能讓他們手不釋捲,甚至久久不能忘懷。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那是因為我忽略瞭“共鳴”的力量。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閱讀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獲取信息,更在於産生連接。他分享瞭許多與孩子一起閱讀時,那些意想不到的“連接點”。比如,孩子從一個關於小動物的故事中,聯想到自己養的小狗,進而開始思考“動物的感受”;或者,從一個關於勇敢的英雄故事中,激發瞭孩子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的勇氣。這些連接,都是在閱讀過程中自然産生的,它們將書中的內容,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情感世界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本書讓我看到,好的童書,不僅僅是文字和圖畫的組閤,更是能夠觸及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密碼”。它鼓勵傢長們,在選擇書籍時,不僅僅關注內容的趣味性,更要關注其是否能夠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孩子的想象、觸動孩子的情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親子閱讀,是一場共同的探索之旅,是一場心靈的盛宴。這本書,就像一本“育兒說明書”,卻又遠遠超越瞭任何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位智者,溫柔地提醒我,在陪伴孩子閱讀的路上,最重要的,是那個共同體驗、共同成長的你我。

評分

我一直以為,教育的核心在於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認知是多麼的狹隘。作者用一種極其溫柔而有力量的方式,嚮我展示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閱讀,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書中有一段,作者講述瞭如何通過一本講述“分享”的繪本,教會孩子理解和實踐友誼。他並沒有生硬地灌輸道理,而是通過故事中的角色,讓孩子在情境中體會分享的快樂,以及拒絕分享可能帶來的失落。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我深受啓發。它讓我明白,真正有價值的教育,不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是情感的引導,是價值觀的塑造。這本書還非常細緻地描寫瞭如何處理孩子在閱讀中遇到的情緒問題。比如,當孩子因為書中的情節而感到害怕、悲傷時,作者是如何安撫和引導的。他沒有簡單地告訴孩子“不要怕”,而是與孩子一同麵對恐懼,共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種共情和陪伴,是任何理論知識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教書匠”的角色,轉變為一個“育心者”。它讓我懂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愛,如何去感受,如何去與世界建立美好的連接。

評分

不錯的書

評分

不錯的書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很實惠方便啊

評分

不僅要鼓勵孩子閱讀,還要引導他們如何閱讀,這是大人需要改善的。

評分

為瞭養娃,買一本參考一下吧吧吧

評分

還可以,好評一個。下次優惠大點

評分

挺好,但是連個紙盒都捨不得套,書很容易損壞。

評分

學習瞭,最近在猶豫愛丁島是不是要續費

評分

還沒開始看,不過應該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