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11版)

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11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费尔德曼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英文教材
  • 心理学教材
  • 第11版
  • 认知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心理学导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1247
版次:11
商品编码:117374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8
字数:1500000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

  ★心理学界泰斗黄希庭教授作序推荐

  ★英美等国300多所大学院校采用,受欢迎的导论性心理学教材之一

  ★大开本、单栏设计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模块化的结构体例独树一帜,既适应于课堂教学,也适合阅读和自学

  ★普通心理学双语教学的首要选择教材或参考读物

  本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内容全面而且具有近时性。该书不仅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包含应用研究的内容。从引用的文献来看,在这本教材中引用自2000年以来的参考文献就有一千余条。第二,结构新颖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富有创意地在课文中设计了一系列提示性短文或专栏,渗透着作者提出的P。O。W。E。R(即预习、组织、实践、评价、反思)学习模式。第三,语言简练,清新自然,生动形象且富有激情。全书没有生僻、拗口的语句;对事实和现象的描述多采用比较客观的陈述句和被动结构等,其他内容大多采用与读者对话的口吻。大量采用图片、图表甚至视频资料等配合文本,使许多看似深奥的道理跃然纸上;各种及时互动以及突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促人思考,有关表述富有激情。基于上述,我乐意向读者推荐这本导论性的心理学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11版)》由罗伯特·费尔德曼撰写的《普通心理学》(Understanding Psychology)在英美等国被300多所大学采用,是受欢迎的导论性心理学教材之一。本书即影印自该教材的新第11版。

  《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11版)》分为17章,依次为:心理学导言,心理学研究方法,神经科学与行为,感觉与知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认知与语言,智力,动机与情绪,性与社会性别,发展,人格,健康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社会心理学。此外,有3个附录,全书共分为58个独立的模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这种独树一帜的模块化设计,不仅适应于课堂教学,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来自学。

  从第1版到第11版,作者始终秉持“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宗旨,致力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心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将心理学与日常世界建立起联系。本书行文简练,生动形象,书中的各种教辅材料,如各种精美图片、互动游戏、视频及题库,更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但作者限于自己的成长与教育环境,全书的案例多来自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还请读者批判性地审视与甄别,真正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11版)》特别适合用作心理学专业的普通心理学双语教学课教材或参考读物,也适合喜欢直接读英文原著的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罗伯特·费尔德曼,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任该校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院长。作为学院杰出教师奖的获得者,他所教授的心理学课程的学生人数从15人到500人不等。在长达20多年的大学教师生涯中,除马萨诸塞大学之外,他还曾在芒特霍尤克学院、卫斯理恩大学和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费尔德曼教授是美国心理学会和心理科学协会会员,他从卫斯理恩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从威斯康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荣获富布赖特资深研究学者和讲师奖,以及卫斯理恩大学的杰出校友奖。他是行为和脑科学联合会(FABBS)的理事会成员之一,也是FABBS基金会的候任主席,该基金会大力支持心理学领域。
  他撰写或编写的著作、科学论文数量累计超过150种(篇)。他所撰写的教科书被全世界200多万学生采用,被译成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意大利语、汉语、韩语、日语等九种语言。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诚实和欺骗行为,他在2009年出版的畅销书《生活中的说谎者》中描述了他的工作。他的研究得到了来自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H)以及国家残障和康复研究所的资助。

目录

C H A P T E R 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2
MODULE 1 Psychologists at Work 5
MODULE 2 A Science Evolves: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14
MODULE 3 Psychology’s Ke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22
C H A P T E R 2 Psychological Research 30
MODULE 4 The Scientifi c Method 33
MODULE 5 Conduct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37
MODULE 6 Critical Research Issues 48
C H A P T E R 3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 56
MODULE 7 Neurons: The Basic Elements of Behavior 59
MODULE 8 The Nervous System and the Endocrine System:
Communicating Within the Body 68
MODULE 9 The Brain 76
C H A P T E R 4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94
MODULE 1 0 Sensing the World Around Us 97
MODULE 1 1 Vision: Shedding Light on the Eye 102
MODULE 1 2 Hearing and the Other Senses 112
MODULE 1 3 Perceptu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ng Our View
of the World 124
C H A P T E R 5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138
MODULE 1 4 Sleep and Dreams 141
MODULE 1 5 Hypnosis and Meditation 155
MODULE 1 6 Drug Use: The Highs and Lows of
Consciousness 160
C H A P T E R 6 Learning 174
MODULE 1 7 Classical Conditioning 177
MODULE 1 8 Operant Conditioning 185
MODULE 1 9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Learning 200
C H A P T E R 7 Memory 210
MODULE 2 0 The Foundations of Memory 213
MODULE 2 1 Recalling Long-Term Memories 226
MODULE 2 2 Forgetting: When Memory Fails 236
C H A P T E R 8 Cognition and Language 246
MODULE 2 3 Thinking and Reasoning 249
MODULE 2 4 Problem Solving 258
MODULE 2 5 Language 271
C H A P T E R 9 Intelligence 282
MODULE 2 6 What Is Intelligence? 285
MODULE 2 7 Variations in Intellectual Ability 302
MODULE 2 8 Group Diff erences in Intelligenc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307
C H A P T E R 1 0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14
MODULE 2 9 Explaining Motivation 317
MODULE 3 0 Human Needs and Motivation: Eat, Drink, and
Be Daring 325
MODULE 3 1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Experiences 337
C H A P T E R 1 1 Sexuality and Gender 350
MODULE 3 2 Gender and Sex 353
MODULE 3 3 Understanding Human Sexual Response:
The Facts of Life 366
MODULE 3 4 The Diversity of Sexual Behavior 372
C H A P T E R 1 2 Development 390
MODULE 3 5 Nature and Nurture: The Enduring
Developmental Issue 393
MODULE 3 6 Prenatal Development: Conception to Birth 398
MODULE 3 7 Infancy and Childhood 406
MODULE 3 8 Adolescence: Becoming an Adult 424
MODULE 3 9 Adulthood 434
C H A P T E R 1 3 Personality 448
MODULE 4 0 Psychodynamic Approaches to Personality 451
MODULE 4 1 Trait, Learning, Bi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to Personality 461
MODULE 4 2 Assessing Personality: Determining What Makes
Us Distinctive 474
C H A P T E R 1 4 Health Psychology: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484
MODULE 4 3 Stress and Coping 487
MODULE 4 4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llness and
Well-Being 500
MODULE 4 5 Promoting Health and Wellness 507
C H A P T E R 1 5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516
MODULE 4 6 Normal Versus Abnormal: Making the
Distinction 519
MODULE 4 7 The Maj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529
MODULE 4 8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Perspective 549
C H A P T E R 1 6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558
MODULE 4 9 Psychotherapy: Psychodynamic,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561
MODULE 5 0 Psychotherapy: Humanistic, Interpersonal, and
Group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573
MODULE 5 1 Biomedical Therapy: Biological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581
C H A P T E R 1 7 Social Psychology 592
MODULE 5 2 Attitudes and Social Cognition 595
MODULE 5 3 Social Infl uence and Groups 607
MODULE 5 4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615
MODULE 5 5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cial Behavior 621
A P P E N D I X Going by the Numbers: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634
MODULE 5 6 Descriptive Statistics 637
MODULE 5 7 Measures of Variability 643
MODULE 5 8 Using Statistics to Answer Questions: Inferential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647

精彩书摘

  Psychologists at Work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The simplicity of this definition is in some ways deceiving, concealing ongoing debates about how broad the scope of psychology should be. Should psychologists limit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outward, observable behavior? Is it possible to study thinking scientifically? Should the field encompass the study of such diverse topics a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erception, dreaming, and motivation? Is it appropriate to focus solely on human behavior, or should the behavior of other species be included?
  Most psychologists would argue that the field should be receptive to a variety of viewpoints and approaches. Consequently, the phrase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in the definition of psychology must be understood to mean many things: It encompasses not just what people do but also their thoughts, emotions, perceptions, reasoning processes, memories, and even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at maintain bodily functioning.
  Psychologists try to describe, predict, and explain human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as well as helping to change and improve the lives of people and the world in which they live. They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find answers that are far more valid and legitimate than those resulting from intuition and speculation, which are often inaccurate (see Figure 1).
  The Subfields of Psychology: Psychology’s Family Tree
  As the study of psychology has grown, it has given rise to a number of subfields (described in Figure 2). The subfields of psychology can be likened to an extended family, with assorted nieces and nephews, aunts and uncles, and cousins who, although they may not interact on a day-to-day basis, ar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because they share a common goal: understanding behavior. One way to identify the key subfields is to look at some of the basic questions about behavior that they address.
  WHAT ARE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BEHAVIOR?
  In the most fundamental sense, people are biological organisms.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is the subfield of psychology that mainly examines how the brain and the nervous system—but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 as well—determine behavior. Thus, neuroscientists consider how our bodies influence our behavior. For example, they may examine the link between specific sites in the brain and the muscular tremors of people affected by Parkinson’s disease or attempt to determine how our emotions are related to physical sensations. Behavioral neuroscientists might want to know what physiological changes occurred as movie patrons in the theater where Batman was showing realized they were being shot at.
  HOW DO PEOPLE SENSE, PERCEIVE, LEARN, AND THINK ABOUT THE WORLD?
  If you have ever wondered why you are susceptible to optical illusions, how your body registers pain, or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 study time, an 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 can answer your questions.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branch of psychology that studies the processes of sensing, perceiv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 (The term 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 is somewhat misleading: Psychologists in every specialty area use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Several subspecialties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ave become specialties in their own right. One is cognitive psychology , which focuses on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inking, memory, reasoning, problem solving, judging, decision making, and language. For example, a cognitive psychologist might be interested in what the survivors of the Batman theater shooting remembered later about their experience.
  WHAT ARE THE SOURCES OF CHANGE AND STABILITY IN BEHAVIOR ACROSS THE LIFE SPAN?
  A baby producing her first smile . . . taking his first step . . . saying its first word. These universal milestones in development are also singularly special and unique for each pers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studies how people grow and change from the moment of conception through death. Personality psychology focuses on the consistency in people’s behavior over time and the traits that differentiate one person from another.
  ……

前言/序言


《普通心理学》(第11版)—— 探索人类心智的宏伟旅程 《普通心理学》(第11版)是一部深入浅出、内容翔实的心理学入门经典,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宏伟旅程。本书以其清晰的结构、严谨的学术态度、引人入胜的阐释以及丰富的实例,成为全球无数大学生、心理学爱好者以及对人类行为感兴趣的读者的首选读物。本版在继承前几版精髓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研究成果和理论视角,力求呈现心理学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与发展。 核心理念与结构设置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揭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并培养读者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从感官与知觉的基础,到复杂的认知过程、情绪体验,再到社会互动与心理健康,《普通心理学》以一种系统、全面的方式展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广阔图景。 全书共分为若干主要部分,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第一部分:导论与研究方法 第1章:心理学是什么? 深入探讨心理学的定义、历史渊源、主要学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的演变,以及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本章会带领读者了解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内心世界”,更是一门基于科学研究的学科,强调实证主义的重要性。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详细介绍心理学研究的各种科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如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研究以及实验研究。本章会着重讲解实验设计的关键要素,如自变量、因变量、控制组、实验组、随机分配等,并强调科学研究中的伦理考量,如知情同意、保密性、避免伤害等。理解这些研究方法是有效评估心理学研究结果和避免误读的关键。 第二部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3章:遗传、进化与行为 探讨遗传学原理如何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介绍进化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例如自然选择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某些行为模式和认知倾向。本章还会涉及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如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第4章:神经系统与行为 深入剖析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神经元的运作机制、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大脑不同区域(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小脑等)在情绪、认知、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功能。本书会以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大脑网络如何支撑我们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感觉与知觉 第5章:感觉与知觉 解释感觉(接收和编码外部刺激)与知觉(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之间的关系。本章会详细介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主要感觉通道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加工过程,并探讨诸如知觉恒常性、深度知觉、错觉等现象,揭示我们如何从原始感觉信息中构建出我们所体验到的世界。 第四部分:意识、学习与记忆 第6章:意识与睡眠 探讨意识的本质,包括清醒意识、睡眠周期(REM和非REM睡眠)、梦境,以及其他意识状态,如催眠和物质滥用对意识的影响。本章会介绍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7章:学习 深入介绍学习的几种主要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以及观察学习(班杜拉)。本书会通过大量生活化、易于理解的例子,说明这些学习原则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塑造行为的。 第8章:记忆 探讨记忆的储存、提取和遗忘的心理过程。本章会介绍各种记忆模型,如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以及不同类型的长时记忆(如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此外,还会讨论影响记忆效率的因素,如编码、复述、提取线索以及遗忘的原因。 第五部分:认知过程 第9章:思维与语言 揭示思维的本质,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和判断。本章会介绍启发法和认知偏差,以及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第10章:智力与创造力 探讨智力的概念、测量(智商测试)以及不同的智力理论(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本章还会讨论创造力的特征、测量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六部分:动机与情绪 第11章:动机 阐释驱动我们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力量。本章会介绍各种动机理论,如驱力理论、唤醒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以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差异。还会深入探讨成就动机、饥饿、性欲等生理和心理动机。 第12章:情绪与应激 探索情绪的本质、生理基础、表达方式以及功能。本章会介绍几种经典的情绪理论(如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沙赫特-辛格二因素理论),并讨论情绪与生理反应、认知评估以及行为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还会探讨应激的来源、生理反应(如“战或逃”反应)以及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七部分:发展心理学 第13章:生命历程的发展 审视个体从出生到衰老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本章会覆盖认知发展(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社会性发展(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道德发展(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人格的形成。 第八部分:人格与个体差异 第14章:人格 介绍人格的定义、理论流派(如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特质理论、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以及人格的评估方法。本章会帮助读者理解个体在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上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第九部分:社会心理学 第15章:社会认知 探讨人们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他人以及社会情境。本章会介绍归因理论、态度形成与改变、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等内容。 第16章:社会行为 分析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包括从众、服从、群体决策、亲社会行为(如利他)以及攻击行为。本章还会探讨人际关系、吸引力与爱情的心理学基础。 第十部分: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 第17章:心理障碍 概述各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如DSM)以及成因,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本章会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处理敏感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调心理障碍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 第18章:心理治疗 介绍各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流派,如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以及生物医学疗法。本章会阐述不同疗法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适用范围,并讨论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 第十一部分:整合与应用 第19章:健康心理学 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包括压力管理、应对机制、健康行为的促进以及疾病的心理社会学因素。 第20章:心理学与日常生活 结合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探讨心理学在教育、工作、法律、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展示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自身及社会。 特色与优势 《普通心理学》(第11版)的突出优势在于其: 清晰的逻辑结构: 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内容循序渐进,便于读者建立起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前沿的研究内容: 及时更新最新的研究发现和理论进展,确保知识的时效性。 丰富的教学辅助: 每章都配有醒目的小标题、关键概念的定义、精美的插图和图表,以及引人深思的“思考题”和“应用题”,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学习的有效性。 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 作者擅长运用生动的案例、有趣的实验设计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鼓励读者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学会分析、评估和质疑,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强调多重视角: 尊重并呈现心理学内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取向,展现了学科的多元化和活力。 国际化视野: 借鉴了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适用读者 本书不仅是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理想教材,也同样适用于: 对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规律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 希望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人士。 从事教育、医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与人打交道职业的专业人士。 任何希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理解人类心智的探索者。 结语 《普通心理学》(第11版)是一扇通往理解人类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的知识之门。它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思考,引导读者以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自己、他人以及我们所处的复杂社会。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获得一套理解人类心智的有力工具,开启一段充满启迪和收获的心理学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设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中的“艺术品”。无论是版面布局的留白处理,还是关键概念的突出方式,都显示出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一个章节的开篇都会有一个“本章目标”,清晰地为接下来的阅读设定导航,避免了初学者在浩瀚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更值得称赞的是,每隔几个小节就会穿插的“研究亮点”和“跨文化视角”栏目。这些小小的补充材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心理学远非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比如,书中介绍了一些非西方社会对“自我”和“情绪”的独特理解,这在宏观上平衡了理论的普适性,也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多元,避免了长时间阅读纯理论文字带来的疲劳感。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极其流畅且富有学术的严谨性,这种结合并非易事。作者的笔触极为老练,在阐述复杂的统计学概念或实验设计时,总能找到一种既保证了术语的准确性,又不会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感到被排斥的叙述方式。它没有采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语言,而是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复杂的机制层层剥开。比如,在讲解决策理论时,它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决策情境,巧妙地引入了前景理论的核心概念,让我对“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有了深刻的体悟。这本书的份量和内容深度,注定了它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消遣读物,而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随时查阅的工具书和思想伙伴,每当我对某个心理学现象产生疑惑时,翻开它,总能找到精确而有力的解释。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智力探险。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前沿争议性话题时的态度——那种不偏不倚,全面呈现各方观点的中立立场。例如,在探讨记忆的可靠性与重构性时,它详细对比了认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长久以来的争论焦点,清晰地梳理了支持和反对的实证证据链。它从不强迫读者接受某一种绝对的真理,而是鼓励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审视证据,形成批判性思维。这种“带着问号去阅读”的方式,让人在合上书本时,不仅仅是获得了一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质疑和分析信息。对于任何想要超越初级认知的读者来说,这种对思维训练的重视,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之一,它教会我的比具体的知识点要深远得多。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案例呈现上的独到匠心。不同于教科书常见的枯燥案例堆砌,这里的每一个实例都像是从现实生活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微型故事”,充满张力且极具启发性。尤其是在讨论发展心理学的那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皮亚杰或埃里克森的理论模型上,而是通过讲述一对跨越数十年、记录了孩子从蹒跚学步到青春期叛逆的家庭案例,将抽象的阶段划分具象化了。我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个小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成长。这种叙事手法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感到疏离的理论,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每次读到关键的转折点,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生命中相似的经历,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这大概就是心理学书籍能带给人的最大魅力——让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翻开扉页,那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严谨的排版,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心理学探索之旅既兴奋又有些许敬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开篇时对整个学科宏大图景的勾勒,那种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生物学基础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再到社会行为的全面覆盖,构建了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它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了内容的深度,而是努力在学术的精准性和读者的可理解性之间找到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比如,它对感觉和知觉的章节处理得尤为精妙,不仅罗列了各种经典实验,更深入探讨了这些机制如何被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所塑造,让人在理解“我们如何看到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真的是唯一的客观现实吗?”这种层层递进的探讨,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后续章节的阅读欲望,感觉每翻一页,都在对我固有的认知进行一次小小的重塑。

评分

好书!得慢慢研究

评分

挺好的,京东上书蛮全的,基本要买的都有,不用分好几个网站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好书!得慢慢研究

评分

666666699999999

评分

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11版) 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喜欢,虽然是原版,依然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