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重大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重大战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迈克尔·哈斯丘 著,易亮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
  • 西线战场
  • 重大战役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欧洲战争
  • 诺曼底登陆
  • 反法西斯战争
  • 历史军事
  • 战争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ISBN:97875092135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25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2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比起东线战场的惨烈,壮烈,残酷之外加上二战历史和整个战争史上有代表性和戏剧性的战争场面用来形容二战西线和意大利和北非战场才是稍稍准确的说法.闪击战,空降作战,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有戏剧性的意大利和北非战场还有希特勒最后的疯狂等等.请深入本书,在阅读中慢慢体会什么样的战争能让人如此疯狂和顽强,让人勇敢和绝望…….

内容简介

  一本书让你了解第二次世界较大战中有代表性和戏剧性的战争场面: 二战西线和意大利和北非战场: 闪击战,空降作战,较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有戏剧性的意大利和北非战场还有希特勒最后的疯狂这些战役的全过程.

目录

1 希特勒对法国的入侵
德军迅速而又强势地长驱直入阿登地区;盟军面对如此之快的突袭震撼不已,几乎已无力抵抗德军的前进。
2 不列颠空战
1940 年6 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 架以上的飞机。同年7 月,希特勒制订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 架,其中轰炸机1285 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
3 隆美尔与北非战局
阿拉曼战役标志着隆美尔在北非军事胜利的最高峰已经结束。随着美国的参战,盟国军队的力量已占绝对优势,它完全有能力将全部德军推回到突尼斯。
4 诺曼底登陆
1944 年6 月6 日凌晨,诺曼底沿岸的德国防御部队被惊天动地的枪炮声惊醒,结果发现预料中的进攻终于开始了。
5 从安齐奥到卡西诺的争夺战
为了从侧翼包抄据守在卡西诺山上的德国守军,盟军发起了安齐奥登陆行动,但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在海滩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6 突破“哥特防线”
盟军向北推进,进攻佛罗伦萨与哥特防线,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德军仿佛在向对手诠释自己为何是打撤退战的专家。
7 阿登战役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使盟军感到有些不安,但在1944 年年底令他们更为震惊的是,德军的进攻似乎要重演其1940 年的胜利场面。

前言/序言


《二战东线:钢铁洪流的碰撞》 本书并非聚焦于西线的硝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广袤而残酷的东线战场,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最血腥、也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发生地。在这里,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较量,塑造了战争的最终走向,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一、 序幕:东方巨人的觉醒与入侵的阴影(1941年6月-1941年夏) 1941年6月22日,晴朗的早晨被震耳欲聋的炮火撕裂。德国国防军倾泻而出,代号“巴巴罗萨”的入侵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近三百万德军及其盟友,如同潮水般涌入苏联西部领土,目标直指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希特勒企图以闪电战迅速摧毁苏联,实现其“生存空间”的野心。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而坚韧的民族。尽管苏联在战前经历了斯大林的大清洗,军队指挥层遭受重创,但其深厚的战略纵深、充足的兵员储备以及全民抵抗的决心,都成为德军未能预料到的障碍。本书将详细描绘“巴巴罗萨”计划的初期进展,分析德军初期的辉煌胜利,如基辅包围战的巨大成功,但同时也会深入探讨德军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恶劣的天气、脆弱的补给线、苏军顽强的抵抗以及战略上的判断失误。 二、 莫斯科的严冬与浴血坚守(1941年秋 - 1942年春) 随着秋季的到来,泥泞的道路和日益寒冷的天气开始阻碍德军的攻势。“巴巴罗萨”计划的“闪电”逐渐熄灭。德军距离莫斯科仅有咫尺之遥,然而,苏联人民和军队的抵抗意志却如同钢铁般坚定。 本书将细致呈现莫斯科保卫战的惨烈。从保卢斯将军的第三装甲集群逼近莫斯科郊外,到朱可夫将军临危受命,重新组织防线。我们将看到苏军士兵如何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阻挡德军的钢铁洪流。严酷的冬季成为苏军最强大的盟友,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吞噬着德军的装备和士气。在莫斯科前线,苏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将德军逐出莫斯科周边地区,取得了二战东线战场上的第一次战略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同盟国士气,也粉碎了希特勒速胜的幻想。 三、 列宁格勒的围困:不屈的城市(1941年9月 - 1944年1月) 与莫斯科的命运不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则经历了长达900天的残酷围困。本书将深刻描绘这座英雄城市的苦难与坚韧。德军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一切陆地联系,企图将其活活饿死。 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饥饿、疾病和炮火笼罩着这座城市。居民们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依然坚持生产,维持城市运转。拉多加湖,这条被称为“生命之路”的狭窄通道,成为列宁格勒的唯一生命线。本书将通过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展现“生命之路”上的艰辛运输,以及苏军如何冒着炮火,一次次突破封锁,为这座城市带来急需的物资和兵员。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为悲壮的围城战,它成为了苏联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 四、 斯大林格勒的绞肉机: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夏 - 1943年2月) 如果说莫斯科是东线的战略转折点,那么斯大林格勒则是这场战争最血腥、也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本书将深入剖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每一个细节,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东线的力量对比,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点。 1942年夏,德军将目标锁定斯大林格勒,这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具有极高的战略和象征意义。本书将展现保卢斯指挥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与苏军第八集团军之间,在城市废墟中展开的殊死搏斗。双方在断壁残垣之间,为每一寸土地展开了惨烈的近距离战斗,这被称为“绞肉机”。 本书将重点关注苏军由沃罗诺夫和朱可夫策划的“天王星”行动,这次外科手术般的战略包围,将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及其附属部队完全围歼。我们将深入分析德军为何陷入如此绝境,以及德军元帅和士兵们在绝望中的挣扎。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标志着苏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为后来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五、 库尔斯克弧:装甲洪流的决战(1943年夏) 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尚未完全冷却之际,德军企图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一次绝地反击,希望能挽回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本书将重点呈现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 德军集结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包括最新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企图从南北两翼夹击库尔斯克突出部,将苏军的中央集团军群一举歼灭。本书将详细描绘德军的攻势,以及苏军如何通过严密的情报侦察,提前获知德军的企图,并进行了充分的防御准备。 我们将深入分析库尔斯克战役的战术细节,包括普罗霍罗夫卡村附近那场令人震惊的坦克大对决。本书将揭示苏军的装备劣势如何被战术上的巧妙运用、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强大的兵力所弥补。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意味着德军在东线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从此开始了势不可挡的战略反攻。 六、 东线反攻的序曲:解放的步伐(1943年下半年 - 1944年)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东线战场的天平彻底倾斜。苏军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略反攻,一步步将德军驱逐出苏联领土,并向西方挺进。本书将描绘苏军在1943年底到1944年间发动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如第聂伯河攻势、列宁格勒的最终解围以及白俄罗斯战略攻势的前奏。 我们将看到苏军如何利用强大的炮兵和装甲部队,以及不断增长的空军力量,对德军防线发动致命打击。本书将分析苏军反攻的战略部署,以及德军在兵力不足、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如何艰难地维持防线。 七、 走向胜利的征途:华沙、柏林与历史的回响(1944年 - 1945年) 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苏军的战车碾过东欧的土地,直指德国本土。本书将聚焦于1944年至1945年间,苏军如何解放波兰、进攻德国东部地区,并最终围歼柏林守军,宣告纳粹德国的覆灭。 我们将详细描绘华沙起义的悲壮,苏军在解放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政治和军事局面。本书将深入分析柏林战役的惨烈,这座城市在最后阶段的殊死抵抗,以及苏军如何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攻克这座德国的心脏。 本书的结尾,将不仅仅是战役的结束,更会深入探讨这场东线战役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从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到冷战的酝酿,再到民族主义的兴衰,东线战役的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本书将以详实的史料、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分析,带领读者穿越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理解东线战场上的英雄主义、牺牲精神以及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军事百科全书,但又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故事集,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通过充满力量的文字,传递给每一位读者。我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作者在叙述每一场重大战役时,都不仅仅停留于战术和战略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那些抽象的军事符号,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能够感受到指挥官们在压力下的决策挣扎,能够体会到普通士兵们在生死考验中的恐惧与勇气,甚至能够想象到后方民众对于战争的期盼与忧虑。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多变,有时如疾风骤雨般,将战役的激烈与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又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感人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战役背景的梳理,他能够将战役发生前的国际局势、国内矛盾等因素,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让我更好地理解战役的起因和必然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人性的博弈,是信念的较量,是历史洪流中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它让我反思战争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如同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仿佛我就是一名参与其中的记者,在西线战场的最前沿,捕捉着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他能够用最生动、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将那些发生在遥远时空的宏大叙事,变得鲜活而具体。我仿佛能听到坦克引擎的轰鸣,闻到硝烟弥漫的气息,甚至感受到士兵们在寒冷泥泞中紧握步枪时的绝望与坚毅。书中对于战役的细节描写,比如士兵们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在绝境中寻找一丝生机,都写得极为动人。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他用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呈现了战争对个体生命造成的巨大创伤。但同时,他也巧妙地穿插了人性中闪耀的光辉,那些在黑暗中互相扶持的战友,那些在炮火中传递的温暖,都让我在震惊之余,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战役地图和战线变化的叙述,他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战场的态势,让我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战役的进程和双方的意图。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胜利与失败,更是关于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表现,关于勇气、牺牲、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是让我对军事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之作。在阅读之前,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总觉得像是隔靴搔痒,难以窥探其全貌。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迷雾,一步步走进西线战场的复杂脉络。作者在描述每一场重大战役时,都展现出了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不仅仅提供了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战役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他对于盟军如何突破“大西洋壁垒”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登陆艇的登陆,而是追溯到了情报的收集、战略的制定、以及不同兵种的协同配合。我也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军队指挥官的性格和决策风格的刻画。比如,面对相似的困境,为何有的指挥官能够力挽狂澜,而有的却步入绝境,这些细微之处的对比,让我对领导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于一些战役的“what if”设想,虽然是推测,但也极富启发性,让我思考在不同的历史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宏大与细微,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也让我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了解二战西线战局的一扇窗户。我一直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充满了好奇,但总是觉得零散的资料无法构建起清晰的图景。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战役名称和时间,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次重大战役背后的战略意图、战术运用以及对全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在描述诸如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突出部战役等关键事件时,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我能感受到盟军登陆时海潮的呼啸,步兵在炮火下的匍匐前进,以及战局胶着时士官们紧张的指挥。书中对于双方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的详细介绍,也让我对现代战争的雏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战役转折点的精准把握,以及对领导者们决策背后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有时,一个小小的战术调整,或者一个关键人物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一场战役的胜败,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历史,更是在体验历史,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勇气,以及在战争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它让我对“战略”和“战术”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名词,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动态过程。

评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著作。它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二战西线战场上那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性战役。我惊叹于作者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叙事能力,他将那些庞大、复杂、充满变数的军事行动,梳理得条理清晰,引人入胜。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画卷之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战线的推进与收缩,炮火的轰鸣与士兵的呐喊,以及在那一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力量。作者在描写每一次战役时,都着重于其战略意义和战术特点,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某些战役会被载入史册,为何它们会对战争的走向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战役的“全景式”呈现,他不仅仅关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将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纳入考量,从而让我看到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其多维度影响。书中对于一些著名战役的细节描绘,比如巷战的惨烈,空战的惊心动魄,都让我心潮澎湃,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艰难岁月。这本书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

质量 地摊质量 内容勉强 还那么贵 亏亏亏

评分

好!!!!!!!!!!!!!!!!!!!!!!!!

评分

质量 地摊质量 内容勉强 还那么贵 亏亏亏

评分

好!!!!!!!!!!!!!!!!!!!!!!!!

评分

好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就是纸质略微粗糙了点。

评分

好!!!!!!!!!!!!!!!!!!!!!!!!

评分

超值

评分

ok

评分

质量 地摊质量 内容勉强 还那么贵 亏亏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