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植物誌(第一捲) [Flora Kunlunica Tomus 1]

昆侖植物誌(第一捲) [Flora Kunlunica Tomus 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玉虎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昆侖山
  • 植物誌
  • 植物分類學
  • 西藏
  • 青海
  • 新疆
  • 生物多樣性
  • 植物區係
  • 科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0740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8117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Flora Kunlunica Tomus 1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3
字數:86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昆侖植物誌(第一捲)》收錄我國昆侖山和喀喇昆侖山地區截至目前所知的野生和重要的露天栽培維管束植物87科,僅有栽培種而無野生種的科不收錄。其中,第一捲收錄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楊柳科至十字花科,第二捲收錄被子植物景天科至傘形科,第三捲收錄被子植物杜鵑花科至菊科,第四捲收錄被子植物香蒲科至蘭科。

內容簡介

  《昆侖植物誌》是我國第一部係統記載喀喇昆侖山一昆侖山地區植物的大型專著。全書分為4捲,共收錄喀喇昆侖山一昆侖山地區迄今所知的維管束植物2 600餘種(包括種下類型)。本捲收錄蕨類植物門木賊科至槲蕨科11科、裸子植物門鬆科至麻黃科3科、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離瓣花亞綱楊柳科至十字花科14科植物,總共28科141屬504種4亞種69變種4變型。書中除在各屬種名下列齣其主要相關文獻、形態特徵、産地分布和生境外,還特彆列齣附帶詳細地點的憑證標本號以供查閱。另含屬種檢索錶若乾,墨綫圖版82個,彩色圖版16個;書末附有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地區範圍圖和山文水係圖。
  《昆侖植物誌(第一捲)》可供植物學,以及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農林牧、中醫藥、植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生産工作者和大中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前言
編寫說明
編寫分工
昆侖植物誌第一捲係統目錄

蕨類植物門
一 木賊科
二 陰地蕨科
三 中國蕨科
四 鐵綫蕨科
五 裸子蕨科
六 蹄蓋蕨科
七 鐵角蕨科
八 岩蕨科
九 鱗毛蕨科
十 水龍骨科
十一 槲蕨科

裸子植物門
十二 鬆科
十三 柏科
十四 麻黃科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離瓣花亞綱
十五 楊柳科
十六 樺木科
十七 桑科
十八 蕁麻科
十九 檀香科
二十 蓼科
二十一 藜科
二十二 莧科
二十三 石竹科
二十四 毛莨科
二十五 小檗科
二十六 罌粟科
二十七 山柑科
二十八 十字花科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地區範圍圖
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山文水係圖
好的,這裏為您創作一份《昆侖植物誌(第一捲)》之外的其他植物誌類書籍的詳細簡介。 --- 《西域植被考察報告:天山與阿爾泰山區域植物多樣性研究(1950-1970)》 作者: 李鴻章、王誌強 齣版年份: 1978年 頁數: 880頁 裝幀: 精裝,附帶彩色插圖及手繪圖譜 內容提要: 本書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科學院組織的一項重要的西域植被考察工作的係統總結報告。該項目曆時二十年,集中瞭當時國內頂尖的植物學傢和生態學傢,對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脈的植物群落進行瞭全麵、深入的科學考察。本書的焦點在於記錄和分析這兩個宏大山係中獨特的、跨大陸的植被分布規律,尤其側重於高山、冰緣帶以及乾旱草原過渡區域的植物群落結構。 第一部分:考察背景與方法論 本捲開篇詳細闡述瞭此次考察的時代背景——新中國在構建區域生態平衡與資源利用規劃中的迫切需求。作者團隊首次係統地運用瞭“植被分帶垂直梯度分析法”,結閤瞭氣候學、土壤學數據,對研究區域進行瞭精細的網格化采樣。書中詳細介紹瞭當時所采用的野外采集、植物標本製作與保存的標準流程,以及如何利用早期氣象站數據進行植被氣候因子模擬的創新方法。 第二部分:天山山脈——水資源依賴型植被研究 天山山脈作為乾旱氣候區的重要水源地,其植被分布對冰川消融和季節性降水極為敏感。本部分集中探討瞭天山北坡(濕潤帶)與南坡(乾旱帶)的植被差異。 北坡針葉林帶: 詳細描繪瞭新疆冷杉(Abies sibirica var. tianschanica)林帶的群落組成、林下植被的垂直結構,並記錄瞭這些森林對涵養水源的關鍵作用。書中首次提齣瞭“天山冷杉林的水文生態功能指數”,用以評估其對下遊綠洲的生態服務價值。 高山草甸與冰緣帶: 聚焦於海拔3500米以上的墊狀植被和墊狀草甸。記錄瞭大量適應極端低溫和強風環境的墊狀草本植物,如雪蓮屬(Saussurea)的多種天山特有種。書中通過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分析,解釋瞭這些植物如何通過低矮、緊密的生長形態來對抗惡劣環境。 河榖綠洲與灌叢: 詳細考察瞭河流沿岸的柳屬(Salix)和楊屬(Populus)灌叢的生物量及更新機製,這對於評估當地農業生態係統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第三部分:阿爾泰山脈——歐亞交匯的植被特徵 阿爾泰山脈橫跨中濛俄哈四國,其植被具有顯著的西伯利亞泰加林和中亞草原的混閤特徵。 泰加林邊緣生態係統: 本部分深入分析瞭阿爾泰山北坡的暗針葉林(以雲杉和落葉鬆為主)與溫帶草原的過渡地帶。報告特彆記錄瞭當地的真菌資源,指齣在這些寒溫帶森林中發現的具有藥用潛力的擔子菌和子囊菌種類,並提供瞭其生境偏好數據。 乾燥草原與半荒漠植被: 針對阿爾泰山南麓的乾旱草原,考察瞭禾本科(Poaceae)和豆科(Fabaceae)植被的群落優勢度變化。重點研究瞭旱生灌木(如沙棘屬 Hippophae 和檸木屬 Caragana)在防風固沙中的作用,並對比瞭不同放牧強度下植被恢復力的差異。 第四部分:植物區係地理與演化討論 在數據和描述性分析的基礎上,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進行瞭高層次的植物區係地理學探討。作者通過比較天山和阿爾泰山植物區係中共享的種群與特有種,揭示瞭這兩個山係在第四紀冰期以來的生物地理聯係與隔離。書中提齣瞭“西域植物特有性梯度假說”,認為植被的特有性強度隨著海拔的升高和地理隔離程度的增加而增強。 創新與價值: 《西域植被考察報告》的重大貢獻在於,它首次建立瞭涵蓋天山與阿爾泰山脈的標準化植被調查數據庫。書中收錄瞭超過1200種植物的精確地理分布點、生境描述及形態特徵。此外,書中附帶的大量手繪綫描圖,以極高的寫實精度記錄瞭數以百計的植物形態細節,這些圖譜至今仍是植物分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本書為後續關於中亞山地植被變化、氣候變化影響以及生態係統保育提供瞭堅實的基綫數據。 ---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有幸拜讀瞭《昆侖植物誌(第一捲)》,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一直對中國西部神秘的土地懷有濃厚的興趣,而昆侖山脈更是其中最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書中對昆侖山脈特有植物的詳細記載,如同為我揭開瞭一層麵紗,讓我得以一窺這片土地的生命奧秘。 我驚嘆於那些植物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齣的生命奇跡。它們如何適應嚴寒、缺氧、強紫外綫?這些問題,這本書都在用科學而又充滿詩意的方式為我解答。我仿佛能夠看到那些生長在冰雪覆蓋的山巔、貧瘠的戈壁、奔騰河流旁的植物,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堅韌與不屈。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植物的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對自然、對探索精神的頌揚。

評分

我並不是植物學專業齣身,但《昆侖植物誌(第一捲)》以一種極其友好的方式,將我引入瞭植物世界的奇妙殿堂。書中對於每一種植物的描述,都非常生動形象,即使是那些聽起來很陌生的名稱,通過詳細的圖文並茂的解釋,也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植物生長環境的描述,能夠清晰地瞭解到它們如何在昆侖山那樣獨特的地貌中紮根生長,這讓我對生命的頑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寜靜而深邃的美。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藝術品,充滿瞭自然的氣息和人文的溫度。我能夠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對每一個微小生命的尊重。它讓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欣賞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自然之美,去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力量。

評分

作為一名對自然探索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昆侖植物誌(第一捲)》給我帶來的驚喜遠超我的預期。我一直對那些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命體感到好奇,而書中描繪的昆侖山脈上的植物,無疑是這方麵的傑齣代錶。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身臨其境的探險。我能想象,在高原稀薄的空氣中,那些耐寒、耐旱的植物如何憑藉驚人的毅力綻放生命的光彩。 書中所傳達的不僅僅是植物的知識,更是一種探索精神的體現。我感受到瞭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所付齣的心血和熱情,那種對科學的執著,對自然的深情,透過字裏行間傳遞給我。即使我無法親自踏足昆侖,通過這本書,我仿佛也能夠感受到那裏的風霜雨雪,聞到那裏的草木清香。它激發瞭我對大自然的無限遐想,也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的力量和韌性。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帶我走進未知世界的書籍抱有特殊的偏愛,而《昆侖植物誌(第一捲)》正是這樣一本讓我著迷的讀物。拿到書的那一刻,精美的裝幀和那一抹古樸的墨香便瞬間將我拉進瞭那個神秘而遙遠的昆侖山脈。盡管我並非專業的植物學傢,但書中對各種植物細緻入微的描繪,如同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自然寶庫的大門。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生長在高原之上、峭壁之側的生命,它們的形態、顔色、甚至是生存的艱辛,都被作者用一種充滿敬意和深情的筆觸記錄下來。 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每一種植物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性。即使是對於不熟悉拉丁學名的我來說,通過清晰的插圖和生動的文字描述,我也能大緻勾勒齣這些植物的模樣。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覺得作者不僅僅是在記錄,更是在嚮我們傳達一種科學的嚴謹態度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想象一下,在那些人跡罕至的高山之巔,那些頑強生長的植物,它們默默承載著多少生命的故事?這本書就像一本沉甸甸的百科全書,又像是一部史詩,讓我對這片古老土地上的生命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那些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充滿瞭由衷的敬意。

評分

作為一名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昆侖植物誌(第一捲)》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作品。我一直對那些生長在地球之巔的生命形態感到著迷,而昆侖山脈無疑是這樣的代錶。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細緻和嚴謹的方式,為我描繪瞭那裏的植物世界。 我被書中那些鮮活的植物形象所吸引,盡管我無法一一辨認,但通過精美的插圖和詳實的文字描述,我仿佛置身於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我能夠感受到那些植物在惡劣環境下的頑強生命力,也能夠體會到作者在記錄它們時所付齣的辛勤努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探索、關於這片土地曆史的史詩。它讓我對自然界充滿瞭敬畏,也激發瞭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