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对,能消百病

中药配对,能消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纪清,王桂茂 编
图书标签:
  • 中药
  • 配伍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疾病防治
  • 传统医学
  • 药方
  • 家庭医学
  • 自然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12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94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普通百姓,特别是爱好中医药养生的中老年人。
  1.《中药配对 能消百病》核心是用中药解决中老年常见病症。
  2.强化“中药配伍,功效加倍”这一概念。
  3.尽量选择药食同源的药物或事物,保证普通百姓在家使用安全。
  4.常见病症从中医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辩证,使得下药更加精准。
  5.“搭配有理”从专业角度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配伍的原理,对百姓来说,更加可信。

内容简介

  《中药配对,能消百病》由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纪清执笔,强化“中药配对,功效加倍”这一概念。从组织方式上,完全以中医病证或病症为主线。从药物选择上,尽量选择药食同源的药物或可以用作保健的中药,保证使用安全。具体到每种病症的写作,“搭配有理”栏目,对该病症选择中药配伍的原理进行了简洁而清楚的讲述,做到可靠可信。“对症调养方”栏目,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给出容易购买、制作简便的家庭中药方。小病、慢性病在家照书调养,安全可靠,疗效可期。

作者简介

  纪清,男,主任医师,推拿科主任,针灸推拿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针灸、推拿、康复临床、教学及科研多年,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中风、面瘫、头痛、斜颈、腹泄、遗尿及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等疾症。

目录

第一章 中药辨证搭配,功效加倍13
任何一种病都是多种“作用力”的结果14
中药配伍使用起到1+1>2的作用15
配伍仍然离不开最基本的四性五味16
酸、苦、甘、辛、咸,五味中药补五脏17
第二章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药配伍19
——吃好、消化好,身体才能好
感冒等疾病初起导致的食欲不振20
夏季炎热引起的食欲不振21
肝郁伤胃引起的食欲不振22
久病体虚引起的胃气不足,消化不良24
胃热上逆引起的呕吐25
宿食寒凉导致的腹痛26
胃虚引起的呕吐28
大肠湿热引起的慢性腹泻29
饮食过度引起的胃热、痰多30
胃热伤阴引起的呃逆31
脾虚气陷引起的胃下垂32
脾胃气虚引起的乏力33
肝脾不和引起的肠鸣、腹泻34
肾阴不足引起的习惯性便秘35
长期暴食引起的胃热、胃胀36
消化功能减弱引起的大便干燥38
第三章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药配伍39
——让我们健康自由地呼吸
风热引起的高热不退40
肺热引起的咳嗽41
肝火犯肺引起的烦躁、咳嗽42
外感引起的胸闷、咳嗽43
久病引起的咳嗽、哮喘44
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45
阴虚内热引起的长期低热46
肺虚引起的哮喘47
阴阳失调引起的发热48
肺胃蕴热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49
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50
肺肾阴虚引起的干咳51
肺肾阴虚引起的肺结核52
肺热引起的肺炎53
燥邪侵肺引起的痰多54
哮喘、支气管炎引起的气急55
湿邪引起的咳痰56
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57
第四章 常见心神类疾病中药配伍59
——神清气爽,精神好身体自然就好
血瘀引起的烦躁60
心火旺盛引起的心烦、失眠61
各种热病引起的心烦、失眠62
心阴不足引起的多梦63
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烦、失眠64
肝肾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65
心肾不交引起的头晕、心悸66
心阳虚引起的心动过缓、心悸68
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69
肝郁气滞引起的心神不安、精神恍惚70
肝气郁结引起的头晕71
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72
肺燥引起的心绪不宁、胸闷73
老年人健忘、记忆力减退74
第五章 头面部疾病中药配伍75
——头面清爽,一身轻松
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76
脾气虚弱引起的口舌生疮77
上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出血78
湿热引起的口臭79
肝肾虚弱引起的老眼昏花80
上火引起的面红目赤81
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82
风寒引起的偏头痛84
瘀血引起的偏头痛86
上火引起的痤疮87
第六章 心脏、血液类疾病中药配伍89
——帮你解决烦“心”事
失血引起的贫血90
气滞血瘀引起的心绞痛91
心绞痛引起的闷痛92
冠心病引起的胸闷94
冠心病引起的胸痛96
血瘀引起的胸胁痛97
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胸痛98
阴阳两虚引起的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99
血小板偏少100
冠心病引起的心悸、失眠102
第七章 肝胆类疾病中药配伍103
——清肝利胆,一身轻松
胆结石104
肝硬化106
肝硬化导致的腹水108
肝郁血瘀引起的脂肪肝109
肝蕴湿热引起的慢性肝炎110
肝火亢盛引起的胸胁疼痛111
脾肾亏虚引起的肝血虚112
肝郁引起的肝脏肿块11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中药配伍115
——轻松解决你的难言之隐
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116
尿路感染引起的腰痛117
急慢性肾炎引起的下肢水肿118
慢性肾炎119
肾阳不足引起的小便不利120
第九章 四肢关节疾病中药配伍121
——四肢爽利让你精神百倍
风湿性关节炎122
热邪引起的关节肿痛124
血瘀引起的腰膝酸痛125
肾虚内寒引起的类风湿关节炎126
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痛128
关节腔积液引起的关节肿痛130
第十章 慢性病中药配伍131
——慢性病就得三分治七分养
糖尿病132
糖尿病兼肥胖症133
糖尿病并发足病134
高血压病135
高血压病引起的头晕目眩136
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138
高血压病引起的各种水肿139
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140
高脂血症142
第十一章 男女疾病中药配伍143
——轻松解决你的各种难言之隐
肾虚不固引起的月经不调144
月经后延、经量少146
月经量偏少147
血热型月经过多148
湿热引起的急慢性盆腔炎151
月经伴有血块153
寒湿引起的月经量过多或同时痛经154
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155
脾虚引起的经期过长或闭经156
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闭经157
白带异常、关节酸重159
白带异味或白带过多160
崩漏、带下病161
经期乳房胀痛162
肝肾亏虚引起的男子不育165
下焦湿热引起的前列腺炎166
产后体虚167
更年期综合征168
精关不固引起的遗精、阳痿170
第十二章 其他常见病症中药配伍171
——小病不求医,在家轻松解决
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172
流行性感冒174
各种虚证引起的自汗、盗汗175
老年人体虚易病176
毒虫叮咬178
荨麻疹179
外伤骨折180
过劳伤阴引起的发热181
湿热引起的湿疹182
寒湿壅滞引起的水肿184
第十三章 小儿常见症病的中药配伍185
——宝宝小病不求医
小儿流涎186
小儿多动症187
小儿鹅口疮188
小儿夜啼190
水痘192
小儿便秘194
小儿厌食196
小儿咳喘、气短198
小儿积食200
小儿腹泻202
小儿感冒发热204
小儿汗症205

《药理乾坤:从辨证论治到精准用药》 一、 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复兴。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实践,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已然博大精深,但如何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下,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更精准的运用,始终是中医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药理乾坤:从辨证论治到精准用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并非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力图以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石,对中医药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实现中医从经验医学向科学医学的跨越。 本书的学术渊源深厚,它建立在对历代经典医籍的深刻理解之上,如《黄帝内经》的整体观,《伤寒杂病论》的理法方药,《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属性等。同时,又紧密结合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靶点与信号通路、药物代谢动力学与毒理学等。它力图打破“西医重病名,中医重证型”的二元对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追求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二、 核心内容与学术创新 《药理乾坤:从辨证论治到精准用药》的核心内容聚焦于“药理”与“乾坤”的结合。这里的“药理”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药物性味功效,更包含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活性成分的鉴定、作用机制的阐明、药效评价的量化等。“乾坤”则象征着中医的宏观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本书旨在将这两者有机地融合,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读中医的精髓,用中医的理论指导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本书的学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药理学视角下的经典方剂解读: 本书将深入剖析数十个经典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当归芍药散等,从组方原理、君臣佐使的配伍优势出发,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阐释方中各味药的协同增效、减毒增效机制。例如,在分析小柴胡汤时,会详细探讨其柴胡、黄芩等成分的抗炎、抗病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调节免疫通路,共同发挥解表和里、和解少阳的功效。 2. 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学深度挖掘: 本书将选取数十味常用中药,如人参、黄芪、甘草、丹参等,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进行详尽的论述。重点会放在阐明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实现对疾病的干预。例如,对人参的研究将不仅仅停留在“补气”的传统认知,而是会深入探讨其皂苷类成分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多重调节作用。 3. 辨证论治与精准用药的融合: 本书的核心创新在于将传统辨证论治的智慧与现代精准用药的理念相结合。作者将提出一套基于现代生物标志物的辨证方法,例如,通过检测炎症因子、激素水平、基因表达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根据个体基因、代谢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实现“一方一人,一人一方”的精准治疗。 4. 新药研发与中药现代化: 本书还将探讨如何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指导中药新药的开发,包括活性成分的筛选、剂型的改进、质量标准的建立等。强调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既要保留中药的特色,又要符合现代药物研发的规范,最终开发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现代中药。 三、 章节架构与内容亮点 本书预计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章节: 第一部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现代解读 阴阳五行与生命活动:从细胞信号通路解析。 脏腑经络的功能与调控:与现代生理学的对应研究。 病因病机与疾病发生发展:结合免疫学、遗传学视角。 整体观与个体化治疗:强调中医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第二部分:单味中药的药理学探索 经典名药的深度解析:如人参、黄芪、当归、丹参等。 活性成分的鉴定与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与毒理学评估。 基于现代研究的临床应用拓展。 第三部分:经典方剂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小柴胡汤、桂枝汤、葛根汤等经典方剂的组方原理与协同作用。 方剂中关键药物的药理活性与相互影响。 方剂整体疗效的现代科学解释。 第四部分:辨证论治与精准用药的实践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辨证方法。 药物基因组学在用药选择中的应用。 多靶点、多通路药物联合治疗策略。 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第五部分:中药现代化与未来展望 中药新药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四、 目标读者与社会价值 本书的目标读者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临床医师: 为其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更精准的用药指导,提升临床疗效。 中药研究人员: 为其提供深入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的研究思路。 药学专业学生与从业者: 拓宽对中药的认识,理解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 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 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破除迷思。 《药理乾坤:从辨证论治到精准用药》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诠释,更是对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一次有益探索。它将有力地推动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为构建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通过揭示中医药深藏的科学奥秘,本书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并将其更有效地应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古色古香的插画风格,配上“中药配对,能消百病”这样直接的标题,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本身对传统中医就很有兴趣,平时也喜欢研究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常见的、但又非常有效的药材搭配方法,最好是那种能够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咳嗽、失眠、消化不良之类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材,而是能够讲清楚为什么这样搭配能够起到效果,背后的中医理论是什么,这样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加对中药的信任感。而且,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药材的炮制、储存以及服用禁忌的说明,那就更完美了,毕竟中药的讲究还是很多的,用错了反而适得其反。我猜这本书应该会涉及到很多我们平时不太了解的药材组合,或许还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秘方”,让人感觉既神秘又实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标题就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期待,我希望它的内容能够真正做到“物有所值”,成为我居家必备的一本养生指南。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感到好奇,但又常常因为门槛太高而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中医的世界连接了起来。我惊叹于作者能够将如此复杂的知识体系,以一种如此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关于不同病症的辨证论治,以及针对性的药材搭配,都写得非常具体,甚至连一些细节都考虑到了,比如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在服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药食同源”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食材,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通过合理的搭配,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这本书没有给人一种“悬壶济世”的距离感,而是充满了人情味,让人觉得作者就像是站在我们身边,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它让我觉得,学中医,并不需要成为专家,只需要一颗愿意了解自己身体、愿意学习的心。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中医药知识娓娓道来。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简单的道理之中。这本书就是如此,它没有复杂的术语,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讲解那些看似神秘的中药配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药材功效时,那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既能点出核心,又能让人体会到药材本身的独特之处。它并没有夸大其词,更没有宣扬“包治百病”的虚假承诺,而是脚踏实地地介绍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真正有效的配方。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去调理自己的一些小毛病,比如睡眠质量不高,或者容易疲劳,惊喜地发现效果确实很不错。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身边最常见、最容易获取的药材,通过巧妙的搭配,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具体的配方,更是一种对身体的关注,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评分

坦白说,最初吸引我的是书名里“能消百病”这几个字,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不过,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这本书所传递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内涵。它并非一本简单的“万能药”手册,而是更像一本关于“智慧调养”的百科全书。书中对于各种常见病症的分析,以及所推荐的药材组合,都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上,并且辅以大量的案例和药理说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一个配方时,都会强调其适用范围和潜在的禁忌,这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它不是鼓励你去盲目尝试,而是引导你去理解,去选择,去运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传统疗法的创新性阐述,比如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对古老配方的优化和调整,这让中医不再是“陈旧”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生命力。这本书让我对中药的认识,从“一味药”上升到了“一个系统”,一个能够精妙地平衡身体机能的智慧体系。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内容深度所吸引。虽然书名看似浅白,但实际翻阅起来,却能感受到作者在药理、药性方面的扎实功底。它并没有像市面上很多粗制滥造的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什么病用什么药”的表面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辨证施治来选择最适合的配方。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认为,理解了“为什么”,才能更好地“怎么做”。书中那些关于君臣佐使的阐述,关于阴阳五行在药材配伍中的体现,都让我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吃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经典古方的解析,以及作者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进行的创新性解读,这让古老的中医理论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指导意义。这本书的语言也相当精炼,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直指核心,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知识的严谨,又不至于感到枯燥。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是好书,配送员素质太好

评分

有帮助

评分

先买到书店,看书,然后再在网上买 的,比在书店买便宜很多,质量有保证,省钱,高兴。

评分

一般,不实用

评分

一般,不实用

评分

一般,不实用

评分

有帮助

评分

先买到书店,看书,然后再在网上买 的,比在书店买便宜很多,质量有保证,省钱,高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