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吴从先 著,闫荣霞 注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文学
  • 经典
  • 传记
  • 近代史
  • 文化
  • 旧时光
  • 生活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374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02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字数:2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是与经典名著《小窗幽记》齐名的一本书,皆为古典小品文传世之作,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必读之书,亦是必读的中华经典之一。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是明代清言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美文鼻祖吴从先的巅峰之作,被评之为“读之如花间饮露,凡心俱澄”。写景、写情、写人、写道,修身、养性、明理、处世。字字珠玑,娓抒性灵;意幽韵浓,启迪智慧。
  ★本版《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为精装典藏本,设计简洁大方,装帧精美,适合家庭收藏和阅读,特别是灯下翻阅,阅读美感和快感翻倍。让你顺着清澈的文字,进入心灵的世外桃源。

内容简介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原书四卷,明朝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内容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作者下笔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文字清新疏朗,哲思深入浅出。通览一册《小窗自纪》,满怀馨香四溢。本版《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为精装典藏本,设计简洁大方,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明南直隶常州府人氏,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明崇祯末。曾与明末文人陈继儒等交游,毕生博览群书,醉心著述。著有《小窗自纪》四卷,《小窗艳纪》十四卷,《小窗清纪》五卷,《小窗别纪》四卷,均收录于《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闫荣霞,本书译注者,笔名凉月满天,中国作协会员,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在国内外各大报刊发表作品两千余篇,共计四百万字,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出版有《红楼的草根儿们》《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等多部作品。

目录

第一则:瘦到梅花应有骨,幽同明月且留痕
第二则:雅乐所以禁淫,何如溪响、松声,使人清听自远
第三则:“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气
第四则:风流无用,榆钱不会买宫腰
第五则:志要豪华,趣要澹泊
第六则: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第七则: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
第八则:存心有意无意之妙,微云澹河汉
第九则:以看世之青白眼,转而看书,则圣贤之真见识
第十则:如此境界,可以读而忘老
…………
第一八三则:君子之狂,出于神;小人之狂,纵于态

精彩书摘

  第七则
  鄙吝①一销,白云亦可赠客②;渣滓③尽化,明月自来照人。
  【注释】
  ①鄙吝:粗鄙吝啬,指气质粗俗,舍不得财物。
  ②白云亦可赠客: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句,这里反用诗意。
  ③渣滓:指人心里污浊的东西。
  【译文】
  人心中粗鄙吝啬的毛病一旦消除,即使是天边白云,也可以随手拿来赠予客人;心中污浊、肮脏的劣迹完全消融,明月皎皎,会自动前来照耀自身。
  【评点】
  人最怕有粗鄙吝啬的气质,这种气质表面上看似和人的语言、行为有关,事实上,却和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境界相关。思想境界开朗豁达的人,哪怕没有经受良好的家教熏陶和学校教育,他的行事为人也同样开朗豁达,令人敬重;思想境界狭窄逼仄、粗俗鄙陋的人,就算出身富贵,受到良好的教育,做人做事也照样不堪入目。就像《红楼梦》里的薛蟠,大字不识一斗,把唐寅念成“庚黄”,既不会吟诗作对,又满腹黄色废料,落得被柳湘莲暴打一顿,扔进苇子坑里喝了一肚子泥水。读者不但不同情,反而拍手称快。
  人又最怕吝啬,所谓守财奴,就是讥讽的这一类人。这类人一分钱看得有碾盘大,从来只愿索取,不肯付出。明代一首曲词,就入木三分地嘲弄了这种人的嘴脸:“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如果我们自知有这方面的毛病而有意识地提升思想境界,把粗俗鄙吝的气质消磨净尽,优雅气质自然会蓬勃生发。到得此时,哪怕不名一文,指着天上的白云赠予他人,他人也不觉得你吝啬,只觉得你风雅夺人。
  一个人又最怕心里不干净。破衣烂履并不可怕,如果心里污水横流,浊浪翻滚,这种气息就会和世间阴暗的东西相呼应,互相染污,层层递进,不可自拔。到这一地步,清风来不觉凉快,花盛开不再芬芳,明月朗照见如未见,天籁声声闻似未闻。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只有把心中污浊的东西消除净尽,才能给世间美好的事物腾出地方,让朗月照映,鱼鸟亲人。
  第二一则
  多方分别,是非之窦①易开;一味圆融②,人我之见③不立。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④乞儿。
  【注释】
  ①窦:孔、洞,此处引申为口子。全句意为:假使多方面地分辨计较,是很容易开是非之口的。
  ②圆融:破除偏执,圆满融通。
  ③人我之见: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分别知见。
  ④卑田院:“悲田院”的讹称。原系佛寺救济贫民的地方,后泛称收容乞丐之处。元?石君宝《曲江池》:“我家须不是卑田院。”
  【译文】
  动不动就把他人和自己分开,多方面地分辨计较,容易滋生出很多的是非;一直讲究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就可以破除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分别知见。(这样一来)上可以和玉皇大帝交游,下可以陪同贫民乞丐。
  【评点】
  南方女友的院内有一树红花,问她,说是“烂茶花”。很奇怪。
  茶花艳如火丽如绸,何以名其为“烂”也?她说你不晓得。别的花开过之后,谢便谢了,纷纷凋落,地上铺满一层,如同烂锦,漂亮得很。
  唯有它,花谢了还紧抱枝头,吊死鬼一样吊一树,难看死了,所以叫“烂茶花”。我们本地也有一种花,名“臭菊子”,花开浓黄,朵大如杯,只因气味不是特别好闻,且又易活耐养,故有此名。就因为这个名字,它便惹人轻贱。
  花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分别心一起,便分出了一个个对立鲜明的阵营,对垒对阵,残酷无情。古话说“君子朋而不党,小人党而不朋”,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屑于和人连群结党的,与人相交只在一个理字、一个情字;人品卑劣的人则会聚在一起,互为表里,铲除异己,坐大势力。就算到不了这个地步,人们的分别心也会如风云的自然起兮,这实在是我们难以破除的局限,只能努力消融人我之见,把别人看作自己,才能泯灭分别心和人我之见,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家境界。
  ……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一、 时代风雨中的女性剪影: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并非一部历史教科书,它更像是一幅细腻而生动的时代浮世绘,通过一位女性的视角,捕捉了那个风云变幻时期社会百态的细微之处。本书描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点滴,更是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在那特定历史语境下,女性身份与生存状态的微妙变迁。 作者以近乎白描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到社会交往的礼仪,再到内心世界的起伏,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读者可以透过这些文字,窥见当时社会的阶层划分,不同家庭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表现出的种种反应。这些细节的堆叠,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活而立体的时代图景,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个年代的温度与脉搏。 二、 个人心绪的幽微处探寻: 本书的核心,在于作者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与真诚呈现。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个体表达受限的年代,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细腻的情感波动,将那些难以言说的喜怒哀乐、迷茫困惑,以及偶尔闪现的灵光乍现,都细致地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不是刻意的抒情,而是如同涓涓细流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它可能是在某个寂静的午后,对窗外景色的淡淡感怀;也可能是在一次寻常的会面后,对人情世故的若有所思;又或者是面对某种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与释然。作者以一种近乎自省的姿态,审视自己的情感,剖析自己的动机,将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袒露无遗。这种坦诚,使得本书具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染力,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感受到人性的普遍性。 “小窗”的意象,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作者创作的基调:一种相对内敛、私密的表达方式。它并非面向广阔的公众,而是更像是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然而,正是这种“小窗”般的视角,反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大千世界、体察人情冷暖的独特切入点。从狭小的窗口望出去,往往能看到更清晰、更深刻的风景。 三、 时间印记与生活智慧的沉淀: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记录,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和生活智慧的沉淀。作者在文字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待人接物之道,对子女教育的思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韧性与达观,都蕴含着宝贵的经验。 这些生活智慧,或许不像现代的畅销书那样直白地宣讲“方法论”,而是以一种更加含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呈现。读者可以通过对文字的体悟,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清醒与体面,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光芒。 本书的精装典藏版本,更是对这种时间印记的致敬。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纸张,都仿佛在提醒读者,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承载着历史温度与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艺术品,邀请人们去细细品读,去感受其中的质感与韵味。 四、 文学价值与阅读体验: 从文学角度而言,《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叙事风格。作者的语言,平实而不失韵味,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简洁而精准的笔触,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 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宁静而沉浸的。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能够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而是需要读者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与作者一同经历那些或喜或悲的时刻,一同品味生活的甘苦。这种缓慢而深入的阅读,能够带来一种独特的满足感,让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它提供了一种“慢阅读”的可能性,鼓励读者去关注生活本身的质感,去体会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与深刻。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因为人生的经历本身就在不断深化,而书中那些真诚的记录,也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 跨越时代的共鸣与反思: 尽管《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记录的是过去某个时代的片段,但其所触及的人性、情感以及对生活本质的追问,却是跨越时空的。在任何时代,人们都会面临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压力,以及内心的迷茫。作者在书中对这些普遍性问题的呈现,使得本书能够引起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 阅读此书,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溯,更是对自我的一次审视。它让我们思考,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是否也需要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属于自己的“小窗”,去记录那些真实的情感与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温暖、情感的真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永远是值得我们去珍视和追求的。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所带来的,是一种温和的启发,一种静谧的慰藉。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它拥有着一种深刻的力量,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人们对生活、对自我、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并从中汲取力量的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面设计非常雅致,那种古典的韵味扑面而来,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典藏版本。我一直很喜欢那种有质感的书,这本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无可挑剔,字体清晰,排版考究,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尤其是那种精装的书籍,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让人爱不释手。我拿到手后,忍不住翻阅了好久,光是感受书本身的质感就觉得非常满足。这种用心做出来的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典藏”。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叙事结构,简直是鬼斧神工。故事线索复杂却又井然有序,伏笔埋得很深,但又在恰到好处的时候一一揭晓,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作者对情节的把控能力极强,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凑,让人完全抓不住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喜欢这种需要动脑筋去梳理和理解的文本,它不仅仅是故事,更像是一个精妙的迷宫,每一次深入都能发现新的出口。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区分普通作品和杰作的关键。

评分

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泡着一杯热茶,静静地读完这本书的。那一刻,外界的喧嚣仿佛都被隔绝了,我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里。这本书的意境非常高远,它探讨的不仅仅是具体的事件,更是关于时间、记忆和存在的哲学思考。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会久久地陷入沉思。我喜欢这种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它让阅读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而不是单纯的消遣。

评分

这本书的内涵简直是深邃的宝藏,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感悟。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人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那种细腻的情感描摹和对人性的洞察力,真的让人拍案叫绝。作者的文笔老练而又不失灵动,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那些起起落落,那些喜怒哀乐都变得那么真实可感。这种能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的文字力量,是很多现代作品所不具备的。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充满了现代的敏锐。作者的表达方式总是那么含蓄而有力,不直白地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暗涌。我特别欣赏那些富有张力的句子,它们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每一个词语都恰如其分,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饱读诗书的长者对话,虽然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意味深长,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写的挺不错的,好多话有很不错的意义

评分

很好,有意境,也有知识。

评分

好像不错

评分

评注很好,就是为评注而买的。

评分

送爸爸的,包装完整,很好!

评分

产品还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

评分

还好

评分

好像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