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对孩子来说,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大海是永恒的博大,浪花是瞬间的辉煌。
《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以作家的浪漫对大洋彼岸女儿的深情告白,用浓郁父爱回眸女儿一路前行的成长脚印。演绎了普天下父母对于子女养育的呕心沥血,见证了孩子潜能出自本色平凡的教育真谛。
内容简介
作者的女儿瑶瑶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并连年获得光华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项,大学毕业后,获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以老爸与留学女儿心灵聊天的亲切语调和诗化语言,诠释了儿女教育源于平凡,重在培养潜能这一科学命题。书中更有作者培育儿女成才的心得体会,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均能从书中找到适合自己培养孩子成才的学习方法和操作技巧。
作者简介
剑钧,从事过教师和公务员职业,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迄今结集出版作品16部,主编文集5部,累计480万字。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爱情距离》《情人规则》《古宅》《心房的那把钥匙丢了》《天祚文妃萧瑟瑟》,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智能之城》,长篇情感散文《我愿用温柔对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长篇游记散文《浪漫之都录梦》,散文集《窗外窗内》,等等。《古宅》在2001年被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成30讲长篇小说联播节目播出并制作光盘出售。
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潜能源于本色平凡
第一章 父爱无言本身就是一首歌
从女儿背影里看到的昨天
女儿是首让老爸心动的诗
要搞清楚自己的能与不能
情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第二章 给平凡童年平添几分微笑
女儿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女儿的微笑是醉人的记忆
把童年天真还给孩子自己
最佳的教育模式是“私人定制”
第五章 何必去拼抢排行榜的第一
追求完美并非最优教育取向
成长的第一法则是培植潜能
曲径通幽更容易实现目标
提升自我比提升分数更重要
第六章 兴趣的隧道直通学习的欢乐谷
不奔波兴趣班才会有兴趣
写作文的秘诀究竟在哪里
一个喜欢化学符号的女孩
兴趣在于引导而不在于安排
第七章 承认平凡但不要承认平庸
平凡是心态
进了尖子班更要带颗平常心
坚守与奋斗之间连接着信念
平凡衣着的背后其实是美丽
女儿在完善自我中悄然长大
携手平凡才能做到内心强大
第十章 大学校园绿荫下的背影
在学校优良的传统中学习
自习室的灯光为求知者闪烁
把握好大学时代的每个第一次
一把开启智慧未来的钥匙
第十一章 宿舍女生聚合起化学反应
谁说理科的女孩不如男孩
你沾了与强者为伍的“仙气”
挫折前敢拼者才会赢
多交流才能取长补短
第十二章 理科女孩也喜欢形象思维
学海荡起文理兼修的双桨
假期狂补文史知识所为何
平凡的内核是淡泊宁静的心
植根平凡沃土才有生长能量
第十五章 直面突如其来的校园爱情
女孩的心思父母不要去猜
恋爱观的本质也出于平凡
爱与被爱相遇才是真正幸福
在爱情长跑中追求比翼双飞
第十六章 进一步也会迎来海阔天空
那份姗姗来迟的国家奖学金
出国留学并非是为追求时髦
在越洋电话面试中彰显自信
听到女儿真要远行的那一刻
第三篇 潜能升华平凡
第十七章 美国东海岸思乡的感恩节
第十九章 洋学生眼里的中国小老师
尝试在美国做老师的滋味
潜能也许是个奇妙的迷宫
从幼儿园你曾说的一句话谈起
自信足以让平凡放射出光彩
第二十章 实验室里领略的大千世界
兴趣其实就是引航的罗盘
遇到好导师就等于抓到大奖
女博士走出实验室彰显美丽
有一天学弟学妺也成了师哥师姐
第二十一章 向传统文化鞠躬致敬的女孩
远离故乡所感悟的距离美
在传统文化中解读时尚美学
和女儿代沟多宽的思索
老爸眼中平民教育的价值内涵
第二十二章 平凡生活中寻觅留学情趣
第二十四章 结伴平凡去追逐未来梦想
面带微笑去笑傲人生的苦旅
用平凡搭建积极向上的阶梯
去雕饰的风景才称得上美丽
天下最爱你的人是父母
精彩书摘
最佳的教育模式是“私人定制”
剑 钧
时而有家长问我,你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国内名校,当初是怎么培养的?我竟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来解答这个貌似简单,实际有点复杂的问题。儿女教育本不该有固定教育模式,套用当今因一部电影片名而走红的时令词汇,我对儿女培养当属“私人定制”,如果换到别的孩子身上,也许并不十分合适。但家庭教育还是有章可循的,也有其共性,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从培养孩子的能力入手,因材施教,注重张扬孩子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孩子将家长先前看不到的潜能开发出来,才能让孩子真正做最好的自己。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不会相信市面上小广告中“三个月包会英语”之类的话,但很多家长却偏偏相信那些“江湖教育郎中”兜售的教育模式,以为“照此办理”,就会“点石成金”,就会“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如果机械照搬所谓专家的教育模式,那你也许会输得很惨。反观我的子女教育,就没有参照过什么专家高论,也没有看过此类书籍。你和哥哥原本就出自平凡的家庭,接受的又是平凡的教育,对那些所谓“高精尖”的教育理念,确实有点水土不服,也就没逐一奉为“圣经”来拜读。
女儿,道理其实很简单,即使出自同一所名校,师从同一位名师,教出来的学生知识水平也会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能力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有位名校的老师对我说过,他所任教的同一班级,临毕业时,学习非常出色的学生足以做差生的老师了。这就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这是由于学校和家庭都不是批量生产同一型号产品的工厂和车间,也不可能按照一种通用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和孩子。现在很多孩子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遇到最好的老师,但对一些孩子来说,这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譬如,你的孩子接受能力差一些,你却硬要把孩子塞进教学进度相对快的“尖子班”,以为有“尖子生”“领跑”,对孩子提高成绩有好处。其实,这招对有的孩子灵验,对有的孩子适得其反,反倒害了孩子。这就像是举重比赛,如果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运动员,去参加那个级别的竞赛,肯定会输得很惨。但如果参加下一两个级别的竞赛,却有可能拿到名次,甚至拿到第一。
你上初中的时候,你的外语能力相对差一些,这让我不禁想起在幼儿园时期,很多小朋友都参加过周末英语培训班学习,你却从未上过这类补习班,受过这类系统训练。为此,我和你妈妈也商量过是否也让你参加一下英语补习班。不过,当你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时,我们马上打消了念头,只是加强了对你的英语学习的督促。针对你语文和数学相对好的特点,我们引导你对掌握了的知识就不必投入太大精力反复练习,而是多抽时间弥补外语上的不足。我们为你买来了一套《洪恩英语》初中版教材,重点训练你的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听力环节。通过督促,再加上自身努力,从初二开始,你的英语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体现在成绩上,日常会话能力也有所提高。
对孩子教育的“私人定制”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量身打造一个最适合于孩子自己的教育模式。就像孩子上课时离不开的课桌椅,高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孩子的坐姿,甚至视力。一般课桌高70厘米,椅子是38厘米,这对1米6左右的学生刚好合适,但对于1.5米左右的学生就有点高了,而对于1.7米的学生又有点低了。这就造成有的学生看书写字要扬着头,有的学生看书写字要弓着背。这就犹如我所比喻的举重比赛,有的孩子在名校尖子班读书有些吃力,但他如果在普通学校或名校普通班读书就可能得心应手,这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杠铃”。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做家长的要从幼儿起就尝试个性化教育,要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重点加以培养。
我们身边将来或许有一天会出现“私人定制”的学校,为不同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教育方案。在这样的学校里,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如果要用课桌来类比,就是根据不同学生人群,打造可调式桌椅,让学生找到与自己个人成长相符的契合点。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要帮助孩子对未来做出理想选择,并通过家庭教育的“私人定制”去实现。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天赋来定位他们未来发展的趋向,培养他们的业余兴趣和爱好,说不定有一天兴趣真就成为了他所喜欢并追求的事业和职业。
有专家说,其实教育理论很简单,简单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四个字就囊括了。但我要说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是非常深奥的,深奥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千万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智力差,反应慢,不成器。儿女们成才的途径是多元的,绝非是文化课成绩所能包容的。儿女们成长有不同渠道,这是由他们不同的智力类型,气质类型、性格类型、能力类型所决定的。孩子培养的“私人定制”就是借助基本教育原理,和学校一道为孩子们选择适合孩子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中长大,在快乐中成才,这样岂不皆大欢喜?
节选自北大出版社新书《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
前言/序言
《星辰轨迹》 内容梗概 《星辰轨迹》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级科幻巨著,它以浩瀚无垠的宇宙为画布,描绘了一群渺小却充满韧性的人类,在一次意外的星际迁徙中,意外闯入一个未知文明的领域,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围绕着年轻的星舰工程师艾莉亚展开,她所在的“黎明号”飞船,在执行一项例行的深空探测任务时,不幸遭遇了空间异常,被迫偏离了预设航线。当他们艰难地穿越了扭曲的时空裂缝,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一颗被神秘能量笼罩的巨型行星,以及围绕着它的,如同珍珠项链般散落的无数奇异卫星。 然而,这个新发现的世界并非一片乐土。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无意中闯入了被称为“静默星系”的禁区,这里是传说中孕育着古老、强大且不可思议文明的摇篮。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个星系似乎对外界的侵入者保持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警惕,各种奇特的能量场和未知的防御机制,让“黎明号”的生存变得举步维艰。在一次探索任务中,船员们遭遇了一支神秘的、由能量生命体组成的舰队,他们并非以武力而是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并试图驱逐他们。 艾莉亚,凭借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技术能力,成为了与这些未知存在沟通的关键。她发现,那些能量生命体并非恶意,而是出于一种古老的职责,守护着这个星系深处的一个惊天秘密——一颗被称为“源点”的超维度能量核心。这个核心,据信是整个宇宙能量循环的起点,其力量足以重塑现实,但也蕴含着毁灭一切的潜在危机。 为了生存,“黎明号”的船员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和未知的威胁下,寻找一条出路。他们需要破解星系的能量密码,躲避守护者的追踪,同时还要面对船员内部因恐惧、猜疑和对未知力量的渴望而产生的裂痕。艾莉亚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揭开了“静默星系”的真实面貌,以及那些能量生命体守护“源点”的真正原因。原来,他们是远古文明的最后遗民,他们的文明曾因滥用“源点”的力量而遭受灭顶之灾,如今,他们以一种超脱物质形态的方式存在,只为阻止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故事的高潮,在于“黎明号”意外触碰到了“源点”的核心区域,引发了星系的剧烈动荡。能量守护者们集结起来,试图将人类彻底驱逐,而艾莉亚则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逃离这个危险的星系,还是冒险尝试理解并与“源点”的力量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从而化解危机,并可能为人类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进化契机? 在这个过程中,艾莉亚结识了能量守护者中一位拥有古老智慧的个体,代号“回响”。“回响”向艾莉亚揭示了宇宙的更深层奥秘,包括不同维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生命能量的本质。艾莉亚在与“回响”的交流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感知和引导能量,更深刻地理解了宇宙的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最终,艾莉亚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凭借着她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成功地与“源点”的力量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她利用“黎明号”有限的科技,结合从“回响”那里获得的启示,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能量稳定装置,将“源点”的剧烈波动平息下来,也赢得了能量守护者的尊重。 然而,这次遭遇并非没有代价。“黎明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部分船员选择留在了这个星系,与能量守护者们一同守护“源点”的秘密,他们将成为连接人类与更高级文明的桥梁。而带着新知识和深刻感悟的艾莉亚,则带领着剩余的船员,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漫长旅程。 《星辰轨迹》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星际冒险的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恐惧与勇气,科技与自然,个体与集体,以及文明存在的意义。故事通过对宇宙宏大叙事的描绘,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最终回归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追寻。艾莉亚的成长,是从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蜕变为一个能够理解并与宇宙深层力量沟通的探索者,她的旅程,也象征着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一次重要启蒙。 深入解读 《星辰轨迹》的故事脉络,并非简单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叙事,而是融入了更多哲学层面的思考。故事的核心,在于“静默星系”所代表的,一种超越人类物质化认知的存在形态。这个星系及其守护者,象征着宇宙中那些古老、深邃且不容轻易窥探的法则。 文明的尺度与渺小:人类文明,即便以“黎明号”这样先进的星舰为载体,在宇宙的尺度面前,依然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渺小感,是引发恐惧的根源,也是激发求知欲的动力。故事通过描绘“黎明号”在面对无法理解的能量现象和未知生命时的无力感,来凸显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知识与力量的辩证关系:“源点”作为宇宙的能量之源,其力量是无穷的,但也正是因为滥用这种力量,才导致了能量守护者文明的毁灭。这提供了关于知识与力量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力量固然强大,但若缺乏相应的智慧和责任感,便可能带来灾难。艾莉亚最终能够化解危机,并非依靠武力,而是通过理解和尊重,这正是作者所强调的,真正的进步在于对宇宙规律的认知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能量生命体的存在,打破了人类固有的对生命的认知。他们以能量的形式存在,拥有与物质生命截然不同的感知和思维方式。这引导读者思考,生命是否只有一种形式?宇宙中是否存在着我们无法理解的、却同样真实的存在?这种想象力的拓展,是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 沟通的艺术与超越:艾莉亚与“回响”的沟通,是故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种沟通,并非语言的简单交流,而是通过能量的共振和意识的连接。这暗示着,在宇宙的更深层面上,存在着超越语言和物质的沟通方式。理解和尊重,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即使是面对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 进化的新维度:故事的结局,部分船员选择留下来,与能量守护者共同守护“源点”,这预示着一种新的进化方向。他们并非仅仅是在科技上取得突破,而是在意识层面和生命形态上,向着更高级的维度发展。这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令人振奋的想象。 宇宙的平衡与和谐:《星辰轨迹》传递的核心信息之一,是宇宙的平衡与和谐。每一个存在,每一个能量,都在这个宏大的平衡系统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源点”的力量,需要被引导和约束,而不是被征服或滥用。能量守护者的职责,正是维护这种平衡。艾莉亚最终能够成功,也正是因为她理解并尊重了这种平衡。 人类的未来:故事的结局,艾莉亚带领船员们返回地球,并非意味着冒险的结束,而是新篇章的开始。他们带回的知识和经验,将可能重塑人类文明的未来。他们所经历的,将成为人类文明在宇宙探索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里程碑,指引着人类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星辰轨迹》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宇宙的神秘与壮丽,以细腻的情感,刻画了人类的坚韧与智慧,引导读者在浩瀚的星空中,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