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裏巎巎的書法取法晉唐,直追漢魏。正書師虞世南、鍾繇,行書宗羲、獻,草書學『二王』及張旭、懷素。其書法成就主要在於行草,筆法遒媚爽利,轉摺圓勁,筆勢雄強,又不時雜以章草筆意,古樸自然,極具個性。他常懸腕作書,行筆疾迅,據說他『日寫三萬字』。明代解縉評其書曰:『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的確,在『復古』之風盛行的元代書壇,康裏巎巎書法對『古意』的詮釋卻與同時代的趙孟頫書法的姿媚、雋秀迥然不同。其意義不言自明。
《康裏巎巎雜詩帖》,紙本墨跡,行草橫捲。此捲大緻可分為三部分。前段草書為康裏巎巎『閑書太白一詩』,詩後有元張雨行書題跋;中段行草為康裏巎巎十年前的自作詩,詩後有明文徵明隸書題跋;後段為康裏巎巎以草書抄錄的 『唐人六絕句』。此帖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康裏巎巎(1295—1345),字子山,號正齋、恕叟,色目康裏部(濛古族)人。康裏巎巎自幼精研漢學,博覽群書。後入仕為官,嘗為帝師。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製誥,兼修國史,卒年五十一,謚『文忠』。《元史》有傳,嘗雲:『巎巎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翅金玉。』其書法與趙孟頫、鮮於樞齊名,世人又有『北巎南趙』之說。
作為一名長期浸淫書法的愛好者,我深知“眼見為實”的重要性。以前收藏的碑帖,很多因為年代久遠或者多次翻印,導緻墨色發灰,筆鋒的銳度盡失,臨摹起來總感覺隔瞭一層紗。而這本放大本,仿佛直接把原作搬到瞭我的書桌上。那種濃淡乾濕的變化,那種墨在紙上洇開的自然形態,都被忠實地記錄瞭下來。這對於我們深入研究不同書傢在不同心境下用墨的差異,提供瞭絕佳的樣本。每一次對照原帖進行練習,都能發現自己之前忽略的那些微妙之處。可以說,它是連接古代與現代書法實踐的一座堅實橋梁,極大地提升瞭學習和研究的深度。
評分初學者在麵對浩瀚的書法世界時,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哪位大傢、哪種風格入手。而這套原色放大本係列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指明瞭一條清晰的路徑。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把字帖放大,更重要的是,它通過精心的排版和高保真的印刷,將原作的氣韻和結構完整地保留瞭下來。看著那些結構精妙、氣勢磅礴的筆畫,即便是初次接觸,也能感受到其內在的節奏和美感。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對“飛白”和“枯筆”的處理,都極其到位,這對於理解書傢創作時的心境非常有幫助。它讓你在臨摹時,能夠更專注於“形神兼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描摹錶象的階段。
評分這本字帖的裝幀和紙張的質感著實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影印本能比擬的。印刷的色彩非常考究,那種墨韻的深淺變化,在原色放大的呈現下,縴毫畢現。特彆是對於學習和欣賞書法的人來說,能看到古代碑帖的肌理和筆觸的生動性,這是其他普通印刷品無法提供的體驗。我覺得齣版方在選材和製作上確實下瞭大功夫,這不僅僅是一本學習工具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古人的心靈進行瞭一次直接的對話,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心生敬畏。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精品問世,讓傳統文化的精髓能以最高品質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麵前。
評分這套書的齣版,體現瞭一種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專業精神。如今市麵上的書法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稱得上“精品”的卻寥寥無幾。這本《華夏萬捲》係列,至少在我收到的這一本中,展現瞭極高的學術水準和藝術追求。從裝幀的厚重感到內頁的細節還原,無不透露齣齣版方對“原色放大”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僅是麵嚮臨摹者的工具,對於書法史的研究者而言,也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它使得我們不必遠赴博物館或碑林,就能近距離、高精度地接觸到這些國之瑰寶,這種便利性和準確性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評分我體驗過許多不同版本的碑帖,但很少有能像這本一樣,讓人産生強烈的“在現場感”。放大後,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筆觸細節,現在變得清晰可見,甚至能“聽見”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創作欲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看”的書,更是一本“用”的書。無論你是想深入探究某一特定書傢的風格脈絡,還是想在自己的創作中融入古韻,這本放大本都是一個極其可靠的參照係。它打破瞭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讓古代的偉大成就,以最直觀、最震撼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讓人不由得感嘆,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們一生去探索和敬仰。
評分物流給力,字帖清晰,印刷精美,物超所值!
評分好
評分印刷精美,放大後沒有失真!
評分一般!
評分這套書真心不錯
評分這套書真心不錯
評分不錯的,很好
評分不錯的,很好
評分這套放大版書印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