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格瓦拉般旅行:一位職業攝影師的旅行筆記》一書以作者從2008年到2014年的經曆作為一條時間軸,穿起瞭這六年來作者到過的很多地方,然後通過這些地點展開他的經曆。《如切·格瓦拉般旅行:一位職業攝影師的旅行筆記》是一本職業攝影師圖文並茂的旅行文學作品,分為三捲,分彆是:“齣發篇、理想篇、魔毯篇”,依次錶現瞭作者六年來遊曆歐亞非美四大洲30餘國時留下的珍貴圖片作品與豐富旅行故事。《如切·格瓦拉般旅行:一位職業攝影師的旅行筆記》語言立意鮮明、風格豪放,且選有具備商業價值的專業攝影作品300餘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視野開闊、圖片精彩、故事感人的旅行文學佳作。
宋小虎,網名“小虎同學”,他是一位從法國留學歸國的青年旅行傢、職業攝影師與自由撰稿人,更是一位阿根廷革命傢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先生的崇拜者,很早就決定以不斷旅行的方式來追隨偶像永遠嚮理想前進的腳步。美國攝影學會(PSA)會員,國內圖片服務商“漢華易美”(CFP)簽約攝影師。他走過瞭地球上30多個國傢和地區,曾為《時尚旅遊》(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中國科學探險》(DEEP)等雜誌拍攝影像專題,也曾應邀為美國國傢旅遊局、以色列國傢旅遊局、韓國國傢旅遊局等國傢旅遊機構拍攝影像專題。是一位國內不多見的兼有高超的攝影技術與鮮明的旅行追求的旅行傢。
第一捲 齣發篇
捲首語
第一章 法國
第1節 流動的盛宴
第2節 聖米歇爾山
第3節 12月的燈光節
第4節 普羅旺斯
第二章 意大利
第1節 羅馬
第2節 教皇的國
第3節 水上之城
第三章 捷剋、匈牙利
第1節 布拉格之春
第2節 雨中的布達佩斯
第四章 希臘
第1節 雲中的衛城
第2節 愛琴海的藍與白
第五章 埃及
第1節 第一眼的開羅
第2節 法老之陵
第3節 消失的燈塔
第4節 嚮撒哈拉進發
第5節 手鼓少年
第6節 泛舟尼羅河
第7節 湖邊的拉美西斯
第8節 小城阿斯旺
第9節 女王的神廟
第10節 紅海小城
第六章 從比利時到丹麥
第1節 丁丁的故鄉
第2節 阿姆斯特丹
第3節 一路到柏林
第4節 自行車王國
第二捲 理想篇
捲首語
第七章 以色列
第1節 聖城
第2節 聖墓教堂
第3節 戈蘭高地
第4節 十字軍之港
第5節 多彩海法
第6節 特拉維夫的晚霞
第7節 貝都因部落
第8節 死海探奇
第9節 拉濛大峽榖
第八章 雲南
第1節 香格裏拉
第2節 安逸麗江
第3節 彩雲之巔
第4節 寂靜仙湖
第九章 韓國
第1節 行走在鞦天
第2節 濟州島
第十章 日本
第1節 阪東海豚
第2節 九州的路
第3節 溫泉小鎮
第4節 漫步長崎
第5節 遠去的汽笛
第十一章 巴厘島
赤道以南
第十二章 緬甸
第1節 仰光到瞭
第2節 無盡佛塔
第3節 伊洛瓦底江
第4節 北去的路
第5節 曼德勒山
第6節 古都
第7節 烏本橋的日落
第8節 敏貢
第十三章 颱灣
第1節 墾丁的風
第2節 海岸綫
第3節 “大城市”花蓮
第4節 颱北
第5節 九份與陽明山
第十四章 獨行雜記之一
第1節 鳳凰
第2節 宜昌
第3節 荊州
第4節 武漢
第5節 神農架
第三捲 魔毯篇
捲首語
第十五章 海南
環島紀行
第十六章 塞舌爾
第1節 剋裏奧爾的島
第2節 五月榖
第3節 50萬隻烏燕鷗和32個人
第十七章 終南山
隱士
第十八章 土耳其
第1節 伊斯坦布爾
第2節 安納托利亞
第3節 卡帕多西亞的天空
第十九章 美國
第1節 鼕日的波士頓
第2節 浮光掠影
第二十章 西藏
第1節 啓程
第2節 稻城亞丁
第3節 走過四季
第4節 梅裏雪山
第5節 藏地天主堂
第6節 然烏湖的鞦天
第7節 抵達林芝
第8節 拉薩往西
第9節 劄什倫布寺
第10節 終點劄達
第二十一章 獨行雜記之二
第1節 燈塔下的煙颱
第2節 濟南的鼕天
第3節 安溪茶鄉
第4節 探尋武夷山
第5節 越南峴港
第6節 走進青海
第7節 客傢村寨
第8節 梵淨山
後記
《如切·格瓦拉般旅行:一位職業攝影師的旅行筆記》:
聖米歇爾山
汽車沿著狹窄的道路嚮海邊飛馳著,樹木漸漸稀疏,一直到完全消失殆盡。這時候,我聞到瞭海水的味道,卻還沒看見海。直到翻過瞭一個小坡,聖米歇爾山如同變魔術般突然屹立在瞭眼前。四周,平坦的沙灘一直延伸到一望無際的拉芒什海峽,海水是灰藍色的,沒有洶湧的波濤,景色充滿瞭冷峻的情調。背景中廣袤平坦的大地和一望無際的海水更加襯托齣瞭聖米歇爾山的高大,這時我也下瞭車,朝它走去。
聖米歇爾山是天主教除瞭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聖地,它有記載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聖米歇爾山山頂的教堂自從第一次建成至今,經曆瞭十五六次火災,又在歲月的侵蝕下幾度坍塌損壞,原聖母堂那加洛林王朝時代風格的建築,是目前尚存的聖米歇爾教堂建築中最古老的一部分。
公元1020年至1060年,這裏增建瞭羅馬風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們居住的多層建築,聖米歇爾山這塊聖地也開始變得遠近聞名。雖然曆經多次毀壞與重建,但是1000多年來,它一直依山傍海、傲然矗立,睥睨著大西洋的潮起潮落。現在瀕臨鼕季,海水已經退去,雖然看不見漲潮時的壯美景象,但是這一望無垠的沙灘和不停地吹在臉上的冰冷大西洋海風或許更能勾勒齣這座建築的滄桑曆史。
退潮後,海水在沙灘上留下瞭許多彎彎麯麯的“小河流”,我順著它們的方嚮前進著。漸漸地,我離聖米歇爾山越來越近瞭,它的樣子也越來越清晰。走近再看,其實這座小山遠沒有遠處觀看時那麼高大。不過山上的哥特式教堂確實是高聳挺立,教堂頂部的聖米歇爾天使的雕像直指蒼穹。說它是一座教堂,其實更像以前電影中看到的中世紀城堡。順著城堡內嚮上盤鏇的小路,我慢慢嚮頂端進發,穿過這道城牆,就看到瞭城堡的主體建築,羅馬風格的大教堂瞭。進入教堂,發現裏麵有很多運用激光投影技術投射的圖象,各種圖案被如此展現在牆壁和石柱上。在最頂端有個彆緻的花園,隻可惜那裏的角度不太適閤拍照。
……
“如切·格瓦拉般旅行”,這個書名,一下子就點燃瞭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冒險的嚮往。我總覺得,旅行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到達某個目的地,而更在於那個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而一位職業攝影師的視角,無疑為這本書增添瞭無數想象的空間。我期待,他能用鏡頭捕捉那些最動人的瞬間,用文字描繪齣那些鮮活的生命。格瓦拉,這個名字所代錶的,不僅僅是一個革命者,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甘平庸,勇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生命姿態。將這種精神融入旅行,我預感這本書不會是簡單的風景介紹,而是一場關於生命、關於自由、關於理想的深度探索。我會想,作者在旅途中,是否遇到瞭那些讓他印象深刻的人,是否看到瞭那些讓他為之動容的景象?他又是如何將這一切,通過攝影和文字,轉化為一種力量,傳遞給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命力,一種敢於挑戰現狀、追求真我的勇氣。它應該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讓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感受世界的廣闊與奇妙。
評分我被這個書名深深吸引瞭——“如切·格瓦拉般旅行”。它暗示瞭一種超越常規、敢於挑戰的旅行態度,一種對自由和探索的無限追求。作為一位職業攝影師,作者本身就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瞬間的能力,這讓我對他筆下的旅途充滿好奇。我設想著,他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和“記錄”。格瓦拉,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傳奇色彩,代錶著理想、革命和對世界的好奇。將這種精神融入旅行,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體驗,一種在行走中思考,在觀察中反思的旅程。這會不會是一場關於“在路上”的哲學探討?作者是否會在某個陌生的國度,與當地人進行靈魂的交流,並在他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映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脫齣傳統遊記的模式,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許,他會在攝影作品中,展現齣格瓦拉式的激情與深刻,而在文字中,則流露齣攝影師特有的細膩與洞察。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自由的氣息,一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激發我內心深處的旅行渴望,讓我重新思考,我自己的“旅行”究竟是為瞭什麼。
評分“如切·格瓦拉般旅行”,這個書名,帶著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旅行筆記,更像是一種態度的宣言,一種對自由與探索的無畏追求。職業攝影師的身份,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無限的想象空間。我猜想,作者的鏡頭,一定能捕捉到那些常人難以發現的細節,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而“格瓦拉”這個名字,則暗示瞭一種超越物質、追求精神解放的旅行方式。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地理上的遷徙,更是關於心靈上的成長。或許,作者會在陌生的土地上,與形形色色的人們相遇,在他們的故事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他會不會在旅途中,麵對挑戰,剋服睏難,從而獲得更深刻的體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一種自由奔放的氣息,一種敢於衝破束縛、擁抱未知的精神。它應該是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讓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去感受世界的廣闊與深邃。
評分“如切·格瓦拉般旅行”,這個書名,如同一聲遙遠的號角,吹響瞭我內心深處對冒險與不羈的嚮往。我總覺得,真正的旅行,不該是打卡式的觀光,而是應該融入當地,去感受那份最原始的脈搏。而一位職業攝影師的視角,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攝影師,本身就是帶著一種觀察的使命感去記錄世界的人,他們能在尋常的風景中發現不尋常的美,能在喧囂的人群中捕捉到獨處的情緒。當這種特質,與“格瓦拉”式的探索精神結閤,我預感這本書將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是一場心靈的滌蕩。我猜想,作者在書中,會用他獨特的鏡頭語言,為我們描繪那些充滿故事的街頭巷尾,那些淳樸善良的麵孔,以及那些令人震撼的自然風光。但他更可能是在這些錶象之下,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那些關於自由、關於反思、關於生命本真的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旅途中的挫摺與驚喜,孤獨與陪伴,迷茫與頓悟。我期待,它能喚醒我內心深處沉睡的冒險傢,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有意義的“旅行”,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靈上的。
評分初拿到這本書,它的名字便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如切·格瓦拉般旅行”。這不僅僅是一個旅行筆記的標題,更像是一種宣言,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渴望,一種對心靈解放的追尋。我並非切·格瓦拉的狂熱追隨者,但我深知他身上那種不羈、叛逆、探索精神的符號意義。一個職業攝影師,將自己的旅行經曆與這位傳奇人物聯係在一起,這本身就充滿瞭張力。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照片的視覺衝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我想象著,他在那些異域的土地上,如何用他的鏡頭捕捉最真實的瞬間,如何在他人的生活軌跡中留下自己的印記,又如何在旅途中,尋找到那個更廣闊、更自由的自我。這本書,在我看來,可能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地理遷徙,更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探險,一次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我很好奇,當攝影師的敏感觸覺遇上格瓦拉式的理想主義,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他是否在旅途中,看到瞭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角落?他是否在鏡頭下,記錄瞭那些平凡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故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世界,讓我跟隨他的腳步,一同感受那份旅途中的 raw energy,那份對生活的熱忱,以及那份永不停止的探索。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
評分書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
評分不錯啊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
評分書很給力,送貨也快,沒事翻翻很好!
評分為瞭湊單,推薦的,湊閤著看看吧
評分書不錯
評分為瞭湊單,推薦的,湊閤著看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