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兒腦性癱瘓運動治療實踐》共12章,從運動學和運動解剖學人手介紹瞭身體各部位的正常運動和代償運動,以及腦性癱瘓患兒在各個部位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並詳盡地闡述瞭針對這些障礙的具體治療方法。另外,對當今前沿的運動控製和ICF-CY理論在腦性癱瘓治療中的應用進行瞭闡述。
《小兒腦性癱瘓運動治療實踐》描述的大量具體操作手法均來源於臨床實踐。數量大、操作方法介紹詳細。全書所介紹的每種操作方法均配有實際操作的照片,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
《小兒腦性癱瘓運動治療實踐》既可以作為工具書供廣大兒童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閱讀,也可以作為患者傢長的傢庭康復訓練指南。
作者簡介
陳秀潔,女,教授、主任醫師。曾任“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業務院長、黑龍江省小兒神經精神病研究所副所長、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專傢組成員。專門從事小兒腦性癱瘓的診治、教學及科研工作近30餘年。為全國從事小兒腦性癱瘓診治的專門結構——“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的創始人之一,為該中心的發展作齣瞭突齣貢獻;作為副主任委員為各屆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學術研討會及兩個專業委員會做瞭大量工作。
曾於1986年、1991年、1999年和2005年四次東渡日本研修與考察小兒腦性癱瘓的診療技術,學習掌握瞭引導式教育、Bobath法、上田法;參加瞭Vojta博士本人在日本京都舉辦的“Vojta法講習班”的學習。曾到劄幌醫科大學兒科教研室學習,獲該校頒發的“訪問研究員”證書。
多年來,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小兒腦性癱瘓、精神發育遲緩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麵,具有很深的造詣。並且,總結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編寫瞭多部兒童康復醫學著作。參與編寫李樹春教授主編的《小兒腦性癱瘓》一書;2004年撰寫《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因得到讀者抬愛於2012年再版。2009年撰寫《兒童運動障礙和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同時,作為《實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技術》一書的副主編,參與瞭該書的策劃和全麵修改工作。在國內各級雜誌上發錶論文30餘篇;曾獲北京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科技成果奬多項。
目前,雖已退休,仍然活躍在兒童康復醫學工作一綫,正在發揮著餘熱,嘔心瀝血地為兒童康復事業工作著。近幾年應國內多傢康復機構邀請,到多地進行講學和診療指導。
作為中國小兒腦性癱瘓康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為我國兒童康復醫學事業作齣瞭貢獻。
薑誌梅,教授、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哈爾濱醫科大學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兼發育與行為兒科主任。黑龍江省省級領軍人纔梯隊(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帶頭人,黑龍江省衛生係統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黑龍江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黑龍江省高校重點學科(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後備學科帶頭人,佳木斯大學“百人計劃”省內知名的領軍人纔,佳木斯市第六批有突齣貢獻的專業技術人纔;黑龍江省省級精品課負責人,黑龍江省研究生導師,黑龍江省教師,佳木斯大學教學名師。曾赴日本劄幌醫科大學、劄幌肢體不自由兒綜閤療育中心、荷蘭Nijmegen大學研修。
兼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兒童康復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康復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康復醫學教育學組委員、黑龍江省兒童孤獨癥康復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兒童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通訊編委、《中國康復醫學雜誌》、《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中國康復》審稿專傢。
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衛生部衛生行業專項科研項目、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20餘項;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奬等10餘項,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新技術一等奬、二等奬多項。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奬、二等奬各1項;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58篇,副主編著作4部,參編5部,其中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2部(《兒童康復醫學》及《實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技術》);參編“十一五”規劃教材及配套教材各2部,副主編“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主編其配套教材1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小兒腦性癱瘓概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腦性癱瘓的診斷
第三節 腦性癱瘓神經係統損害的癥狀和體徵
第四節 痙攣型腦性癱瘓的臨床錶現
第五節 其他類型腦性癱瘓的臨床錶現
第六節 腦性癱瘓的治療
第二章 腦性癱瘓運動障礙的特徵
第一節 人類運動功能進化過程
第二節 腦性癱瘓肌緊張異常的特徵
第三章 運動學基礎與運動治療的作用
第一節 肌的運動學基礎
第二節 運動解剖學術語
第三節 運動治療對運動功能的影響
第四章 腦性癱瘓運動治療策略
第一節 運動治療策略
第二節 粗大運動治療的基本思路
第三節 精細運動治療策略
第五章 頭頸和軀乾運動與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一節 軀乾的構成
第二節 頭、頸和軀乾的肌及作用
第三節 頭頸和軀乾正常運動與代償運動
第四節 腦性癱瘓頭頸、軀乾運動功能障礙
第五節 腦性癱瘓頭、頸運動障礙的運動治療
第六節 腦性癱瘓軀乾運動障礙的運動治療
第七節 核心穩定性訓練
第六章 肩關節運動與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一節 肩部關節
第二節 肩部肌肉
第三節 肩部正常運動及代償運動
第四節 腦性癱瘓的肩關節運動障礙
第五節 腦性癱瘓肩關節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七章 肘、腕和指關節運動與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一節 肘、腕和指關節的構成
第二節 臂部和手部肌
第三節 肘關節、前臂和手的正常運動與代償運動
第四節 腦性癱瘓肘、腕關節和手運動障礙
第五節 腦性癱瘓肘、前臂和腕關節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八章 髖關節運動與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一節 髖關節和骨盆的構成
第二節 髖關節的肌
第三節 髖關節的正常運動與代償運動
第四節 腦性癱瘓的髖關節功能障礙
第五節 腦性癱瘓髖關節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九章 膝、踝和足部關節運動與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一節 膝、踝和足部關節的構成
第二節 小腿和足部的肌
第三節 膝、踝和足部關節的正常運動與代償運動
第四節 腦性癱瘓膝、踝和足部關節功能障礙
第五節 步行運動及其功能障礙
第六節 腦性癱瘓膝、踝、足運動障礙的治療
第七節 應用輔助器具矯正膝、踝、足畸形
第十章 移動運動訓練的操作方法
第一節 翻身運動功能訓練
第二節 腹爬運動功能訓練
第三節 獲得自立坐位功能訓練
第四節 維持四點支持位和四爬移動運動功能訓練
第五節 立位、步行功能訓練
第十一章 腦性癱瘓的運動控製訓練方法
第一節 運動控製概論
第二節 腦性癱瘓運動控製的訓練方法
第三節 腦性癱瘓運動控製訓練方法的具體實例
第十二章 ICF-CY理念及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一節 ICF概論
第二節 ICF-CY在腦性癱瘓康復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索引
前言/序言
時光荏苒,日月穿梭。1987年,我國專門從事小兒腦性癱瘓康復、科研和教學的機構——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成立,標誌著中國兒童康復醫學事業開始瞭她的徵程。至今已近30年,恍如彈指一揮間。
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通過廣大康復醫學工作者和相關人士的積極努力,我國的兒童康復醫學事業已經蓬勃地發展起來。全國各地的康復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康復醫學技術也日益發展、進步。熱愛康復醫學事業的康復技術人員日益增多,技術隊伍不斷壯大,正在全國各地為廣大的腦癱患兒奉獻著他們的愛心和技藝。
伴隨著這一事業發展,我也從不惑之年來到瞭古稀之年,值得慶幸的是,直至今天仍然能活躍在臨床一綫上,為我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發揮著餘熱。
10年前,我撰寫的著作——《小兒腦性癱瘓的神經發育學治療法》,其第2版已經於2年前問世。6年前,又齣版瞭《兒童運動障礙和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初衷是想通過兩本書把自己在臨床中的心得體會與大傢分享,並在書寫過程中提高自己。
隨著康復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非常需要更深入地探討腦性癱瘓運動障礙的機製,更需要從運動學和運動解剖學人手,深入瞭解機體各部分的正常運動、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特徵以及導緻異常運動和異常姿勢形成的原因。其目的是科學地、有的放矢地評定、製訂並實施治療計劃。使理論水平和治療技術有較大的提升,就是基於這種想法書寫瞭這本書。
本書共十二章,前四章主要敘述小兒腦性癱瘓概論、腦性癱瘓運動障礙的特徵、運動學基礎與運動治療的作用和腦性癱瘓運動治療策略。第五章至第十
章的主要內容有三部分,首先將身體區分為五個部位:①頭頸與軀乾;②肩關節;③肘、腕、指關節;④髖關節;⑤膝、踝、足關節。內容是:敘述各部位的關節構成、肌的解剖學作用以及各關節的正常運動和代償運動;第二部分敘述腦性癱瘓患兒在各部位所錶現的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第三部分敘述對各部位的針對性的、具體的運動治療方法,其中包括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第十章敘述移動運動訓練的操作方法。當前,運動控製理論應用於康復醫學已經成為新的指導理論和治療技術;《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兒童和青少年版(ICF-CY)對指導臨床評定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兩者均是目前較為前沿的康復治療理論和理念。為瞭將其介紹給讀者,本書在第十一章敘述瞭運動控製理論在腦癱治療中的應用;第十二章敘述瞭ICF-CY理念和其在腦性癱瘓評定和治療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還沒有從運動學和運動解剖學人手論述腦性癱瘓的癥狀和治療技術的書籍,也沒有基於ICF-CY的腦性癱瘓治療的論著,運動控製用於腦性癱瘓的治療也是比較前沿的實踐技術,本書將在這些方麵填補空白。
本書非常注重腦性癱瘓實際治療技術的描述,目的是讓讀者獲得較為實用的治療操作方法。全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可以作為工具書供廣大兒童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閱讀,也可以作為患者傢長的傢庭康復訓練指南。
《兒童康復治療與護理指南》 書籍簡介 兒童是傢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牽動著無數父母的心。然而,疾病和意外有時會給孩子帶來身心的創傷,其中,兒童神經係統疾病的康復與護理,更是需要專業知識和細緻關懷的領域。本書《兒童康復治療與護理指南》正是為瞭響應這一迫切需求而誕生的。 本書並非針對某一特定疾病進行深入剖析,而是以更為宏觀的視角,全麵係統地闡述瞭當前兒童康復治療與護理領域的主要理論、技術和實踐方法。我們的目標是為從事兒童康復工作的專業人員,以及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傢庭提供一本既具科學性又具實踐性的參考手冊。 內容詳述: 第一部分:兒童康復的基礎理論與評估 兒童神經發育的裏程碑: 本章將詳細介紹兒童從齣生到學齡期各個階段正常的運動、認知、語言及社會情感發育的典型特徵和關鍵裏程碑。理解正常的發育軌跡是識彆發育遲緩或異常的基礎。我們將涵蓋不同年齡段的正常體位、運動模式、精細動作發展、語言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 兒童常見發育問題的識彆與篩查: 概述多種可能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常見發育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運動發育遲緩、感知覺異常、溝通障礙、學習睏難等。重點介紹現行的、被廣泛認可的兒童發育篩查工具和方法,幫助讀者掌握早期識彆的技巧。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觀察、問捲以及簡單的評估來初步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潛在的問題。 兒童康復評估的多維度方法: 詳細介紹針對兒童進行康復評估的各種工具和技術。這包括但不限於: 運動功能評估: 如改良的AIMS量錶(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s)、Peabody運動技能量錶(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PDMS-2)等,用於評估嬰兒及幼兒的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能力。 認知與語言評估: 介紹用於評估兒童認知發展、注意力、記憶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語言理解和錶達能力的常用量錶,如韋氏兒童智力量錶(WISC-IV/V)、雷伊聽覺語言學習測試(RLAT)等。 感覺統閤評估: 闡述感覺處理障礙的評估方法,如感覺統閤評定量錶(Sensory Profile)等,識彆兒童在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等感覺輸入處理上的睏難。 日常生活活動(ADL)評估: 評估兒童在進食、穿衣、洗漱、如廁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方麵的情況。 傢長問捲與訪談: 強調收集傢長信息、瞭解傢庭環境、親子互動模式以及孩子在傢庭和學校中的錶現的重要性。 康復目標設定與計劃製定: 基於全麵的評估結果,講解如何科學、 SMART(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地設定康復目標,並製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我們將強調目標設定的傢長參與度、功能性以及長期視角。 第二部分:兒童康復的常用治療技術與乾預策略 運動治療與物理療法: 姿勢與運動模式的糾正: 介紹如何通過體位擺放、輔助支撐、本體感覺刺激等方式,促進兒童建立正確的坐、站、行等基本運動模式。 肌張力管理: 講解針對肌張力異常(高肌張力、低肌張力)的策略,包括伸展、強化訓練、本體感覺輸入等。 平衡與協調性訓練: 介紹各種促進兒童平衡能力、協調性以及本體感覺意識的活動和遊戲。 步行訓練與輔助器具的應用: 探討不同運動障礙兒童的步行訓練方法,以及如何選擇和使用助行器、矯形器等輔助器具。 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的理念與應用: 精細動作與手部功能訓練: 重點介紹如何通過各種遊戲和活動,提高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手指靈活性、抓握力以及精細操作能力。 日常生活活動(ADL)技能訓練: 教授如何訓練兒童獨立完成進食、穿衣、洗漱、書寫等日常活動。 感覺統閤治療: 詳細介紹感覺統閤療法的原理,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感覺輸入活動,幫助兒童改善對各種感覺信息的處理能力,從而提高注意力、情緒調節和運動協調性。 認知與學習策略訓練: 探討如何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訓練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言語與溝通治療: 吞咽與進食訓練: 針對吞咽睏難的兒童,介紹評估方法和安全進食的指導,包括食物性狀調整、進食姿勢、吞咽技巧訓練等。 語言發育遲緩的乾預: 介紹促進兒童語言理解和錶達能力的策略,包括遊戲、故事、模仿、提示等。 溝通輔助技術的應用: 介紹圖片交換溝通係統(PECS)、溝通闆、溝通軟件等輔助溝通工具的使用。 兒童心理與行為支持: 情緒與行為管理: 探討如何理解兒童因疾病或康復過程産生的焦慮、沮喪、抵觸等情緒,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乾預策略。 社會交往技能培養: 介紹如何通過遊戲、角色扮演等方式,促進兒童與同伴、傢人的互動,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 遊戲化康復的意義與實踐: 強調遊戲在兒童康復中的重要性,介紹如何將治療目標融入有趣的遊戲活動中。 輔助技術與環境改造: 輔助器具的種類與選擇: 介紹輪椅、助行器、矯形器、進食輔助工具、書寫輔助工具等的選擇原則和使用指導。 傢庭與學校環境的適應性改造: 探討如何通過傢具調整、無障礙設施、感官友好的環境設計等,為兒童提供安全、便利的生活和學習空間。 第三部分:兒童康復中的護理要點與傢庭指導 疾病過程中的護理: 針對兒童在接受康復治療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常見問題,如喂養睏難、睡眠障礙、皮膚護理、呼吸道護理等,提供詳細的護理指導。 藥物管理與監測: 介紹兒童常用康復相關藥物的種類、劑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項,強調閤理用藥和不良反應的監測。 營養支持與膳食指導: 針對不同發育需求和進食能力的兒童,提供科學的營養建議和膳食方案。 傢長培訓與傢庭支持: 居傢康復訓練指導: 教授傢長在傢中如何執行治療師布置的康復訓練計劃,包括具體的動作指導、遊戲方法和注意事項。 心理支持與賦權: 關注傢長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緒支持,幫助傢長建立信心,成為孩子康復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 信息資源共享與支持小組: 引導傢長獲取可靠的康復信息,並鼓勵他們加入傢長支持小組,分享經驗,獲得情感支持。 多學科協作與團隊溝通: 強調康復過程中不同專業人員(醫生、治療師、教師、社工等)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協作,以及傢長在多學科團隊中的重要角色。 本書特點: 內容全麵,覆蓋廣泛: 涵蓋瞭兒童康復領域的理論基礎、評估方法、多種治療技術、護理要點和傢庭支持等多個方麵,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本書在關鍵章節會配以插圖、圖錶,直觀地展示治療動作、評估方法和輔助器具,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注重實踐,操作性強: 強調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為康復專業人員和傢長提供可操作的指導和建議。 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傢庭: 充分認識到兒童康復的獨特性,強調以兒童的個體需求為導嚮,並高度重視傢長的參與和傢庭的支持作用。 緊跟前沿,與時俱進: 采納瞭當前兒童康復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 《兒童康復治療與護理指南》旨在成為一本幫助每一位兒童最大程度發揮潛能、提升生活質量的得力助手。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連接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為兒童康復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