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地利]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 著
图书标签:
  • 钢琴练习曲
  • 车尔尼
  • 钢琴教材
  • 钢琴考级
  • 钢琴技巧
  • 练指法
  • 古典音乐
  • 钢琴谱
  • 初级钢琴
  • 钢琴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059952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20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指尖上的芭蕾钢琴基础系列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大开本设计,用纸考究,经久耐用,视觉舒适,对音准、指法以及演奏提示等方面进行严谨细致的标注与编校

内容简介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是车尔尼钢琴练习曲库中极为重要的一本教材,它与车尔尼另外的三本练习曲集:作品599、作品299和作品849共同构成了钢琴学习过程中练习曲部分的一套完整学习系统,是绝大部分学习钢琴的学生所必弹的练习曲集之一。这本练习曲集总体上偏重于技巧的训练,既有基本技术的练习(如音阶、琶音、和弦等),又有各种专门技术的训练(如八度、双音、震音、颤音等),在学习中要针对每一条的学习重点,运用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效率,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手指、手腕、手臂之间的协调配合动作,逐步掌握各种专门技术,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使手指能快速、均匀、有力地弹奏。在练习中要注意体会各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增加弹奏的音色变化。虽然这是一本以技巧训练为主的练习曲集,但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要重视在音乐表达、理解能力方面的培养。

作者简介

  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他也免费教李斯特弹琴,李斯特也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作为一名钢琴作曲家,他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是学习钢琴的学生练习的基础教材。他的地位在于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

目录

1.保持手的平稳练习
2.练习大拇指从下面经过
3.在快速中练习清晰
4.轻快地断奏练习
5.双手相同音型的快速均匀练习
6.清晰地弹奏分解和弦
7.同一音上的换指练习
8.左手保持动作轻快
9.轻巧地跳跃和断奏
10.三度练习
11.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12.左手伸缩练习
13.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弹奏
14.经过和弦的练习
15.尽量伸张手指的练习
16.快速弹奏时手指的灵活练习
17.快速弹奏小音阶
18.交叉双手均匀地弹奏
19.伸张时保持手的平稳
20.双八度练习
21.两手动作保持一致
22.颤音练习
23.左手手指轻快地弹奏
24.大拇指弹黑键时手的姿势保持平稳
25.连贯而清晰
26.非常快速地弹奏分解和弦
27.手指保持独立的练习
28.手指灵活弹奏时保持手的平稳
29.回旋音练习
30.双音练习
31.大拇指从下面经过的练习
32.同音重复保持手指均匀、清楚
33.轻快灵巧的八度跳跃练习
34.三度颤音练习
35.同一音上的换指练习
36.手指灵活伸缩,手臂放松
37.清晰而有力的弹奏
38.两手均匀地交替弹奏
39.三度练习
40.轻快的和弦断奏练习
41.练习左手手指的灵活性
42.双波音练习
43.大拇指从下面经过的灵巧练习
44.手指敏捷触键轻巧
45.分解和弦旋律的连奏练习
46.触键和运指的技巧练习
47.轻巧而清晰地弹奏分解和弦
48.颤音练习
49.八度弹奏练习
50.触键和快速弹奏的技巧练习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的详细图书简介,其中不包含该书内容的任何信息,并力求自然流畅,如同由专业人士撰写: ---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织的音乐史诗:德奥艺术歌曲的黄金时代》 一部跨越巴赫与舒伯特,深入解析德奥艺术歌曲体系演进的权威著作。 本书旨在为音乐爱好者、专业声乐学习者以及音乐史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尽而深入的指南,剖析德意志艺术歌曲(Lied)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辉煌历程。这段时期不仅是欧洲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更是人声与钢琴艺术达到前所未有和谐统一的黄金时代。我们将从文化、哲学和社会背景入手,系统梳理艺术歌曲从早期咏叹调雏形到成熟体系的演变脉络,探寻那些塑造了这一独特音乐体裁的核心要素。 第一部分:早期萌芽与启蒙思潮的冲击(18世纪中叶至70年代) 本部分着重探讨艺术歌曲在巴洛克晚期与启蒙运动交汇处的早期形态。我们将关注彼时文本选择的倾向,即如何从神话、宗教叙事转向对自然、理性与人类情感的初步关注。 I. 歌词文本的理性化倾向: 分析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J.G. Herder)的民间文学复兴思想如何影响了早期歌词作家的创作取向。探讨“歌谣”(Ballad)体裁在德语音乐中的初步地位确立。 II. 早期作曲家的尝试: 聚焦于格鲁伯(C.P.E. Bach)和格劳纳(C. Graun)等“柏林乐派”音乐家在人声旋律处理上的革新。这一时期的歌曲往往结构相对简单,但已显露出对歌词清晰表达的追求,为后来的“随歌而动”奠定了基础。重点分析“歌唱诗”(Singspiel)中那些带有强烈抒情色彩的段落,它们如何成为纯粹艺术歌曲的先声。 III. 音乐语言的过渡: 研究从巴洛克对位技巧向洛可可式轻快、清晰旋律线的转变。钢琴伴奏在此阶段主要承担支持性的角色,其织体结构尚未完全摆脱通奏低音残余的影响。 第二部分:魏玛的诗歌与音乐的交汇——歌德时代(18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本部分深入考察歌德(Goethe)的文学成就对艺术歌曲的决定性影响。歌德本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创作的诗歌成为了历代作曲家竞相谱曲的宝库。 I. 歌德文本的多元性与挑战: 分析歌德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角色与戏剧张力。从《浮士德》中的哲学思辨,到《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对个体成长的细腻描摹,这些文本对作曲家的旋律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捕捉文本的精髓。 II. 早期“歌唱体”的成熟: 重点分析贝多芬早期为歌德诗歌谱写的作品(如《野玫瑰》),探讨其在曲式处理上如何试图突破传统民歌的限制,融入更多古典主义的结构感。 III. 钢琴伴奏的“对话性”萌芽: 虽然尚未达到浪漫主义的巅峰,但这一时期的一些作品已开始尝试让钢琴与人声进行更平等的交流,而非简单的和声铺陈。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的黎明——舒伯特与艺术歌曲体系的最终确立(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这是德奥艺术歌曲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以惊人的创作速度和无与伦比的直觉,彻底定义了“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本质。 I. 舒伯特与“抒情瞬间”的捕捉: 本章核心分析舒伯特如何通过音乐“重写”歌词,赋予诗歌全新的生命力。我们将细致解构其对重复段落处理的精妙手法(如《致冬日的旅人》),以及其对动机发展在歌曲结构中的运用。 II. 钢琴伴奏的革命性角色: 详尽分析舒伯特钢琴伴奏部分的独立艺术价值。这不再仅仅是和声的支撑,而是音乐场景的营造者、情绪的渲染者,甚至是叙事者。通过对《魔王》中马蹄声的描绘,《水车边的磨坊女》中潺潺流水声的再现等经典案例的剖析,揭示钢琴如何成为与人声并驾齐驱的表达媒介。 III. 歌曲套曲(Liederzyklus)的诞生: 重点研究《美丽的磨坊少女》和《冬之旅》的结构与主题连贯性。阐释舒伯特如何通过统一的音乐语言和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将一系列独立的歌曲组织成一个具有完整戏剧弧光和哲学深度的整体。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的深化与延伸(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在舒伯特的光芒之后,艺术歌曲的创作并未停滞,而是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内心探索和更为复杂的情感表达。 I. 舒曼的内在世界: 探讨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如何将个人经历、诗歌与音乐激情完美融合。分析其作品中标志性的“内心独白”倾向,以及他如何利用钢琴的织体,表达精神上的挣扎与狂喜。重点分析《诗人之恋》中对“音乐式语言”的探索。 II. 文本选择的转向: 考察作曲家们对海涅(Heine)等更具讽刺性和主观色彩的诗人的偏好。音乐语言如何随之变得更加破碎、更富于暗示性。 III. 艺术歌曲向歌剧的渗透: 探讨这一时期成熟的艺术歌曲体裁,其在歌剧写作中的体现,以及两者在人声表达技巧上的相互促进作用。 结语:不朽的遗产 本书最终总结了德奥艺术歌曲对后世音乐(如20世纪的法国香颂、欧洲艺术歌曲的延续)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探讨了其在现代音乐会曲目中保持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本书特色: 严谨的音乐分析: 结合详细的乐谱范例,对关键作品进行结构、和声与对位分析。 丰富的文化背景: 阐释哲学思潮、文学运动与音乐风格的互文关系。 专业的术语导引: 帮助读者准确理解“Strophe”、“Through-composed”、“Leitmotiv in Lied”等核心概念。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车尔尼,选择这本《50首练习曲》纯粹是出于好奇,也算是半年前学琴时老师偶尔提及的“基础巩固”。拿到书,翻开目录,50首,听起来不多,但当我真正开始尝试弹奏第一首时,才意识到这其中的学问。手指的协调性、独立性、以及对音符的精准把握,在这里被放大到了极致。起初,我只是觉得它们节奏感强,旋律简单,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开始体会到每一首曲子看似重复的音型背后,都蕴含着对某种特定钢琴技巧的磨炼。比如,某一首可能就是专注于快速的琶音练习,另一首则侧重于手指的跳跃能力,还有的需要精准控制力度和音色变化。我经常会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手指僵硬,甚至有些疼痛,但一旦克服了某个难点,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这不仅仅是机械的指法练习,更是一种对乐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启蒙。它迫使我放慢速度,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感受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呼应。虽然目前还只能弹奏其中一小部分,但已经能感觉到它像一把钥匙,正在慢慢打开我通往更复杂、更美妙钢琴世界的门。

评分

说实话,当初拿到这本《50首练习曲》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我一直觉得车尔尼的练习曲更像是枯燥的技术训练,缺乏音乐性。但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有些片面了。我从头开始弹,一开始确实觉得有些单调,就是各种音阶、琶音、分解和弦的重复。然而,当我深入其中,特别是弹到后面一些的曲子时,我发现了一些惊喜。比如,其中有一首练习曲,它的旋律线条虽然简单,但却非常流畅,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让我不禁联想到一些小型夜曲。还有一些练习曲,虽然技巧难度不高,但对节奏的精准要求非常高,这让我学会了如何精确地控制拍子,如何让音乐的脉动更加有力。我发现,车尔尼的这些练习曲,虽然是为训练技巧而生,但如果用心去体会,也能从中挖掘出一些音乐的趣味。它们就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语言”,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语言”,才能去“阅读”和“创作”更复杂的“文学作品”。虽然我还在初级阶段,但已经开始体会到“乐在其中”的乐趣了。

评分

这本《50首练习曲》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手指的拉练”。我是一名业余爱好者,平时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但总是感觉手指不够灵活,速度上不去,也缺乏那种清晰的颗粒感。偶然间听到有人推荐车尔尼,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刚开始弹,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很多音符的连接和跳跃让我手忙脚乱,指尖仿佛不受控制。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因此放弃。我强迫自己放慢速度,一个音一个音地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发现,在重复的过程中,我的手指真的在发生变化。它们变得越来越协调,越来越有力量,也越来越能听从我的指挥。那种曾经让我头疼的快速音阶,现在虽然还谈不上游刃有余,但至少已经能够勉强跟上节奏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触键能力也在提升,能够更清晰地弹奏出每一个音,而不是含糊不清地一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钢琴演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刻苦练习,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练习曲,正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学习钢琴有些年头的爱好者,我一直试图寻找一些能帮助我突破瓶颈的教材。《50首练习曲》这本书,可以说是“迟到的惊喜”。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车尔尼的练习曲,但总觉得有些生硬,缺乏音乐上的引导。然而,当我开始系统地弹奏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在技巧训练方面,确实做到了“面面俱到”。每一首练习曲都针对性地解决了一到两个技术难点,比如手指的独立性、快速的力度变化、跨指等等。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对琶音和分解和弦的练习,它们的设计非常巧妙,既能训练手指的速度,又能培养手腕的放松和流畅感。我发现,当我把这些练习曲弹熟之后,再回头去弹奏一些古典小品,感觉顺畅了很多,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乐句,现在似乎都变得更容易了。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它更像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工具箱”,让我学会如何去解决演奏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能更专注于音乐的表达。

评分

我是一名的钢琴初学者,老师推荐了这本《50首练习曲》,当时我看着厚度,觉得应该很快就能弹完。然而,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这50首曲子,每一首都像一个小小的挑战。我记得刚开始弹奏第一首的时候,我的手指根本不听使唤,各种错音,各种节奏混乱。老师告诉我,练习曲就是要慢,要一个音一个音地弹,要用心去感受。我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这本练习曲上,从最简单的第一首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我发现,随着练习的进行,我的手指慢慢地变得听话了,我的节奏感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我会觉得手指很累,甚至有点疼,但是当我能够完整地弹奏一首曲子的时候,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习钢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耐心和毅力,而这些练习曲,就像是我学习路上的阶梯,一步一步地带领我向上攀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