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

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avid·H·Jonassen 著
图书标签:
  • 问题解决
  • 学习环境
  • 教学设计
  • 教育心理学
  • 思维能力
  • 创新能力
  • 实践教学
  • 课程开发
  • 教学方法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350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30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2
字数:4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聚焦教学 – 《学会解决问题》不仅仅是研究综述,它同时对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具体的基于研究的设计建议。
  典型案例 – 采用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建构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7种不同的案例功能,并且描述了每一种案例的属性。
  章间整合 – 关于理论与概念会跨章陈述,但彼此间的衔接清晰明了。这一做法主要为了说明不同类型的问题、案例、技能和评估方法是浑然一体的。
  作者专长 – 《学会解决问题》作者是领域内多产的研究者和作者,在过去的15年里,做了大量的关于学会解决问题的研究,并且撰写了大量的书和文章。

内容简介

  《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对15年来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与实践做了全面的探讨。
   第一章描述了不同的问题类型、问题解决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解决问题时所处的情境。第一部分描述了6种不同的问题类型以及解决它们的方式方法。第二部分超过案例设计的传统探讨,介绍了7种不同的案例应用目的或者说7种不同的功能,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还描述了为支持问题解决而需建构案例的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多种解决问题和研究案例时所需的认知技能。第四部分描述了几种评估问题解决的方法。

目录

图录
致读者
前言
致谢
缩写词表

第一章 有哪些类型的问题? 7
什么是问题? 7
什么是问题解决? 8
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9
影响问题解决的外因 9
什么是问题结构? 10
什么是问题语境/背景? 11
什么是问题的复杂性? 11
什么是问题的动态性? 12
什么是问题领域(范围)和语境(环境)特异性? 12
有哪几种不同的问题类型? 13
什么是逻辑问题? 14
什么是运算问题? 14
什么是故事问题? 15
什么是规则应用/规则归纳问题? 15
什么是决策问题? 15
什么是故障排除问题? 16
什么是诊断问题? 16
什么是策略绩效问题? 16
什么是政策问题? 17
什么是设计问题? 17
什么是两难问题? 17
分散问题如何聚合? 18
问题解决者有何不一样? 18
专业知识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19
先前经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19
影响问题解决的思考/推理技能 19
认知发展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20
各类问题的设计模型 21
第一章 故事问题 22
学生是如何解决故事问题的? 22
学生应该如何解决故事问题? 23
如何支持故事问题的解决? 24
什么是问题分类和分类学? 24
问题的概念模型是如何工作的? 25
如何利用工作实例解决故事问题? 28
如何利用训练项目解决故事问题? 29
故事问题学习环境有哪些组成部分? 30
我们如何评价故事问题的解决技能? 32
我们如何评价问题解决技能的迁移? 33
第三章 决策问题 34
为什么要研究决策? 34
决策和其它问题的关系 35
应该如何做出决策? 36
人们是如何利用赌博的心态进行决策的? 37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环境中是如何做出理性决策的? 38
人们能真正地做出理性选择吗? 43
人们现实情况下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44
内容和情境在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44
故事在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45
因果在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46
论证在决策中扮演什么角色? 49
关于决策我们学到了什么? 50
决策学习环境的组件有哪些? 50
如何表征需解决的决策问题? 52
第四章 诊断与故障排除问题 54
什么是故障排除问题? 54
故障排除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 55
什么样的知识状态支持故障排除? 55
需要具备什么程度的领域知识? 56
需要具备哪些类型的系统或设备知识? 56
需要具备哪些绩效或过程性知识? 58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策略性知识? 58
体验性知识与故障排除的关联关系 59
什么样的心理能力支持故障排除? 59
工作记忆与故障排除是如何关联的? 60
因果推理与故障排除是如何关联的? 60
分析推理与故障排除是如何关联的? 60
以往大家是如何教授故障排除问题的? 60
程序演示是如何被应用的? 61
概念(内容)教学是如何被应用的? 61
基于规则的方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62
仿真系统是如何被应用的? 62
智能导师系统是如何被应用的? 63
人们应如何进行故障排除? 63
如何建构一个故障排除的问题空间? 64
如何识别故障症状? 65
如何诊断故障? 65
我们是如何生成和验证解决方案的? 66
我们应该记住故障排除经验吗? 67
故障排除学习环境有哪些组成部分? 67
什么是系统模型? 68
模拟器是如何运作的? 69
案例库是什么?它有何帮助? 70
故障排除学习环境(TLE)中有什么样的学习支持? 71
如何使用工作案例? 71
需要什么样的实践? 71
TLE的有效度是怎样的? 72
第5章 策略绩效问题 73
什么是策略绩效问题? 73
人们是如何解决策略绩效问题的? 74
我们如何分析策略绩效问题? 76
如何执行关键决策? 77
1.引出事件 78
2. 时间表核查与决策点识别 78
3.逐渐深化,找出故事背后的故事 78
策略绩效问题的学习环境有哪些组成部分? 79
如何将模拟应用在策略绩效问题解决中? 80
第六章 政策问题 82
什么是政策问题? 82
如何解决政策问题? 83
第七章 设计问题解决 94



精彩书摘

本书是关于什么的?(关于本书)
我认为在各种教育情境(公立的中小学校、大学特别是企业培训组织)中,其教育(正式、非正式或者其它形式)唯一真正的认知目标就是解决问题。以下五个方面可以支持我的这一论点。
首先,问题解决是最真实的,因而也是学习者能够投入的最相关的学习活动。Karl Popper(1999)写了一本书,指出人生就是解决问题。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不断地在解决问题。在个人环境或者职业领域,没有一个人仅仅是因为记忆信息或者完成考试而得到回报的。问题解决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特别是采用传统的和革新的方式解决各类陌生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别和询问重要问题,以明晰各种观点,寻找出更好解决方案的能力(http://www.21stcenturyskills.org)。
其二,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下建构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被保留,所以更易于转化。
其三,问题解决要求有意义的学习。为了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学习者必须有目的地去了解问题发生的系统或者情境。只有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动机和意识,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所有人类行为都是目标驱动的。我们的学习目标越明确,我们的学习就会越有意义。
其四,生命是短暂的。用于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为什么不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呢?
其五,如果知识只是被回忆而没有应用在一些真实的任务中很快就会被忘记,也不能被有效应用,并且大多数学科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过时。所以,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习者投入问题解决的情境并支持他(她)们学会解决问题。

该书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这是一本手册,不是一本小说,意思是说最好将它作为一种资源来使用,而不用把它作为一本需要通读的书来用。里面的内容是高度整合和相互关联的,而不是线性排列的。在每一章中,为了说明某一观点,大量参考了其它章节中的内容(如图0x.1所示)。这些交叉引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从相互关联的多个方面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这本手册将比线性排列的文本更加有效。当然,印刷版的书是线性的,所以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综合叙述了我关于问题解决相关概念的观点,这些观点不同于问题解决的传统模型。传统模型假设对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来说都可以归纳为一个一般流程,当然不是针对所有问题。在第一章中,我强调问题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同,所以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释和解决技能。第一章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基于问题间的差异,在第一部分,我重点阐述了以下几种问题类型,包括故事问题、决策问题、故障排除与诊断问题、策略问题、政策问题和设计问题。其它方面,我还阐述了算法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这不算是一类问题)、规则运用/规则推理问题和左右两难问题。对这些问题,因为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所以我并没有对它们做过多阐述。我想阐明的是,存在不同的问题类型,而不同的问题类型需要不同的解决技能,所以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是有所区别的。在图0x.1中,清楚地表明了某类问题跟其它章节中概念有关联的数量。
本手册的第二部分问题解决学习环境中的“积木”(该术语表示问题解决的教学比基于问题的学习置于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下)。案例是问题解决学习环境(PSLEs)中的“积木”。在第二部分,我阐述了案例知识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支持各类问题解决的。
在第三部分,我阐述了解决问题时所需的各种技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嵌入在问题解决学习环境中的。对这些认知技能的实践和转化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基础(见第二十一章)。
最后,第四部分只包括了一章内容,这一章重点阐述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多种评价方法和问题解决的多种认知能力。评价问题解决的能力正如同参与和支持一个设计问题的解决。

图0x.1


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的内容
本书本质上不是关于问题化学习的书。问题化学习(PBL)是国际上最早出现在医学院的一种教学策略,在第8章Hung,Jonassen和Liu(2008)对之有详细阐述。
和PBL的方法不同,本书主要是关于如何学会解决各类不同种类的问题的。根据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心理和教育类的文献综述,它阐述了构建问题解决学习环境(PSLEs)的“积木”和过程。我采用该术语用以区别本书中PBL对于问题解决这一概念的一般性描述。大多数PBL的实施或许都会从本书描述的一些建议中获得启发,因为我们主要聚焦于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假设是什么?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问题解决历来最常用的一个模型(例如,Simon,1957)采用了手段-目的的概念构想。解决所有问题一般基于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者需要识别出目标状态、当前状态,然后推断出从当前态到目标态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Wolfgang Kohler写了一本关于问题化学习的书,名叫《人猿的智慧》《The Mentality of Apes》(1917)。Kohler对人猿设计了一些智力问题,例如怎样拿到超出可达范围的香蕉。人猿会堆起木箱以便够着香蕉或者也会用棍棒够奖品。显然,人类(和人猿)都善于进行手段-目的类的问题解决,虽然这种手段-目的类的分析是不可靠的,常常也是不容易转化的。所以,关于学习解决问题,我的理论假设包括以下几方面:
问题解决是一种基于图式的活动。也就是说,为了解决问题,学习者必须建构问题图式(见第15章)。构建问题模型(见第19章)大大有助于图式形成。学习者建立了强大的各类问题的图式后,能够更好地使用他们的问题解决技能。
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需要在问题解决方面进行不断地实践练习,而不只是了解一下问题解决的一些知识。问题解决学习环境假设学习者深入问题并且努力建构问题图式(见第15章),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且从心理上形成各种解决方案。中小学和大学中的大多数教学都是关于某一主题的。我们教学生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和生物等等。我们很少教学生学习如何成为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或者生物学家,这意味着如何解决从各自学科出现的问题,但总是涉及其他学科的问题。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建构问题解决学习环境的,在这一环境中训练学生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并为他们提供相关支持。
本书缺少了什么?

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于问题解决已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模型,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已形成了不同的剧本,你们中很多人或许会纳闷为什么我不单独拿出一章来讲这个问题。例如,很多读者会问为什么我不单独拿出一章来讲在很多种类的问题解决中,创造力与灵感的角色。我毫不怀疑创造力与灵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角色。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不是很理解创造力。我知道它确实存在。我相信成功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者、制造商和其它的问题解决者努力运用创造力,然而,创造力具体到人们解决问题的某一学科或所使用的媒介。我相信有些人比其他人确实拥有创新天赋,但是他们所拥有的这一创造能力恰恰是跟他们所解决问题的性质有关的。摄影家Edward Weston把这称之为“一种更强的观察方式”。我会将之理解为一种“敏锐的视觉感”。其它一些关于创造力的例子,例如阿基米德在澡盆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化学家凯库勒在梦境中发现了苯的环形结构,都可能解释为是通过惯常的关联推理。无可否认,这些关联是不可预测和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不过,这也是一种认知上的关联。显然创造力和灵感在问题解决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只是不确定这种作用是如何起到的,所以我选择不去强调我的无知。他人已对创造力和问题解决做了广泛地探讨(de Bono,1992;VanGundy,1988)。我建议你们参考一下他们的研究。
还有一个有关话题,有读者以及我在国际上演讲时与我交流的很多学者都会问我为什么我会忽略情感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情感因素,比如自信、耐力、自我效能感、焦虑、压力、疲劳、激素平衡和其它情感特性等在问题解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将这些情感因素嵌入在问题解决的学习情境中,而不是嵌入激励机制辅助教学,比如ARCS模型(Keller,1983)所提出的。在本书,我主张设法让学生加入解决重大的、有意义的和真实的问题中,这能使学生有效参与问题的解决并且令人有满足感。我透过一套高折射率的镜片观测世界。我一直致力于认知和学习领域的研究,我们还有很多东西不是很清楚。我相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认知和情感因素以重要的方式进行互动。认知和情感,就像认知和创造力,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鼓励其他人去做问题解决中情感方面的研究。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把精力主要集中于问题解决中认知方面的研究。
本书也没考虑社会交互影响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虽然我在第12章做了一些探讨,并且在别处也做过讨论(Jonassen,Lee,Yang,& Laffey,2005)。我毫不怀疑社会交互和知识的协同建构在大多数问题解决情境下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里,问题解决很少是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常常由多人共同分担,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常常利用工具和标识系统表达问题。不过,我在另一本书中,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交互做了详细阐述,我会将这一问题留给在这一方面比我更有研究的人来撰写。
在第一章,我描述了问题解决的某些方面,包括问题性质以及问题发生的情境等。除此之外,Jonassen(2007)还界定了另一个很关键的维度即问题解决者的属性。也就是说,个体认知、社会交互和个性差异必然会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变量似乎有助于协调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例如场独立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在第一章有个简单介绍,在本书中不做讨论。我建议你参考《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个体差异、学习与教学手册)这本书(Jonassen & Grabowski,1993),书中包括大量关于个体差异和问题解决的引用。
本书中的实例倾向于关注高等教育中的科学学习。这些实例一般是我们承担的基金项目研究的产物,所以对这一领域更熟悉一些。所以很多读者毫无疑问会质疑为什么没有中小学或者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实例。当写书时,你不可能让不同时间段内的读者都满意。你不可能提供所有可能的实例来满足这一点。所以,我希望靠读者自己的智慧对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学科和学段。如果你希望应用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设计问题解决学习环境的话,这本身就是你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设计问题。还有,我经常关于问题解决学习环境的设计给学生上课或者举办工作坊。
最后,我在本书中的所有观点皆是基于我对于学与教的理解,以及试验验证的原则基础上给出的。虽然我的想法都是经由经验和研究合理得出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书中的很多建议几乎找不到证据支持它,当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不重要。相反地,简单来说,本书中提出的几百几千条问题还未有任何研究成果。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我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条理分明的、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模型;然而,模型的某些部分是有根有据的,而有些部分还是证据不足的。每一章都提出了无数的潜在研究问题。本书中,确实还存在成百上千的研究可能性需要去做。就像教学设计和科学技术中的大多数问题,跟经由实证过的问题相关,还有非常多的未得到回答的问题。这说明,对于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即是好消息也是环消息。对于新技术,虽然几乎没有什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研究基础,但是看似有无限多的问题去问。比较许多学科,如英语文学,阐明一个初始研究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本书中缺少的内容也是我仍然要去学习和了解的内容。本书代表了我在2010年初提出的问题解决理论。就像大多数理论与心理模型一样,这一理论也将随着新知识和新观点的出现不断完善。
如何使用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手册,意味着它最好作为一种参考资源而不是一本书要从头读到尾。本手册中到处可见各章内容之间交叉引用。这样,当设计和建构问题解决学习环境时,它作为一种参考资源,纵横交织在一起加以利用(详述见第13章)。这是可能的。
每一年,我都会教授“设计问题解决学习环境”这门课。除了给学生讲授问题解决的有关知识外,我还会让学生跟学校里希望在自己教授的课程应用问题解决方法的教授签订契约。然后,学生在教授的学期教学中,一直和他们合作,帮助他们搞清问题类型,并且开发一个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能够投入到相关、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并且提供相应支持。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一般(虽然不是经常)要完成下列设计任务:
1. 与教授互动交流,识别问题类型并且清晰地表述问题,或者提出与学科相关的问题(详见后续事物的真实性探讨)。
2. 分析问题,首先建立问题的因果模型空间(详见第17章)。
3. 然后进行活动理论分析,鉴别出影响问题解决关于情境选择方面的历史的、文化的或经验方面的因素(在本书中未做讨论;详见Jonassen,2000b;Jonassen & Rohrer – Murphy,1999)。
4. 确定其问题类型。
5. 应用表0x.1为每一类问题建构案例支持和认知支架。这些建议,但不是所有的建议都已得到过严格的实证研究。事实上,它们为数以百计的研究提供了潜在假设。
6. 建构的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案例组件和认知策略,并且将两者有机整合在一起。
7. 如果时间允许,实施与评价问题解决学习环境的应用效果。这一活动一般在随后的学期里完成,并且作为设计研究的第一轮研究。

问题解决需要何种类型的研究?
虽然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帮助你设计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但还有一个隐性目标是激励对能决定有效问题解决的因素研究。关于如何学会问题解决,每一章都提出了无数研究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来说,很少有对问题的类型进行讨论的研究。在本书的四部分内容中,如果没几千条也有几百条潜在的研究问题。我真诚地希望本书将会激励和支持该类研究。
表0x.1

前言/序言



《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 导论 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单一的知识记忆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解决问题”这一关键能力的提升,成为了教育领域至关重要的议题。无论是学习者在课堂上面临的挑战,还是职场人士需要应对的复杂局面,抑或是公民在生活中需要做出的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通往成功和进步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对如何系统性地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解决问题能力则相对忽视。 这本《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并非一本理论空谈的著作,而是一份面向实践、详尽指导的学习环境设计指南。本书旨在为教育工作者、课程开发者、学习空间设计师以及所有关注学习者能力发展的人们,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它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支持并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涵盖了从宏观的设计原则到微观的操作策略,力求将抽象的能力培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它认识到,学习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陈设,更是知识、互动、评估以及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个优秀的问题解决导向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在实践中犯错并从中学习,最终内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策略。本书的问世,旨在填补当前在如何系统性设计此类学习环境方面的空白,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范本。 第一章: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内涵与培养的挑战 在深入探讨学习环境设计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清晰地界定“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它并非单一的技能,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认知过程,包含但不限于: 问题识别与界定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准确地捕捉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区分表象与根本原因,清晰地陈述问题。 信息收集与分析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Analysis): 有效地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估,从中提取关键要素。 策略生成与选择 (Strategy Generation and Selection): 创造性地构思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根据问题的特点、资源的限制以及预期的效果,选择最优或最可行的策略。 方案执行与实施 (Solution Implementation): 将选定的策略付诸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结果评估与反思 (Outcome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审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于未来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理解这些核心要素,有助于我们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设定明确的目标。 然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面临诸多挑战: “已知”的陷阱: 传统教育模式倾向于教授“已知”的知识和“标准”的答案,而真正的问题往往是未知且复杂的,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评估的难度: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学习者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而非仅仅评价最终结果,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思维定势的阻碍: 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可能阻碍学习者跳出思维定势,探索新的解决途径。 环境的局限: 许多现有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提供试错的机会,以及鼓励合作与交流。 本书将针对这些挑战,提供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用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与问题解决导向的设计原则 学习环境是一个多维度、相互关联的系统。本书将从以下几个关键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如何进行问题解决导向的设计: 1. 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Curriculum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 Content): 真实性与情境化: 课程内容应尽可能贴近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场景,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而非孤立的知识点。 驱动性问题 (Driving Questions): 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为导向的问题为核心,引导学习过程。 知识的连接性: 强调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鼓励学习者整合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脚手架设计 (Scaffolding Design): 在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和策略,但又不包办代替。 2. 学习活动与互动模式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 Patterns): 探究式学习 (Inquiry-Based Learning):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搜集信息、分析证据,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项目式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以完成一个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问题解决过程。 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创造机会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学习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模拟与游戏化 (Simulation and Gamification): 利用模拟技术和游戏化元素,创设安全、有趣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反思性实践 (Reflective Practice): 设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遇到的困难、采取的策略以及学习成果进行反思的环节。 3. 评估策略与反馈机制 (Assessment Strategies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过程性评估 (Formative Assessment): 关注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结果,通过持续的观察、提问和记录来了解学生的进展。 多元化评估工具: 采用作品集、演示、同行评估、自我评估、表现性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衡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设性反馈 (Constructive Feedback): 提供具体、可操作、聚焦于改进方向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导他们下一步的学习。 评估标准的透明化: 让学习者清晰了解评估的标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 4. 学习空间与资源配置 (Learning Space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灵活性与适应性: 学习空间应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团队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支持小组讨论、独立思考、演示汇报等多种模式。 技术整合: 合理运用技术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数据分析软件、模拟工具等,为问题解决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提供丰富的、易于获取的、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专家访谈等。 鼓励探索与实验的氛围: 创造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学习者敢于尝试、乐于实验,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学习。 第三章:学习环境设计的具体实践框架 本书将提供一个分步式的实践框架,指导读者如何将问题解决导向的设计原则落地: 1. 问题分析与学习目标设定: 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领域。 界定学生需要发展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 设定清晰、可衡量、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限(SMART)的学习目标。 2. 核心学习情境设计: 构思引人入胜、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性或模拟性学习情境。 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驱动性问题。 明确情境中蕴含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潜在的问题。 3. 学习活动与流程规划: 设计一系列支持问题解决过程的活动,包括信息搜集、分析、策略生成、方案制定、执行与评估等环节。 规划不同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考虑个体学习与群体协作的平衡。 4. 评估工具与反馈机制的构建: 设计符合学习目标的评估工具,确保能够有效衡量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反馈机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5. 学习空间与资源的支持: 根据学习活动的需求,设计或改造学习空间,使其具备灵活性和功能性。 整合必要的软硬件资源,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6. 迭代与优化: 强调学习环境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进行持续的评估、反馈和迭代优化。 鼓励教育者分享经验,共同探索更优的设计方案。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前沿展望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书的理念与方法,我们将深入剖析多个不同领域(如K-12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内部培训等)的成功案例,展示如何成功地设计和实施问题解决导向的学习环境。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实践参考。 同时,本书也将展望问题解决导向学习环境设计的未来趋势,包括: 人工智能在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反馈和自动化评估。 跨界融合与终身学习: 如何设计能够支持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并与终身学习体系相衔接的学习环境。 数字素养与问题解决: 在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学习者有效利用数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的行动指南。它坚信,通过精心设计和持续优化学习环境,我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深度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未来人才。本书的目标是赋能教育者,让他们成为学习环境的“ Architects of Inquiry”,为构建一个更具创造力、适应性和韧性的社会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光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实用主义气息。“学会解决问题”是核心,但更吸引我的是“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这个副标题。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解决问题”的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创造一个能够让问题解决能力自然生长的土壤”。我一直在思考,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或者按照既定的流程办事,而真正面对复杂、未知的问题时,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我感觉,恰恰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其专注于“解决”本身,不如先去“设计”一个能够“支持”解决的过程。我猜想书中会详细阐述,什么样的物理空间、什么样的教学互动、什么样的评价机制,才能够真正地激发个体的潜能,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是畏惧,而是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让我能够立刻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去构建一个真正能够“滋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环境。

评分

初见这本书的封面,便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仿佛它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答案”。《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和期盼。我一直认为,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像问题解决这样复杂且核心的能力,并非仅仅依靠个人“硬啃”就能达成,而更多的是在一种适宜的“土壤”中,在恰当的“阳光雨露”下,才能茁壮成长。这本书,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土壤”的设计蓝图。它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解药”,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播下能够结出解决问题的果实的种子”。我猜想,书中会深入剖析那些构成“支持性学习环境”的关键要素,比如,如何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内在动机,如何通过营造安全包容的氛围来鼓励试错和反思,如何通过提供多样的工具和资源来赋能学习者,又如何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来引导学习者不断优化自己的解决策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关于教育和成长理念的深度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它的字里行间,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构建更有效、更有温度的学习空间的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感觉它瞄准了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领域——学习环境的设计。在当下强调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时代,“学会解决问题”早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硬实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个体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环境对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是直接教授解决问题的技巧,而是从“环境”这个更宏观、更基础的层面入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空间。我猜想书中会涉及许多关于人与环境互动的细节,比如如何通过物理空间的布局来激发创造力,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来鼓励探究式学习,如何通过协作机制来促进思维的碰撞,甚至如何通过心理层面的支持来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并且能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的教育场景或工作环境中,有效地落地这些“环境设计”的策略。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更是关于“如何创造一个更容易解决问题”的可能。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带着一丝探究的心情,因为“问题解决”这个主题虽然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够深入洞察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指导的书籍却不多见。这本书的标题《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暗示了作者并非止步于教授“如何解决问题”的技巧,而是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设计一个能够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环境”。这让我联想到教育、培训、甚至团队协作等多个领域。一个优秀的问题解决者,其能力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调整而逐步形成。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哪些环境因素能够有效地促进这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空间的布局、教学活动的组织、师生或同事间的互动模式,甚至是所使用的工具和资源。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展示这些“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是如何被成功应用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克服。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方法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蓝色的背景搭配白色的书名,仿佛在传递一种清晰、冷静的思考过程。我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目录和前言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解决问题”的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扇通往“如何创造一个能够孕育优秀问题解决者”的窗户。书中提到的“学习环境设计”这个角度,非常新颖,也直击了我一直以来在教学和培训中遇到的痛点——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如何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独立分析、最终找到解决之道,才是关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支持性学习环境”的构建方式感兴趣,例如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供资源、鼓励协作、以及给予及时反馈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而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读过它的简介,我感觉作者在设计这本书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需求,希望能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理念。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索那些能够点燃学习者解决问题潜能的“秘密武器”。

评分

书挺好下次还买

评分

内容还可以~~~~~~~

评分

很好

评分

非常好,非常喜欢,这个的质量一直非常好

评分

书还没有看呢,看了来评价

评分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观点较新。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印刷精美,适合阅读。

评分

书还可以吧,有时间了就看一下也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