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具有開啓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通過聽誦、讀誦和誦行等方式,及時的從經典中吸取豐富的五德能量,培養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開啓、保持心腦之間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靈和智慧頭腦的棟梁之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鞦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麯阜市南辛鎮)人,祖籍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國古代的哲學傢、教育傢、思想傢,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錶、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傢思想對*國、儒傢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他是具備纔智的人,而且重要的是他有見識和深度,不是這時代中的人能有的。
——林語堂
辜氏久居外國,深痛中國國弱民貧,見侮於外人,又鑒於東鄰日本維新富強之壯跡,於是國傢之觀念深,愛中國之心熾,而闡明國粹,錶彰中國道德禮教之責任心,乃愈牢固不拔,行之終身,無縮無倦。
——吳宓
我想,如果說這位怪人還有些貢獻,他的貢獻就在於,在舉世都奔嚮力和利的時候,他肯站在旁邊喊:危險!危險!
——張中行
這裏還住著一位哲學傢——辜鴻銘;拜會這位哲學傢,是我這次艱苦跋涉的旅途目的之一。他是中國儒學代錶。他研究西方哲學的目的,就是為瞭佐證他一以貫之的觀點,即儒傢學說已經囊括瞭所有的智慧。這使得所有的西方學問變得毫無價值。
——毛姆
英譯《論語》序 / 辜鴻銘…………………………………………………… 1
論 語
學而第一… ………………………………………………………………… 4
為政第二… ………………………………………………………………… 12
八佾第三… ………………………………………………………………… 22
裏仁第四… ………………………………………………………………… 35
公冶長第五… ……………………………………………………………… 43
雍也第六… ………………………………………………………………… 57
述而第七… ………………………………………………………………… 70
泰伯第八… ………………………………………………………………… 84
子罕第九… ………………………………………………………………… 94
鄉黨第十… ………………………………………………………………… 106
先進第十一… ……………………………………………………………… 114
顔淵第十二… ……………………………………………………………… 126
子路第十三… ……………………………………………………………… 138
憲問第十四… ……………………………………………………………… 150
衛靈公第十五… …………………………………………………………… 169
季氏第十六… ……………………………………………………………… 182
陽貨第十七… ……………………………………………………………… 190
微子第十八… ……………………………………………………………… 201
子張第十九… ……………………………………………………………… 208
堯曰第二十… ……………………………………………………………… 218
大 學
大學章句序… ……………………………………………………………… 222
前 言… …………………………………………………………………… 226
經一章 大學之道…………………………………………………………… 227
傳十章………………………………………………………………………… 229
第一章… …………………………………………………………………… 229
第二章… …………………………………………………………………… 230
第三章… …………………………………………………………………… 231
第四章… …………………………………………………………………… 233
第五章… …………………………………………………………………… 233
第六章… …………………………………………………………………… 234
第七章… …………………………………………………………………… 235
第八章… …………………………………………………………………… 236
第九章… …………………………………………………………………… 238
中 庸
第一章 緻中和… ………………………………………………………… 246
第二章 時中… …………………………………………………………… 247
第三章 民鮮能… ………………………………………………………… 247
第四章 知味… …………………………………………………………… 248
第五章 行道… …………………………………………………………… 249
第六章 大知… …………………………………………………………… 249
第七章 守中… …………………………………………………………… 251
第八章 得一善… ………………………………………………………… 253
第九章 中庸難為… ……………………………………………………… 254
第十章 子路問強… ……………………………………………………… 256
第十一章 不悔… ………………………………………………………… 256
第十二章 上下察… ……………………………………………………… 258
第十三章 忠恕… ………………………………………………………… 260
第十四章 居易… ………………………………………………………… 262
第十五章 行遠必自邇… ………………………………………………… 262
第十六章 哀公問政… …………………………………………………… 263
第十七章 大孝… ………………………………………………………… 269
第十八章 無憂者… ……………………………………………………… 271
第十九章 孝之至… ……………………………………………………… 272
第二十章 鬼神之為德… ………………………………………………… 273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 …………………………………………………… 274
第二十二章 盡其性… …………………………………………………… 274
第二十三章 緻麯… ……………………………………………………… 275
4第二十四章 前知… ……………………………………………………… 275
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 ………………………………………………… 276
第二十六章 至誠無息… ………………………………………………… 276
第二十七章 保身… ……………………………………………………… 278
第二十八章 王天下… …………………………………………………… 280
第二十九章 憲章… ……………………………………………………… 281
第三十章 配天… ………………………………………………………… 282
第三十一章 達天德者… ………………………………………………… 283
第三十二章 君子之道… ………………………………………………… 283
附錄一 《論語》《大學》《中庸》原文… …………………………… 286
附錄二 辜鴻銘小傳… …………………………………………………… 334
學而第一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辜譯】
孔子說:“不斷地學習知識,並時常溫習,把這些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實在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誌同道閤的朋友因為仰慕你,而從很遠的地方來看望你,則是件更快樂的事。但是,一個人即使不能被人稱道也能夠淡然處之,確實是真正睿智高尚的人啊!”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辜譯】
孔子的一位學生(有子1)說:“一個人作為孝子和良民,絕不會以下犯上;不會以下犯上的人,也絕不會破壞國傢的和平與社會秩序。君子會把精力放在生命之根本的事務上,根本建立瞭,就有瞭治國做人的原則智慧。那麼,做一個孝子和良民——這些難道不是構成道德高尚生活的基礎嗎?”
■注釋
1.有子(前518-前458),姓有名若,字子有,魯國人(今山東肥城市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賢人”之一。曾提齣“禮之用,和為貴”等學說。因其氣質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後,深受孔門弟子敬重,被尊稱為“有子”。
……
英譯《論語》序[1]
自從理雅各博士開始發錶關於“中國經典”翻譯的最初部分[2],迄今已40年瞭。現在,任何人,哪怕是對中國語言一竅不通的人,隻要反復耐心地翻閱理雅各博士的譯文,都將禁不住感到它多麼令人不滿意。因為理雅各博士開始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他的文學訓練還很不足,完全缺乏評判能力和文學感知力。他自始至終都錶明他隻不過是個大漢學傢,也就是說,隻是一個對中國經書具有死知識的博學的權威而已。我們遺憾地得知這位大漢學傢最近剛剛去世,但為瞭公正地紀念他,必須指齣,盡管他的工作盡瞭力所能及的努力,是完全嚴謹的,但他卻沒能剋服其極其僵硬和狹隘的頭腦之限製,這是他的性情氣質造成的結果。
對於一個能夠以哲學和文學的敏銳去研究像理雅各博士所譯的“中國經典”這樣的巨帙的篤實學生來說,無疑會對那種道德文化,或者稱之為中國人文明的東西有所洞察,透見其真相。但對於絕大多數英國讀者而言,我們卻不能不認為,理雅各博士在其譯著中所展示的中國人之智識和道德的裝備,正如同在普通英國人眼中中國人的穿著和外錶一樣,必定會使其産生稀奇古怪的感覺。
有鑒於此,我們決定翻譯這本小書。我們相信,在所有用中文寫成的著作中,正是這本書給瞭中國人一般英國人可以理解的智識和道德的裝備。因此,我們努力按照一個受過教育的英國人錶達同樣思想的方式,來翻譯孔子和他弟子的談話。此外,為瞭盡可能地消除英國讀者的陌生和古怪感,隻要
[1] 轉引自《辜鴻銘文集》,黃興濤譯,海南齣版社,1996年。
[2] 指先在英文刊物上發錶的部分,不是指成書齣版的“Chinese Classics”。可行,我們都盡量去掉所有那些中國的專有名稱。最後,為瞭使讀者能徹底到傢地理解文本內容,我們還加瞭一些注釋,引用瞭非常著名的歐洲作傢的話。通過徵召這些歐洲讀者熟悉的思想係列,對於他們或許會有所幫助。藉此機會,我們還想錶達對一個英國人阿查立爵士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他在不同時期曾發錶過關於本書許多部分的老練的譯文。十年以前在廣東的時候,我們曾慫恿他去認真從事中國經書的翻譯工作。因為我們都不滿意於理雅各博士的譯著。但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說他對於中國經書和文學的知識太為有限,此外也不是一個“文人”。因此,他挨個地勸我們去從事這項事業。現在,十年過去瞭,正當我們聽從他的勸告完成這第一步的時候,卻傳來瞭令人感傷的消息,他,這個對我們的小書會有些興趣的人,已經離開瞭人世。
我們認為,正是這本蘊涵著孔子及其弟子一貫之道的言論集——阿諾德將稱之為“生活評論”的一個非常小的圈子之內的饋贈——是一本給予瞭中國人智識和道德裝備的書。在此,我們並不打算對這一裝備的性質和價值發錶評論,我們隻是想藉此錶達這樣一個願望:即受過教育的有頭腦的英國人,但願在耐心地讀過我們這本譯書後,能引起對中國人現有成見的反思,不僅修正謬見,而且改變對於中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際交往的態度。
辜鴻銘
於武昌湖廣總督衙門
1898年8月1日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指導我們如何生活的智慧。《辜鴻銘精彩解析:論語 大學 中庸》這本書,單單從書名上,就足以吸引我。辜鴻銘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獨特視角。 《論語》作為孔子言行的記錄,其內容包羅萬象,從個人品德的修養到社會倫理的規範,都蘊含著深刻的洞見。而《大學》則提齣瞭一套係統性的學習和修養方法,從“格物”到“平天下”,層層遞進,邏輯清晰。《中庸》則強調瞭“中”的智慧,在為人處世和治國理政中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特彆期待辜鴻銘先生能夠如何解讀這些經典,他是否能夠以一種更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去闡釋這些古老的思想,讓我們不僅能夠“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解讀經典的工具書,更是一次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旅程,我希望能夠從中獲得啓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評分《辜鴻銘精彩解析:論語 大學 中庸》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讓人感到一種厚重感和學術的嚴謹。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去鑽研那些曆經韆年而不衰的經典,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靜修。我一直覺得,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很大程度上就蘊藏在這些古老的典籍之中。 《論語》中的孔子,宛如一位溫潤的智者,他的話語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從如何為人處世到如何學習成長,幾乎涵蓋瞭人生方方麵麵。而《大學》所描繪的“八條目”,則是一幅宏偉的治國安民的藍圖,其中蘊含的係統性思維,至今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至於《中庸》,它所追求的“和而不同”,以及那種不動聲色卻又影響深遠的“中道”,更是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平靜與智慧的燈塔。我迫切想知道,辜鴻銘先生將如何抽絲剝繭,去揭示這些經典背後隱藏的智慧,以及他對這些思想的現代闡釋,會不會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尤其是在現當代社會,如何理解和傳承這些古老的智慧,一直是讓我思考的問題。這次偶然翻開這本《辜鴻銘精彩解析:論語 大學 中庸》,盡管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辜鴻銘這個名字,在許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討論中都會被提及,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見,為我們解讀瞭許多我們可能早已耳熟能詳,卻又未必真正理解的經典。 《論語》作為儒傢思想的基石,其內涵博大精深,曆代都有無數解讀。而《大學》和《中庸》則進一步闡釋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路徑。這些篇章,在許多人眼中,或許隻是教科書中的文字,甚至被認為是迂腐陳舊的教條。然而,我始終相信,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時空的,它們蘊含著我們應對人生睏境、追求內心寜靜的鑰匙。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固有的思維模式,以一種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帶領我重新審視這些經典。我尤其好奇,在辜鴻銘的解讀下,這些古老的道德準則,如何能夠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並在當代社會引發共鳴,甚至指導我們的行動。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深入瞭解一位偉大的文化學者是如何與中國古代智慧對話的,並從中汲取養分,滋養我的思想。
評分這本《辜鴻銘精彩解析:論語 大學 中庸》猶如一座陳年的佳釀,僅僅是聽聞其名,便能嗅到一股濃鬱的文化芬芳。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品味那些曆久彌新的思想,實屬不易。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深刻,往往體現在最樸素的文字背後。而《論語》、《大學》、《中庸》,正是承載瞭中國數韆年文明的瑰寶,它們不僅僅是道德訓誡,更是關於人生智慧的宏大敘事。 我對辜鴻銘本人就抱有極大的敬意。他是一位真正懂得中國文化的西方學者,他的解讀,必定是站在一個獨特的、跨文化的立場上,能夠幫助我們看到那些被本土化解讀所忽視的視角。我尤其期待他對於“仁”、“禮”、“忠”、“恕”等核心概念的闡釋,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抽象而遙遠,但在辜鴻銘的筆下,我期望它們能變得鮮活,能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産生真實的連接。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能引發我對於自我、對於社會、對於人生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它應該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思想的啓迪,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成熟、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剛看到《辜鴻銘精彩解析:論語 大學 中庸》這個書名,就感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古典氣息。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能夠擁有一本專注於儒傢經典解讀的書籍,實屬難得。我一直對《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頗有感觸,這句話不僅是對學習方法的論述,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不斷迴溯過往,從中汲取智慧,纔能在未來有所建樹。 而《大學》所倡導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更是勾勒齣瞭一條從個人修養到天下大治的完整路徑,其邏輯嚴謹,層層遞進,令人迴味無窮。《中庸》則強調“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追求的是一種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和諧狀態,這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尤其顯得彌足珍貴。我非常好奇,辜鴻銘先生將如何串聯起這三部經典,又將如何以他獨到的見解,為這些古老的智慧賦予新的生命,讓我們在閱讀中,不僅能理解古人的思想,更能將其融會貫通,應用到當下的生活中。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解讀經典的工具書,更可能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門,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想得更深。
評分經典作品
評分重讀經典,好好學習學習!
評分質量相當棒,很好,以後還會繼續購買,還有京東物流很快,支持!
評分包裝質量不錯!
評分辜鴻銘解讀,此等名著如果不打滿分那就是自取其辱瞭。
評分最近著瞭魔,正品好書
評分還不錯,感覺還是挺精美的。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民國國學大師的著作,學習英語的途徑之一,中國人掌握英語最好的人物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