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与绣球花/8
雁来红、芙蓉与金线草/10
牵牛花/12
蔷 薇/14
燕子花/16
龙舌兰与兰花/18
马蹄莲与棣棠/20
山茶与梨花/22
蓟/24
梅与红色立花橘/26
狗尾草与野菊/28
虞美人草/30
垂枝秋海棠、万代兰与蝴蝶兰的叶子/32
大岩桐/34
老松与蔷薇/36
仙客来/38
桧叶与腺齿越橘、杜鹃/40
土佐水木与山茶/42
龙舌兰与棒叶万代兰(洋兰)/44
山 茶/46
绣线菊与红点百合/48
枇杷与白寒菊/50
女郎花/52
芒草与胡枝子、雁来红/54
芙蓉与黄花/56
云龙柳与仙客来/58
葡萄与西瓜、六月菊/60
樱草与仙客来/62
蝴蝶兰与木茼蒿/64
萼紫阳花(绣球花)/66
幼枫与红点百合/68
睡 莲/70
三叶竹与蔷薇/72
蔷 薇/74
芒草与野菊/76
菊(中等大小)/78
兰与黄菊/80
大丽花/82
紫 菀/84
一品红与鹅掌柴/86
兰与睡莲/88
三叶竹与白百合/90
猿猴杉与玫瑰/92
山百合与绣球花/94
莲/96
唐菖蒲/98
枇杷与白花百合/100
珊瑚木与透百合/102
老松与红叶/104
仙客来/106
腺齿越橘与白杜鹃/108
芒草与大波斯菊/110
大朵菊花与东风菜/112
南蛇藤与黄色大丽花/114
大波斯菊/116
绣球花/118
老松与红山茶、三叶竹/120
幼松与紫金牛、石松/122
鹅掌柴与大丽花/124
老松与南蛇藤、三叶竹、紫金牛/126
梅与红山茶/128
茶木与山菊/130
云龙梅与红山茶/132
橙与水仙、野菊、灵芝(摆盘)/134
红山茶(单一素材)/136
棣 棠/138
牡 丹/140
芭蕉与菊/142
龟背竹与天竺葵、南蛇藤/144
山樱与春兰/146
白山茶(单一素材)/148
黍与黄菊/150
龙舌兰与大丁草/152
皋月杜鹃/154
竹与小菊/156
蔷薇(单一素材)/158
姬萱草与仙客来/160
南蛇藤与寒菊/162
老松与红山茶/164
毛泡桐与蔷薇/166
棕榈与山归来、笹龙胆/168
蔷薇与天门冬/170
石 蕗/172
藤(单一素材)/174
燕子花/176
草夹竹桃与康乃馨/178
新竹与秋海棠/180
紫木兰与黄精/182
柿子红叶与山菊/184
山茶花与白寒菊/186
姜 花/188
菊(四种素材)/190
浙贝母/192
南蛇藤与白山茶/194
姬萱草/196
老松与叶牡丹(花羽衣甘蓝)/198
出版说明
“真实的微笑,只有鲜花才有。”日本花道大师第一代池坊专好如是说。
取花草三枝两朵,成风景万千世界,这就是日本花道,又名“华道”,也名“生花”。
日本插花由来已久,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就记载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推古十五年(607),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访中国,小野妹子将中国佛教插花艺术带回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花道。传承到今天,日本花道发展为美好的艺术。
日本花道种类众多,传统上有“立花”“生花”等。明治末期,因为西洋花草的栽种和西洋建筑的增加,更具现代感的“盛花”产生,其流派有小原流、安达式等。“盛花”以水盘样式花器“堆、盛”的插花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观之美,在花器、花草的选择上又融合了西洋的元素,别具一格,成为现代花道的主流。而以水瓶类花器插花之道在沿袭传统“立花”的基础上,在此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蔚为可观。
本书原名《盛花瓶美图谱》,原出版于日本19世纪晚期,为全彩铜版画册,作者未详。收录日本花道中盛花、瓶花等插花作品96幅,流光溢彩,赏心悦目,并对每幅作品的花器、材料、插花手法、艺术价值、适合环境等进行说明。以此一卷,可见日本花道盛花之妍、瓶美之绚。今偶得日版善本,如沧海遗珠,虽历百余年,然瓶花风姿仍在。故高清影印,使其重焕新颜。此书既具有独立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从中可以了解中日插花艺术传播流变轨迹和不同的艺术特征,也能为今天广大插花爱好者提供经典的范式。
拈花微笑,心领神会。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触感温润,那种略带纹理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印刷色彩饱满、层次分明,尤其是那些精细的插图和版式布局,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欣赏封面艺术,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字体选择典雅而不失现代感,排版疏朗有致,为阅读提供了一个极为舒适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体会到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装帧上的用心程度,已经让我对它高标准的文本内容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一下这本书的“态度”——它所传达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没有表现出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姿态,反而是一种沉静、富有同理心的观察视角。作者似乎站在一个超然的位置,不动声色地解剖人性、审视社会,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关怀。这种克制而有力量的表达,比任何激烈的宣言都来得更为震撼人心。它引导我去反思自身已有的认知盲区,促使我以一种更开阔、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信息或故事,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和提升了读者的精神维度。
评分从初步的浏览来看,这本书的知识密度似乎相当惊人,但它处理复杂概念的方式却出奇地清晰和系统化。我注意到作者在构建逻辑框架时,非常注重层次的递进和论证的严密性,没有丝毫含糊不清的地方。即便是涉及一些需要专业背景才能理解的议题,作者也能通过巧妙的比喻或精准的定义,将其拆解得深入浅出,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会其核心要义。这种既有学术深度又兼顾大众可读性的平衡感,在如今的出版物中是相当难得的。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也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肤浅,它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汇点,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持着探索的乐趣和好奇心。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逻辑,展现出一种极其老道的结构设计。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个精心编排的迷宫,信息点之间相互关联,却又各有侧重。初读时,你会被引导着进入一个特定的视角,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看似分散的线索是如何被巧妙地收拢到更宏大的主题之下。这种结构上的匠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它鼓励读者积极思考,主动去构建知识网络,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解开了一个小小的谜团,同时也为下一个更大的谜团埋下了伏笔。这种精妙的布局,显示了作者对整体掌控力的非凡自信。
评分我是一个对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极为敏感的读者,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文字,我立刻被它那流畅而富有张力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的笔触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那些看似寻常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它不是那种铺陈直白、急于取悦读者的作品,而是懂得在关键时刻给予恰到好处的留白,让读者有空间去自行填充和感悟。有些段落的句子结构极其精妙,如同音乐的乐章,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满足感。这种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让我相信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已臻化境,绝非等闲之辈。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意蕴。
评分横32开不喜欢。但又没有好版本
评分还算过得去的书。。。
评分好
评分帮朋友买的
评分ok
评分横32开不喜欢。但又没有好版本
评分还行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挺精美的书,可惜送来的书略有些脏,总体4星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