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泵设计数值模拟基础与应用

叶片泵设计数值模拟基础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德胜,张启华,施卫东 著
图书标签:
  • 叶片泵
  • 数值模拟
  • CFD
  • 流体机械
  • 设计
  • 工程
  • 有限元
  • 水泵
  • 性能分析
  • 优化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13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019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进行叶片泵数值模拟必须进行的三个步骤:三维造型、网格划分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运用大量图片和案例,提供了实战性强的方法,为叶片泵水力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书围绕对不同类型的叶片泵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这一主题,首先简要介绍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然后基于Siemens公司的三维建模软件Unigraphics详细向读者介绍圆柱形离心泵叶轮、扭曲离心泵叶轮、双流道泵叶轮、混流泵叶轮、轴流泵叶轮、蜗壳、径向导叶、空间导叶等三维建模技术;后,基于ANSYS-ICEM软件介绍网格划分技术,基于ANSYS-CFX介绍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流固耦合模拟等技术。全书内容深入浅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侧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实用性强,读者可在短时间内掌握CFD技术,解决叶片泵数值模拟中的三维造型、网格划分和数值模拟中的难点,掌握关键操作步骤,应用于叶片泵的性能预测和优化。

目录

前 言
第1 章 泵数值模拟基础知识 1
1.1 泵数值方法简介 ·1
1.1.1 网格生成 1
1.1.2 网格划分工具 2
1.1.3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3
1.2 有限体积法 ·6
1.2.1 通用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体积离散 ·6
1.2.2 流场求解的SIMPLE 算法 8
1.2.3 交错网格离散法 10
1.2.4 SIMPLE 改进算法 ·14
1.2.5 非正交同位网格有限体积法 ·19
1.2.6 商业求解器 20
1.2.7 后处理 21
1.3 湍流发展概述 ·22
1.3.1 湍流的概要介绍 22
1.3.2 常用的湍流模型 22
1.3.3 空化模型 29
1.3.4 泵流动模拟的基本概况 30
第2 章 水力部件三维造型方法 32
2.1 圆柱形叶片 ·32
2.1.1 新建NX 文件 32
2.1.2 导入叶片型线 33
2.1.3 绘制补充图 34
2.1.4 创建叶片实体 35
2.2 扭曲叶片 ·37
2.2.1 录入轴面流道型线 37
2.2.2 新建NX 文件 38
2.2.3 从AutoCAD 文件导入工作面和背面的
   型线 38
2.2.4 进行扭曲叶片工作面与背面轴面截线的
   绘制 39
2.2.5 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的绘制 ·39
2.2.6 叶片各曲面的绘制 40
2.2.7 叶片实体化 40
2.2.8 阵列叶片 40
2.2.9 回转轴面投影图 41
2.2.10 求交 41
2.2.11 保存文件 42
2.3 双流道泵叶轮 ·42
2.3.1 新建NX 文件 42
2.3.2 绘制空间流道中线 43
2.3.3 确定流道中线上各个分点 ·45
2.3.4 在流道中线各个分点处作流道截面 ·46
2.3.5 绘制流道 50
2.3.6 绘制叶轮 53
2.4 双叶片污水泵叶轮 ·55
2.4.1 新建NX 文件 55
2.4.2 创建叶片曲面特征 55
2.4.3 创建叶片实体 58
2.5 混流泵叶轮 ·59
2.5.1 新建NX 文件 60
2.5.2 导入叶片表面曲线特征 60
2.5.3 创建叶片曲面特征 62
2.5.4 创建叶轮实体特征 65
2.6 轴流泵叶轮 ·69
2.6.1 理解二维图 70
2.6.2 用数据文件建立叶片工作面曲线 ·71
2.6.3 新建NX 文件 72
2.6.4 导入叶片表面曲线特征 72
2.6.5 创建叶片曲面特征 73
2.6.6 创建叶轮实体特征 74
2.7 蜗壳 ·78
2.7.1 新建NX 文件 79
2.7.2 断面及基圆绘制 79
2.7.3 扫掠各截面 81
2.7.4 导入蜗壳平面外形图 82
2.7.5 压水室绘制 83
2.7.6 隔舌绘制 83
2.7.7 各部分实体求和 84
第3章ANSYS ICEM和CFX软件98
第4章典型叶片泵数值模拟实例144
第5章叶片泵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实例257
参考文献280

前言/序言

  本书运用大量图片和案例,对叶片泵数值模拟必须进行的三维造型、网格划分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三个步骤进行阐述,提供了实战性强的泵CFD 模拟方法,为叶片泵水力设计和CFD 优化提供了设计平台和借鉴性强的方法。  由于叶片泵内部叶轮、蜗壳等水力部件是空间三维扭曲的,且泵内部流体运动复杂,传统的性能预测方法较难准确预测泵的水力性能。在实际叶片泵产品研制过程中,若要验证设计的性能,通常要制造样机进行真机试验才能获得各项叶片泵的性能参数,成本高、周期长,严重制约了水泵产品的技术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流体力学为分析叶片泵内部的流动以及叶片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和企业工程师可快速通过本书,学习离心泵叶轮、轴流泵叶轮、蜗壳、径向导叶和空间导叶等水力部件的三维造型方法、网格划分方法、流固耦合等,掌握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ANSYS CFX 软件平台,解决叶片泵数值模拟中的三维造型、网格划分和数值模拟中的难点和关键操作步骤。  本书围绕对不同类型的叶片泵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这一主题,内容覆盖面广、图文并茂、语言通俗。首先简要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知识,供读者掌握CFD 基本原理;然后,基于Siemens 公司的三维建模软件Unigraphics 向读者详细介绍圆柱形离心泵叶轮、扭曲离心泵叶轮、双流道泵叶轮、双叶片污水泵、混流泵叶轮、轴流泵叶轮、蜗壳、径向导叶、空间导叶等三维建模技术;最后,基于ANSYS-ICEM 软件介绍网格划分技术,基于ANSYS-CFX 介绍CFD 数值模拟、流固耦合模拟、CFX 二次开发等技术。全书内容深入浅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侧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实用性强,读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CFD 这一新兴技术,应用于叶片泵的性能预测和工程优化设计。  本书适合流体机械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及水泵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和参考。作者希望本书的出版,可推动我国工程界技术人员尽快掌握CFD 技术,并应用于泵行业工程实践中,推动我国水泵行业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张德胜 于江苏大学2015 年8 月前 言
《流体机械设计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本书系统阐述了流体机械设计领域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指导。本书内容涵盖了数值计算方法在流体机械设计中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应用,重点关注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一部分:数值计算方法基础 本部分首先从流体机械设计中遇到的基本物理问题入手,引出数值计算的必要性。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值方法的核心思想,包括离散化、近似逼近和误差分析。 引言:流体机械设计中的挑战与数值方法的角色 介绍流体机械(如泵、风机、压缩机、涡轮等)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分析传统解析方法在复杂几何形状和非线性流体行为面前的局限性。 阐述数值计算方法(CFD、FEM等)在精确预测性能、优化设计、降低实验成本方面的优势。 强调数值模拟在加速研发周期、提高设计可靠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与离散化 回顾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形式,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详细介绍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的基本原理,包括网格划分、差分格式的构建(如中心差分、迎风差分),以及其在简单几何上的应用。 深入讲解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FVM)的核心思想,强调守恒性在流体问题中的重要性,讨论通量计算、界面重构等关键步骤,以及其在复杂几何上的优势。 阐述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的基本概念,包括形函数、单元划分、积分方程的弱形式构建,以及其在结构力学和传热问题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流体问题中的扩展。 探讨网格生成技术,包括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混合网格的优缺点,以及网格质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数值求解算法 针对代数方程组的求解,介绍迭代法(如Jacobi法、Gauss-Seidel法、SOR法)和直接法(如LU分解、高斯消元法)的原理、收敛性及适用范围。 重点讲解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如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系列算法(SIMPLE, SIMPLER, SIMPLEC)的工作原理,包括压力泊松方程的构建和迭代过程。 介绍求解瞬态问题的差分格式,包括显式法(如前向欧拉法)和隐式法(如后向欧拉法、Crank-Nicolson法)的特点、稳定性分析(如CFL条件)及计算效率。 讨论湍流模型的选择与实现。简要介绍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模型,包括零方程模型、单方程模型(如Spalart-Allmaras模型)、两方程模型(如k-ε模型、k-ω模型)。重点分析其物理假设、方程形式以及在不同流态下的适用性。 简述大涡模拟(LES)和直接数值模拟(DNS)的基本思想,说明其与RANS模型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流体机械设计中的数值模拟应用 本部分将结合流体机械设计的具体需求,展示数值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泵类机械的数值模拟 离心泵性能预测与优化: 建立泵叶轮、蜗壳的几何模型。 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预测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效率曲线、汽蚀性能。 分析叶轮流道内的流速分布、压力分布、二次流现象。 探讨叶轮攻角、蜗壳出口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例如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汽蚀性能。 轴流泵和混流泵设计: 介绍轴流泵和混流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离心泵的区别。 展示如何根据设计要求(如大流量、低扬程)进行叶型设计和空间曲面构建。 进行轴流泵和混流泵的流场模拟,分析叶片载荷分布、轴向速度分布等。 研究导叶、扩压管等部件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特殊泵型模拟(如齿轮泵、螺杆泵): 简要介绍这些泵的工作原理。 探讨如何处理运动部件和密封间隙等复杂几何。 进行容积泵的流体仿真,分析泄漏损失、效率等。 风机类机械的数值模拟 离心风机设计与分析: 与离心泵类似,介绍离心风机叶轮、风壳的设计要点。 进行风机性能曲线预测(风压-风量、效率-风量)。 分析叶轮内的流动损失,如回流、分离等。 研究前向、后向、径向叶片的性能差异。 轴流风机设计与优化: 介绍轴流风机叶轮、轮毂、导叶的设计。 进行三维瞬态或稳态流场模拟,分析流体动力噪声的产生机理。 优化叶片角度、弦长、型线以提高气动效率并降低噪声。 讨论多级轴流风机的设计挑战。 压缩机类机械的数值模拟 离心压缩机设计: 介绍离心压缩机的多级叶轮和扩压器设计。 重点分析高温高压下的流体行为,考虑气体可压缩性效应。 进行多级串联模拟,预测整机性能。 研究叶片升力线、激波现象等。 轴流压缩机设计: 介绍轴流压缩机的级联设计,包括动叶和静叶。 进行三维流场模拟,分析气动效率、级间损失。 探讨不同级间的匹配问题。 水轮机和涡轮机(透平)的设计 水轮机(如混流式、轴流式)设计: 介绍水轮机的流道设计,包括进水段、叶轮、尾水管。 进行水下三维流场模拟,分析水能利用效率。 探讨水轮机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特性。 关注汽蚀现象和空化模型。 涡轮机(如蒸汽涡轮、燃气涡轮)设计: 介绍涡轮机的叶片设计、级联分析。 考虑高温高压、高速流动的复杂性。 进行三维流动和传热耦合模拟。 分析气动损失和热力学效率。 其他流体机械应用 混合器和搅拌器的设计: 介绍不同类型混合器(如静态混合器、动力混合器)的流体输运和混合效率。 进行流体模拟,评估混合均匀度、能耗。 阀门和管道系统的流体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阀门(如球阀、闸阀)的流阻和启闭特性。 研究管道系统内的流动分布、压力损失。 第三部分:高级主题与工程实践 本部分将进一步拓展读者视野,介绍数值模拟在流体机械设计中的一些高级应用和工程实践建议。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流固耦合(FSI): 讲解叶轮或叶片在流体作用下的变形和振动分析,及其对流体性能的影响。 流热耦合: 考虑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传热,例如在涡轮机设计中的应用。 流声耦合: 预测流体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不确定性量化与可靠性分析 介绍如何考虑制造公差、材料特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探讨如何进行可靠性评估。 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实践建议 前处理: 几何建模、网格划分的最佳实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求解: 求解器选择、收敛准则设置、并行计算的应用。 后处理: 数据可视化、性能评估指标提取、结果解读。 验证与确认(V&V): 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或解析解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软件工具介绍: 简要提及当前主流的商业CFD软件(如ANSYS Fluent, STAR-CCM+, COMSOL Multiphysics)和开源软件。 本书适合机械工程、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热能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流体机械设计、研发和优化的工程师阅读。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流体机械设计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从而提升设计效率和产品性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本厚重的画卷,徐徐展开,将叶片泵的设计精髓与数值模拟的强大威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原以为“数值模拟”会是一个枯燥晦涩的章节,但作者却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化繁为简。作者在讲解数值模拟流程时,并没有直接跳到软件界面,而是先从流体力学的基本守恒定律讲起,再到如何将这些定律转化为数值方程,最后才引入到具体的计算软件。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逐渐理解其中的逻辑。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网格划分时所举的例子,他通过对比不同密度和类型的网格,直观地展示了网格质量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这种可视化对比,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而且,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后处理技术,比如流线图、压力云图、速度矢量图等等,这些图表不仅仅是数据的展示,更是对流体行为的生动刻画,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液体在叶片泵内部的运动轨迹,以及能量的损耗和传递过程。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作者通过模拟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叶片泵,来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这种“试错”式的模拟过程,让我体会到了数值模拟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绿色,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王国,而“叶片泵”这个名字,更是勾起了我对于自然界鬼斧神工的联想。我一直对各种机械装置的运作原理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模仿生物功能的,更是让我着迷。叶片泵,听起来就像是从植物的叶脉汲取灵感而诞生的,这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科学的魅力。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学术气息。作者在开篇就详细地阐述了叶片泵在工业界的重要性,从流体输送的基本原理,到叶片泵独特的结构优势,再到其广泛的应用领域,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泵工作机制时,引用的一些经典案例印象深刻,比如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精准输送,在农业灌溉方面的节能高效,甚至是在医疗器械中的微流体控制,都让我看到了叶片泵的无限可能。而且,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数值模拟”这个现代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部分的内容,我感觉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叶片泵内部复杂的流场变化,预测潜在的性能瓶颈,从而进行优化设计。作者对各种数值模拟软件和方法的介绍,详实而具体,即使我对这方面并非专业出身,也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强大力量。特别是作者在讲解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求解器选择等关键步骤时,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指导,让人充满信心去尝试和学习。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理论知识的深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方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从入门到精通的奇妙旅程。我最初对叶片泵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其作为一种流体输送设备的层面,但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其背后蕴含的精妙设计和深厚理论。作者在开篇就对叶片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从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到各种类型叶片泵的优缺点分析,再到其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泵的密封技术时所做的深入分析印象深刻,他不仅介绍了各种密封方式的原理,还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然后,本书的重头戏——数值模拟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设计工具的强大威力。作者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的基本原理讲起,详细介绍了建立叶片泵模型、划分网格、选择物理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求解计算以及后处理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流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通过数值模拟来评估叶片泵的性能,并针对性地提出设计优化方案时所做的指导。他通过大量的图表和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叶片泵效率、流量、扬程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叶片泵的设计逻辑,并且能够运用数值模拟工具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作者以一种清晰、流畅的语言,将复杂的叶片泵设计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娓娓道来。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流体机械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叶片泵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流体输送设备,更是吸引着我深入研究。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断层,尤其是在数值模拟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作者在开篇就对叶片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从其历史沿革、基本原理,到各种类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分析,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泵的叶轮设计时所做的深入分析印象深刻,他不仅介绍了各种叶轮型线的设计方法,还分析了它们对泵性能的影响。然后,本书的重头戏——数值模拟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强大威力。作者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建立叶片泵模型、划分网格、选择物理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求解计算以及后处理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流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通过数值模拟来优化叶片泵的设计,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性能时所做的指导。他通过大量的图表和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叶片泵流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模拟结果来调整设计。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叶片泵的设计逻辑,并且能够运用数值模拟工具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去发掘和探索。我一直对叶片泵这一流体输送设备充满好奇,它以其高效、紧凑的特点,在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常常感到在理论理解和数值模拟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在开篇就对叶片泵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其基本原理、结构设计,到各种应用场景,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泵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时所做的分析印象深刻,他不仅介绍了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还分析了不同制造工艺对泵性能的影响。然后,本书的重头戏——数值模拟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强大威力。作者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建立叶片泵模型、划分网格、选择物理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求解计算以及后处理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流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通过数值模拟来优化叶片泵的性能,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可靠性时所做的指导。他通过大量的图表和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叶片泵流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模拟结果来调整设计。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叶片泵的设计逻辑,并且能够运用数值模拟工具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向纯理论讲解的书籍,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百科全书。作者在讨论叶片泵的设计理念时,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参数,而是巧妙地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叶片泵性能时,多次强调了“效率”这个核心指标,并且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例如叶片形状的优化、腔体结构的精密设计、密封性能的提升等等。这些分析,让我对叶片泵的设计不再是停留在“会动就行”的层面,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它“动得更好”。而“数值模拟”部分,更是将这种思考推向了极致。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叶片泵进行三维建模、网格划分、物理模型选择、求解计算以及后处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比如湍流模型、压力耦合算法、收敛判据等等。虽然这些概念初听起来有些晦涩,但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将它们变得生动形象。例如,作者展示的流场可视化图,能够清晰地看到液体在泵腔内的流动路径、压力分布以及涡流的形成,这对于理解泵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作者还讲解了如何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来指导实际的设计修改,比如如何调整叶片的角度来减少能量损失,如何优化腔体的形状来提高容积效率。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循环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严谨与高效。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感到惊叹。我最初只是想了解一下叶片泵的基本原理,但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作者在开篇就对叶片泵的历史发展、不同类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为我建立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深入到了叶片泵的设计理论,从流体力学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叶片泵的能量转换过程、效率影响因素以及性能预测方法。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设计时所引入的先进概念印象深刻,比如如何利用流函数法来优化叶片型线,如何通过计算叶片上的压力分布来分析其受力情况。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作者对叶片泵设计的深刻理解。而当进入数值模拟部分,这本书的价值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某个单一软件功能的介绍,而是从数值模拟的原理出发,详细讲解了离散化方法、数值格式、求解器选择等核心技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收敛性”和“网格无关性”时所做的阐述,这两个概念对于保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而作者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它们的意义和判断方法解释清楚。书中大量的图表和仿真结果,更是为我的学习提供了直观的参考。我通过阅读这些图表,能够清晰地看到叶片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流动损失区域。作者还指导了如何根据模拟结果来优化设计,例如如何调整叶片的角度来改善流动均匀性,如何优化腔体的形状来减小涡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叶片泵的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坦白说,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怀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我一直对叶片泵这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资料,尤其是在数值模拟这一前沿技术方面,更是感到力不从心。而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作者以一种非常扎实且全面的方式,从叶片泵的基本原理出发,层层递进,深入到了数值模拟的各个环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的严谨性,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仿佛是在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理解的桥梁。而当进入数值模拟的部分,我更是被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软件操作,而是从数值模拟的物理基础讲起,详细阐述了离散化方法、求解算法以及网格无关性验证等关键技术。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时所做的分析印象深刻,比如针对不同流体特性和工况,应该选择哪种湍流模型,以及如何处理两相流或空化现象。这些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书中大量的算例分析,我不仅能够理解数值模拟的输出结果,更能够学会如何解读这些结果,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改进方案。比如,在分析泵的效率损失时,作者会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来识别是容积损失、水力损失还是机械损失占主导地位,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精心打磨,蕴含着作者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我之所以会选择购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流体机械领域抱有极大的热情,而叶片泵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高效的性能,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际的研究和工作中,我常常感到在理论理解和工程实践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尤其是如何在数值模拟层面深入挖掘叶片泵的设计优化,更是让我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在开篇就对叶片泵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各类型号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为我建立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随后,作者深入到叶片泵的理论设计,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叶片泵的工作机制、能量损失分析以及性能计算方法。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泵的空化现象时所做的深入分析印象深刻,他不仅解释了空化的成因和危害,还提供了相应的预测和抑制方法。然后,本书的重头戏——数值模拟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强大威力。作者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模型建立、网格划分、物理模型选择、求解计算以及结果分析等关键步骤。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根据实际工况来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和湍流模型时所做的详细指导,这对于获得准确的模拟结果至关重要。书中大量的图表和仿真数据,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叶片泵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性能变化,以及潜在的流动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循循善诱地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叶片泵这一高效、紧凑的流体输送设备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又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资源。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在开篇就对叶片泵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让我对叶片泵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随后,作者深入到叶片泵的理论设计,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工作过程以及关键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我尤其对作者在讲解叶片泵的容积效率和水力效率时所做的分析印象深刻,他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深入剖析了影响这些效率的各种因素,例如密封间隙、叶片形状、流道设计等。然后,本书的重点——数值模拟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强大力量。作者从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基本原理讲起,详细介绍了网格划分、物理模型选择、边界条件设置以及求解计算等关键步骤。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建立准确的数值模型时所做的指导,他强调了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是建立可靠模型的基础,并且通过大量的算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叶片泵的性能,分析流动特性,以及优化设计参数。这些内容,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能够用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来理解和设计叶片泵。

评分

贵了

评分

一般般啦。。。。。。。

评分

很好很好啊,凑合凑合吧

评分

实用

评分

实用

评分

贵了

评分

这书的内容干货还是比较多的,废话也不少

评分

很好很好啊,凑合凑合吧

评分

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