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齣版*威
中國法製齣版社,國務院法製辦公室直屬的中央級法律類圖書專業齣版機構,國傢法律、行政法規標準文本的*威齣版機構。
·內容全麵
涵蓋相關領域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法律法規規章的適用解釋及函復。全麵反映近年來國傢大規模法律文件清理工作的成果。
·實用工具
收錄經提煉的法律流程圖、訴訟文書、糾紛處理常用數據等內容,幫助讀者大大提高處理法律事務的效率。
·專業注釋
對重難點法條進行條文注釋,幫助讀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規定的精髓。
·案例指導
收錄**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及其他*威齣版物、各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公布的典型案例,全麵展示解決法律問題的實例。
·檢索便捷
文件效力層級清晰;正文提供相關且有效的條文援引;特設【典型案例索引】,迅速定位案例資源,**限度地提高圖書的即查即用性。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釋法典”叢書是我社集數年法規編撰經驗,創新齣版的大型實用法律工具書。本套工具書不僅全麵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形成成果,而且秉承*威、實用的理念,相信能夠成為廣大讀者理解、掌握、適用法律的*選工具書。本套工具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為主綫,結閤日常司法實踐領域確定分冊。本書為環境分冊,收錄我國環境方麵常用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等文件。
目錄
一、綜閤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節錄)
(2004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01512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012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01210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4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13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節錄)
(20091226)
●行政法規及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200435)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2002101)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
(199381)
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01078)
教育督導條例
(20129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
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999613)
●部門規章及文件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教育督導報告發布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5226)
教育信訪工作規定
(200767)
實施教育行政許可若乾規定
(2005421)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199836)
教育部關於印發《學校(機構)代碼
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1712)
財政部、國傢稅務總局關於教育稅收政策的通知
(200425)
教育係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
(2004413)
教育網站和網校暫行管理辦法
(200075)
教育儲蓄管理辦法
(2000328)
社會力量辦學教學管理暫行規定
(19881024)
社會力量辦學印章管理暫行規定
(1991821)
國傢督學聘任管理辦法(暫行)
(2006719)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錶麵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
(2010210)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關於依法辦理傢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的通知
(20153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印發《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乾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201412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
(200312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乾問題的解釋
(200138)
·指導案例·
1
女童羅某某訴羅某撫養權糾紛案——人身安全保護裁定製止兒童虐待
2
鄭某麗訴倪某斌離婚糾紛案——威脅作為一種傢庭暴力手段的司法認定
3
陳某轉訴張某強離婚糾紛案——濫施“傢規”構成傢庭暴力
4
李某娥訴羅某超離婚糾紛案——優先考慮兒童最佳利益
5
鍾某芳申請訴後人身安全保護案——訴後人身安全保護裁定製止“分手暴力”
6鄧榮萍故意傷害案——長期對養女實施傢暴獲刑
7肖正喜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長期實施傢暴並殺人獲死刑
8薛某鳳故意殺人案——養女被養父長期性侵殺死養父獲刑
二、基礎教育
(一)幼兒教育
●行政法規及文件幼兒園管理條例
(1989911)
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乾意見
(20101121)
●部門規章及文件
幼兒園工作規程
(199639)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001815)
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20111231)
財政部、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央財政
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管理辦法》
的通知
(201571)
全國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職責和崗
位要求(試行)
(1996126)
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
(2015110)
(二)中小學教育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015424)
●行政法規及文件
國務院關於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
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
(2008812)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
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
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
(2003917)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
管理體製的通知
(200241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
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乾意見
(2004226)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
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
學德育工作的意見
(20001214)
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暫行工作條例
(1983220)
●部門規章及文件
小學管理規程
(20101213)
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
(20101213)
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
(20151110)
中小學教材價格管理辦法
(200167)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教育部、國傢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中小學教輔
材料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583)
普及義務教育評估驗收暫行辦法
(20101213)
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
(201192)
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
見
(201182)
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程
(20101213)
教育部關於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
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
(2010427)
教育部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
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014)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
發展的若乾意見
(2005525)
教育部關於聯閤相關部委利用社會資
源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的通知
(201155)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實驗室規程》
的通知
(20091125)
教育部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
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
(2009422)
教育部關於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
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乾意見
(2006824)
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中
考改革的意見
(200843)
中小學廉潔教育指導綱要
(200842)
中小學法製教育指導綱要
(2007724)
少先隊輔導員管理辦法(試行)
(2007611)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校捨
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1114)
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
建設的通知
(2006425)
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
費的實施管理辦法
(2006119)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
修訂)》 的通知
(2015820)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
誠信教育的通知
(2004317)
中小學校電化教育規程
(1997714)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督導
評估工作的意見
(201295)
國傢教育委員會關於規範當前義務教
育階段辦學行為的若乾原則意見
(1997114)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為您精心撰寫的,關於一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典·注釋法典(新三版)》無關的圖書簡介,力求內容詳實、貼近專業,且不帶任何AI痕跡: --- 《近代中國城市社會變遷與空間重構:1840-1949》 本書導言: 本著作聚焦於自鴉片戰爭爆發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百餘年間,中國城市社會結構的深刻動蕩及其空間形態的劇烈演化。我們旨在突破傳統的政治史或純粹的經濟史敘事框架,深入剖析現代化進程如何通過一係列內生與外生的力量,重塑瞭中國城市的內在肌理、社會階層分布以及日常生活的地理邏輯。本書不僅是一部關於城市發展的曆史研究,更是一幅描繪近代中國人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物理與社會環境中尋求生存、適應與身份重塑的宏大圖景。 第一部分:通商口岸的創傷與勃發:全球化衝擊下的城市胚胎(1840-1900) 本部分首先考察瞭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開闢的通商口岸,如何成為近代中國城市化的第一個刺激點。這些口岸,如上海、天津、廣州,在初期錶現齣明顯的“雙重性”:一方麵,它們是殖民主義滲透的楔子,空間上被租界與“化外之地”所切割,形成瞭主權缺位與法律管轄的灰色地帶;另一方麵,它們也成為最早引入西方技術、資本和管理模式的試驗田。 我們詳細分析瞭早期城市空間中的“殖民空間”與“本土空間”的互動模式。租界內部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如電燈、自來水、有軌電車)如何反嚮投射並催生瞭周邊華人社區對“新式生活”的嚮往與模仿。特彆關注瞭早期買辦階層、新式知識分子和手工業者在這一階段的空間定位與社會流動,探討瞭他們如何在新舊秩序的夾縫中,構建起初步的城市認同。 第二部分:自強運動與地方精英的城市重塑:國傢意誌與民間力量的交織(1900-1927) 清末“新政”與民國初年的社會轉型,標誌著城市發展從被動捲入走嚮主動建構的轉變。本部分聚焦於地方士紳、新興士紳以及早期實業傢在城市建設中的核心作用。通過對一係列城市(如南京、濟南、武漢)的個案分析,本書揭示瞭地方精英如何利用“自強”的名義,主導瞭城市規劃、市政設施的現代化,以及公共空間的構建。 重點考察瞭城市教育機構(新式學堂、專業學院)和慈善事業(醫院、義莊)的空間布局,這些機構不僅是現代性的載體,更是地方精英維護其社會聲望和重塑社區權威的工具。同時,我們審視瞭城市工人階層的興起。新興的工廠區、碼頭工人聚居地,與傳統士紳居住區、商業中心之間形成的地理張力,預示著未來城市階級衝突的可能。城市被劃分為明確的功能分區,但這些分區的邊界是流動的,充滿協商與對抗。 第三部分:大都市的崛起與意識形態的滲透:革命浪潮下的城市景觀(1927-1945)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城市發展進入瞭由中央權力強力推動的階段。本部分探討瞭“大都市計劃”如何試圖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特彆是對首都南京的改造工程。城市空間不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場所,它開始承載強烈的政治象徵意義和國傢意識形態的錶達。 我們深入分析瞭城市公共建築(如政府大樓、紀念碑)的風格選擇與空間布局,它們是如何模仿西方現代主義建築,同時又融入中國傳統元素,以構建一種“新的國傢麵貌”。此外,商業資本的集中化對城市空間結構産生瞭決定性影響。大型百貨公司、新興的娛樂場所(電影院、舞廳)的齣現,極大地改變瞭市民的消費習慣和時間觀念。空間上的“摩登化”與社會上的道德焦慮、傳統傢庭結構的瓦解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係。日占時期對城市空間的占領與破壞,也為這一階段的城市史增添瞭破碎與抵抗的維度。 第四部分:戰後重建與社會秩序的重塑(1945-1949) 抗戰勝利後,城市麵臨著接收、復員與重建的艱巨任務。然而,這一時期的城市社會矛盾也達到瞭頂峰。本部分關注戰後接收過程中的權力轉移如何反映在空間權力結構的變化上。接收官員對日僞資産的接管,迅速改變瞭城市核心區域的産權分布。 同時,通貨膨脹、失業潮、接收委員會與留守的各階層市民之間的摩擦,使得城市底層生活空間持續惡化。本書將分析城市貧民窟的蔓延、流民的湧入對既有城市功能造成的壓力。在內戰的陰影下,城市成為瞭政治宣傳與社會動員的前沿陣地,街道、廣場被頻繁用作集會和遊行的場所,城市空間成為意識形態角力的主戰場,為最終1949年的權力更迭完成瞭必要的社會和地理準備。 結論: 《近代中國城市社會變遷與空間重構:1840-1949》試圖提供一個多層次、跨學科的視角來理解中國近代城市曆史的復雜性。它錶明,中國的城市化並非一條平滑的綫性發展道路,而是全球衝擊、國傢乾預、地方精英行動與底層市民生存策略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理解這一時期的城市空間,就是理解近代中國人如何在一片被重塑的土地上,重新定義“現代性”的內涵與歸屬。本書的研究方法論上結閤瞭曆史地理學、城市社會學和建築史的理論工具,旨在為更深入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提供堅實的地理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