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出版*威
中国法制出版社,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直属的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机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标准文本的*威出版机构。
·内容全面
涵盖相关领域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以及法律法规规章的适用解释及函复。全面反映近年来国家大规模法律文件清理工作的成果。
·实用工具
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纠纷处理常用数据等内容,帮助读者大大提高处理法律事务的效率。
·专业注释
对重难点法条进行条文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定的精髓。
·案例指导
收录**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及其他*威出版物、各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公布的典型案例,全面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检索便捷
文件效力层级清晰;正文提供相关且有效的条文援引;特设【典型案例索引】,迅速定位案例资源,**限度地提高图书的即查即用性。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释法典”丛书是我社集数年法规编撰经验,创新出版的大型实用法律工具书。本套工具书不仅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成果,而且秉承*威、实用的理念,相信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掌握、适用法律的*选工具书。本套工具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主线,结合日常司法实践领域确定分册。本书为环境分册,收录我国环境方面常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文件。
目录
一、综合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2004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151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012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012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0014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13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节录)
(20091226)
●行政法规及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200435)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2002101)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19938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78)
教育督导条例
(2012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613)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教育督导报告发布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5226)
教育信访工作规定
(200767)
实施教育行政许可若干规定
(2005421)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199836)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机构)代码
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171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
(200425)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2004413)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200075)
教育储蓄管理办法
(2000328)
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19881024)
社会力量办学印章管理暂行规定
(1991821)
国家督学聘任管理办法(暂行)
(200671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
(2010210)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的通知
(20153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印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201412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12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38)
·指导案例·
1
女童罗某某诉罗某抚养权纠纷案——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止儿童虐待
2
郑某丽诉倪某斌离婚纠纷案——威胁作为一种家庭暴力手段的司法认定
3
陈某转诉张某强离婚纠纷案——滥施“家规”构成家庭暴力
4
李某娥诉罗某超离婚纠纷案——优先考虑儿童最佳利益
5
钟某芳申请诉后人身安全保护案——诉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止“分手暴力”
6邓荣萍故意伤害案——长期对养女实施家暴获刑
7肖正喜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长期实施家暴并杀人获死刑
8薛某凤故意杀人案——养女被养父长期性侵杀死养父获刑
二、基础教育
(一)幼儿教育
●行政法规及文件幼儿园管理条例
(1989911)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01121)
●部门规章及文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63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815)
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20111231)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的通知
(201571)
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
位要求(试行)
(1996126)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2015110)
(二)中小学教育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15424)
●行政法规及文件
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
(200881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
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
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200391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
管理体制的通知
(20024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22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
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20001214)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
(1983220)
●部门规章及文件
小学管理规程
(20101213)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20101213)
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
(20151110)
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
(200167)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国家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
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583)
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
(20101213)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
(201192)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
见
(201182)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
(20101213)
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
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2010427)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
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201014)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525)
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
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
(20115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实验室规程》
的通知
(20091125)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
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2009422)
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
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
(2006824)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
考改革的意见
(200843)
中小学廉洁教育指导纲要
(200842)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2007724)
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
(20076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
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1114)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通知
(2006425)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
费的实施管理办法
(2006119)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
修订)》 的通知
(201582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
诚信教育的通知
(2004317)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1997714)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
评估工作的意见
(201295)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
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
(1997114)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精心撰写的,关于一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注释法典(新三版)》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内容详实、贴近专业,且不带任何AI痕迹: --- 《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变迁与空间重构:1840-1949》 本书导言: 本著作聚焦于自鸦片战争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余年间,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刻动荡及其空间形态的剧烈演化。我们旨在突破传统的政治史或纯粹的经济史叙事框架,深入剖析现代化进程如何通过一系列内生与外生的力量,重塑了中国城市的内在肌理、社会阶层分布以及日常生活的地理逻辑。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城市发展的历史研究,更是一幅描绘近代中国人如何在快速变迁的物理与社会环境中寻求生存、适应与身份重塑的宏大图景。 第一部分:通商口岸的创伤与勃发:全球化冲击下的城市胚胎(1840-1900) 本部分首先考察了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开辟的通商口岸,如何成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刺激点。这些口岸,如上海、天津、广州,在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它们是殖民主义渗透的楔子,空间上被租界与“化外之地”所切割,形成了主权缺位与法律管辖的灰色地带;另一方面,它们也成为最早引入西方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的试验田。 我们详细分析了早期城市空间中的“殖民空间”与“本土空间”的互动模式。租界内部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如电灯、自来水、有轨电车)如何反向投射并催生了周边华人社区对“新式生活”的向往与模仿。特别关注了早期买办阶层、新式知识分子和手工业者在这一阶段的空间定位与社会流动,探讨了他们如何在新旧秩序的夹缝中,构建起初步的城市认同。 第二部分:自强运动与地方精英的城市重塑:国家意志与民间力量的交织(1900-1927) 清末“新政”与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标志着城市发展从被动卷入走向主动建构的转变。本部分聚焦于地方士绅、新兴士绅以及早期实业家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一系列城市(如南京、济南、武汉)的个案分析,本书揭示了地方精英如何利用“自强”的名义,主导了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的现代化,以及公共空间的构建。 重点考察了城市教育机构(新式学堂、专业学院)和慈善事业(医院、义庄)的空间布局,这些机构不仅是现代性的载体,更是地方精英维护其社会声望和重塑社区权威的工具。同时,我们审视了城市工人阶层的兴起。新兴的工厂区、码头工人聚居地,与传统士绅居住区、商业中心之间形成的地理张力,预示着未来城市阶级冲突的可能。城市被划分为明确的功能分区,但这些分区的边界是流动的,充满协商与对抗。 第三部分:大都市的崛起与意识形态的渗透:革命浪潮下的城市景观(1927-194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市发展进入了由中央权力强力推动的阶段。本部分探讨了“大都市计划”如何试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特别是对首都南京的改造工程。城市空间不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场所,它开始承载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表达。 我们深入分析了城市公共建筑(如政府大楼、纪念碑)的风格选择与空间布局,它们是如何模仿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同时又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以构建一种“新的国家面貌”。此外,商业资本的集中化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大型百货公司、新兴的娱乐场所(电影院、舞厅)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市民的消费习惯和时间观念。空间上的“摩登化”与社会上的道德焦虑、传统家庭结构的瓦解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日占时期对城市空间的占领与破坏,也为这一阶段的城市史增添了破碎与抵抗的维度。 第四部分:战后重建与社会秩序的重塑(1945-1949) 抗战胜利后,城市面临着接收、复员与重建的艰巨任务。然而,这一时期的城市社会矛盾也达到了顶峰。本部分关注战后接收过程中的权力转移如何反映在空间权力结构的变化上。接收官员对日伪资产的接管,迅速改变了城市核心区域的产权分布。 同时,通货膨胀、失业潮、接收委员会与留守的各阶层市民之间的摩擦,使得城市底层生活空间持续恶化。本书将分析城市贫民窟的蔓延、流民的涌入对既有城市功能造成的压力。在内战的阴影下,城市成为了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的前沿阵地,街道、广场被频繁用作集会和游行的场所,城市空间成为意识形态角力的主战场,为最终1949年的权力更迭完成了必要的社会和地理准备。 结论: 《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变迁与空间重构:1840-1949》试图提供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视角来理解中国近代城市历史的复杂性。它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并非一条平滑的线性发展道路,而是全球冲击、国家干预、地方精英行动与底层市民生存策略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空间,就是理解近代中国人如何在一片被重塑的土地上,重新定义“现代性”的内涵与归属。本书的研究方法论上结合了历史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建筑史的理论工具,旨在为更深入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坚实的地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