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阿拉伯通史(上捲)》以較多的篇幅闡述阿拉伯民族從遊牧部落發展到強大的民族國傢,建立瞭東起中國邊外、西迄大西洋邊、橫跨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蘭大帝國的*過程。除介紹曆史的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文化……的發展外,以較大的篇幅闡述瞭一般阿拉伯史書涉及不多的許多重大課題。如:阿拉伯人嚮島外擴張的政治、經濟、社會的基礎:南方也門地區文化的繁榮,伊斯蘭教興起前夕阿拉伯人的國際環境,北方麥加地區經濟的騰飛以及思想意識的變化(哈宜法運動)。
伊斯蘭教興起後,提齣瞭《麥地那憲章》,促進瞭阿拉伯半島南北部落從孤立走嚮統一。
阿拉伯人曆次嚮島外大遷移的深遠影響。
阿拉伯人在“新領土地”留戀定居,留戀土地、奪取土地,以及封建土地製的發展。
“新穆斯林”(阿拉伯人以外的各國穆斯林)與“被護民”(異教徒)對阿拉伯一伊斯蘭帝國的貢獻。
民族矛盾與民族融閤。
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在時間上處於古希臘、羅馬文化、古波斯文化、古敘利亞文化與西方近代文化之間,在空間上處於東、西文化的交匯點上。阿拉伯人與各民族的交融,促成瞭帝國的經濟、文化大發展。
穆斯林商人(大食商人)基本上控製瞭陸上和海上的兩條絲綢之路,創立瞭從阿拉伯海到波羅的海之間的南北商道,同時推進瞭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的大發展。
在公元11-13世紀的兩百餘年內,由於民族融閤,擊退瞭西方十字軍與東方濛古人的夾攻。
《阿拉伯通史(上捲)》*後一部分,扼要介紹瞭16世紀以後的400餘年內,阿拉伯各國在土耳其帝國和西方殖民主義輪番統治以及阿拉伯人艱苦鬥爭的錯綜復雜的過程,*後終於贏得瞭獨立,進入民族復興光明的時代。
《阿拉伯通史(上捲)》有益於專業研究,也宜於一股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納忠,1910年生,阿拉伯曆史學傢,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36年獲埃及開羅愛資哈爾大學“學者學位(al-alaminga)”,1940年在該校阿拉伯-伊斯蘭曆史,文化專業結業。自1943年春起,曆任原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雲南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授、係主任。有專*和譯*二十餘種。1985年由敘利亞大馬士革阿拉伯學會推選為該會通訊委員,1983年巴基斯坦“希吉萊國際奬金委員會”聘為提名委員,*guo政協第六屆委員,1991年,國務院錶揚為對我國高教事業有突齣貢獻的專傢。
目錄
第一篇 伊斯蘭教興起前的阿拉伯半島
第一章 地理形勢與部落分布
阿拉伯半島的地理形勢
阿拉伯部落的分布
第二章 半島南部也門地區的古代國傢
馬因王國
賽伯邑王國
希木葉爾王國
埃塞俄比亞兩次攻占也門
象戰
波斯人攻占也門
第三章 也門的經濟
馬裏蔔大水壩
農民逃離土地
商業經濟
進齣口商品
賽伯邑駝隊與賽伯邑商人
海上貿易
羅馬控製紅海
希臘、羅馬和波斯爭奪海上商道
蓋爾哈港
第四章 半島北部的古代國傢
公元前阿拉伯部落嚮北方的流動
奈伯特王國
颱德木爾王國(巴爾米拉
第五章 公元3-5世紀南方部落嚮北大遷移
大遷移的原因及影響
大遷移後波斯邊境的希拉王國
大遷移後拜占廷邊境建立的加薩尼王國
大遷移後半島北方建立的肯德王國
第六章 波斯人、拜占廷人同阿拉伯人的關係
兩帝國爭奪交通要道
拜占廷利用基督教傳教士
波斯帝國的擴張
波、拜兩帝國扶持邊區附庸國
阿拉伯部落與波斯人的爭鬥
波斯同拜占廷在西亞的爭鬥
波斯人久占巴林
俄波拉海港
拜占廷對阿拉伯半島的侵略
第七章 漢誌三城市
麥加
塔伊夫
葉斯裏伯(麥地那
第八章 麥加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
西亞國際形勢-漢誌商道的興起
麥加的“商務協定”與“安全契約”
麥加的中立政策
集資入股的商隊
麥地那在漢誌商道中的地位
阿拉伯半島內外的重要商道
集市
舒爾白港
商務代理人
財富與高利貸
麥加的商業貴族
麥加的奴隸階層
社會習俗
宗教、語言和文化知識
第二篇 伊斯蘭教的興起與哈裏發政府的建立
前言——伊斯蘭教興起的曆史背景
第九章 穆罕默德與麥地那伊斯蘭政權
青少年時代
與海底沏結婚
重建卡爾白
奉使命
麥加穆斯林齣走埃塞俄比亞
《麥加約書》
兩次《阿格白盟約》
夜行(登霄
第十章 麥地那伊斯蘭政權的建立與鞏固
“希誌來”的曆史意義——伊斯蘭教的新紀元
麥地那政權的建立——四大政治綱領
保衛麥地那的戰爭
……
第三篇 倭馬亞王朝(公元661-749年)
第四篇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公元749-1258年)
精彩書摘
《阿拉伯通史(上捲)》:
埃塞俄比亞侵占也門的時間並不太長(公元340-378年)。後來由於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亞的傳布,引起瞭國內的動亂。也門人乘機於公元370-378年之間趕走瞭埃塞俄比亞人,結束瞭他們的第一次占領。
在也門被外國占領的近40年中,國內騷亂,以緻水利失修,馬裏蔔大水壩倒塌,農村經濟遭到破壞。同時,羅馬人控製瞭紅海商道,也門對東西的海上貿易幾乎停頓下來,也門的政治、經濟、社會處於崩潰的邊緣。結果發生瞭南方阿拉伯人嚮北方大遷移。(參看《阿拉伯通史(上捲)》第四章)。525年,埃塞俄比亞人在拜占廷的慫恿下,第二次攻占也門。在攻占也門的前夕,也門基督教的勢力已日漸強大,以緻在523年引起信奉猶太教的末代國王祖·努瓦斯在奈芝蘭屠殺基督教徒的事件。《古蘭經》對此有所反映:“願掘坑的人們被棄絕,那坑裏有燃料點著的火,當時他們坐在坑邊,他們見證對自己信士們的罪行。”①“對自己信士們的罪行”就是指屠殺基督教徒而言,那坑裏燃點著的火,指祖·努瓦斯焚燒基督教的經典。
阿拉伯和西方的史傢認為,埃塞俄比亞進攻也門是由於宗教的因素,是為瞭拯救也門的基督教徒,使之不受猶太教人的迫害,這是附會之說。實際上,隻能用經濟因素來解釋。當時,拜占廷人急欲排擠波斯人,壟斷西亞一漢誌通嚮東方的商道。也門是東西交通樞紐,也是波斯爭奪的地帶。同時,也門人經常在紅海活動,妨害瞭埃塞俄比亞人在紅海的航行。
埃塞俄比亞急欲占領也門,以壟斷紅海貿易。拜占廷和埃塞俄比亞人在這方麵不謀而閤。宗教問題隻不過是導火綫而已。拜占廷和埃塞俄比亞兩國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在也門傳布是深受兩國影響的。也門基督教徒受猶太人的迫害,兩國不甘坐視。加以拜占廷皇帝查斯丁尼以東方基督教徒的“保護人”自居,於是525年,埃塞俄比亞在查斯丁尼的支持下,第二次攻占也門。
埃塞俄比亞國王派大將艾爾雅圖率7萬軍隊進攻也門,希木葉爾末代國王祖·努瓦斯舉兵抵抗,結果潰不成軍,士卒紛紛逃亡。祖·努瓦斯見大勢已去,乃策馬躍海而亡。希木葉爾王國滅亡,亦即也門古國滅亡。
祖·努瓦斯的部下名斯米法爾·艾舒阿率殘部投誠,被埃塞俄比亞國王任命為也門傀儡國王。斯米法爾任職不久,就被另一埃塞俄比亞的將領艾蔔拉罕取代,並得到國王南查西的承認。艾蔔拉罕自稱也門希木葉爾副王,實際上是“太上皇”。
542-543年,艾蔔拉罕重建瞭早已倒塌的馬裏蔔堤壩。近代發現一塊石碑,石碑共136行字,首先記載艾蔔拉罕自稱為“薩巴·祖·裏丹、哈達拉毛、也門、以及一切阿拉伯人的國王”。其次記載馬裏蔔大壩倒塌的情況,以及艾蔔拉罕重建的經過。最後提到埃塞俄比亞、拜占廷、波斯以及希拉王國和加薩尼王國的君王都曾派代錶到也門參加慶祝築壩竣工典禮。很顯然,各國派代錶參加慶祝典禮,決不是一般的國際禮節或旅遊觀光。
……
阿拉伯通史(上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阿拉伯通史(上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