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阿拉伯通史(上卷)》以较多的篇幅阐述阿拉伯民族从游牧部落发展到强大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东起中国边外、西迄大西洋边、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伊斯兰大帝国的*过程。除介绍历史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的发展外,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般阿拉伯史书涉及不多的许多重大课题。如:阿拉伯人向岛外扩张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础:南方也门地区文化的繁荣,伊斯兰教兴起前夕阿拉伯人的国际环境,北方麦加地区经济的腾飞以及思想意识的变化(哈宜法运动)。
伊斯兰教兴起后,提出了《麦地那宪章》,促进了阿拉伯半岛南北部落从孤立走向统一。
阿拉伯人历次向岛外大迁移的深远影响。
阿拉伯人在“新领土地”留恋定居,留恋土地、夺取土地,以及封建土地制的发展。
“新穆斯林”(阿拉伯人以外的各国穆斯林)与“被护民”(异教徒)对阿拉伯一伊斯兰帝国的贡献。
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波斯文化、古叙利亚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在空间上处于东、西文化的交汇点上。阿拉伯人与各民族的交融,促成了帝国的经济、文化大发展。
穆斯林商人(大食商人)基本上控制了陆上和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创立了从阿拉伯海到波罗的海之间的南北商道,同时推进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大发展。
在公元11-13世纪的两百余年内,由于民族融合,击退了西方十字军与东方蒙古人的夹攻。
《阿拉伯通史(上卷)》*后一部分,扼要介绍了16世纪以后的400余年内,阿拉伯各国在土耳其帝国和西方殖民主义轮番统治以及阿拉伯人艰苦斗争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后终于赢得了独立,进入民族复兴光明的时代。
《阿拉伯通史(上卷)》有益于专业研究,也宜于一股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纳忠,1910年生,阿拉伯历史学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获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学者学位(al-alaminga)”,1940年在该校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专业结业。自1943年春起,历任原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系主任。有专*和译*二十余种。1985年由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学会推选为该会通讯委员,1983年巴基斯坦“希吉莱国际奖金委员会”聘为提名委员,*guo政协第六届委员,1991年,国务院表扬为对我国高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目录
第一篇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半岛
第一章 地理形势与部落分布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形势
阿拉伯部落的分布
第二章 半岛南部也门地区的古代国家
马因王国
赛伯邑王国
希木叶尔王国
埃塞俄比亚两次攻占也门
象战
波斯人攻占也门
第三章 也门的经济
马里卜大水坝
农民逃离土地
商业经济
进出口商品
赛伯邑驼队与赛伯邑商人
海上贸易
罗马控制红海
希腊、罗马和波斯争夺海上商道
盖尔哈港
第四章 半岛北部的古代国家
公元前阿拉伯部落向北方的流动
奈伯特王国
台德木尔王国(巴尔米拉
第五章 公元3-5世纪南方部落向北大迁移
大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大迁移后波斯边境的希拉王国
大迁移后拜占廷边境建立的加萨尼王国
大迁移后半岛北方建立的肯德王国
第六章 波斯人、拜占廷人同阿拉伯人的关系
两帝国争夺交通要道
拜占廷利用基督教传教士
波斯帝国的扩张
波、拜两帝国扶持边区附庸国
阿拉伯部落与波斯人的争斗
波斯同拜占廷在西亚的争斗
波斯人久占巴林
俄波拉海港
拜占廷对阿拉伯半岛的侵略
第七章 汉志三城市
麦加
塔伊夫
叶斯里伯(麦地那
第八章 麦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西亚国际形势-汉志商道的兴起
麦加的“商务协定”与“安全契约”
麦加的中立政策
集资入股的商队
麦地那在汉志商道中的地位
阿拉伯半岛内外的重要商道
集市
舒尔白港
商务代理人
财富与高利贷
麦加的商业贵族
麦加的奴隶阶层
社会习俗
宗教、语言和文化知识
第二篇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哈里发政府的建立
前言——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九章 穆罕默德与麦地那伊斯兰政权
青少年时代
与海底沏结婚
重建卡尔白
奉使命
麦加穆斯林出走埃塞俄比亚
《麦加约书》
两次《阿格白盟约》
夜行(登霄
第十章 麦地那伊斯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希志来”的历史意义——伊斯兰教的新纪元
麦地那政权的建立——四大政治纲领
保卫麦地那的战争
……
第三篇 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49年)
第四篇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公元749-1258年)
精彩书摘
《阿拉伯通史(上卷)》:
埃塞俄比亚侵占也门的时间并不太长(公元340-378年)。后来由于基督教在埃塞俄比亚的传布,引起了国内的动乱。也门人乘机于公元370-378年之间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结束了他们的第一次占领。
在也门被外国占领的近40年中,国内骚乱,以致水利失修,马里卜大水坝倒塌,农村经济遭到破坏。同时,罗马人控制了红海商道,也门对东西的海上贸易几乎停顿下来,也门的政治、经济、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结果发生了南方阿拉伯人向北方大迁移。(参看《阿拉伯通史(上卷)》第四章)。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廷的怂恿下,第二次攻占也门。在攻占也门的前夕,也门基督教的势力已日渐强大,以致在523年引起信奉犹太教的末代国王祖·努瓦斯在奈芝兰屠杀基督教徒的事件。《古兰经》对此有所反映:“愿掘坑的人们被弃绝,那坑里有燃料点着的火,当时他们坐在坑边,他们见证对自己信士们的罪行。”①“对自己信士们的罪行”就是指屠杀基督教徒而言,那坑里燃点着的火,指祖·努瓦斯焚烧基督教的经典。
阿拉伯和西方的史家认为,埃塞俄比亚进攻也门是由于宗教的因素,是为了拯救也门的基督教徒,使之不受犹太教人的迫害,这是附会之说。实际上,只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当时,拜占廷人急欲排挤波斯人,垄断西亚一汉志通向东方的商道。也门是东西交通枢纽,也是波斯争夺的地带。同时,也门人经常在红海活动,妨害了埃塞俄比亚人在红海的航行。
埃塞俄比亚急欲占领也门,以垄断红海贸易。拜占廷和埃塞俄比亚人在这方面不谋而合。宗教问题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拜占廷和埃塞俄比亚两国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在也门传布是深受两国影响的。也门基督教徒受犹太人的迫害,两国不甘坐视。加以拜占廷皇帝查斯丁尼以东方基督教徒的“保护人”自居,于是525年,埃塞俄比亚在查斯丁尼的支持下,第二次攻占也门。
埃塞俄比亚国王派大将艾尔雅图率7万军队进攻也门,希木叶尔末代国王祖·努瓦斯举兵抵抗,结果溃不成军,士卒纷纷逃亡。祖·努瓦斯见大势已去,乃策马跃海而亡。希木叶尔王国灭亡,亦即也门古国灭亡。
祖·努瓦斯的部下名斯米法尔·艾舒阿率残部投诚,被埃塞俄比亚国王任命为也门傀儡国王。斯米法尔任职不久,就被另一埃塞俄比亚的将领艾卜拉罕取代,并得到国王南查西的承认。艾卜拉罕自称也门希木叶尔副王,实际上是“太上皇”。
542-543年,艾卜拉罕重建了早已倒塌的马里卜堤坝。近代发现一块石碑,石碑共136行字,首先记载艾卜拉罕自称为“萨巴·祖·里丹、哈达拉毛、也门、以及一切阿拉伯人的国王”。其次记载马里卜大坝倒塌的情况,以及艾卜拉罕重建的经过。最后提到埃塞俄比亚、拜占廷、波斯以及希拉王国和加萨尼王国的君王都曾派代表到也门参加庆祝筑坝竣工典礼。很显然,各国派代表参加庆祝典礼,决不是一般的国际礼节或旅游观光。
……
阿拉伯通史(上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拉伯通史(上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