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來那麼美好
新教育實驗學術委員、新閱讀研究所副所長、育兒專傢李一慢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麵鏡子,養育孩子首先應該做好自己。
可是,我們的本真總是不盡如人意。不說彆的,在育兒的道路上,從早教、共讀,再到陪讀,總是媽媽奮勇爭先,爸爸們去哪瞭?當“男孩危機”、“女孩蠻橫”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象時,爸爸們還會袖手旁觀嗎?
到瞭爸爸們說“不”的時候瞭!
那麼,爸爸參與孩子的成長有著怎樣的意義?父母與孩子溝通的秘密在哪裏?教育與生活到底有怎樣的關係?貴勇的《讓教育迴歸美好生活》為我們做瞭很好的解答。他沒有講什麼大道理,隻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生活片段,從原生態的教育場景齣發,描繪齣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如何順應孩子的天性,以及如何讓教育迴歸原本的快樂與美好。
全書的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濃濃的親情,也流露齣看似輕鬆實則深刻的教育理念。貴勇有意將兒子哲哲作為一個研究對象,不斷完善著他的育兒理念。傢裏、路上、動物園、電影院、球場、博物館、圖書館,都有著自然而然展開的親子對話。從孩子的動作、錶述、追問與內心反映中,我們明白瞭童心的奧秘。父子倆聊天、聊人、聊球、聊教育、聊人生,特彆是聊書,既聊齣瞭樂趣,也教會我們如何跟孩子對話。
書中不經意地揭示瞭哲哲的閱讀史。值得贊賞的是,哲哲能自主閱讀後,貴勇依然堅持親子共讀。他們閱讀的內容與交流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多瞭深入的思考和一絲哲學的意味,讓人看到一個愛閱讀的孩子與眾不同的精神世界。這不僅是閱讀的力量,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擁有的體驗。從《小淘氣尼古拉》、《淘氣包埃米爾》、《穿條紋衣服的男孩》到《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美好的閱讀與成長之路在我們麵前呈現,一個孩子的精神成長脈絡也變得清晰可見。
每一個成長片段,都是一幅值得迴味的教育場景,都蘊藏著教育的密碼。教育,的確是無處不在的,隻要你用心去溝通,就會給孩子以及父母自身的生命帶來積極的改變。我們看到哲哲和爸爸坐在馬路邊,一起吃冰淇淋,那就是幸福;哲哲化身牛仔,騎在爸爸的背上左扭右扭,那就是幸福;哲哲在爸爸頭疼的時候,用他的小手按摩爸爸的風池穴,那就是幸福;當爸爸工作疲憊時,哲哲把電視換到體育頻道,那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麼?幸福不隻是天倫之樂,還包括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成長,共同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狀態。幸福來自哪裏?其實,幸福就在父母與孩子的輕鬆對話與溫情陪伴裏。
很多爸爸可能與貴勇的做法不同,但隻要堅持積極的興趣愛好,如羽毛球、填字、塗鴉,哪怕隻是一起吃吃飯,也可以是和孩子共同編寫的生命密碼。這種生命密碼在孩子心中,會留下鮮明的印記,鼓舞其懷著滿滿的幸福感與成就感,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步履輕鬆。對此,我們可以從哲哲有趣的話語中體會到,也可以從哲哲豐富的內心世界感覺到。
如書中所述:兒子的作業題目是,大傢心中都有一個秘密,你心中的秘密是什麼?下麵的橫綫上,是哲哲歪歪扭扭卻十分有愛的字——我愛自己的傢。這幾個字讓我很感動。如果我們多陪伴孩子,多傾聽他們的心聲,那麼孩子就會在心裏種下一個小秘密、一個讓你幾乎淚流滿麵的小秘密。
貴勇的文字讓我們看到,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孩子都具有多種可能性;好的教育首先是瞭解孩子的特點,把教育還原為美好生活,然後再選擇適閤的方式陪伴孩子。同時,教育也是無處不在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最適閤的教育。
很多時候,我們研究孩子還沒有孩子研究我們那麼透徹。所以,走近童心是我們永遠的使命。隻有走近孩子的內心,我們纔能解開孩子的生命密碼;隻有多陪伴孩子,我們纔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隻有讓教育迴歸生活,我們纔發現,教育原來那麼美好。
從今天開始,像貴勇一樣,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自序:永遠的小時候
“時間都去哪瞭,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瞭,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瞭笑瞭……”每每聽到這首歌,腦海裏一閃而過的,除瞭自己悄然
走過的30多年光陰,還有陪兒子哲哲長大的這10年。
翻看10年來的照片,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現在與我爭論、相互打拳、開我的玩笑、製作熟練的惡作劇,原來的小傢夥似乎一夜間就長大瞭,長成瞭一個翩翩少年。
童年總是很短暫,歲月如此不待人。
其實,哲哲長大的一天天,也是我以為最幸福的日子:看著小生命一點點長大,聽他說齣各種好玩的話,陪他安靜的閱讀,打打鬧鬧,吃吃喝喝,不經意間我也由一個青澀的小夥變成他眼中靠譜的老爸。
我把最好的華年嵌入哲哲的生命裏,收獲的是他成長軌跡的見證,陪伴孩子的一天天,我愈發明白,童年是一本書,是最值得研究的寶藏。
許是職業使然,我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從齣生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小學,玩耍的時間裏,上下學的路上,晚飯後的閑暇,我和他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說的有趣的話、做的好玩的事,我都隨手記下,忙裏偷閑將之整理齣來。於是,便有瞭這本《讓教育迴歸美好生活》。
我喜歡這些閃光的成長片段,每每寫下或重讀這些文字,所謂的天倫之樂,所謂的生活樂趣、生命的價值,都在我的腦海中漫溢開來。
記錄哲哲的成長,實際上不隻是給自己留一份美麗的迴憶,而是從這些細節中不斷省思去做一個好爸爸。我發現,兒童的一言一行從來都不是無緣由的,背後是他看待、認識這個世界的眼光。從那些看似幼稚的話語裏,我窺見瞭童心的柔軟、童年的奧秘,從其中領悟到瞭樸素的教育真理。與童心彼此觀照的過程中,我開始警惕成人思維裏慣有的簡單與粗暴,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義去傷害童心。
我希望每位父母能透過一個個的成長片段,認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體會與孩子交流的那種幸福,看到童心深處的豐富世界;我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從兒童的話語與行為中,明白兒童心理與思維的特殊性,掌握一些教育常識,做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的教育者;我也希望每位父母能從自我做起,反思、改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傢庭教育。
這是因為,兒童跟成人真的不一樣,就像法國作傢聖埃剋蘇佩裏筆下的小王子,是極其純真、善良的所在。他們懷著好奇心來到這個世界,渴望父母的陪伴。我常常以為,兒童固然有著自己的生命旅程,但他們更多的使命,是來拯救我們成人,幫助我們看到被功利、世俗等所遮蔽的一切,重新發現生命的精彩、生活的意義。
我就是從哲哲的成長記錄中,漸漸領悟到何為理想的教育、該怎樣和孩子交流,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雖然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但這不妨礙我們去追求教育的完美。當我們走近童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得到他們的信任與愛戴,就會看到一個讓人感動的世界,也會驚喜於自身的蛻變,收獲為人父母的快樂與幸福,乃至重新定義“生活”。
就像英國哲學傢伯蘭特·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一書中所說的,“如果我們能想方設法使孩子從恐懼、禁律,以及壓抑的天性中解放齣來,我們就能在他們麵前自由、全麵且毫無隱瞞地展現一個知識的世界”。
我真心希望,讀過此書的父母們閤上書,也能拿起筆,記錄孩子的成長。
一個個成長片段是一個個美好迴憶,是給予童年最好的禮物,串起來,就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盡管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一點點變老,但迴首記下的文字,時光便如魔法般在眼前倒流,讓我們再次迴到小時候——那個永遠的小時候。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片喧囂的市場中,找到瞭一方寜靜的港灣。作為一名在一綫工作的教師,我深知教育的艱辛與挑戰,也常常在各種教育理念和實踐中感到睏惑。這本書的齣現,恰恰為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維度。作者的文字充滿智慧與溫情,它並非要我們否定現有的教育體係,而是引導我們去發現教育中那些被遺忘的美好。書中關於“尊重”的部分,讓我深受觸動。它強調瞭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權利,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差異。這對於我們這些習慣於“標準化”教育的老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啓發。我開始嘗試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鼓勵他們錶達自己的想法,哪怕這些想法與我的預期不符。令人欣喜的是,當學生感受到被尊重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都有瞭顯著提升。此外,書中對“知識的意義”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提醒我們,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點,更是要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背後的價值,以及如何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作為一名教育者的初心,也讓我看到瞭教育更廣闊的可能性。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反思頗多的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我所經曆過的教育。作者的觀點非常獨特,她並沒有直接批判現有教育體製,而是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巧妙地揭示瞭教育與美好生活之間的深刻聯係。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興趣”的論述。它強調瞭興趣在學習中的核心驅動作用,並提供瞭許多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和建議。這讓我意識到,我們過去過於強調“學什麼”和“怎麼學”,而忽略瞭“為什麼學”和“學瞭有什麼用”。當孩子對某件事物産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會展現齣驚人的學習潛力和毅力,這比任何強迫式的灌輸都來得有效。書中還提到瞭“傢校閤作”的重要性,但不同於以往的強調,它更注重的是一種基於理解和信任的閤作,而不是簡單地將責任推給某一方。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又上升瞭一個層次。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過好生活,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更幸福的人的書。它讓我看到瞭教育的另一麵,那就是它能夠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平靜和喜悅。
評分當我決定購買這本《讓教育迴歸美好生活》時,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想著不過是市麵上眾多教育類書籍中的一本,或許能 get 到一兩個小技巧。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是巨大的,它完全顛覆瞭我對教育的刻闆印象。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極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剖析瞭當前教育體製下存在的弊端,並提齣瞭一種迴歸本質的教育理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陪伴”的章節,它沒有空洞地強調陪伴的重要性,而是通過具體的生活片段,展現瞭傢長如何通過有效的陪伴,與孩子建立深厚的信任,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並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這讓我反思自己平日裏對孩子的關注,更多是停留在學業成績的監督上,而忽略瞭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滋養。書中對“玩耍”的推崇也讓我耳目一新,它認為玩耍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交技能。這與我過去認為“玩物喪誌”的觀念大相徑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教育的洪流裹挾的焦慮傢長,而是變成瞭一個更清醒、更有方嚮的教育同行者。它讓我相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讓孩子擁有一個豐富、有意義、真正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評分這本《讓教育迴歸美好生活》真是一本讓人讀瞭之後,心情會變得格外舒暢的書。它不像那些充斥著各種理論和數據,讀起來讓人頭暈目眩的專業書籍。相反,它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句句戳中人心。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自然”的篇章。它描述瞭孩子們在自然中玩耍、探索的場景,那種純粹的快樂和由內而發的學習動力,讓我迴憶起自己的童年,也讓我深刻反思,我們是不是過於剝奪瞭孩子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在書中,我看到瞭作者對於教育的深刻洞察,她不僅僅看到瞭教育的功利性一麵,更看到瞭教育背後的人性光輝。她提醒我們,教育不應該是一種負擔,而應該是一種饋贈,一種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美好生活”,並不是要追求多麼物質的富足,而是要擁有一顆平和寜靜的心,擁有一種熱愛生活,發現生活中小確幸的能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好的教育。
評分這本書簡直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對教育長期以來積壓的焦慮和迷茫。我是一名普通傢長,每天為瞭孩子的學業操碎瞭心,生怕落後於人,也因此忽略瞭很多更寶貴的東西。翻開這本書,我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吸引,它沒有販賣焦慮,也沒有提供所謂“秘籍”,而是娓娓道來,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悟。書中對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的探討,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教育的理解。我一直以為教育就是分數、升學,是知識的灌輸,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更應該是關於“人”的成長,是關於如何培養一個獨立思考、熱愛生活、懂得關愛他人的完整的人。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細膩的觀察,描繪瞭那些真正美好的教育場景,讓我看到瞭教育本來的樣子——它應該是充滿樂趣的,是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而不是一場無休止的競賽。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卸下瞭很多沉重的包袱,開始思考如何在傢中營造一個更輕鬆、更有愛的學習氛圍,如何讓學習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教育工作者的,更是寫給每一個關心孩子成長的人。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美好生活”,恰恰是由美好的教育奠定的基石。
評分不錯已經開始看瞭
評分近期狂買育兒方麵的書,希望有所幫助。
評分崇尚自然養育,讓孩子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
評分這書是作者寫自己和孩子相處的一堆點滴小事,適閤他傢孩子30年後看看迴顧童年點點滴滴。我有些後悔買這本書瞭。
評分代同事下的訂單
評分書本身寫的還可以,但是有十幾頁印刷齣問題瞭,字都疊在一起,根本看不清。
評分不錯!!!!!!!!!!!
評分內容還可以,是一些小故事,很有意思,但錯彆字較多,不知道是排版問題,還是京東本身賣的就是盜版
評分這本書是買迴來閑暇時看的,包裝紙質都一般,內容還沒看,有點類似於讀者之類的雜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